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晶,姜英杰,陳玉波
(1.淮安市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所,江蘇 淮安 223003;2.江蘇食品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粉絲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食品,具有悠久的生產(chǎn)歷史。其中,龍口粉絲為在原產(chǎn)地域保護范圍內(nèi)以綠豆或豌豆為原料,采用傳統(tǒng)工藝加工而成的粉絲[1]。除龍口粉絲以綠豆或豌豆為原料加工而成外,其他以紅薯、木薯、馬鈴薯類淀粉為原料的粉絲,在生產(chǎn)過程中,大多需要加入明礬以改善粉絲質(zhì)量[2-3]。這主要是由于明礬能夠改善粉絲的透明度和彈韌性、增加凝沉性、降低黏性,提高粉絲的筋力、韌性[4-5]。但是,明礬的使用會造成粉絲中鋁的殘留量較高,鋁含量過高必然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6]。綠色食品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NY/T392-2000中明確標明明礬為生產(chǎn)綠色食品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GB2760-2007《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中,對明礬在粉絲中的添加使用作出了一定的限制[7],但是目前市場上普通粉絲的明礬添加量超標嚴重仍然存在[8-9]。要想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必需從粉絲加工技術(shù)層面,尋找明礬的替代物,研究開發(fā)無礬粉絲生產(chǎn)技術(shù)。
目前有研究表明,在粉絲加工中加入其他添加劑如食鹽、羧甲基纖維素鈉、變性淀粉、增筋劑等可以改善粉絲質(zhì)量[10-12]。本文從眾多添加劑中篩選明礬替代物,研制無礬粉絲,并通過評定開粉性、耐煮性、彈韌性、外觀、風味等指標,來評價粉絲的質(zhì)量,與明礬粉絲比較探討無礬粉絲生產(chǎn)的可行性。
紅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復合磷酸鹽:徐州海成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玉米變性淀粉:長春大華淀粉有限公司;沙蒿膠:鄭州市三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1 工藝流程[13]
紅薯淀粉→芡糊(加添加劑)→調(diào)粉團(復合淀粉)→漏粉→熟化→理絲→冷卻→懸掛→冷凍→干燥→粉絲成品
1.2.2 操作要點
1.2.2.1 制芡
以4%~5%的紅薯淀粉制芡糊,加淀粉重0.6 倍熱水,熱水溫度為60 ℃,攪成糊狀,然后加相當于淀粉重量7 倍~8 倍的開水,攪拌直至完全糊化。
1.2.2.2 調(diào)粉團
所用的復合淀粉比例為:紅薯淀粉50%,木薯淀粉30%,玉米淀粉20%。
1.2.2.3 加水
芡糊制好后再將紅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按照比例加入,加入大約50%的水調(diào)粉團,當粉料表面光滑無疙瘩、不黏手,用手抓起可以自由下滑成絲。
1.2.2.4 冷凍
粉絲在冷庫中的冷凍溫度以-5 ℃~-7 ℃為宜。
1.3.1 單因素試驗
1.3.1.1 復合磷酸鹽添加量單因素試驗
向芡糊中分別添加0.1 %、0.2 %、0.3 %、0.4 %、0.5 %的復合磷酸鹽,依照上述工藝制備粉絲,按粉絲感官質(zhì)量評定標準對粉絲質(zhì)量進行評定。
1.3.1.2 玉米變性淀粉添加量單因素試驗
向芡糊中分別添加1%、2%、3%、4%、5%的玉米變性淀粉,依照上述工藝制備粉絲,按粉絲感官質(zhì)量評定標準對粉絲質(zhì)量進行評定。
1.3.1.3 沙蒿膠添加量單因素試驗
向芡糊中分別添加0.1 %、0.2 %、0.3 %、0.4 %、0.5 %的沙蒿膠,依照上述工藝制備粉絲,按粉絲感官質(zhì)量評定標準對粉絲質(zhì)量進行評定。
1.3.2 正交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的試驗結(jié)果,分別選取復合磷酸鹽、玉米變性淀粉、沙蒿膠的3 個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
1.3.3 驗證試驗
采用正交實驗所篩選出的最優(yōu)配方制作無礬粉絲,同時采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明礬粉絲,將無礬粉絲和明礬粉絲進行比較。
根據(jù)開粉性、耐煮性、彈韌性、外觀、風味等標準對無礬粉絲進行綜合鑒定評分[14],其標準如表1 所示。
2.1.1 復合磷酸鹽添加量的確定
由表2 可見,隨著復合磷酸鹽添加量的增多,粉絲的斷條現(xiàn)象的得到明顯改善,當添加量達到4 %時,20根成品煮制30 min,無斷條現(xiàn)象。添加復合磷酸鹽的粉絲,顏色會有改變,粉絲成品略微泛紅,品評人員均認為這種紅色更有利于產(chǎn)品的品相,更受消費者歡迎。同時,添加復合磷酸鹽后的粉絲產(chǎn)品,口感變得更為爽滑,這種爽滑的口感不同于傳統(tǒng)的粉絲口感,有品評人員認為口感變好,也有品評人員認為這種爽滑的口感不同于傳統(tǒng)粉絲,是不好的。
表1 粉絲感官評分標準Table 1 Standards f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vermicelli
表2 不同的復合磷酸鹽添加量對產(chǎn)品的影響Table 2 The influence of compound phosphate with different additives on the product
2.1.2 玉米變性淀粉添加量的確定
表3 不同的玉米變性淀粉添加量對產(chǎn)品的影響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modified corn starch with different additives on the product
由表3 可見,玉米變性淀粉的加入能明顯改善粉絲的開粉效果,其原因是玉米變性淀粉中,面筋蛋白含量少,無法形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面團,導致黏性下降。同時,由于玉米淀粉中的直鏈淀粉含量高,而支鏈淀粉含量低,所以分子間結(jié)合力強,在高溫下穩(wěn)定性好,所生產(chǎn)的粉絲的糊湯率顯著降低。但是,隨著玉米變性淀粉的添加,粉絲制品的透明度逐步降低,外觀光澤度變差,另外口感也略微下降。
2.1.3 沙蒿膠添加量的確定
表4 不同的沙蒿膠添加量對產(chǎn)品的影響Table 4 The influence of artemisia glue with different additives on the product
由表4 可以看出,隨著沙蒿膠添加量的增加,耐煮性和彈韌性都隨之增加,但是粉絲的開粉性卻逐漸困難。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沙蒿膠有著極強的黏著性和吸水性,隨著沙蒿膠添加量的增加,對粉團的黏著力和吸水性增強,促進了淀粉體系的膨脹吸水,形成的凝膠基質(zhì)增多,因而增強了粉絲的耐煮性和彈韌性;但隨著沙蒿膠添加量的增多,黏著力也增強,導致粉絲冷凍后開粉困難,在添加量少于0.3%時,雖然能夠開粉,但是粉絲呈彎曲狀態(tài)。由于沙蒿膠固有的灰暗色澤,隨著添加量的增多,粉絲的顏色也逐漸變暗,產(chǎn)品的外觀可接受程度隨添加量的增多而減少,另外,口感也隨著添加量的增多略有下降。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采用L9(33)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5,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見表6。
表5 正交因素水平表Table 5 The factors and levels for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從表6 的實驗結(jié)果中可以看出,無礬粉絲的最優(yōu)配方為A2B3C2,即復合磷酸鹽0.4%,玉米變性淀粉5%,沙蒿膠0.3%。從極差分析可知RC>RA>RB,說明沙蒿膠和復合磷酸鹽對粉絲質(zhì)量影響較大。
通過表7 對比可知,無礬粉絲的各項感官評定指標均與明礬粉絲相近,其中粉絲的開粉性和蒸煮性都能完全滿足要求,無礬粉絲可以完全開粉,開粉后粉絲呈順直狀,無明顯卷曲,20 根無礬粉絲煮制30 分鐘后,沒有斷條、糊湯現(xiàn)象。無礬粉絲的外觀相比明礬粉絲,透明性有所下降,顏色有點變暗,略微有些發(fā)紅,這種有點發(fā)暗發(fā)紅的顏色,受到評定者普遍的認同。但無礬粉絲有一種爽滑的口感,明顯不同于明礬粉絲,這種獨特的口感還不能被所有的評定者認同。
表6 正交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Table 6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design
表7 無礬粉絲和明礬粉絲的質(zhì)量對比結(jié)果Table 7 Quality comparison for vermicelli with and without aluminum additive
1)復合磷酸鹽的添加,有助于改善粉絲的斷條現(xiàn)象,同時復合磷酸鹽的加入會使粉絲產(chǎn)生一種爽滑的口感,復合磷酸鹽的加入也會對粉絲的顏色有影響,會使粉絲略微發(fā)紅發(fā)暗。
2)沙蒿膠的添加,有助于改善粉絲的耐煮性和彈韌性,但是卻增加了粉絲冷凍后的開粉難度。
3)無礬粉絲的最佳配方為:復合磷酸鹽0.4%,玉米變性淀粉5%,沙蒿膠0.3%。以此配方生產(chǎn)的無礬粉絲,其感官評定值與明礬粉絲相近,能夠滿足生產(chǎn)要求。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疫總局.GB/T 19048-2008地理標志產(chǎn)品龍口粉絲[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楊書珍,于康寧,黃啟星,等.明礬替代物對甘薯粉絲品質(zhì)的影響[J].中國糧油學報,2009,24(10):54-57
[3]張宏偉,胡靖,劉煥遂,等.玉米淀粉制粉絲工藝和配方[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1998,19(1):44-46
[4]譚洪卓,譚斌,劉明,等.甘薯粉絲生產(chǎn)中添加劑對甘薯淀粉回生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8,29(6):133-138
[5]陳坤杰.粉絲傳統(tǒng)加工工藝研究[J].淀粉與淀粉糖,1992,6(2):14-20
[6]Fu B X.Asian noodles:History,classification,raw materials,and processing[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8,41(9):888-902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8]張興旺.甘薯粉絲(粉條)制作技術(shù)[J].農(nóng)村實用技術(shù)與信息,2003,(1):47-48
[9]張燕萍,蔡文思.無礬甘薯粉絲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5,26(11):108-110
[10]黃小平,劉敦華,谷文英.沙蒿膠對甘薯粉絲品質(zhì)影響的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7,12:14-22
[11]李穎.無礬紅薯粉絲的加工研究[J].糧油加工,2009(6):113-115
[12]李小婷,閆淑琴,劉碧婷,等.無礬紅薯粉絲品質(zhì)改進[J].食品科技,2011,4(36):122-130
[13]索海英.馬鈴薯粉絲加工無礬復合凝膠劑的研制[D].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1:6
[14]陳素芹.甘薯粉絲的品質(zhì)改進與質(zhì)量評價[D].無錫:江南大學,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