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語
“人”字,書寫不是靠紙筆,而是靠精神。人生是一種生命過程,而每個人的人生觀也會有所不同,要做怎樣的一個人?是一個有關(guān)生命意義的嚴(yán)肅命題。
有人說:蕓蕓眾生中,我,只是滄海一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我更像是個無知者。有什么必要有“大寫”般的高貴品格?
但更有人認為:我不因自己渺小而妄自菲薄,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上,時刻不敢放松自己。在物欲面前,在喧囂聲中,以凜然正氣,守住本分,守住理想,守住信仰,守住精神,用昂揚銳氣在天地間書寫一個大寫的“人”字!
他們秉持不戚貧賤、不慕富貴的淡泊,不媚俗流、耿介不阿的獨立,縈懷民生、悲憫苦難的博大,默默耕耘、耐住寂寞的堅韌,對自己的事業(yè)有著矢志不移的堅定。他們真實平凡,樸素自然,活出自己,靈魂超然。
一個大寫的人,哪怕他只是站在那里,也是一支標(biāo)桿。如此靈魂不朽、高山仰止的大寫的人值得我們?nèi)鴮戀濏灐?/p>
推薦閱讀一
把欄桿拍遍
梁衡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他又生于宋金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zhǔn)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fù)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dāng)他完成任務(wù)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應(yīng)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時隔千年,當(dāng)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比如那首著名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p>
我敢大膽說一句,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邊塞詩人盧綸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jīng)歷?“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西風(fēng)塞馬”,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zhǔn)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這是他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所作。此亭遙對古秦淮河,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dāng)年的拍刀催馬,馳騁沙場,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我曾專門到南京尋找過這個辛公拍欄桿處,但人去樓毀,早已了無痕跡,唯有江水悠悠,似詞人的長嘆,東流不息。
辛詞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這樣不為朝廷喜歡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戲作中說:“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zāi)。”這首小品正好刻畫出他的政治苦悶。他因愛國而生怨,因盡職而招災(zāi)。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但是,每當(dāng)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機會,就特別認真,特別執(zhí)著地去工作。本來有碗飯吃便不該再多事,可是那顆熾熱的愛國心燒得他渾身發(fā)熱。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閑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一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干,練兵、籌款,整飭政務(wù),時刻擺出一副要沖上前線的樣子。你想這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嗎?他任湖南安撫使,這本是一個地方行政長官,他卻在任上創(chuàng)辦了一支2500人的“飛虎軍”,鐵甲烈馬,威風(fēng)凜凜,雄鎮(zhèn)江南。建軍之初,造營房,恰逢連日陰雨,無法燒制屋瓦,他就令長沙市民,每戶送瓦20片,立付現(xiàn)銀,兩日內(nèi)便全部籌足。其施政的干練作風(fēng)可見一斑。后來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買馬。閩南與漠北相隔何遠,但還是隔不斷他的憂民情、復(fù)國志。他這個書生,這個工作狂,實在太過了,“過則成災(zāi)”,終于惹來了許多的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实蹖λ簿蜁r用時棄。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一朝有謗言又棄而閑幾年,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節(jié)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別看他飽讀詩書,在詞中到處用典,甚至被后人譏為“掉書袋”,但他至死也沒有弄懂南宋小朝廷為什么只圖茍安而不愿去收復(fù)失地。
(有刪改)
可讀理由這是一篇帶有人物評傳性質(zhì)的散文,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文章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主要圍繞他的行伍經(jīng)歷和為官經(jīng)歷。一位沙場英雄,本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熱血,然則現(xiàn)實卻將這一切敲碎。南歸之后,辛棄疾手里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了。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征戰(zhàn)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可誰又能懂他這個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桿。于是作者以“把欄桿拍遍”為題,折射出辛棄疾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的真實而復(fù)雜的心情。文章善用對比,有“鋼刀利劍”與“羊毫軟筆”的對比,有“奔走沙場”與“筆走龍蛇”的對比,有與岳飛、杜甫、屈原等人的對比,在把欄桿拍遍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大寫的一生。
推薦閱讀二
走出沙漠
沈宏
他們四人的眼睛都閃著兇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掛在我胸前的水壺。而我的手始終緊緊攫住水壺帶子,生怕一放松就會被他們奪去。
在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們對峙著。這樣的對峙,今天中午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
望著他們焦黃的面龐與干裂的嘴唇,我也曾產(chǎn)生過一種絕望,真想把水壺給他們,然后就……可我不能這樣做!
半個月前,我們跟隨肇教授沿著絲綢之路進行風(fēng)俗民情考察??墒窃谄咛烨?,誰也不知道怎么會迷了路,繼而又走進了眼前這片杳無人煙的沙漠。干燥炎熱的沙漠消耗了我們每個人的體力。食物已經(jīng)沒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誰都知道,在沙漠上沒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們每人都有一壺水;迷路后,為了節(jié)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壺集中起來,統(tǒng)一分配??勺蛱煲估?,肇教授死了,臨死前,他把掛在脖子上的最后一個水壺給我說:“你們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萬不得已時,千萬……千萬別動它。堅持著,一定要走出沙漠?!?/p>
這會兒他們?nèi)运浪蓝⒅倚厍暗乃畨?。我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走出這片沙漠,而這水壺是我們的支柱。所以,不到緊要關(guān)頭,我是決不會取下這水壺的,可萬一他們要動手呢?看到他們絕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強作鎮(zhèn)靜地問道:“你們……”
“少啰嗦!”滿臉絡(luò)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煩地打斷我,“快把水壺給我們?!闭f著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個人也跟了上來。
完了!水壺一旦讓他們奪去,我會……我不敢想像那即將發(fā)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來,“求求你們不要這樣!你們想想教授臨死前的話吧?!?/p>
他們停住了,一個個垂下腦袋。
我繼續(xù)說:“目前我們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們就剩下這壺水了。所以不到緊要關(guān)頭還是別動它,現(xiàn)在離黃昏還有兩個多小時,趁大家體力還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黃昏,我一定把水分給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艱難地行走。這一天總算又過去了,可黃昏很快會來臨。過了黃昏還有深夜,還有明天,到時……唉,聽天由命吧。
茫茫無際的沙漠簡直就像如來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當(dāng)我們又爬上一個沙丘時,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來,又慢慢地轉(zhuǎn)過身。
天邊的夕陽漸漸地鋪展開來,殷紅殷紅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壯觀!夕陽下的我與孟海他們再一次對峙著,就像要展開一場生死的決斗。我想此時已無路可走,還是把水壺給他們。一種真正的絕望從心頭閃過,就在我要摘下水壺時,只聽郁平叫道:“你們快聽,好像有聲音!”
大伙趕緊趴下,凝神靜聽,從而判斷出聲音是從左邊的一個沙丘后傳來的,頗似流水聲。我馬上躍起:“那邊可能有綠洲,快跑!”
果然,左邊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現(xiàn)一個綠洲。大家發(fā)瘋似地涌向湖邊……
夕陽西沉,湖對岸那一片綠色的樹林生機勃勃,湖邊開滿了種種芬芳的野花。孟海他們躺在花叢中,臉上浮現(xiàn)出滿足的微笑。也許這時他們已忘掉了還掛在我胸前的那個水壺。可我心里卻非常難受,我把他們叫起來:“現(xiàn)在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為什么我一再不讓你們喝這壺水呢?其實里面根本沒有水,只是一壺沙。”我把胸前的水壺摘下來,擰開蓋。霎時,那黃澄澄的細沙流了出來。
大伙都驚住了。
我看了他們一眼,沉重地說:“從昨天上午開始,我們已經(jīng)沒有水了??山淌跊]把真相告訴我們。他怕我們絕望,所以在胸前掛了一個水壺,讓我們以為還有水。為了不讓我們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壺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為他已好幾天不進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給了我們。教授把事情告訴我并又囑咐,千萬別讓大家知道這水壺的真相。它將支撐著我們走出沙漠。萬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說不下去了。孟海他們已泣不成聲。當(dāng)大家回頭望著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長路時,才明白是怎樣走出了沙漠……
可讀理由
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又非常有哲理的故事,矛盾沖突始終圍繞“一壺水”展開?!斑@壺水”與其說是“水”,毋寧說是信念與生命,而包含著信念與生命的“這壺水”正是肇教授親自設(shè)計的:他臨死之前把一滴水都沒有的真相告訴了“我”,要“我”把這壺沙當(dāng)作水的假相一直堅持到最后才告訴大家,從而使整個考察隊得救了。小說結(jié)構(gòu)別具一格:首先采用了身份重疊法,小說中的“我”既是敘述者又是經(jīng)歷者,這樣能更好地渲染當(dāng)時的緊張氣氛,把讀者的緊張情緒調(diào)動起來。其次,作者采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法塑造人物。作為一個以己之死換來他人之生的大寫的人,這位教授并未出現(xiàn),對他的身世、行狀、音容笑貌,我們一無所知;但一個高尚且智慧的靈魂,卻生動鮮活地映射在讀者心底。這種感其神而未見其形的審美效果,正體現(xiàn)出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普遍規(guī)律:傳神重于圖貌,寫意勝于摹形。再次,作者把肇教授的死因和把沒有水的水壺傳給我的情節(jié)挪移了出來,放到故事后面才快速補出。這樣既能制造情節(jié)的空白和敘述的懸念,情節(jié)的突變又給讀者制造了閱讀的震驚。
對比鑒賞
散文是最能吐露本心、表現(xiàn)個性的文體。梁衡的《把欄桿拍遍》情理并重,以評帶傳,不落窠臼。他說辛棄疾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者著重從人性的深層詮釋這位歷史人物,使文章的“思想和美感”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其中的文字格調(diào)時而激昂,時而惋嘆;時而叩問,時而調(diào)侃,顯得恣肆張揚,同樣有筆走龍蛇、回腸蕩氣之感。
《走出沙漠》作為微型小說則顯得結(jié)構(gòu)精致。全篇以“水壺”串聯(lián)起明暗兩條線索,肇教授與“我”的故事和“我”與其他幾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壺鏈接起來;小說還制造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懸念”,文末最后才揭開“水壺”的謎底,使讀者頓然明白了全部真相。全篇圍繞“水壺”敘事,肇教授以及考察隊員的品格由生死攸關(guān)的一壺“水”得以顯現(xiàn):從肇教授這個具有崇高獻身精神和機智沉著性格特點的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偉大的一面;從孟海的言行,我們也看到了人性利己的一面,引發(fā)人們對偉大與渺小、奉獻與自利的思考。小說也同時啟示我們: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沒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和絕望。在小說人物安排的技巧方面,作者巧妙地讓需要正面肯定贊美的人物肇教授不出場,但他卻用伴隨生命代價的特殊的、機智的行為促成了“我”和三個同伴的生命轉(zhuǎn)折,側(cè)面的描寫反而更加突出肇教授先人后已的博大心胸和機智沉著的性格特征。
兩篇文章一為散文,一為小說,所以抒發(fā)感情的方式也不相同:《把欄桿拍遍》直抒胸臆,泄瀉的感情浩然成海;《走出沙漠》則含蓄蘊藉,在質(zhì)樸的文字中有讓人回味的哲理。
美句賞析
《把欄桿拍遍》中畫線句:這段話對人物當(dāng)前的命運作了精當(dāng)點評,寫出了辛棄疾由行伍到棄戎從筆的無奈。其中“鋼刀利劍”和“羊毫軟筆”、“奔走沙場”和“筆走龍蛇”既是借代,又構(gòu)成了對比;內(nèi)容概括了他的行伍經(jīng)歷和為官經(jīng)歷,使讀者想象出他單人獨馬追殺偷印之賊,躍馬橫刀突入敵營生擒叛將,活脫脫一個血氣方剛、驍勇善戰(zhàn)的武夫形象。同時透過“只剩下”、“淚灑”等詞語真切感受到作者對詩人的同情和惋惜,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走出沙漠》中畫線句:這段話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也寫得極有層次。首先是壯觀的景物描寫,夕陽“殷紅殷紅的,如流淌的血”象征著死亡和絕望,雖曰壯觀,其實背后映襯著的是死亡之海的沙漠,由此蘊含著即將到來的危機;其次是場面描寫,展示了危機爆發(fā)的劍拔弩張;再次是“我”的心理活動,絕望而準(zhǔn)備妥協(xié);最后是陡然一轉(zhuǎn),如柳暗花明,自然順暢地推動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整段描寫內(nèi)容緊湊而有真實感、畫面感。
本期作文
“人”字最簡單。沒有偏旁,沒有繁體,可有人說:“人”字不好寫,雖說簡單,就兩筆,可一筆沒寫好,這“人”就立不住,兩筆寫不好,這“人”就趴了窩。“人”字怎樣寫?光這兩筆,就能支撐起一個像樣的“人”字,大寫的。這世界,就因為有了大寫的人,才會充滿希望和生機。大寫,能體現(xiàn)形象和力量!
請以“大寫的人”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作者:李寶榮,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