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云
閱讀為我打開一扇窗
林清玄有段話說: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對我而言,閱讀是鏡子,也是窗子。
我是1993年大學畢業(yè)到中學任教的。工作的前十年幾乎每天都繁忙、辛苦又勞累。我一邊享受著小獎狀、小榮譽帶給我的滿足,一邊越來越感受到瑣碎、平庸和倦怠。有一天備課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除了中考的考點、專業(yè)知外,腦子一片空白。在大學的學習已經(jīng)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知識老舊落后,我的思想枯竭貧瘠,我的教學匠氣十足。
那年暑假,為備初三的課,我遨游于題海,突然發(fā)現(xiàn),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考試選文就像美麗的魚,引領(lǐng)我進入當代文學的殿堂。我與閱讀從此結(jié)緣,溫暖親切的季羨林、雅致潤澤的汪曾祺、平靜深思的周國平,為我打開了當代文學的一扇窗。
與書相伴是一種幸福
就在我以為自己讀了些書,有了點文學味兒的時候,2007年海淀區(qū)啟動了“教師閱讀工程”,每年都向老師們推薦閱讀精品書目。當看到這些閱讀書目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閱讀面太窄,閱讀量太少,閱讀層次還只停留在文學感悟上。于是,在海淀區(qū)“教師閱讀工程”的引領(lǐng)下,我真正開始了專業(yè)閱讀,開始了與書籍相伴的幸福人生。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堅定了讀書的道路,因為“讀書不是為了應(yīng)對明天的課,而是出于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在專業(yè)閱讀的道路上,我不僅享受教育隨筆和敘事帶來的輕松快樂,也在名師的教育人生中感悟教育的真諦,更是挑戰(zhàn)自我,重溫教育經(jīng)典理論。例如,在讀王榮生的《語文科課程論基礎(chǔ)》時,我整整用了一年時間,寫了近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我參加了海淀區(qū)閱讀工程組織的“我向全區(qū)教師推薦一本書”“影響我職業(yè)生涯的一本書”和“讀書與教書”等征文活動,擁有了和更多教師交流閱讀的機會。在閱讀工程搭建的平臺上,我看到各種奇麗的閱讀風景,有的厚重、有的雋永、有的清新,這些風景豐富著我對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考。
由于閱讀,我的教育教學從匠氣變得靈動,由膚淺逐漸深入。而教育教學問題就像線索一樣,引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書。循著問題,在“書引書”的連環(huán)套中,我讀到了更多的教育及學科的代表作,還有一些最前沿的研究著作。
也就是從那階段開始,我認識到:教育閱讀不同于消遣閱讀,也不是偶然隨機碎片似的閱讀,也不是學院派的抽象理論閱讀。教育即是解放,最樸素的真理都在書里。
閱讀成為師生不變的堅守
成長的秘密是隱藏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之中的。閱讀也成了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金鑰匙。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離不開閱讀,每天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地閱讀。作為語文老師,我用閱讀營造語文的溫度、深度與美麗。
我引導(dǎo)初一和初二的學生們每日晨讀,讀《晨讀對韻》《成語千字文》《千家詩》和《四書精選》。我們用瑯瑯書聲喚醒清晨,喚醒漢字,提振正氣。每月,我們開展“名著閱讀交流會”,《駱駝祥子》《朝花夕拾》《目送》《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每月讀書交流會已成為學生們最盼望的精神大餐。
即使在初三,面對中考的緊張,我也會帶領(lǐng)學生們一起讀書。2012年冬,我們讀莫言的《我的高密》和柴靜的《看見》。有學生說:“在考試的縫隙里讀書,味道獨特。就像螃蟹肉好吃,因為有堅硬的殼?!币灿袑W生說:“閱讀,讓我得到的是嘴角那淡淡微笑,是那份靜靜的從容,還有內(nèi)心不變的堅守。讀書,讓我的心安靜,讓我的眼清明,讓我的精神有遠方?!?/p>
借著書籍的力量,學生們漸漸信念堅定;借著書籍的力量,我也像雷夫一樣享受著教育生活。
“教師閱讀工程”是海淀區(qū)教師的福音,是我們真正開始教育閱讀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