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華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145-01
創(chuàng)新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動力,創(chuàng)新教育將是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最具生命力的教育?,F代創(chuàng)造理論表明,以創(chuàng)造思維為核心的創(chuàng)新技能不是靠傳授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來的,它往往是創(chuàng)造者在“現實”情境中經過心理的“烘熱期”和“腦風暴”后的頓悟?!稊祵W課程標準》也提出:數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證明:學生經常參與身臨其境的思維過程對教學活動會產生直接強烈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動力,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現實”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為學生尋找學習新知的基石,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不斷經歷“現實”情境中的探究過程,激發(fā)其新思維的誕生,感悟創(chuàng)新思維的魅力。
一、再現“現實”的問題情境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因為數學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它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現實”情境后,引起學生的興趣,形成學生強烈的自身需要,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接受與掌握。
在教學“相遇應用題”時,我讓學生扮演角色,再現“現實”情境,從兩個行走的地點、時間、方向等的演示理解“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從而激起學生對“相對應用題”學習的濃厚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了實際的感觀,并以此為學習新知的思維起點,很容易掌握這類題目的基本數量關系,從而為新知掃除了障礙,有的學生還舉一反三、,提出相背、追擊等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問題。由于通過學生再現情境,學生不僅學習了新知識,而且激發(fā)了創(chuàng)新思維。
二、模擬“現實”的問題情境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灌注,而是讓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學習,其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兒童天生具有強烈的表演欲望,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究者、研究者。因此,讓學生模擬教學中問答,可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課堂上,學生自覺地和教師一起進入探究的思維佳境,主動領悟學習的知識及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僅是掌握知識的表現,更是其大膽設想、科學求異的創(chuàng)新表現。
三、驗證“現實”的問題情境
小學生對新知充滿著好奇,教師如放手讓學生驗證,通過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我校朱宇校長在教學“圓柱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
師:圓柱和長方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學生帶著問題擺弄手中的學具,進行觀察比較、同座間相互交流,匯報了各自的發(fā)現:
生1:我們發(fā)現圓柱只有三個面,而長方體有六個面。
生2:圓柱體放倒后能滾動,長方體不能。
生3:我們發(fā)現圓柱體上有兩個一樣大的圓,長方形體相對的面是長(或正)方形。
生4: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從上到下一樣粗細。
對他們的發(fā)現,老師首先表示欣賞,接著以疑惑的神態(tài)請他(她)想方法驗證。
師:你們說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怎樣證明?
生1:我量了兩個圓的直徑發(fā)現是相等的。
生2:不用測量,可以先描下一個面,再用另一個面來比,只要重合就行。
生3:我還發(fā)現,原來它們對能滾動的那個面(實際上是側面)“那是一個曲面,分不出前后、左右,而是把它展開后是平的,是個長方形?!?/p>
師:你是怎么樣發(fā)現的。
生:用剪刀剪開了一個硬紙做的空心圓柱。(很是得意地舉給同學們看)
……
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體驗讓這一結論是否正確,同時不迷信權威,勇于提出問題,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水到渠成的解決了知識的抽象性和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學生的情境與態(tài)度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變得愛數學了,創(chuàng)新思維一直貫穿課堂始終。
四、虛擬“現實”的問題情境
布魯納說:“發(fā)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之事物的行為,正確地說,發(fā)現包括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苯處煈摿η髣?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與童話世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教學有關的數學問題。
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百分數,學生有的說在報紙上找的,有的說在電視上聽到的,有的說在網上查的……
我引導說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百分數,說明了什么?生說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運用。此時學生學習百分數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如何讓百分數的學習目標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呢?我適時虛擬“現實”的情境:學校舉行投籃比賽,每班只能派一名選手參加比賽?,F在六(1)班有三名選手,六(1)班的學生犯愁了,選誰去呢?你認為按什么標準確定這名選手?學生由趣而疑、由疑而思,知識在交流中增強,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學生有的說看誰投中的次數多,有的說看誰投中得準。很快學生自己感悟了百分數的意義,讓學生緊貼生活,說說你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學生爭相發(fā)言;課堂氣氛熱烈,求異的心態(tài),又驅使學生選擇各具特色的百分數來解說:小于100%的,等于100%的,大于100%的,分子是整數的,分子是小數的……
在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后,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生活,到生活中去,從學生的近視率入手,學生觀察、分析、情真意切,很自然的明白了保護眼睛的重要性,及怎樣保護眼睛;再引入到我國的耕地和人口,通過對百分數意義和理解,知道了我國人多地少,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講計劃生育,有的講保護耕地……
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油然而生,從而活用了知識,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
總之,小學生生活中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同樣離不開生活,小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實驗,同時他們也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又充滿著好奇,教師創(chuàng)設“現實”的情境,是他們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能讓他們在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感受數學的力量,不正體現了我們所追求的課程新理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