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閣亭
1942年,國內(nèi)物價飛漲。胡適聽季羨林說陳寅恪一家食不果腹,立刻托季羨林送上3000美元,但陳寅恪堅辭不受,胡適想了一個陳寅恪能接受的辦法,他提出將陳先生不需要的書抵扣這3000美元,于是季羨林奉送上3000美元,并替胡適拉回一車書。這車書,胡適捐給了一些社會機構(gòu)。
著名學者陳之藩青年時, 胡適先生給了他一張四百美元的支票,資助他到美國留學。陳之藩后來有了錢馬上就還給胡先生,還寫了一封信致謝。胡適接到信后給陳之藩寫了回信:“之藩兄:謝謝你的來信和支票,其實你不應(yīng)該這樣急于還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p>
“永遠有利息在人間”,說得多么好??!這封回信讓陳之藩終生珍藏,作為自己洗腦、滌心之用:“我從來沒有過這樣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廣闊的心胸?!逼鋵?,胡適自己也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他是在自己菲薄的收入中擠出錢去幫助別人。在美國任大使期間,他風塵仆仆,到處奔走,據(jù)自己統(tǒng)計,作了四百次講演。他為了替國家節(jié)約外匯,不帶隨員,一切親勞。為了節(jié)省小費,叫出租車都跑到使館前大道的拐彎處。大使有一筆特支費是不需要報銷的,胡適沒有動過一分,全部用于幫助那些困境中的學生。他說:“旅行演講有出差交通費可以領(lǐng),站著講話不需要錢,特支何為?”胡適在一次演講中從容地說:“我有三十二張博士文憑(有一張是自己用功得來,另外三十一張是名譽博士),又當了大學校長,但是我所拿的薪津,和一個銀行練習生差不多?!焙m一次請前來拜訪的學生吃便飯,圓桌上一小砂鍋湯菜,一小碗白飯,兩個饅頭而已。由此可見,胡適的日子頗為清苦。
1958年,任臺灣“中研院”院長的胡適,底薪臺幣八百元,統(tǒng)一薪七百元,加上各種津貼,每月收入兩千多一點,合五十多美元。他想替夫人在臺北市租一所小房子,卻連押金都付不起。每次生病住院,甚至醫(yī)藥費也告急,總是堅持提前出院。但就是在這樣困窘的狀況下,胡適與一位熱心學習的小販成為朋友,當?shù)弥赡芑急前r,便寫信給臺大醫(yī)院院長說:“這是我的好朋友,一切治療費先記在我名下,以后由我想辦法償還?!?/p>
1962年2月24日,胡適去世時,朋友們整理他的遺物,發(fā)現(xiàn)全部的身家只有153美元。朋友們不禁感慨:適之沒有留給兒子什么財富,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給青年們留下了不可取盡的人生“利息”。對人大度,對己小氣,澄明心胸,昭如日月,大家胸懷,長者風范,撒金濟困,坦蕩無私,樂于助人,對己苛嚴,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著名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古典文學家胡適。
(蘇生摘自《老年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