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縣茂興鎮(zhèn)中學(xué) 趙淑玲
最近聽了一位老師的公開課,這位老師上的是張之路的短篇小說《羚羊木雕》(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老師的課備得很充分,上得也精彩,但在授課過程中,這位老師認(rèn)為:小說中的父母逼著自己的女兒要回送給好朋友萬芳的禮物——羚羊木雕的行為,是重財輕義。此教師對文中父母這兩個人物的解讀,筆者認(rèn)為值得商榷。
其實,不僅是這位老師這樣認(rèn)為,配套的教學(xué)參考似乎也持此觀點:
他們這樣做,使女兒非常傷心,從開頭“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到結(jié)尾為反悔而傷心之至,始終被父母逼得難受。
課文又?jǐn)⑹觥拔摇焙腿f芒的友誼是多么真摯深厚,著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無情的風(fēng)雨摧殘了嬌艷的鮮花。
單憑以上文字,父母不但是重財輕義,簡直就是“有如無情的風(fēng)雨摧殘了嬌艷的鮮花”的劊子手。
此外,教參“有關(guān)資料”里的“課文點撥”(作者宋子江),其中的第一條“全文脈絡(luò)”中,更有直白的提示:
先寫媽媽追查、逼迫,再寫爸爸講出一片理由,批評父母重財輕義的行徑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回顧“我”和萬芳真摯的友情,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徑會怎樣傷害孩子之間的感情。
這篇小說以前我也上過,對這種“重財輕義”的解讀也曾認(rèn)同過,但現(xiàn)在細(xì)細(xì)琢磨起來,覺得并不妥當(dāng)。
首先,父母要回的本是自己的東西,不能算是重財輕義。
所謂“重財輕義”是一個貶義詞,指看重財利而輕視道義。如果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總是看重他人的錢財,總想占別人的便宜,自己卻一毛不拔,那么說他重財輕義是無可厚非的。相反,如果一個與自己不相干的人,拿走了自己的財物,自己再把它要回來,使之物歸原主,又怎么能稱得上重財輕義呢?
顯然,文中的萬芳只是文中父母女兒的同學(xué)和好朋友。與“我”的父母并沒有什么瓜葛,而“我”送給她的羚羊木雕是父親從非洲帶回來的,只不過是父母送給“我”的,但它仍然屬于“我”家的物品。“我”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地把它送人,本來就欠妥,現(xiàn)在父母知道后,讓“我”把它要回來,怎么就成了重財輕義呢?
何況,小說中的父母并不反對“我”送東西給好朋友。如爸爸“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jīng)過……慢慢地對我說:‘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么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張呢?’”
父親的這幾句話有兩個含義:一是小朋友之間可以送東西;二是貴重的東西也可以送,但不能自作主張。
難道為了友誼,把自己家里貴重的東西自作主張地送給他人,才不算重財輕義嗎?
其次,父母要回本屬自己的東西,一方面既有不舍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想給孩子一個教訓(xùn),所以也不能算是重財輕義。
文中的父母是逼著“我”去要回名貴的羚羊木雕,但父母既沒有罵“我”,也沒有打“我”,盡管他們話里話外的意思充滿了責(zé)怪。這說明,這對兒父母還是有一定修養(yǎng)的。再說,“我”在這件事中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錯,既然有錯,就應(yīng)該勇于承擔(dān)。再說,要回羚羊木雕,“我”和萬芳之間的友情就一定會受到影響嗎?小說在結(jié)尾部分,借萬芳的話,回答了這個問題:“你拿著(指萬芳送給“我”的小藏刀),咱倆還是好朋友……”
再者,經(jīng)過這件事的教訓(xùn)后,“我”以后可能再也不會自作主張地把父母送給“我”的名貴物品送人了。應(yīng)該說,這件事對孩子的成長和為人,利大于弊。
最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沒有父母輕財重義一說。
作家張之路在《關(guān)于〈羚羊木雕〉》一文中,曾這樣說道:
至于是不是告訴孩子要講信用?是不是表現(xiàn)家長不理解孩子?以至于是不是批評家長重財輕義?說實話,在寫作的時候還來不及想,要想的就是寫出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和矛盾以及他們的矛盾心理!爭取做到每個人的行為和語言站在他的角度上似乎都是合理的。文章寫得有意思了,意義可能就在其中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者的立場是站在同情孩子一方的!
不難看出,作者寫作時根本就沒有“批評家長重財輕義”的意圖,只是“站在同情孩子一方的”立場。進(jìn)一步說,就是同情孩子的無奈和傷心。當(dāng)然,這種無奈和傷心,有父母的成分,但更主要的還是孩子自己有錯在先。
這樣看來,小說《羚羊木雕》中的父母只是一對兒不顧孩子感受,既急躁又不能靜下心來與孩子平等溝通的人,說得再嚴(yán)重點,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又有點自私的人。
那種指責(zé)父母是“重財輕義”的觀點,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課文進(jìn)行的不符合原文思想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