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暉
在曼谷機場的書店閑轉,發(fā)現收銀臺旁的熱銷書展示臺上擺著一本討論西方與中東關系的英文書。此書封底上的作者履歷介紹實在惹眼,吸引我滿懷興趣地將它買下。
格拉漢姆· E. 福勒(Graham E. Fuller)曾在上世紀80年代擔任中央情報局(CIA)的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副主席,后來又在著名的蘭德(RAND)公司就職高級政治科學專家,如今轉而在大學任教。他自年輕時起在伊斯蘭世界生活與工作20余年,撰有多部探討中東問題的專著,我在曼谷機場撞見的正是他的最新一部心血之作。這書的標題挺刺激眼球——《假設沒有伊斯蘭的世界》(A World Without Islam),不過,作者絕非要否定伊斯蘭教,而是試圖通過換一種思維的方式,幫助美國人擺脫目前的教條化誤區(qū)。
在前言中,福勒就誠懇地聲明,他對于伊斯蘭的文化、藝術、科學與哲學都懷有無限敬意。他指出,伊斯蘭文明是歷史上最偉大也最具持續(xù)力的文明之一,沒有任何其他文明能夠像它那樣在如此廣泛的范圍內始終活躍,“倘若沒有伊斯蘭文明,世界將變得遠為貧瘠”。那么,福勒又為什么要“假設沒有伊斯蘭的世界”?他是想推動西方讀者去考慮,歐美與中東今日關系如此緊張,乃是地緣政治沖突的長期歷史積累的惡果。要哪一種宗教為這一危機局勢負責,那是錯把現象當成了根源。
據書中介紹,許多美國人對于“9·11”的理解很簡單:美國那么盡力地維持世界和平,卻遭到幾個瘋子殺手喪心病狂的攻擊。如此行為必須立刻予以嚴懲,必須通過全球反恐戰(zhàn)爭來斬草除根,“簡而言之,歷史由‘9·11開始”。但是,這些美國人竟完全不知道,在世界上其他許多人眼中,“歷史并非由‘9·11開始,而是有著長長的前章”。
為了讓美國讀者了解“他人”的經驗與觀點,作者逐章回溯歐亞大陸圍繞中東展開的一段又一段歷史,其中尤以東西關系即中東與歐洲的關系為重點。他指出,近兩三個世紀,歐洲人在中東地區(qū)的殖民與帝國主義行為讓當地人民喪失了一切,必然激發(fā)反帝、反殖民抗爭。福勒反問,這種情況,會因為當地具體有著哪種宗教而改變嗎?他尤其詳細講述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漫長的纏斗過程,由此證明,即使中東地區(qū)如今是皈依東正教或者拜火教乃至其他宗教,甚至沒有宗教,形勢也不會兩樣。
福勒批評,由于歐美人拒絕正視殖民與帝國主義行為的危害,所以就不能理解何以與中東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鬧成今天這個局面。這位中東問題專家倒也并非要為誰代言,他是依據自己的理論,希望美國政界與媒體走出認識的盲區(qū)。他指出,西方人應該放棄用宗教貼標簽的做法,承認這場沖突的具體內容都屬于人類普遍的社會與政治問題,并且要認識到,西方人在其中也承擔著一部分責任。但是,“9·11”之后,華盛頓的決策者卻更喜歡自說自話的“他們?yōu)槭裁匆尬覀儭卑姹?,然后沿著錯誤的軌跡一意孤行,結果讓美國人代價巨大。
若依福勒的主張,那么美國應該徹底改變策略,包括全面從中東撤軍、盡快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等。此書寫成于奧巴馬上臺之初,然而已經預言到:“美國必須接受這一點,在大多數穆斯林國家,一旦啟動民主程序,都會是伊斯蘭黨派在早期選舉中合法獲勝?!倍窠洶<爸汉笞x來,不禁感慨福勒的見識。
讓人喜歡的是,福勒雖然是資深專家,敘事與闡述都嚴謹綿密,但文風卻淺白平易,顯然,他不是為少數精英寫作,而是希望盡可能多的人都來讀,都能讀懂??紤]到很多讀者對于伊斯蘭教甚少了解,作者一邊論證自己的觀點,一邊隨時介紹這一宗教的各個方面,從它與猶太教、基督教的關系到“杰哈德”(圣戰(zhàn))概念的歷史演變,信息量相當豐富。因此,不管讀者最終是否能被他說服,但閱讀中一定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