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皎年
侯川的文學創(chuàng)作體裁多樣,獨特,這給他的文學評論夯實了基礎。進行文學評論,難,要博覽群書,觀察敏銳;評出特質和價值,難,要目光炯炯,縱橫捭闔;評論集行之于世,亦難,要褒貶功過,闡明利害,分析得失,讀者要看。當前文學創(chuàng)作的技巧過剩而思想貧乏,受其影響,文學評論也是技巧過剩而思想貧乏。所以進行文學評論,侯川選擇了自己的方法:以解構理論為框架,兼容“格式塔”完形理論,從術語里解放出來,用閱讀熱情這種張力,把基本義項、“邊緣”和“盲點”作為媒介或突破口,發(fā)現文本價值的多種可能性。他認識到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德威關于中國當代文學“需要把粗糙的東西變得光潤,把熱鬧的喧嘩的東西變得有審美意識一些”的體驗的意義,新穎、嚴密而灑脫地解析文本。有時,他還往往以內心的審美體驗去填補文本沒有演繹的部分,去再造一個染上自我色彩的新形象。
我對侯川的初識是他的博客里有一幅王朔與北京一個大學教授的合影,感覺他很有思想的前瞻性。其隨筆《我讀王朔》,風趣幽默,文味盎然:“非黨非團非鄉(xiāng)愿,亦癡亦狂亦書生”,“王朔來訪,還留言給我打氣哩……我只想大喊一聲:朔哥萬歲!”侯川從“真實、率性、善良、美好、人道的,我們的朔哥就愛,就要力挺;老套、虛偽、裝逼賣傻、非人道的,我們的朔哥就恨,就要往死里貶。我們的朔哥,不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童心嗎?”的句子里,表現出與王朔一樣的坦言、直率、犀利:“大人——成年人,表面上愛裝——淺深沉,愛擺——虛架子;心里免不了常常陰暗,背地里也免不了干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辈坏貌怀姓J體制內這種文學圈的怪狀。侯川欣賞王朔《新狂人日記》里對現實真相的再現,與莫言“我的小說里有豐富的政治”里的“講故事”應該一致。
民族題材的作品,要融合多種元素,從文學思想的深度切入,借助一個傳奇人物或一種重要意象,與現實緊密結合,完成豐富的主題,這不是尋常長篇小說能輕易勝任的。從侯川《雪域傳奇,萬世悲情——讀高平先生長篇歷史小說<倉央嘉措>》等評論中感悟了高平先生的這部大作:“以偉大詩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短暫、坎坷而又富于傳奇色彩的一生為主線,圍繞倉央嘉措,成功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實地反映了上層貴族爭權奪利、勾心斗角的丑惡行徑與廣大農奴的悲慘生活及其純潔善良的美好心靈;以拉薩為中心,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田園牧歌式的社會生活畫卷,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時代風云,再現了十七世紀末西藏波譎云詭、風云變幻的政治軍事斗爭。整部作品語言生動優(yōu)美,情節(jié)起伏跌宕,感情強烈,意味雋永,思想深刻。尤其是詩意化的語言和極富地域特色的格言諺語,以及對于宏大場面的得心應手的描繪,使整部作品既具有了震撼人心的生活真實感,又產生了史詩般的深沉悲壯的藝術效果。倉央嘉措的生活、人生、思想情感和悲劇命運,使讀者不得不深入思考關系到人類未來的和諧、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的思想價值。”原作非凡大度,駕馭熟稔,評論周密系統,引人深思。要知道,在詩壇,詩人們熱衷的大多是倉央嘉措的“情詩”,現實里,人們熱衷的大多是倉央嘉措的“軼聞”。侯川對原作閱讀數遍,大膽奇思,均衡持握,既挖掘出了作品的內涵和置于現實里的意義,也歷練了評論視野的開闊、視角的多樣和評論方法的融合能力。
論詩,先要有詩心。侯川認為“詩歌,不關物質,不關富貴,她只與生命有關,只與靈魂有關,只與世間的真善美有關……詩人啊,寫詩吧!哪怕國人都變成官員,或者都變成資本家,還是寫詩吧!哪怕‘天柱折,地維絕,還是寫詩吧!”其表述突出了兩點:一、詩與真善美不可分離;二、莫管其他,好好寫詩。此乃微言精義?,F在網絡和刊物上的一些人,交易,罵詩,罵戰(zhàn),“下半身寫作”,己了無詩美。侯川對詩人離離的詩歌讀得多,風格轉為細膩柔和,往往從多個詩眼、復式結構、重疊意象上分析解構,讓詩美油然而發(fā)。有些詩句不經意問,就過去了,但一經提醒,才發(fā)覺詩味,如離離的一句詩:“多年后\我也會懷抱蔬菜,在他們的身邊\平靜地躺下。”評論認為用“歸真、田園、徹悟、宗教”等評語已成多余,“鄉(xiāng)情”與“未來”的真實絲縷來襲。在《讀楊作棟先生詩集<散淡楊枝>》里,侯川的文筆先是性靈,恬淡雋永,適合傳達原作韻味:“先生閑聊之問,出一詩冊,乃復印裝訂而成。每詩皆為一筆一畫書寫,其間還有先生簡筆畫及書法作品若干。予細觀之,感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先生一生從教,無一低俗之嗜好。退休后,博覽群書,手不釋卷;深鉆音韻典故,精通平仄格律。先生于弄孫度日、讀報交往、旅游觀光之間,每有感興;吟詠推敲,年長月久,乃成《散淡楊枝》一冊?!彪S著原詩思想起伏和風格的變化,其評論也轉換視角,呈凝練、跌宕、凜冽之勢:“通觀其作,或寫景,或記事,或念親,或贈別,或傷懷,或悼亡,或感嘆時事,或關心民生,或懷古詠史,或托物言志……若其海外旅游詩者,覽異域風物民俗,描繪逼真,詩情濃郁,令人讀之大開眼界。若思親念故詩者,心系家鄉(xiāng)一草一木,情懷故土父老親友,真情吟唱,師法自然,讀來為之動容。若關心民生詩者,直擊弊害,大膽揭露,悲憤交加”。若對古詩詞浸潤不到,對現實若即若離,非有此貼合嚴謹的評點。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有些作者或指名道姓夸獎政治人物,或謳歌導彈火箭升天,或一曬大酒店里男女觥籌交錯,這已經背離了詩詞的本質。結合侯川評論“從靈魂出發(fā)”的題旨與楊光祖給他文學評論集寫的序言《玩弄技巧者最終死于技巧》,再到他的許多隨筆、雜談和新詩評論,不故作高深,不媚合稱頌,是比較激越的思想統一、基調統一、文學觀統一。
《舒卷自如,風光無限張弛有度情味無窮——讀田世榮長篇小說《生死魔谷》一文中,侯川認為:《生死魔谷》除了傳統文學表現手法,還運用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的事件和場景剪輯在一起,超越了時空,將歷史與現實交織、真實與虛幻交匯,觸及到人類善良、同情、隱喻、脆弱的內心。指出讀者閱讀興趣濃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蝶舞青山》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故事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反響很大,侯川《深情的觀照詩意的悲憫——讀田世榮長篇小說<蝶舞青山>》,把中國傳統文論的感悟式與當代文論的闡釋學、分析論、介入說相結合,推導出《蝶舞青山》的一個特質:“這部長篇小說中富有詩意的語言無處不有,俯拾即是,一方面凸顯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強化了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有趣,從而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另一方面又使小說的思想旨趣顯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p>
我與他交流過文學觀,感慨幾多。我很少聽百家講壇,因為那是聽別人的。與侯川交流,是互動,在說自己的,喜悅而實惠。他能廣涉、獨思、精評,甚是佩服。
(責任編輯 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