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華中
祁惠墓志考
焦華中
周口市博物館現(xiàn)藏《祁惠墓志銘》一塊,青石質(zhì),邊長74厘米,厚9厘米,重300斤左右,墓志銘為陰刻行楷,共29行848字,序文680字,主要追述祁惠的世系、籍貫、功績和經(jīng)歷,銘文134字。本文由此墓志入手對人物、地望、官職等方面進行考證。
祁惠 墓志銘 世系 生平 官職 地望
唐代《祁惠墓志銘》出土于1959年10月,在鄲城縣吳臺鄉(xiāng)東北4里晉田莊,有一農(nóng)民在田間挖土時發(fā)現(xiàn)的,原在鄲城縣文化館保管,后移交鄲城縣博物館收藏,現(xiàn)藏于周口市博物館。墓志銘缺蓋,僅存正面刻有銘文的一塊,青石質(zhì),四邊長各74厘米,厚9厘米,重300斤左右,四周皆頂邊刻寫文字,字跡仍清晰可辨,刻石人和刻石時間沒記載,根據(jù)銘文內(nèi)容推測,墓志銘應刻于公元718年或稍后,距今已1280多年。
墓志銘為陰刻行楷,共29行848字,題為《唐故通直郎行陵州貴平縣丞柱國祁府君志銘(并序)》。序文680字,主要追述祁惠的世系、籍貫、功績和經(jīng)歷。銘文134字,是贊頌之辭。銘文內(nèi)容如下:
“唐故通直郎行陵州貴平縣丞柱國祁府君志銘并序,東都福先寺主持上人為作文。府君諱惠,字敏,其先太原祁人,晉大夫奚之遠胤,至漢祁勖為河東太守,因為聞喜著族。
府君勖之后也,遠祖寓居譙郡,故為鹿邑人。與建國開家,帝嚳之靈緒,疏宗命氏,則伊堯之洪胤。祖粲,隨許州長社縣丞,面垂鳧之仙境,背訓雉之神郊,績著恭勤,位光毗贊。父行,生鍾隨季,運偶沸勝,晦跡丘園,不求聞達。
府君器局淹雅,風神秀逸,幼挺可操,習三墳之典冊,長擅異能,包六藝之文翰,年甫弱冠,補四門學生,庇影庠塾。遊心經(jīng)史,黌館諸儒特相友愛,《春秋》《周禮》《論語》《尚書》,義畢該通,文皆暗誦,尋而射策高弟。以乾封元年,擢授登仕郎。咸亨五年選授儒林郞守幽州都督府博士,爰開絳帳,式統(tǒng)青衿,譽重燕垂,風流葪野。其時獫狁孔熾,獯虜挻災。有勅命,督都李文暕為媯州道,總管府縣。寮寀多預戎行,府君投筆前驅(qū),揮戈直進,臨危不懼,有募先登。雖季路北游,班超西上,方知膽勇,此無愧焉。李公嘗謂諸官云,祁生,業(yè)綜文儒,兼優(yōu)武略,仁者有勇,信不虛談。因補府君為檢校果毅,尋破橫松,淀鐸、賀渾、黑沙、赤沙、隨河、帶山等陣,以功授柱國。垂拱年,授通直郎行陵州貴平縣丞,當以雙流迢遰,九折崎嶇,欲遵從政之途。旋迫奉親之義,遂歸鄉(xiāng)井,盡養(yǎng)于家,尋丁堅苦,幾將滅性,因而毀瘠,迸疾彌留,以大周長壽二年十一月九日,卒于私苐,春秋五十有五。庾康初逝,始聞埋玉之悲,張鷹后來,旋見拂琴之。夫人氏,即隴西堅之胤,幼懷貞順,長冾閨儀,闡訓于樹庭,扇嘉猷於桂戶,而以母儀遠著。禋宗之慶,不渝婦則,遙通投柕之恩非爽。唐隆年,版授欒城、高安、武城、宴臺、龍岡等鄉(xiāng)君。太極元年授中牟縣君,綵帛盈賜,粟祿供饈,何期壽耄之年,俄遁殞迫。開元二年八月十日遇疾卒于私室春秋八十有四,嗚呼,哀哉!粵以大唐開元六年歲次戊午十二月庚甲朔十四日癸酉與夫人庫延氏合葬于縣東南二十五里吳臺鄉(xiāng)之原禮也。嗣子,輕車都尉履冰,右驍衛(wèi)、翊衛(wèi)、陪戎校衛(wèi)履揮、履為、履遜等。如荼永慕,食粒常懷,愿樹家聲,思轉(zhuǎn)祖德,式購金石,乃述銘云:
公侯茂緒,牧伯華胄,是日大夫。抑惟太守,珩璜錯雜,簪組紛糅,筃勁松貞,泉澄岳秀。其一,于穆夫子,含章挺生,文宗博膽,武略縱橫,望標人杰,譽重時英,電波遄謝,風樹先驚。其二,婉彼佳人,嬪于君子,調(diào)諧琴瑟,名高圖史,芬若芝蘭,曄如桃李,九京不作,千秋已矣!其三,地接舊郡,墳以古綱,泉深壤白,沙漲塵黃,落日翳景,浮云無光,年年歲歲,松柏蒼蒼?!?/p>
從志文上看:祁家最遠可追溯到春秋時晉國大夫奚之,到了漢代有河東太守祁勖,其祖父許州長社縣丞祁粲。其妻先后為庫延氏、符氏。身后有四子分別為履冰、履揮、履為、履遜。其世系表如下:
所墓志所載,祁惠(638~693),字敏,唐河南道亳州鹿邑縣(治所在今鹿邑縣城西25公里鹿邑城村)吳臺鄉(xiāng)。青少年時期,苦心攻讀四書五經(jīng),20多歲應進士及第,參加京城考試得中,28歲開始任登保郎(正九品文官),36歲那年,派出幽州(今北京市)都督府任博士(一個府的教授官),得到社會人士和學生的好評,不久,北方少數(shù)民族向北京一帶侵襲,他毅然投筆從戎,揮戈上陣,臨危不懼,奮勇殺敵,戰(zhàn)功赫然,受到都督李文暕的賞識和重用,補為檢校果毅,并加柱國勛銜。47歲那年被朝廷提拔為通直郎行陵州(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平縣丞(縣令之輔佐官,相當于今副縣長)。后因家中父母年老多病,請假歸鄉(xiāng)奉養(yǎng),不久,父母相繼謝世。他在贍養(yǎng)父母、請醫(yī)調(diào)治、辦理喪事中受盡艱苦,大傷元氣,因而身體逐漸消瘦,以致身患重病,趨于彌留,于公元693年農(nóng)歷11月9日,在故居逝世,終年55歲。夫人符氏及四個兒子都受到他的恩蔭。自公元710年以來,四個兒子都任官職,大兒子祁履冰,任輕車都尉,次子祁履挹,任右驍衛(wèi),三兒子祁履為,任翊衛(wèi),四兒子祁履遜,作陪戒校衛(wèi),先后被朝廷封為欒城、高安、武城、宴臺、龍岡等鄉(xiāng)君。符氏由國家供應彩帛、糧食,保證豐衣足食,直到老死,于公元714年農(nóng)歷8月10日病故,享年84歲。在公元718年,祁惠的子女為父母修建墳墓,將祁惠、符氏及早已死去的夫人庫延氏合葬于其故居當時鹿邑縣吳臺鄉(xiāng)祖家墳塋,并立碑鐫銘,以寄哀思。
從祁惠墓志銘及有關(guān)文獻可以判斷,祁惠生活的時代,是從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一年到周武則天長壽二年,正是我國歷史上唐朝初期繁盛時期,政治清明,朝廷求賢若渴,便于有才之士大展宏圖,英雄有用武之地,祁惠能抓住有利時機,從政從軍,文韜武略得以施展,雖官職不高,卻也得到當時好評。歷授登仕郎、儒林郎、通直郞,逐級高升,均為文散官官職。登仕郎唐始置,為文官第二十七階,正九品下。儒林郎隋文帝置,在八郎中位第七。煬帝時罷。唐為文官第二十六階,正九品上。通直郎隋始置。唐、宋為文官第十七階,唐從六品下。果毅,隋唐時武官名。隋時統(tǒng)驍果之兵,唐時統(tǒng)府兵?!端鍟奂o下》:“大業(yè)九年,辛卯,置折沖、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以領(lǐng)驍果。”《舊唐書·楊朝晟傳》:“初,在朔方為部軍前鋒,常有功,授甘泉果毅。”宋孔平仲在《續(xù)世說·識鑒》中說:“張守珪為幽州果毅,儀形瓌壯,善騎射,性慷慨有節(jié)義?!盵1]
從墓志可以看出,祁惠遠祖為晉國大夫奚之祁奚(前620~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黃羊,春秋時晉國人(今山西祁縣人),因食邑于祁(今祁縣),遂為祁氏。周簡王十四年(前572),晉悼公即位,祁奚被任為中軍尉。祁奚年老請求致仕,悼公問誰可代中軍尉一職,祁奚舉薦解狐。悼公又問,解狐可是你的仇敵,祁奚道:“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苯夂ナ懒?,祁奚又推薦祁午繼任。悼公問,祁午可是你的兒子,祁奚道:“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逼钷赏馀e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傳為天下美談[2]。
志文中載“勅命督都李文暕為媯州道”。李文暕《新唐書》《舊唐書》有傳,《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李文暕傳,李文暕鄭孝王李亮孫,襄邑恭王李神符子,有子七人,武德初,并封郡王,后例降封縣公。次子德懋、少子文暕最知名。德懋官至少府監(jiān)、臨川郡公。文暕歷幽州都督、魏郡公。垂拱中,坐事貶為滕州別駕,尋被誅。子挺、捷,捷襲封。挺曾孫李程,捷曾孫李石知名。文暕子佺,開元中為宗正卿。
墓志載:“遠祖寓居譙郡,故為鹿邑人。”由此可見祁惠為譙郡鹿邑臺人。另據(jù)《鹿邑縣志》載:“開皇三年,武平屬豫州譙郡開皇十八年撤武平縣為鹿邑縣,遷治年于今縣西鹿邑城村。大業(yè)十三年,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田黑社占據(jù)鹿邑,改縣名為渦州。唐武德三年,渦州復名為鹿邑。吳臺位于今縣城的西北?!盵3]縣志記載唐時的鹿邑縣城,不在今址,而是在縣城的西北。墓志中有“與夫人庫延氏合葬于縣東南二十五里吳臺鄉(xiāng)之原”,這指出了墓葬的位置。從地圖上看出墓葬的地方卻在今鹿邑縣的西南約12里,而在試量鹿邑城村至墓葬出土位置卻約為13.6里,和墓志記載相吻合。進一步印證了縣志記載。而吳臺之名,據(jù)傳,三國時,孫權(quán)北伐中原至此,命建五座廟宇,稱五臺廟,因?qū)O權(quán)是吳主,又稱吳臺廟[4]。墓志卻是首次提到吳臺鄉(xiāng),為研究吳臺的歷史沿革提供了實物資料。
銘文內(nèi)容豐富,不僅記載了祁惠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軍事活動,還涉及其他史料,序文以記事為主,間有贊美之辭,全文使用對仗名式,加上排比句的點綴,樸實中展露華麗,使墓志銘頗具特色。該刻石與書法雖出于無名氏之手,但功力深厚,相當成熟。墓志銘保存了正史和其他書中見不到的史料,為研究唐代歷史、地理、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書法藝術(shù)提供了重要資料,正如電光火石一樣,雖不能光照宇環(huán),照亮歷史的一角,光明永存。
[1](清)黃本驥.中國歷代官職表.北京:中華書局, 1965.
[2]山西青年報.2010-12-14.
[3]鹿邑縣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4]鄲城縣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3.
焦華中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副所長 館員
(責編 樊 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