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東
摘要:對鹽堿地實行園林綠化栽培技術,不僅能夠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分析了鹽堿地園林綠化栽培技術的原理,總結了園林綠化栽培技術,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造方法,為城市園林綠化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思路。
關鍵詞:鹽堿地;園林綠化;栽培技術
鹽堿地是由于土壤內含有過多的溶性鹽類,造成土壤板結、貧瘠,不利于作物的生長。鹽堿地在世界五大洲內均有分布,總面積達95億hm2,占地球總面積的7%。在我國,鹽堿地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的內陸地區(qū)。鹽堿土壤為我國城市的綠化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使綠化工作難以進行。因此,加強對于鹽堿地的改良和利用,是生態(tài)保護和城市環(huán)境改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鹽堿土壤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分布在土壤中的鹽分含有大量的離子,當離子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形成鹽分,對土壤的性狀產生不良影響。其中鹽分產生的主要原因有海水的侵蝕,海洋風暴潮的影響,動植物尸體的分解產生的離子不能被全部吸收,含有大量離子的巖石、火山灰,農作物使用的肥料中產生的離子等都會使土壤中產生鹽分。
鹽堿土的形成條件受污染或人為條件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易溶性鹽類在在地面進行分配,使得鹽分聚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由于降雨或灌溉使地下的水分蒸發(fā)到達地面并將土壤中的鹽分留在地表,長此以往就會形成鹽堿地。在沿海地區(qū)多是由于海水的浸漬形成鹽堿地。
由于鹽堿地的土壤內含有大量的鹽分,會使土壤出現(xiàn)性狀惡化,造成土壤結構粘滯,透氣性較差,土壤內溫度較低,土壤中的有機物就會失去活動空間,水分難以滲透。鹽堿地能夠引起植物的水分流失,對植物內部的組織造成傷害,不能未知物提供營養(yǎng)和水分,使植物無法正常生長甚至死亡。
二、鹽堿地園林綠化栽培的意義和園林
(一)鹽堿地園林綠化的意義
鹽堿地的大量存在對于農業(yè)種植和綠化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成為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制約因素之一。采用園林綠化技術對鹽堿土壤進行改良,能夠有效的遏制鹽堿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改善土壤質量,提高綠化面積,美化環(huán)境,降低對于鹽堿地改良的資金投入,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重大的契機。
(二)鹽堿地園林綠化的原理
鹽堿地主要使植物的水分缺失并且形成對植物種子具有破壞作用的胚軸,影響種子的萌發(fā)和植物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在進行園林綠化的改良時,綜合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式對土壤進行有機改良,降低土壤內的含鹽量,促進綠化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由于部分植物具有耐鹽的特性,因此可以在鹽堿地土壤中存活,這些植物被稱為耐鹽堿植物。耐鹽堿植物的細胞對于K+形成排斥,降低Na+在細胞內的積累,將Na+排入到液泡中,降低其濃度。存在在液泡中的Na+能夠改變植物細胞的滲透壓,確保植物在鹽堿環(huán)境下正常生長。部分鹽堿植物能夠將植物內部的鹽分排出,為其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并且能夠對土壤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長期生長在鹽堿環(huán)境中的植物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基因轉變,在自身內合成功能蛋白和調節(jié)蛋白,使植物在鹽堿化土壤中能夠正常生長。
三、鹽堿地園林綠化栽培技術
(一)正確選擇植物種類
正確選擇植物種類是園林綠化栽培技術的關鍵,在對鹽堿地進行改良時要綜合考慮植物的耐鹽堿性和養(yǎng)護做需要的費用以及園林綠化所能達到的效果,其中對于植物的選擇能夠有效解決此類問題,因此,適當選擇適宜土壤的植物是進行土壤改良工程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中耐鹽植物總數(shù)達到1500多種,在我國約有400-500種,其中有很多種類綠化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都較可觀。在綠化栽培中常見的種類有杞柳、垂柳、沙棗、櫻桃、刺槐、火炬樹、泡桐、合歡、桑樹、雪松、油松、檜柏、側柏、山楂樹、梨樹、蘋果樹、榆樹、玫瑰、珍珠梅、丁香、海棠、木槿、石榴、紫薇、薔薇、月季、葡萄、金銀花、紫羅蘭、雞冠花、鳳仙花、雛菊、金盞菊、百合等。在對樹種進行選擇時要以適地為主,在對草種進行選擇時要選擇成活率較高的草種進行種植。
(二)采用科學技術進行栽植和養(yǎng)護
采用科學的技術進行改良和養(yǎng)護能夠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長,使鹽堿地的改良取得一定成果。在對植物進行種植前可以使用生根粉對植物的根部進行養(yǎng)護,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進行植物栽植時,可采用打泥漿的方法,使植物的根系在短期內就能夠與土壤進行緊密相連,充分吸收水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進行栽植時,先將清水注入植物洞內,水量達到洞穴的三分之一,其后進行填土,并將事物的根部進入泥漿內,最后采用土壤覆蓋。在填土的過程中要保證植物的穩(wěn)定性,以免使植物根部與土壤不能密合,在對根部進行掩埋時,圖層要超出地面大約5厘米。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植物栽種能夠延長植物的澆水時間。
在進行養(yǎng)護時要加強水、肥的控制。增加綠化區(qū)的排水設施,合理設置地下管道,平整綠化地面能夠及時消除地表徑流返鹽,防止土壤的透氣性降低。在植物的栽種初期應進行合理的澆水,在高溫時由于蒸發(fā)速度較快,會使植物的水分流失增加,因此應當在植物的根部和葉面進行及時的噴水,保證植物不會產生枯萎。
(三)采用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
在對鹽堿地進行改良時如果只依靠植物,就會延長見效的時間并且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在對鹽堿地進行改良時應當加強對于土壤的改良,保證改良的效果。
抬高栽培的床面能夠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的返鹽量,利用雨水達到脫鹽的效果,這種方法在樹洞、花池和花壇均可以采用。在進行地面抬高時應綜合考慮地下水臨界深度和年均地下水的深度,在此基礎上抬高30-50厘米,對于喬木樹種可以進行抬高,灌木類可以相對低一些。
四、鹽堿地園林綠化技術措施
在鹽堿地對園林進行綠化時,可以綜合采用水利措施、物理措施、化學措施和生物措施進行改造,保證綠化效果。
(一) 水利措施
在對沿海城市進行鹽堿地改良時可以在水利中采用隔離層防止鹽分的進入,在大型的綠地中采用滲管排鹽將鹽分隨水排走,并對地下水的高度進行嚴格控制,達到土壤脫鹽的目的。在進行脫鹽時一般采用水泥滲漏管進行深度排鹽。在進行暗溝排鹽時采用鵝卵石和粗砂進行鋪墊,然后覆蓋土層。
(二) 物理措施
物理措施是針對圖層進行整治,對地面進行平整,防止積水的形成。在進行地面平整時應考慮坡度的問題,在附近設置排水溝,利于灌水洗鹽。對于粘性較重的土壤要進行翻耕,疏松土壤,增強土質的透水性,防止地下鹽分的上升。在對小型綠地進行設置時要設置隔離層,利用高度差進行鹽水的排放,從根本上改良土質。
(三) 化學措施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可以采用化學酸性肥料過磷酸鈣降低土壤的酸性,礦物性肥料的使用能夠補充土壤中所需的氮、磷、鐵、鉀等微量元素,改善土質。有機肥料的使用也能夠改善土壤的質量,如樹葉、木屑、動物的糞便、醋渣和有機垃圾等。
(四) 生物措施
采用生物措施對鹽堿地進行改良是指種植耐鹽堿植物,利用其高滲透壓性使其在鹽堿地中進行正常生長。這類植物一般生長在鹽堿化較輕的土壤中,根細胞對于鹽類的透氣性不大,幾乎不吸收。
在植物的耐鹽基因工程的研究中,一些耐鹽性植物的基因被克隆并且用于轉基因的研究,使植物的耐鹽能力大大提高。
對于鹽堿地進行改良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在園林綠化技術中采用土壤改良的措施能夠保證改良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城市整體的生態(tài)建設提供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兵,劉穎新.鹽堿地改良及園林綠化施工工藝.現(xiàn)代園藝,2011(15)
[2]祖國慶,侯云飛.臨港新城濱海鹽堿地水利排鹽設計.中外建筑,2009(7)
[3]張俊偉.鹽堿地的改良利用及發(fā)展方向.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1(4)
[4]馬生柏.淺談鹽堿地園林綠化技術[J].科技資訊,2009(5)
世界華商經(jīng)濟年鑒·城鄉(xiāng)建設版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