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軍,劉德強,阮永隊,馬春玲,余放青,林 立,盧敏君
(東莞市塘廈醫(yī)院,廣東東莞523710)
凡小兒1 a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頻繁,超出正常范圍,稱為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1]。現代醫(yī)學認為,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與小兒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缺乏、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未臻完善有關[2];中醫(yī)學認為,小兒 RRTI與肺、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辨證屬本虛標實[3],治療上重在調補肺、脾、腎三臟虛損。另外,中醫(yī)對本病的認識已上升到體質學方面的研究,認為辨質論治、改善患兒的偏頗體質,對本病的防治具有切實的意義[4]。2011年11月~2012年6月,我們觀察了益氣溫陽固表法結合飲食調養(yǎng)防治小兒RRTI的可行性,為該病的臨床防治開闊新思路及提供新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①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修訂的小兒RRTI的診斷標準[1];②年齡1~14歲;③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慢性病灶活動,如肺結核、慢性鼻竇炎、佝僂病活動期等;②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肺囊腫、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纖毛無活動綜合征等;③Ⅱ度以上營養(yǎng)不良、明顯遺傳代謝性疾病、支氣管擴張;④對治療藥物中的已知成分過敏者;⑤合并有肝腎系統(tǒng)及血液系統(tǒng)損害等原發(fā)性疾病者;⑥治療前1個月內,服用相關藥物者;⑦近15 d內使用過血制品、激素及免疫調節(jié)劑、鈣、鐵、鋅制劑等治療者;⑧家長及患兒依從性差。選擇符合上述標準的塘廈醫(yī)院門診RRTI患兒87例,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治療組46例和對照組41例。治療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 1.6 ~12.3(2.78 ±0.31)歲,病程1~5 a;上呼吸道感染31例,下呼吸道感染15例(支氣管炎10例,肺炎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 例,年齡 2.3 ~11.9(3.42 ±0.61)歲,病理 1~5 a;上呼吸道感染28例,下呼吸道感染13例(支氣管炎9例,肺炎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于緩解期給予自擬溫陽固表湯(制附片6 g,太子參10 g,黃芪15 g,桂枝6 g,白術10 g,龍骨15 g,牡蠣15 g,炙甘草6 g,陳皮6 g,炒麥芽10 g),水煎30 min,連煎2次,混勻后濃縮至60 mL,分多次口服,1劑/d,12周為一療程。以上劑量為常規(guī)劑量,2歲以下患兒可用常規(guī)劑量的2/3。同時采用飲食調養(yǎng),向家長介紹飲食宜忌,發(fā)放飲食宜忌表,指導監(jiān)督患兒飲食,不能“恣食冷飲”,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溫補食物;另外,可常服生姜紅糖飲(生姜30 g,煎湯后,加紅糖調勻飲用),2~3 d可用1次;堅持體育鍛煉,多曬太陽。急性感染期停用湯藥,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口服匹多莫德 0.4 g/次,1次/d,連用 12周,無飲食宜忌。
1.2.2 觀察指標 定期電話或門診隨訪觀察1 a,記錄患兒呼吸道感染頻次、癥狀、病程、治療等情況。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采集空腹靜脈血,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化學免疫法(單克隆抗體)檢測T細胞亞群,全自動微量元素分析儀測定微量元素鐵、鋅、鈣,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紅蛋白(Hb)。
1.2.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為治療后不再發(fā)病或每年發(fā)病<2次。有效為發(fā)病次數較前減少一半以上;或由下呼吸道感染轉為上呼吸道感染,且每年發(fā)?。?次;或原每次發(fā)病均須靜脈用藥3 d以上,治療后僅用口服抗菌藥物3 d內即能控制病情;或治療后免疫功能檢查有明顯改善。無效為服藥前后無變化[5]。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30例,有效1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6.9%;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8.1%。兩組比較,P <0.01。
2.2 兩組治療前后Ig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Ig比較(g/L,ˉx±s)
2.3 兩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比較(ˉx±s)
2.4 兩組治療前后Hb及血清鐵、鋅、鈣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b及血清鐵、鋅、鈣比較(ˉx±s)
RRTI主要發(fā)生在嬰幼兒及學齡前期兒童,其反復感染多與護理不當、入托起始階段、缺乏鍛煉、遷移駐地、被動吸入煙霧、環(huán)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營養(yǎng)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關,部分與鼻咽部慢性病灶有關[1];另外,此年齡段小兒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相對較弱,RRTI的各種病因及易感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患兒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與其密切相關。
T淋巴細胞亞群之間保持正常的比例,是形成正常免疫應答的基礎。其比值降低,表明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抗感染能力降低[6]。RRTI患兒常有細胞比值下降或倒置,細胞絕對降低和細胞的絕對或相對增加均可導致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障礙,最終引起抗體和淋巴因子產生下降,患兒對RRTI易患性增加。本研究發(fā)現,RRTI患兒IgG、IgA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CD3),輔助/誘導T細胞()較正常兒童下降,細胞比值下降或倒置,這些缺陷可導致體內淋巴細胞的增殖、活化及分泌功能受到影響,使細胞免疫低下,促使RRTI發(fā)生。嬰幼兒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體液免疫功能處于早期階段,各類Ig的產生相對不足,且吞噬細胞功能不足,特別是IgG缺乏與RRTI密切相關[7]。因此,RRTI治療重點是提高患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溫陽益氣固表中藥后患兒靜脈血Ig水平均上升,與治療前相比變化顯著;對照組患兒治療前后靜脈血中IgG含量變化不大,說明治療組能激發(fā)患兒自身免疫系統(tǒng),使IgG、IgA、IgM分泌增加,有提高和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兒童RRTI與偏食、厭食、飲食不合理、母乳喂養(yǎng)不成功有關,且多伴有與此相應的貧血、佝僂病、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是RRTI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報道RRTI患兒急性期血清鐵、鋅明顯降低,且感染發(fā)作頻率與鐵、鋅下降程度有關。鋅缺乏使胸腺、脾功能降低或萎縮;缺鐵可使小兒呼吸道上皮細胞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性萎縮性改變,導致呼吸道IgG合成受阻[8];缺鈣患兒易患呼吸道感染,并使病情加重,早為臨床所重視。此外,早產、人工喂養(yǎng)、缺乏鍛煉等也使RRTI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9]。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溫陽益氣固表中藥結合飲食調養(yǎng),可提高患兒Hb及血清鐵、鋅含量,有效改善部分患兒貧血和微量元素缺乏的狀況;雖然治療前后血清鈣含量無明顯變化,但通過中藥調理胃腸功能作用,結合改善飲食和健康宣教,可有效促進患兒鈣質吸收和利用,減少佝僂病發(fā)生,從而有效防治RRTI。
體質是在先天稟賦和后天各種外在因素及自身調節(jié)的基礎上形成的陰陽消長的特殊狀態(tài)。在一定時期內體質相對穩(wěn)定,但在某種條件下具有可變性;穩(wěn)定是相對的,變動是絕對的[10]。體質形成受先天遺傳因素、后天環(huán)境因素、飲食調養(yǎng)、疾病及醫(yī)藥因素的影響[11],其中影響較大且最容易調節(jié)的就是飲食因素。小兒體質的中醫(yī)飲食養(yǎng)生學說歷來重視物我相適,也就是說食物的性味應與人之臟腑陰陽盛衰相適應[12],應根據不同體質特點以食糾偏,有針對性地調攝飲食,改善體質。不同的體質類型應吃不同性味的食物,應忌某些性味的食物,合理飲食可以調整病理體質,長期誤食可以形成病理體質[13]。不同性味的食物對于相應病理體質的調整作用是明顯的[14]。特定的體質與相應的病邪之間具有特殊的親和能力,利用人體體質的可變性,盡可能的改善和糾正病理體質,可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有專家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得出結論:小兒RRTI病性屬虛證者占病例總數的78.22%[15]。本研究以溫陽益氣固表為立方依據,方由玉屏風散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減化裁而成,具有溫陽固表、健脾益氣之效,兼具理氣消食作用。治療上重在調補肺、脾、腎三臟虛損,同時結合飲食調養(yǎng),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小兒抗病力。結果表明,中藥結合體質食養(yǎng)對于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概念和處理原則[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2):108-109.
[2]張樹義.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及治療[J].中外醫(yī)療,2009,30(10):172.
[3]曹立菊.從肺脾腎論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J].醫(yī)學瑣談,2006(3):69.
[4]林湘屏.體質食養(yǎng)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預防作用[J].吉林中醫(yī)藥,2007,27(7):36.
[5]胡儀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診治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1988,26(1):41.
[6]Haqqqvist B,Huhman P.Efects of deviating the TH2-response inmurine mercury-induced autoimmunity towards a TH1 respons[J].Clin Exp Immuno,2003,134(2):202 209.
[7]張春暉,楊清廣,尤忠,等.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交通醫(yī)學雜志,2005,19(3):282-283.
[8]潘偉,羅靖,徐進生,等.乳鐵蛋白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2):1713-1714.
[9]胡穎宇.玉屏風顆粒防治肌反復呼吸道感染4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9):103.
[10]張吉仲,蘇樹蓉.小兒體質特點的形成及護養(yǎng)淺論[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2,29(4):200-201.
[11]戴翥.小兒體質形成因素及小兒養(yǎng)護特點探討[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5(6):30-33.
[12]王明明.初生兒體質類型探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1995,22(7):293-294.
[13]匡調元.體質食療學研究[J].中醫(yī)雜志,1997,38(10):626-627.
[14]張偉榮.食物調整病理性體質的生化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1996,2(1):35.
[15]游金勇,王力寧.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證型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廣西中醫(yī)藥,2005,28(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