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村
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磧口鎮(zhèn)的李家山村,因村民多為李姓而得名。據(jù)稱李家祖為適應磧口鎮(zhèn)商業(yè)需求,專門以養(yǎng)駱駝跑運輸為業(yè)。眺望幽幽“鳳凰山”,人們都感受村中與世隔絕的古老氣息。
村莊所處的“鳳凰山”,一溝兩山坡,形如鳳凰的兩翼。民居分布于“鳳首”和“兩翼”上,有大大小小百十來個院落400多間房屋,村舍大多為窯院:大門位于左前方,入口方向或平行或垂直于正方,或偏轉(zhuǎn)約45度;院內(nèi)有地窖,貯藏收獲的蘿卜紅薯等農(nóng)作物,碾磨分別置于院子的左右兩側(cè);正房住人,廂房既住人也可存放糧食,倒座房則做牲口棚和柴草房;正房廂房一般不帶前檐,外墻頂部設廈檐,遮雨護墻;灶臺安置于正房盡頭與廂房之間的空地上,并予架頂。村西部的清代建筑群,基本保存完好。
西文興村
西文興村位于山西省沁水縣城西南25公里處,目前,村中僅有50多戶人家200余口,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的后裔,其選址、規(guī)劃布局、居民建筑、細部裝飾和風俗民情,都蘊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現(xiàn)存“河東世澤”及“司馬第”兩塊門匾,道出村莊柳宗元的血緣與淵源。
明永樂四年(1406),柳宗元后裔于此耕讀發(fā)家,始建一進十三院。村落占地兩萬多平米。風景秀美的四周環(huán)山中,坐落著外樸內(nèi)華的環(huán)山豪宅,其典型的古代文人府邸,有著高超的建筑工藝和獨特風格,融歷代名人書法及石雕、磚雕、木雕與一體,為明清鄉(xiāng)村建筑的精華,真實地記錄和還原河東百世書香文人由明代的“官面商”到清代的“商面官”的歷史進程。
小河村
山西陽泉市郊區(qū)義井鎮(zhèn)小河村,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640余畝,現(xiàn)居662余戶。村莊依山而建,隨著地勢高差,建筑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層次分明。
村中有石評梅紀念館,和保存完整的石家花園,是我國北方最具特色的民居大院。建在虎巖山崖上的觀音庵,崖托庵,庵依崖,典雅瑰麗,關帝廟占地約2千平方米,左挹桃河,右繞泊水,主要建筑從下往上,有戲臺、廟場、端門及鐘鼓二樓,南北精舍,過門無梁殿及左右配殿、文昌殿、蟲工殿等,最高處為武圣殿(正殿),或卷棚式、或硬山式、或歇山式,飛檐桃角,舒翼若飛,雕梁畫棟,巍峨壯麗。
夏門村
“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边@句山西民諺所說的靈石口,傳為夏禹開山之處,就是現(xiàn)在的夏門村。該村位于靈石縣城向西南方向9公里處,村民1400余人。村中,依山傍水宏偉壯觀的城堡式建筑群,其中半數(shù)以上是明清時建造的,面積約7.5萬平方米;現(xiàn)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組共60余幢,窯洞民居千余間,層樓迭閣,錯落有致。
村中主要院落有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道臺院、百尺樓等;還有梁氏宗祠“惇敘祠堂”遺址一處,西祠堂及其他家廟遺址8處、老字號店鋪5處、私塾3處;及“竹林書院”1座,關帝廟、土地祠各1座,魁星樓、鬼門關、雁歸亭、對碑灘、魯班纏、文峰塔等遺址各1處,牌坊遺址5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