摘要 雙性同體思想淵源已久,伍爾夫?qū)⑦@一思想應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其作品《奧蘭多》以有趣的敘事表現(xiàn)了雙性同體理想。擁有男性和女性頭腦的奧蘭多,實現(xiàn)了自我的完美統(tǒng)一。雙性同體思想引起諸多爭議,肖瓦爾特認為這是烏托邦幻想,莫伊卻認為這是伍爾夫?qū)Χ袡嘀频膫ゴ蠼鈽?,而西蘇則提出了第三種思維。雙性同體思想是伍爾夫的偉大貢獻,隨著女性運動的發(fā)展,它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兩性共同為之努力的目標。
關鍵詞:雙性同體 《奧蘭多》 幻想 解構 第三性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一 “雙性同體”思想的嬗變
雙性同體(androgyny)自古就是人類追求兩性和諧、平等的理想。在遠古神話中,雙性同體具有驚人的普遍性和廣泛性?!妒ソ?jīng)》中的亞當就是雙性人,上帝從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就了夏娃,從此才有了男人和女人的分別。柏拉圖《會飲篇》中的遠古人類中有一種陰陽人,他們是雙性的,擁有完美的智慧和力量,宙斯出于畏懼和嫉妒將他們一分為二,從此男人和女人就開始了痛苦地尋找另一半的歷程。中國遠古神話中,天地原本混沌鴻蒙一體,盤古一斧頭劈開,才有了天公和地母的分別。這些古代神話,都經(jīng)歷了從兩性同體到分體的切割扯離過程。雙性同體的性別無差異意識,反映了原始思維中樸素的性別平等意識。美國學者卡莫迪認為,兩性同體是古代人表示全體、力量和獨立自存的普遍公式。神圣性或神性如果要具備終極力量和最高存在的意義,它就必須是兩性兼有的。而性別的分割,強調(diào)了性別意識與性別特征,兩性差異由此而生。在進入父權社會后,性別尊卑意識和性別差異不斷被擴大。
神話敘事中的雙性同體觀念,更多是生物學意義上。美國心理學家桑德拉·貝姆認為,復雜的社會需要性別角色上的靈活性,只有具備雙性化人格即男性特質(zhì)和女性特質(zhì)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復雜的社會。弗洛伊德通過性學和心理分析證實了雙性心理特質(zhì)存在的可能性。奧托·魏寧格也認為世界上不存在純粹單一的性格類型,每個人都是兩種人格的混合體,其差異在于比例不同。
雙性同體作為西方女性文學理論,源于弗吉尼亞·伍爾夫。伍爾夫在《自己的一間屋》里畫了一張心靈的圖案:每個人都有兩種力量在統(tǒng)轄著,一種是男性的,一種是女性的。在男人的頭腦里,男性力量勝過女性;在女人的頭腦里,女性力量勝過男性。正常而舒適的存在狀態(tài),就是二者共同和諧地生活、從精神上進行合作。對男人來說,他頭腦中女人的部分仍然具有影響,而一個女人也一定和她頭腦中的男人進行著交流??吕章芍握f,偉大的頭腦是雌雄同體。只有在這種融合產(chǎn)生時,頭腦才能變得充分肥沃,并且使用其所有功能。雌雄同體的頭腦是能引起共鳴、可滲透的,它能沒有障礙地轉(zhuǎn)達情感,它天生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光輝絢麗的,未被分開的。雙性同體頭腦是作家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二 《奧蘭多》
伍爾夫的奇幻小說《奧蘭多》最能反映她的雙性同體思想。奧蘭多是伍爾夫以自己的同性戀人維塔為人物原型創(chuàng)造出來的。奧蘭多熱愛詩歌,遭到愛情的背叛與詩人的欺騙之后,他看破紅塵,不和人來往,只相信兩樣東西:狗和自然。他將所有的詩叢燒掉,只留下最熱愛的《大橡樹》。逃離現(xiàn)實的奧蘭多,在土耳其突然陷入沉睡,醒來后變成了女子。赤身裸體的奧蘭多面對穿衣鏡上下打量著自己,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被閹割的焦慮”。他的形體融合了男子的力量與女子的嫵媚。除了性別改變,在其他所有方面,奧蘭多均與過去沒有兩樣。后來奧蘭多和吉普賽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由于文明、文化的隔閡,奧蘭多離開吉普賽人,搭上了回英國的客船。在船上的所見所聞使她突然意識到了作為女性的劣勢和憂慮,這是在性別模糊的吉普賽人那兒生活時所沒有遇過的。她有生第一次以女性的道德角度來判斷自己的行為,奧蘭多為自己這一想法震驚。她回想自己當年身為青年男子時,堅持認為女性必須順從、貞潔,渾身散發(fā)香氣,衣著優(yōu)雅,現(xiàn)在她終于為自己當年的想法付出代價了。當她越來越意識到社會對女性的壓抑時,她開始困惑,頭腦混亂,不再無憂無慮,成了狂風中飄搖的一根羽毛。她突然發(fā)現(xiàn)兩性都有可悲的缺陷。在船到達故鄉(xiāng)的岸邊時,奧蘭多心頭開始考慮,無論上岸意味著何等舒適富裕和地位顯赫,但如果這意味著要循規(guī)蹈矩、奴役、欺騙、束縛、限制,她寧可調(diào)轉(zhuǎn)船頭再次揚帆駛向吉普賽人。但想到詩歌、性別及其含義,給她帶來的煩惱逐漸消失了,她想到的唯有詩歌的輝煌。奧蘭多又重回到自己讀書寫詩的生活,她不斷地思考,進行頭腦中的辯論。有時她會不自覺地抱怨女人,認為她們多管閑事搬弄是非,可頃刻間她又意識到自己現(xiàn)在的性別,這讓她頭暈目眩。
奧蘭多和蒲柏、艾迪生等男性詩人交往,也和那些受壓抑惺惺作態(tài)的小姐們談心,有時穿上性感的襯裙,有時又換上誠實的馬褲,生活樂趣增加了,生活閱歷擴大了。19世紀來到了,這是一個繁殖的時代。普通女人要生育十五到二十個孩子。整個世界都套上了結婚戒指,街上到處是粘在一起的戀人。奧蘭多感覺自己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她考慮妥協(xié)順從時代精神,找一位丈夫。她穿上沉重的礙手礙腳的圈環(huán)襯裙,成了楚楚可憐的女人。一次意外的墜馬,她認識了謝爾默丁,兩人迅速相戀結婚,奧蘭多也戴上了結婚戒指。一向驕傲的奧蘭多在巨大的時代精神的威力下,耍了點小聰明,她松了一口氣,她現(xiàn)在很幸福,既不需要抗拒自己的時代,也不需要屈從。作家與時代之間的交易無限微妙,兩者達成了妥善。她又可以寫作了。20世紀,奧蘭多已經(jīng)成為了有名的獲獎詩人。她不再言語,因為當人們大聲言語時,那些眾多自我是互相割裂的,而真的有了交流之后,它們反而沉默不語了。奧蘭多領悟到了唯一的自我,真實的自我。她仍然懷揣著最愛的詩作《大橡樹》。
伍爾夫在完成《奧蘭多》后不久,寫了《一間自己的屋》明確闡釋了雙性同體思想,可見二者是緊密相關的。性別轉(zhuǎn)變后的奧蘭多經(jīng)歷了另一種性別的真實生活,在她身上,男性意識與女性思維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互相妥協(xié)交流,并達到了和諧共融。雙性同體是一種象征力,它把對立統(tǒng)一起來,把一切矛盾包容于一體。它給予文學創(chuàng)作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和空間。
三 質(zhì)疑:幻想抑或解構?
伍爾夫提出“雙性同體”創(chuàng)作思想后,引發(fā)了西方女權主義思想領域的不同反應。女權主義批評家伊萊恩·肖瓦爾特的《她們自己的文學》一書,其標題就已微妙地揭示了她對伍爾夫《自己的一間屋》的否定與背離。肖瓦爾特在文章《弗吉尼亞·伍爾夫向兩性同體的潰逃》中認為,伍爾夫眼中的兩性同體是一個神話,這個神話能幫助伍爾夫避免與她自己痛苦的女性氣質(zhì)相遇,并使她壓抑和遏制心中的怒火和野心。雙性同體是女性對自身氣質(zhì)的消極避退和烏托邦式的幻想。她甚至還毫不留情地對《自己的一間屋》的文體與寫作技巧進行了批判,認為伍爾夫通過偽裝、摹仿和多重復合透視法等技巧來閃避言辭,撩動人心,缺乏真實性,不能反映文中作者的經(jīng)驗,因而也不能使讀者感到舒適和心安,不能使他們產(chǎn)生堅定地判斷世界的觀察力。而伍爾夫卻畢生在實踐一種“解構”的寫作方式—一種反對并揭露話語兩重性的寫作形式。伍爾夫在文本實踐中,重視忠實地描繪內(nèi)心的真實,這種真實只能是內(nèi)心的,不屬于世界的、歷史的、道德的、判斷的,只屬于內(nèi)心觀察和意識。
這正是伍爾夫作品的顛覆性所在,雙性同體思想正是伍爾夫這一代女性主義先驅(qū)者們的思想精華和戰(zhàn)斗武器。而肖瓦爾特所說的“真實性”事實上仍是男權思想體系的一部分,這個思想體系就是建立在男性生殖器模式上的男性自我,它輝煌地行使著自己的權力,毫不猶豫地把所有矛盾沖突都排斥在這個體系之外。肖瓦爾特以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體系來評判伍爾夫的雙性同體思想,難怪她會覺得伍爾夫的思想荒誕不經(jīng),是純粹的幻想。
埃萊娜·西蘇則提出了另一種雙性同體,這種雙性與自我抹殺和吞并的雙性同體相對,每個人都在自身中找到兩性的存在,既不排除差別也不排除中一性,反而鼓動差別,追求差別。女性是雙性的,而男人則泰然自若地保持著榮耀的男性崇拜的單性觀點?,F(xiàn)實中總會遇到占據(jù)在菲勒斯中心的圣殿之上的強硬男人,但女人沒有必要垂頭喪氣,沒有理由走向另一端?!昂诎荡箨懠炔缓诎狄膊⒎菬o法探索。它至今還未被開發(fā)只是因為我們一直被迫相信它太黑暗了無法開發(fā)。”
事實上,西蘇的思想,伍爾夫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經(jīng)做出了解釋。在伍爾夫看來,如果女性執(zhí)意要獲得與男性同樣的權力與地位,或與男性相對立的女性價值觀,勢必落入男性價值觀和父權制的陷阱,結果使男女雙方都淪為對方眼中的“另類”或“他性”。她意識到,要想讓男性和女性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自由,必須從根本上消除形而上學的兩性間的二元對立,瓦解建立在二元對立基礎之上的思維模式、價值標準和整個社會意識。男性和女性就歸屬于“人”這個基本范疇,誰也不是“第一性”或“第二性”,而是超越二者之上的“第三性”。這與西蒙娜·波伏娃在女權主義名著《第二性》中的名言“解放女人就是解放男人”異曲同工。伍爾夫與西蘇的雙性同體抑或第三性,都是對二元制性別對立或性別抹殺的偉大解構,乃至對于未來女性主義批評提供了建構的可能性。
四 現(xiàn)實的期盼
今天的世界和伍爾夫時代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太多變化,女性的教育文化水平提高了,在就業(yè)待遇等各方面有了和男人同樣的權利,但不能忽視的是,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從屬地位仍然沒有質(zhì)的改變。婦女充分就業(yè)的表象不能掩蓋她們大多從事低等工作和待遇不公平的現(xiàn)實,決定大權仍在男人手中。今日的世界本質(zhì)還是父權制的。男人是仲裁者,他們建立一系列的價值體系,女人只有在父權制的許可下才能享有權利。女人要做的就是,使男人返回到真實和自然中來。兩性都需要從協(xié)議的保護下走出來,從虛偽的義務中走出來,從錯誤的信仰中走出來,人們需要兩個人在一起的清凈,即男女的融合。
雙性同體觀是對女人被壓抑社會地位的一種變相反映,也是同性戀者的一種性別搭配合理化的幻想般的設想。伍爾夫試通過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雙性同體理論的探索,尋求性別超越與和諧的理想境界。當然,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仍有不少偏頗和矛盾之處,比如,她一方面追求兩性和諧相處的雙性同體,反對過分表露自己的性別意識,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女性的風格,這中間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她仍不失偉大之處,她所做的不只是打破平靜,而是提出挑戰(zhàn)和理想。但如何處理好政治理想與藝術表達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伍爾夫想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從事女權主義文學批評和創(chuàng)作的每個后繼者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們期盼的未來世界,是一個沒有性別標簽、自由表達的世界,是男性女性共同走向解放、走向自由、互相理解、和諧共融的美好世界。
參考文獻:
[1] Nigel Nicolson ed.,The Letters of Virginia Woolf:Volume V,New York and London: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Jovanovich Publishers,1979.
[2] 埃萊娜·西蘇:《美杜莎的笑聲》,《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 弗吉尼亞·伍爾夫,林燕譯:《奧蘭多》,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4] 弗吉尼亞·伍爾夫,賈輝豐譯:《自己的一間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
[5] 劉思謙、屈雅君:《性別研究:理論背景與文學文化闡釋》,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6] 托里·莫伊,林建法、趙拓譯:《性與文本的政治:女權主義文學理論》,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7] 伊萊恩·肖瓦爾特:《她們自己的文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8] 張巖冰:《審視第二性》,山東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9] 甄艷華:《伍爾夫的小說理念》,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簡介:牛培培,女,1980—,河南洛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第二語言習得,工作單位:華北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