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沐寒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利天工,只在每事問?!边@足以說明“問”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這里的“問得巧”所指的就是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也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所謂的“導”即引導、指導,恰當巧妙地設置問題,使學生找到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教師備課的首要任務就是依據教材的重點難點,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好一系列問題。教師想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十分重視課堂的提問藝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根據教材、教法的不同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如何提問,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問題應具有啟發(fā)性
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正的知識。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多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能,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啟發(fā)性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主動探索新知識。
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
1.作者為什么要夜游荷塘?
2.作者的行蹤順序是怎樣的?
3.游荷塘使作者產生了怎樣的聯想?
4.根據作者的游蹤,分析其感情的變化。
5.作者從哪些方面描繪了荷塘月色?
這些問題基本涵蓋了課文的全部內容,這樣就使得學生在閱讀時有的放矢,也能激起其閱讀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二、問題應掌握適度性
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適時適度,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問題的設置應適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后才能摘到果子,也就是說,只有問題的難易適合學生認知的水平時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把握住一個度——難易適中。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加思索就對答如流,不但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產生輕視和厭倦的心理,思想上就會產生一種惰性,就更談不上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了;反之如果提出的問題過難過深,超出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學生就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從何答起,挫傷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提問應該難易適度,具體而有針對性。
例如我在講授《荷塘月色》一文后,給學生印發(fā)了朱自清的另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綠》,并指導其自主學習,同時為學生設計了一組比較問題:
1.《荷塘月色》和《綠》在抒情方面有哪些手法是相同的?
2.這兩篇文章在抒發(fā)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問題解決,才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思考能力。
三、問題應具有連續(xù)性
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層層深入,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認知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有些難度大的問題,學生不可能迎刃而解,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把問題進行分解,按照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步步引導,由一個問題的解決逐步引出新的問題,同時學生思維由原認知水平上向縱深發(fā)展,讓學生有拾級而上之感。
例如在講解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時,我設計了幾個連續(xù)性有梯度的問題。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拿來”是指什么而言?那么“拿來”的方法又是什么?“拿來”的目的性何在?最后“拿來”的重大意義是什么?這一連串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學生通過動腦認真思考,再由老師進行點拔,自然而然就懂得了“拿來主義”的含義,也明白了對待文化遺產要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只有這樣借鑒吸收文化遺產,加以創(chuàng)新,才能為我所用。
這種提問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
四、問題應強調全面性
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因而,教師在提問時還應該面向全體同學,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的問題,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有效地利用現推行的導學案模式,讓學生預習好所學內容,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來體現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可以在學生展示環(huán)節(jié)中,不失時機的給各個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難度較大一些的問題可以由優(yōu)等生回答,一般的問題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這種做法可以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從中找到自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很容易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單純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弊鳛檎Z文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反復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好不同類型的課堂提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助于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