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忠桃
摘 要:周作人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之一。對于他的人生歷程,人們是褒貶不一。而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研究的話題,中國文壇終究不能抹滅這個“從政治標準中解放出來的新生兒”。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周作人,總是在他的作品中透出一種深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如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描寫的生活情趣就極富韻味。此類文章取材于生活細節(jié),卻細細地品味生活,以平淡閑適的筆調(diào)在不經(jīng)意間透露出美的享受,顯得那么寧靜幽雅、情蘊非凡。個性的懦弱、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導致他與朱自清這一同時代作家的作品風格迥然不同。周作人始終以鮮亮的個性、獨特的韻味屹立于中國散文大家之林。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掘者和傳承者!
關(guān)鍵詞:周作人;散文;生活情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在現(xiàn)代中國,周先生除外,很難找到第二個能夠做得清淡的小品文字。他究竟是有些年紀的人,還能領(lǐng)略閑中情趣?!谧x過裝模做樣的新詩或形容詞堆砌成的小說(應(yīng)該說‘創(chuàng)作)以后,讓我們同周先生坐在一塊,一口一口地啜者清茗,看看院子里花條蝦蟆戲水,聽他談‘故鄉(xiāng)的野菜,‘北京的茶食,三十年前的江南水師學堂,和清波門外的楊三姑一類的故事,卻是一大解脫?!?/p>
——朱光潛評《雨天的書》
(一)
周作人是中國現(xiàn)代小品散文的新文體的開創(chuàng)者。他無論寫“民俗風物”、“生活情趣”,還是“追懷故人”,都顯得那么清冷、寧靜、幽雅和看似閑適。清冷中含有一種深深的苦味,寧靜的讓人羨慕而顯得極不尋常,幽雅的似貴族一般高高在上。身處“五四”前后這樣動亂的年代,整個社會波濤洶涌,文人志士、莘莘學子、勞苦大眾,人人不安時世,尤其是文人志士紛紛南下投筆從戎,或以筆書寫不滿。而周作人卻能夠如此的寧靜,這與他獨特而復雜的人生經(jīng)歷是密不可分的。
(二)
周作人,1885年誕生于浙江紹興周家新臺門內(nèi),雖然只比魯迅小四歲,但一直跟隨祖父生活,沒有像長子魯迅那樣承擔家庭的重任,對世事的感悟也沒有魯迅那樣深。留學日本使他深受西方民主與科學思想的影響,對個性自由和生活藝術(shù)化特別推崇,形成了“叛徒”與“隱士”并存的雙重性格。周作人曾說,在他身上活著兩種分子:“流氓”精神(實為叛徒的造反精神)和“紳士”氣味(實為中庸哲學)。五四運動落潮后,尤其是他提倡的個人宗教信仰自由與兄弟失和事件,使他漸漸疏遠了“流氓鬼”,偏愛上了“紳士鬼”。他明哲保身,躲進苦雨齋中“審美的生活”。曾有人這樣說:他提倡的是一種審美的生活方式,以審美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命,以藝術(shù)家的心態(tài)去理解社會,感受生活,強調(diào)生活即是衣、食、住、行的審美化。于是,寫了一系列的美文表達他的價值取向,也算是聊以自慰吧!
(三)
周作人從個性出發(fā),吸取中外小品文的營養(yǎng),形成鮮明的、無人可以模擬和替代的獨特風格。無論是通過日常生活瑣事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情趣、人生理想,風格“沖淡平和”的小品文,如《烏蓬船》《蒼蠅》《北京的茶食》等;還是針砭時弊、諷喻現(xiàn)實,風格“浮躁凌厲”的雜文,如《前門遇馬隊記》《碰傷》《關(guān)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等,寫來都能揮灑自如,得心應(yīng)手。特別是他取材于生活細節(jié)描寫生活情致的散文,真實而細膩、獨到又精致,如《買墨小記》《冷開水》《南北的點心》等。寫自己生活情致的《吃茶》《燈下讀書論》;寫自己愛好的《冷開水》《骨董小記》;寫與友人交往感悟的《藹斯理的話》等。這些易被常人忽視的細小生活情節(jié)被作者描述的幽幽雅雅、平平靜靜、意味深長。
如,《北京的茶食》。北京的餑餑在常人的眼里只有充饑的功能,周作人卻偏偏認為:這未必是貪口腹之欲,總覺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歷史精煉或頹廢的點心是一個很大的缺陷。由此看來,北京的餑餑對于作者來說,不僅具有充饑的功能,更重要是包含歷史的精煉或頹廢。我想那時的文人大概除了周作人之外,沒有誰會有如此的閑情逸致去品味餑餑的歷史蘊含了。即便去吃茶食時,他從西四牌樓以南走過,望著丈許高的獨木招牌時,又不禁神往,幻想起一種焚香靜坐的安閑而豐腴的生活了。當時文人南下紛紛投身戰(zhàn)爭,社會動蕩不安,可他卻幻想著吃齋念佛躲進寺廟祈求豐腴的生活。他還如此寫到:我們于日用必須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寫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秋河、看花、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的必需——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越精練越好。他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真是太完美了,他是位浪漫無比的生活紳士。他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沒有困苦與貧窮,有的只是享樂與游戲。酒不是必須用來解渴的;點心不是必須用來充饑的;太陽是美好的,不是毒辣的;雨聲是滴滴嗒嗒的,不是狂風驟雨吹走瓦礫、吹破窗戶的。這樣的生活真是太浪漫了,可是,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多少會有些浪漫的不真實吧?這只是一種富貴奢侈的生活??上У氖钱敃r可憐的中國滿足不了他的愿望,他也只能在他的幻想世界中獨自享受這極富情致的浪漫生活了。那確實是美好的,可又是那么得不現(xiàn)實,可能過慣了奢侈生活的周作人,內(nèi)心怯懦的周作人永遠不愿看到極其凄苦的中國百姓吧!與其說彷徨北京十年沒吃到可口的點心,不如說周作人彷徨了十年還沒有找到真正幸福的生活。在這篇文章里作者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他的美是詩情畫意的美,是孤芳自賞的美。周作人太紳士風度了!
文人是離不開酒的,周作人也不例外。他的《談酒》,對酒也有獨到的見解,酒講究時間的久遠,越久越香。古時候?qū)ψ鼍频钠骶?、釀酒的師傅、酒的吃法、喝酒的杯皿也都很在意。真正的品酒之人是擺放好酒具,與朋友二三人細細斟酌,慢慢地品味。正如周作人所說,酒的滋味只是在飲的時候,我想快樂大抵在做的一剎那,倘若說是陶然,那也是杯在口的一刻罷了。醉了、倦了、或者應(yīng)當休息一會兒,也是很安適的,卻未必能說出酒的真悅能在此間。這讓我想起了古代的女子飲酒往往是以袖遮口細細咽下,含蓄而美麗。想到那酣醉之徒、豪飲之人早已經(jīng)忘記酒的真味,得到的早已不是唇齒留香的美酒,只是酒精刺激痛苦后得到的暫且的舒適。試想,取出陳年美酒,擺上講究的酒具,與朋友共飲,悠然自得的品嘗,這樣的生活是怎樣的享受??!周作人試圖遠離塵世,追求平淡閑適的生活,他的酒是酒香四溢的佳釀。他是在喝酒,也是在品味生活。如果您的心情郁悶,那酒是烈的,只會讓你身心疲憊;如果您的心情是豪爽的,那美酒是您與朋友交流的工具,只讓人醉卻一點也不美。不管是憂郁還是高興,都難以真正品嘗到酒的滋味,只有心中平淡無所求,無情也無義純真地生活,這時的酒才真的是酒。大概周作人的處世原則太適合喝酒的要求了,永遠保持平淡的美。
作為一個對傳統(tǒng)文化如此迷戀的人,周作人不玩骨董,那是一種缺憾。因為骨董是對文化的濃縮與繼承。何謂骨董?大約是又老又舊又值錢的東西吧!如果這么說那就不是骨董的愛好者了,倒真像是骨董商了。周作人也愛收集骨董,不過他的可與別人的不一樣。他的書櫥放二十四件玩意,還不能全稱的上是完全意義上的骨董:一個竹制的黑貓,九個土制的偶人,三個面人,一個陶制的小舟,四件明代器具,方銅鏡一個。他的骨董就是與人不一般,價格好像也沒有骨董那么值錢??赡芫蛢杉鞔钠骶吆鸵粋€銅鏡有點骨董的韻味,其他的倒像是民間藝術(shù)的收藏。在他的這個愛好中,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的氣質(zhì)。竹子和陶器在中國也是有說頭的。柱子歷來被文人騷客們寫進他們的文章,以此表達人們的高風亮節(jié)。而陶制品流傳已久,日益?zhèn)鹘y(tǒng)化,充滿文化氣息??磥碇茏魅烁袷敲耖g藝術(shù)家。他注重收藏的修身養(yǎng)性的功能,而不是被骨董身上的價值所吸引。在那樣的亂世有如此審美收藏的情致是難能可貴的。他的精神是高尚的,卻也是不切實際的。他的收藏就當是種精神上的自我慰藉吧!
(四)
周作人提倡美文創(chuàng)作,與朱自清等人一起,以創(chuàng)作實踐徹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他的散文乍看平淡無奇,細思卻情蘊非凡,而朱自清的散文與他相比就迥然不同了。我們以他描寫生活情趣類與朱自清的抒情寫景類散文相比較而言,都是描寫美的,讀者看來都是一種享受,但是,
朱自清的散文更富有一種進步的民主思想。一位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另一位則是發(fā)現(xiàn)美、宣傳美的功臣。周作人的文章是對美好生活的幻想,以極其平常的生活細節(jié)為題材,平淡隨和的態(tài)度,在隨意閑談中展現(xiàn)深深的文化底蘊,也是一種追求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顯得有些不切實際。朱自清則是用絢麗的筆調(diào),多彩的生活畫面,繪制出精美的山水風光圖。在這美麗的風景中給人以憂思,給人希望,更加給人美的享受。那醉人的《綠》,充滿生機《春》,富有情蘊的《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說那滿眼的是綠色,在我們看來那倒像是給了人們更多的滿眼希望。朱自清的散文似千金小姐般華麗富貴,而周作人的散文就像小家碧玉般清秀含蓄、古樸純真。二人各顯本色。
(五)
周作人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頹廢而怯懦,躲在自己營造的超然氛圍中孤芳自賞,也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他的熏陶,頹廢怯懦中又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或許可以試著理解他的選擇,如果您能從中體會到他創(chuàng)作的精華,或許他的功過人們不會再去追究。
周作人的人生是失敗的,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卻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李復興,張桂年,黃樹紅,等.現(xiàn)代中國文學專題史.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05.
[2]錢理群.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01.
[3]錢理群.周作人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陡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