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宋宰相趙鼎懷歸詩的政治意蘊

2013-07-18 12:07:43
關鍵詞:宋詩

陳 忻

?

南宋宰相趙鼎懷歸詩的政治意蘊

陳 忻

在時局動蕩的南宋初年,趙鼎的政治命運跌宕起伏,與之相伴的其詩歌作品中充滿了懷歸之思,但內中包蘊的情感并非平和寧靜,卻是憤懣不平的。其內質與一般文人壯志難酬、生不逢時的詠歸嘆窮迥然不同,而是與南宋初年復雜紛繁的政治斗爭關涉密切。只有以特定的政治大事件為依據(jù),將其詩文作品結合起來,才能對趙鼎的懷歸詩作出客觀的解讀。

趙鼎; 南宋; 懷歸詩; 政治意蘊

南宋初期國勢艱危,政局不穩(wěn)。紹興和議之前,內有盜寇、兵亂的困擾,外有金人和偽齊政權的南侵破壞,內憂外患可謂深重。面對重重危機,朝廷的對內對外政策不斷調整,與之相伴隨的便是宰相的頻繁更替,這又直接導致了朝廷內部激烈的派系斗爭。趙鼎的政治生涯正當此一時期,他兩度出任宰相,是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與其他的當權者一樣,他經(jīng)歷了起伏跌宕的宦海生涯,飽嘗郁憤難平的政治情感,當他把這種情感帶到詩歌寫作中時,其作品便呈現(xiàn)出特別的色調。從趙鼎的《忠正德文集》來看,其詩歌一般側重于抒發(fā)源自于生活事件的各種情感;其文章則大多涉及到朝廷政治、軍事、外交等大事件,重在分析特定時期的朝廷政局、探討國家的有關政策策略,體現(xiàn)出政治家獨到的眼光和思考,其政治性、現(xiàn)實性極強。趙鼎的詩文具有十分密切的內在關聯(lián),其詩歌中的情感總是以特定的政治事件為背景和對象,并體現(xiàn)在其文章中。所以,要研究趙鼎的詩歌,就需將趙鼎的各類作品作為一個整體審視考察,才能獲得全面的、客觀的、深入的認識。

詳考《忠正德文集》就會發(fā)現(xiàn),趙鼎的詩歌中涌動著強烈的懷歸情緒。終其一生,這種吟唱不絕如縷,如“求田亦本謀,他日當能辦。伏櫪馬告勞,投林鳥知倦”①趙鼎:《己亥秋陪伯山游中條窮盡山中之勝明年春迓王毅伯再過山下呈伯山》,見《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18389頁。、“功名富貴非吾事,只有淵明會此心”②趙鼎:《役所書事用山谷觀化韻》,見《全宋詩》,第18425頁。、“向來軒冕非吾意,何處園林托此身”③趙鼎:《清明詩》,見《全宋詩》,第18412頁?!鳛橐粋€身居要職的重臣,一個聚集了眾多政治盟友、曾經(jīng)左右國家時局的實權政治家,趙鼎為什么會屢屢吟唱歸去?其歸去的吟唱為什么不是平和淡然的,卻蘊含著強烈的憤懣?在這種吟唱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事實?這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筆者將以特定的政治大事件和趙鼎的詩文作品為依據(jù),回答這些問題。

一、“我生多難傷暌離,茫然卻顧當何歸”

重和元年,34歲的趙鼎寫下了《閱陶集偶有所感》一詩,表達了他對于出仕與歸隱,或曰對于個人政治前途的見解與期許。詩云:

彭澤縣令八十日,束帶恥為升斗污。二十四考中書令,端委廟堂揮不去。兩公于此固無心,鐘鼎山林隨所寓。慎勿蹉跎兩失之,歲晚要尋棲息處。④趙鼎:《閱陶集偶有所感》,見《全宋詩》,第18398頁。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而歸園田居,盡情享受“委心任去留”、“樂夫天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見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61頁。的隨心任性的自在之境,成為無數(shù)文人追慕的對象;郭子儀位高權重,其治國之才為天下景仰,“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舊唐書·郭子儀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467頁。。在趙鼎看來,這兩類出處相反的人生指向本是“固無心”的,故其最高境界也無需刻意追求,二者本無此厚彼薄之分,關鍵是要“隨所寓”。

崇寧五年,趙鼎登進士第后,曾作《登第示同年》詩。詩云:“氤氳和氣鳳城春,正是英豪得志辰?!艁韺⑾嘟杂纱耍褚娫姇徽`人。”*趙鼎:《登第示同年》,見《全宋詩》,第18404頁。他以“男兒要自勉功名”激勵自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希望。但是,靖康之難的發(fā)生改變了宋政權的運行軌跡,也把趙鼎推上了錯綜紛繁的政治舞臺,并改變了他“鐘鼎山林隨所寓”的初衷。

靖康二年二月,“金人議立張邦昌,鼎與胡寅、張浚逃太學中,不書議狀”*《宋史·趙鼎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1285頁。。三月初七日,金人正式冊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四月,趙鼎被偽楚任官,這也成為日后被政敵攻擊的重要把柄。對此,趙鼎曾在《辯誣筆錄》中專章記錄了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情狀:

這時的趙鼎根本沒有“鐘鼎山林隨所寓”的自在,他身不由己地被時勢推入政治激流中。他當然深知任職偽楚的不義及其結果,其前“逃太學中,不書議狀”的行為已能說明問題。從其《辯誣筆錄》的記載來看,其先“以私計不便,不愿就此”,后又特別強調“若于差權札子內備坐正月初指揮,乃敢就職”,說明其任職乃是出于被動、是有前提條件的。而且直到四月四日張邦昌尊哲宗廢后孟氏元祐皇后為宋太后、初十日張邦昌避位、十一日太后垂簾聽政后的次日,趙鼎“方敢舉職”,說明趙鼎確實也是在朝廷的大變故中盡力持身穩(wěn)妥,避免“蹉跎”而“失之”的。

徒驚朝市屢更變,遑問邱垅多英雄。鼎湖龍去自不返,非煙長鎖琉璃宮……我生多難傷暌離,茫然卻顧當何歸。伏轅不作馬思奮,塌翼應憐鳥倦飛。*趙鼎:《次韻退翁游北山之什》,見《全宋詩》,第18396頁。

趙鼎游北山之際所驚嘆的朝市更改、人事變遷,何嘗又不含有金人南侵、二帝北狩、山河破碎、英雄無奈之痛?“處處悲風吹戰(zhàn)角”、“更作江湖盜賊驚”、*趙鼎:《泊白鷺洲時辛道宗兵潰犯金陵境上金陵守不得入》,見《全宋詩》,第18427頁。“滿眼豺狼兵火余,我今那暇哭窮途”,*趙鼎:《阻風回舟泊新河口飲李氏酒肆后軒》,見《全宋詩》,第18424頁。既是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也是趙鼎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

飄零澤國幾春風,又觸驚濤泛短篷。四海未知棲息地,百年半在別離中。功名元與世緣薄,兵火向來吾道窮。獨倚危樓凄望眼,青山無數(shù)浙江東。*趙鼎:《趨三衢別故人時車駕幸杭州》,見《全宋詩》,第18430頁。

這一時期,趙鼎的詩歌中大量出現(xiàn)欲歸不得、欲進無門的悲情:

契闊死生俱淚下,功名富貴此心休。殺雞為黍思前約,問舍求田愧本謀。又向春風話離別,此生生計日悠悠。*趙鼎:《別張德遠詩》,見《全宋詩》,第18408頁。

酬恩未擬填溝壑,強顏忍復陪簪裾?!飯@墳垅亂戎馬,是身是處長羈孤?!唤裨婆_羅俊彥,鄙賤老丑憎樸疏。躍馬食肉付公等,浮家泛宅真吾徒。*趙鼎:《舟中呈耿元直》,見《全宋詩》,第18398頁。

陶令早知今日是,庾郎能賦此生愁。殘年流蕩歸無處,蘭芷瀟瀟江上秋。*趙鼎:《將發(fā)泗上》,見《全宋詩》,第18409頁。

折腰為米豈所愿,賣劍買牛端可賢。韓公雅欲卻窮鬼,趙壹其如無一錢。罷官清坐乃吾分,號寒啼饑誰汝憐。政緣茲事藉升斗,使我不得休林泉?!挂聣m帽門戶底,包羞忍恥王公前。*趙鼎:《戊申正月行在參吏部示諸幼》,見《全宋詩》,第18397頁。

當“田園墳垅亂戎馬,是身是處長羈孤”之際,酬恩之心、屈辱之感、親朋之別、流蕩之悲交織于心,為官則“強顏忍復陪簪裾”,“鄙賤老丑憎樸疏”,“汗衣塵帽門戶底,包羞忍恥王公前”;歸去卻又“酬恩未擬填溝壑”,“號寒啼饑誰汝憐。政緣茲事藉升斗,使我不得休林泉”。濟時與懷歸的矛盾反復在心中激蕩,趙鼎無可如何,只能慨嘆“此生已復外升沉,出處由來著意深”*趙鼎:《臥病一首》,見《全宋詩》,第18411頁。、“功名富貴此心休”、“此生生計日悠悠”、“我生多難傷暌離,茫然卻顧當何歸”……這樣的迷惘無奈正是亂世流蕩中趙鼎心境的真實再現(xiàn)。

二、“雖安吳越勝,詎忘河洛尊”

建炎四年十一月初五日,“甲辰,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趙鼎罷。初,上欲除神武副軍都統(tǒng)制辛企宗為節(jié)度使。鼎以企宗非有軍功,持不下,上不樂。詔鼎累乞宮祠,可本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免謝辭”*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冊,第563頁。。趙鼎由此開始了大約兩年的寓居衢州常山縣黃岡山的賦閑生活。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歌,有關進與退的思考又重新出現(xiàn)在筆端:

朝市邱園定孰優(yōu),要將閑適換深憂。*趙鼎:《雪中與洙輩飲》,見《全宋詩》,第18415頁。

悠悠事與本謀異,擾擾人誰此意同。*趙鼎:《雪晴東軒獨坐》,見《全宋詩》,第18415頁。

孤懷詎勝百憂侵,息影由來貴處陰。志謝長嘶走千里,身如倦翼返深林。*趙鼎:《和元長書懷二首》,見《全宋詩》,第18412頁。

表面上看,這時的趙鼎已經(jīng)換上了“要將閑適換深憂”的心境,也確實寫下了“衣巾翠濕陰陰竹,屐齒寒生步步云。莫向清流還洗耳,世間言語不曾聞”*趙鼎:《山居次韻止老》,見《全宋詩》,第18417頁。這類超越凡俗、擺脫紛擾的詩歌。但是,考慮到趙鼎此前在朝廷上從政的艱難,全面審視趙鼎此期的境遇及作品,就會得出更客觀的結論。

《宋史·趙鼎傳》記載:“韓世忠敗金人于黃天蕩,宰相呂頤浩請上幸浙西,下詔親征,鼎以為不可輕舉。頤浩惡其異己,改鼎翰林學士,鼎不拜,……金人攻楚州,鼎奏遣張俊往援之。俊不行,山陽遂陷?!σ猿葜В险仑と?。會辛企宗除節(jié)度使,鼎言企宗非軍功,忤旨,出奉祠,除知平江府,尋改知建康,又移知洪州?!痹诙潭痰囊荒甓鄷r間里,宰相“惡其異己”,“上不樂”其“忤旨”,大將拒聽其奏,趙鼎的政路亦可謂艱難。正因為如此,他解職后寓居常山縣黃岡山的賦閑生活不可能是真正的內心寧靜。此期詩歌在“心遠身閑”、“瀟然”“無事”的灑脫字面背后,涌動著趙鼎對自己無端“招謗”、“滿耳是非語”的抑憤悲恨,其中蘊含著的憤懣隨處可見:

心遠由來絕世紛,更尋邱壑避囂塵。門闌已覺貧無事,賓客應憐老畏人。詩不名家免招謗,酒雖作病要全身。*趙鼎:《六月十三日書呈元長》,見《全宋詩》,第18409頁。

心遠身閑眼界清,瀟然回首萬緣輕。更將滿耳是非語,換作松風溪水聲。*趙鼎:《山中書事》,見《全宋詩》,第18417頁。

微詞動招謗,爛醉可藏身。*趙鼎:《次韻富季申寄示》,見《全宋詩》,第18402頁。

功名常若歸難必,拙直懸知退有余。避謗杜門賓客絕,病痰妨飲酒杯疏。*趙鼎:《示陸昭中》,見《全宋詩》,第18409頁。

隨分謀生何厭拙,莫因飲啄傍人飛。*趙鼎:《有送生鳩者放之使去》,見《全宋詩》,第18418頁。

詩歌里一再出現(xiàn)的“招謗”、“避謗”、“是非語”所昭示的居官朝廷的憤懣難安,以及“拙直懸知退有余”、“隨分謀生何厭拙”的自我表白,都含有作者的抑郁不平。趙鼎說自己要“擬借靈均蘭作佩,尚余陶令菊堪餐”*趙鼎:《九日晚坐獨酌一杯》,見《全宋詩》,第18415頁。,其實也就是要把對獨立人格的堅守帶到歸居中去,他要守定“拙直”,要“隨分謀生何厭拙”。這樣的心境并不是真正的“心遠由來絕世紛”、“瀟然回首萬緣輕”的隱者所具有的。趙鼎說自己是“更尋邱壑避囂塵”、“避謗杜門賓客絕”,這里的“避”才應當是他此時的真實心境?!氨堋钡膬群谟谑刈?,所謂“于世無功懶據(jù)鞍,誅茅種竹老空山。不應天與靜中趣,自是人容拙者閑”*趙鼎:《彥文攜玉友見過出示致道小詩因次其韻》,見《全宋詩》,第18426頁。。趙鼎寓居常山縣黃岡山期間的賦閑,更多的是“拙者閑”。他自稱“拙者”,其對立面自然是“巧”和“圓”。趙鼎既然是“微詞動招謗”、“拙直懸知退有余”,則其所謂“閑”的內蘊中,也就不可避免的帶上了剛直和郁憤的成分,而不可能是純粹的、徹底的“靜中趣”了。

寓居常山縣黃岡山期間,趙鼎修建了獨往亭,引來了不少題詩,這些題詩大都是期望趙鼎“出佐明天子”、“畢輔中興業(yè)”的。其中呂本中、林季仲、張嵲的題詩的指向尤為清晰:

謝公為時出,四海正仰渠。雅志在東山,本末固不渝。苻堅百萬師,一掃談笑余。今公抱長策,豈止安石徒。平生獨往愿,結亭山一隅。躋扳上修竹,已自勝巾車。舉手謝世人,不與汝同途。出佐明天子,意欲無強胡。行當復中原,即日還舊都。豈容思昔隱,更作深山居。小人病無能,誤入承明廬。朝夕投劾歸,為公先掃除。*呂本中:《題宮使趙樞密獨往亭》,見《全宋詩》,第18234頁。

留侯佐漢日,結志已離群。唐樂閑退年,陟險勤邦君。區(qū)中豈所慕,物外良作論?!m安吳越勝,詎忘河洛尊。畢輔中興業(yè),終回西北轅。扈蹕歸廟社,角巾反丘樊。*張嵲:《寄題趙丞相獨往亭》,見《全宋詩》,第20464頁。

再從趙鼎這一面看:自明受之變后供職,他積極參與朝政,可謂恪盡職守。“時上每除言官,即置一簿,考其所言多寡。鼎為臺諫,三月而言四十事,上皆行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403頁。汪藻有《左司諫趙鼎殿中侍御史制》,稱贊趙鼎“亮直端方,其言有物;伏蒲未久,厥譽四聞”*汪藻:《左司諫趙鼎殿中侍御史制》,見《全宋文》第156冊,第317頁。。李正民《趙鼎侍御史制》則云:“爾材猷敏達,議論堅明。嘗賦命于使華,旋記功于選部。頃由諫省,執(zhí)法殿中,不為義疚而利回,豈以剛吐而柔茹。抨彈既允,裨益居多?!?李正民:《趙鼎侍御史制》,見《全宋文》第163冊,第17頁。在南宋朝廷最艱難的南奔之際,趙鼎始終追隨高宗左右。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駕至錢清。聞金人已渡大江。二十六日,駕回避敵?!?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445頁。這時,朝廷的情形萬分危急?!凹核?,上發(fā)越州,次錢清堰,夜得杜充奏我?guī)煍】?。上謂輔臣曰:‘充守江不利,陳淬戰(zhàn)沒,王王燮擁兵南遁,金國人馬必臨浙江追襲,事迫矣?!?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444頁。高宗決定用呂頤浩之策,“乘海舟以避敵”,“頤浩奏令從官已下各從便而去。上曰:‘士大夫當知義理,豈可不扈從?若如此,則朕所至,乃同寇盜耳?!谑抢晒僖严禄蛄粼?,或徑歸者多矣。御史中丞范宗尹參知政事,侍御史趙鼎試御史中丞,二人皆嘗建議避敵,故遂用之”*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445頁。。“庚寅,從官以次行。吏部侍郎鄭望之以疾辭,不至。給事中兼權直學士院汪藻以不便海舶,請陸行以從,許之。于是,扈從泛海者宰執(zhí)外惟御史中丞趙鼎、右諫議大夫富直柔、權戶部侍郎葉份、中書舍人李正民、綦崈禮、太常少卿陳戩六人……”*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453頁。趙鼎在萬分艱危的情況下,及時建議國策。他上《論敵退事宜》,是因為“時或傳金人在建康筑城為度夏計,故鼎有是言”*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464頁。;建炎四年“三月,車駕在溫州。初四日,有旨,以初十日車駕進發(fā),某力言其未可”*趙鼎:《建炎筆錄》,見《全宋文》第174冊,第339頁。,他為此上《論回蹕》;建炎四年夏四月“甲戌,上御舟至明州之城外”,趙鼎上《論西幸事宜狀》*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483頁。;建炎四年夏四月“甲申,乃下詔親征。中丞趙鼎以為平江殘破,最酷人心,不樂是行”*熊克:《中興小紀》(卷八),四庫全書本。,遂上《論親征》。

一方面,如趙鼎自己所言:“臣本由拙直受知于陛下,亦以招怨于人”*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第832頁。,其個性使他在朝廷上難于左右逢源;但另一方面,處在艱難動蕩的時世中,趙鼎的經(jīng)歷、能力、作為決定了他不可能為朝廷輕易拋棄,此次他的罷官歸去,雖有“忤旨”的成分,但并非水火不容。也正因為如此,作為了解他的朋友,呂本中、林季仲、張嵲在詩歌中徑直把趙鼎比作謝安:“今公抱長策,豈止安石徒……謝公為時出,四海正仰渠。雅志在東山,本末固不渝?!?呂本中:《題宮使趙樞密獨往亭》,見《全宋詩》,第18234頁。既然為時而出與雅志東山本非絕對對立,何況“海內英豪還有誰,寧容丘壑著皋夔。欲知今日中興業(yè),已定黃岡獨往時”*林季仲:《寄題趙丞相獨往亭詩》,見《全宋詩》,第19964頁。。所以呂本中認為,趙鼎應當要“出佐明天子,意欲雄萬夫。行當復中原,即日還舊都。豈容思昔隱,更作深山居”*呂本中:《題宮使趙樞密獨往亭》,見《全宋詩》,第18234頁。;林季仲盼望趙鼎“更須整頓乾坤了”*林季仲:《寄題趙丞相獨往亭詩》,見《全宋詩》,第19964頁。;張嵲則提出了進退兩不相妨的見解:“畢輔中興業(yè),終回西北轅”*張山果:《寄題趙丞相獨往亭》,見《全宋詩》,第20464頁?!@些詩句與其說是對趙鼎的期許,不如說是給趙鼎的定位。假如趙鼎沒有投身政治的能力或作為,假如他已經(jīng)徹底拋開了功業(yè)之心,完全沉浸到歸去的獨樂之中,這些詩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基,呂、林、張當然也就不會借趙鼎修建獨往亭而興發(fā)這樣的議論了。

從其后趙鼎復起、高宗對趙鼎的態(tài)度亦可見出這一點。紹興二年十月,趙鼎“除知平江。時呂頤浩再相,兩辭不獲。道改知建康,充江東安撫大使”*趙鼎:《建炎筆錄》,見《全宋文》第174冊,第340頁。。沈與求有《賜新知平江府趙鼎辭免不允詔》一文云:

卿節(jié)概剛方,器量閎達。臨事絕回邪之見,為政多豈弟之稱。自初進為,皆朕識擢。寘之言路,論尤切于愛民;付以事樞,志每先于許國。退即祠宮之逸,薦更歲籥之賒。執(zhí)德不回,宅心無競。是用起從閑適,紓朕顧憂。*沈與求:《賜新知平江府趙鼎辭免不允詔》,見《全宋文》第176冊,第212頁。

這里對趙鼎“論尤切于愛民”、“志每先于許國”的品格加以贊賞,又特別指出:“自初進階,皆朕識擢”,“起從閑適,紓朕顧憂”,可見高宗此時對趙鼎是信任的。對此,趙鼎自己也有記載:(紹興二年)“十一月,過行闕。初對,上玉色怡然,顧勞甚至……上曰:‘江東闕帥,朕曉夕思之,無以過卿者,實出朕意也。卿到官有奏陳事,朕當自主之?!囝D首謝?!?趙鼎:《建炎筆錄》,見《全宋文》第174冊,第340頁。高宗的信任,既可作為趙鼎歸居時期仍然心懷大志的注腳,也可作為他日后出任宰相時有所作為的前提。

三、“向來軒冕非吾意,何處園林托此身”

趙鼎拜相以來積極投身朝政,直到紹興六年十二月,“趙鼎既與浚不咸,左司諫陳公輔因奏劾鼎”*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2冊,第464頁。,趙鼎罷相,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紹興七年九月淮西兵變后,趙鼎再相。紹興八年十月,再次罷相。《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八十四,紹興八年十月條對秦檜得志、趙鼎罷相一事記載甚詳:

金人有許和之議。上與宰相議之。趙鼎堅執(zhí)不可講和之說。秦檜意欲講和。一日朝殿,宰執(zhí)奏事,退,檜獨留身,奏講和說,且曰:“臣以為講和便?!鄙显唬骸叭??!睓u曰:“講和之議,臣僚之說皆不同,各持兩端,畏首畏尾,此不足以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乞陛下英斷,獨與臣議其事,不許群臣干與,則其事乃可成。不然,無益也。”上曰:“朕獨與卿?!睓u曰:“臣亦恐未便,欲望陛下更精加思慮三日,然后別具奏稟。”上曰:“然?!庇秩?,檜復留身奏事如初,知上意欲和甚堅,猶以為未也,乃曰:“臣恐別有未便,欲望陛下更思慮三日,容臣別奏?!鄙显唬骸叭弧!庇秩?,檜復留身奏事如初,知堅確不移,方出文字,乞決和議,不許群臣干與。上欣納。鼎之議不協(xié),遂罷宰相,出知紹興府。*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333頁。

高宗既與秦檜達成一致,與金議和之心“堅確不移”,且“不許群臣干與”,趙鼎的罷相便成為必然。雖然高宗也稱贊“趙鼎兩為相,于國有大功。再贊親征皆能決勝。又鎮(zhèn)撫建康,回鑾無患,他人所不及也”*《宋史·趙鼎傳》,第11293頁。,但秦檜很快具體化為對趙鼎“罪惡滔天,不可殫紀”*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2冊,第730頁。的聲討和毫不留情地斥逐?!端问贰ぺw鼎傳》載:“檜惡其逼已,徙知泉州,又諷謝祖信論鼎嘗受張邦昌偽命,遂奪節(jié)。御史中丞王次翁論鼎治郡廢弛,命提舉洞霄宮。鼎自泉州歸,復上書言時政,檜忌其復用,諷次翁又論其嘗受偽命,乾沒都督府錢十七萬緡,謫官居興化軍。論者猶不已,移漳州,又責清遠軍節(jié)度副使,潮州安置?!?《宋史·趙鼎傳》,第11294頁。在秦檜把持朝政、必欲置趙鼎于死地的大前提下,當趙鼎對自己“初心耿耿,誓許國以忘身;末路區(qū)區(qū),欲庇民而尊主”*趙鼎:《謝泉州到任表》,見《全宋文》第174冊,第323頁。的本心進行自省,當他回顧自己“叨塵既久,違繆滋多。自信直前,執(zhí)迷不反”*趙鼎:《泉州謝落節(jié)表》,見《全宋文》第174冊,第324頁。的仕進歷程時,他的憤懣委屈也是溢于言表的。加之遠謫直接導致了痛失二子,他所受到的打擊是致命的?!吨信d小紀》卷二十八引《趙鼎事實》曰:

時鼎連失洙、渭二子。與親知書曰:“幼子之病,以某謫溫陵,失于醫(yī)理而死。長子之病,以某謫潮陽,惜于離別而死。一罹被譴,而并殺二子,蓋負罪之深,宜誅而貸,故移禍私門,如此其酷。然造物者方且困之,未使其斃,強顏茍活,惟是責躬,無地自容耳。*熊克:《中興小紀》(三),四庫全書本。

晚年的趙鼎“白首何歸,悵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趙鼎:《謝到吉陽軍安置表》,見《全宋文》第174冊,第325頁。。他對自己一生“自信直前,安處危機之上;執(zhí)迷不返,卒投罪罟之中”的遭遇感慨萬千,唯有悲怨悔恨而已。“臣憂患踵至,羸癃日増。始抱疾以還家,即銜悲而哭子。齒發(fā)彫瘁于感傷之后,精神昏耗于驅馳之余?!砰T省愆,更覺悔尤之自取。噬臍莫及,流涕何追!”*趙鼎:《謝到潮州安置表》,見《全宋文》第174冊,第325頁。在這種心境下,他的歸去之作處處充滿悲音:

盡室嗟何往,窮年浪自悲。才疏身潦倒,地遠跡孤危。風雨江南岸,豺狼天一涯。畏途端可憫,薄宦竟奚為。已失田園計,難忘升斗資。毋煩俗子問,有愧達人嗤。病馬思春草,驚烏繞夜枝。登舟一長嘆,此意只君知。*趙鼎:《登舟示邢子友》,見《全宋詩》,第18404頁。

流水迢迢長念遠,飛花糝糝又傷春。向來軒冕非吾意,何處園林托此身。*趙鼎:《清明詩》,見《全宋詩》,第18412頁。

何意分南北,無由問死生。永纏風樹感,深動渭陽情。兩姊各衰白,諸甥未老成。塵煙渺湖海,惻惻寸心驚。*趙鼎:《思鄉(xiāng)》,見《全宋詩》,第18431頁。

當趙鼎憤而寫下“風雨江南岸,豺狼天一涯”的詩句,其怨恨亦深。在窮愁潦倒之際,趙鼎一方面對自己仕路絕境的遭遇怨憤無奈:“畏途端可憫,薄宦竟奚為”;另一方面又對田園無歸的結局充滿憾恨:“已失田園計,難忘升斗資”。正是在這樣鐘鼎山林俱失的悲情下,他悵恨于“向來軒冕非吾意,何處園林托此身”,對飄零無歸的晚景充滿悲戚:“塵煙渺湖海,惻惻寸心驚”,最終在秦檜的步步緊逼下不食而死。

結 語

在時局動蕩、風云變幻的南宋初年,趙鼎有過肩負國家重任、決策安邦的功績,也經(jīng)歷了放逐流徙、最終絕食而亡的晚境。這樣一個政治命運跌宕起伏的政治家,其生前留下的詩文作品中的歸隱之思充滿了憤激之情。其歸隱之思的內質與一般文人的詠歸嘆窮迥然不同。趙鼎曾高居眾臣之首,主導朝廷對內對外政策的走向,故一般意義上的壯志難酬、生不逢時的文人悲情較少出現(xiàn);同時,在南宋初年朝廷不穩(wěn)、政見多異的背景下,趙鼎的所言所行又牽連到朝廷內部復雜紛繁的政治斗爭,給他的內心涂上了暗淡的色彩,使他憤懣抑郁。他所肩負的朝廷重任、所面對的激烈抨擊和掣肘,都使他無法達到內心的寧靜恬淡。一方面,他強烈地向往歸隱,特別是被斥逐彈劾時更加如此;另一方面,他所詠唱的歸隱始終都在紙上,內中充滿了源自現(xiàn)實政治的濃郁、厚重的憤懣之情。

[責任編輯:以沫]

PoliticalInterpretationofPrimeMinisterZhaoDing’sSeclusionPoems

CHEN Xin

(College of Art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 P.R.China)

In the eventful years of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ao Ding’s political career underwent ups and downs. Accordingly, his poems abound in the idea of seclusion. However, unlike most of the poets, Zhao Ding was not peaceful but discontented at the idea of withdrawing from his political life. Such sentiment draws a line between his poems and those by literary men who lamented over their unaccomplished ambitions. Zhao Ding’s poem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fights in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Zhao Ding’s poems requires placing his poems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litical events in his time and reference to his essays.

Zhao Ding; Southern Song Dynasty; seclusion poems;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2012-11-01

教育部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南宋紹興和議前的朝臣詩文與政局之關系”(12YJA751005),重慶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宋代理學家的文學思想及創(chuàng)作研究”(項目編號 2010YBRW71)。

陳忻,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重慶 400047)。

猜你喜歡
宋詩
拗相公王安石及其“開宋詩一代風氣”之詩
中華詩詞(2023年10期)2023-02-06 06:02:42
唐宋之別
讀者(2022年23期)2022-12-06 11:01:10
宋詩五首(書法)
陪你去看“流星雨”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11期)2021-12-31 09:00:40
從黃庭堅的詩法詩作探析“宋詩以意勝”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3:04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7期)2021-12-31 08:34:32
唐表宋里:論《紅樓夢》詩詞摘句中的宋詩學特質
紅樓夢學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19:56
I Like Drawing
清代宋詩選本纂輯緣由探析
天长市| 英吉沙县| 无为县| 德惠市| 深州市| 山丹县| 长岛县| 华池县| 睢宁县| 聊城市| 康马县| 天长市| 潮安县| 于都县| 密云县| 定日县| 凌源市| 龙州县| 武威市| 建昌县| 秦皇岛市| 凤城市| 柳河县| 广安市| 瑞安市| 两当县| 双鸭山市| 连山| 滨州市| 青阳县| 江达县| 亚东县| 盘山县| 宿松县| 宝应县| 洪雅县| 资阳市| 宾阳县| 莒南县| 安吉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