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光,徐 彥,劉 圓,呂露陽,曾 銳,張志鋒*
(西南民族大學(xué)少數(shù)民族藥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川貝母為百合科貝母屬多種植物的干燥鱗莖,其中包括川貝母(卷葉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等[1-2]。川貝母是食療佳品,可單獨研粉服用或者與梨蒸服,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與冰糖同食,其化痰止咳、潤肺養(yǎng)陰的效果更加明顯[3]。川貝母中含有多種類型化學(xué)成分,包括多糖、生物堿、核苷等?,F(xiàn)代研究認(rèn)為,總生物堿是其主要有效成分[4-6],其藥理活性廣泛,包括鎮(zhèn)咳、祛痰、平喘、抗菌、鎮(zhèn)靜、鎮(zhèn)痛、心血管活性等。近年來有關(guān)川貝母鱗莖中生物堿含量的研究已有較多報道[7-12],有關(guān)地上部分的研究較少,吳啟秀等[13]對川貝母地下和地上部分的HPLC指紋圖譜進(jìn)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其含有一些相似的化學(xué)成分,但未進(jìn)行含量測定。由于川貝母的大多來自野生資源,需求逐漸加大,導(dǎo)致野生資源日趨匱乏,因而其地上部分的食療價值也逐漸受到關(guān)注。
鑒此,本實驗對川貝母的資源品種之一卷葉貝母的莖、葉中的總生物堿進(jìn)行研究,運用響應(yīng)面設(shè)計試驗優(yōu)化其總生物堿的提取工藝,并定量比較了人工種植和野生卷葉貝母莖、葉中的總生物堿含量差異,以期為川貝母植物的綜合利用及擴(kuò)大藥源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據(jù)。
野生卷葉貝母的莖和葉采于四川省康定縣折多山(海拔3800m);人工種植卷葉貝母莖和葉采于四川省康定縣新都橋(海拔3400m)。
貝母素乙對照品(批號:110751-200709)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溴麝香草酚藍(lán) 新中化學(xué)廠;鄰苯二甲酸氫鉀 成都化學(xué)試劑廠;濃氨水 成都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Unicam UV-500紫外分光光度計 美國熱電公司;Mettler AE240電子分析天平 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儀器公司;W201B恒溫水浴鍋 上海申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粉碎機(jī) 廣州雷邁公司。
1.3.1 川貝母莖葉中總生物堿的提取
取川貝母莖、葉粉末0.5g,精密稱定置于50mL圓底燒瓶中,加入適量濃氨試液浸泡一段時間,加入氯仿-甲醇混合溶劑,水浴加熱回流提取,按照單因素考察、響應(yīng)面設(shè)計表設(shè)定的條件進(jìn)行提取,放冷過濾,揮干溶劑,用甲醇定容至25mL,靜置。
1.3.2 標(biāo)準(zhǔn)曲線的繪制
精密稱取干燥至質(zhì)量恒定的貝母素乙對照品0.0125g,用甲醇溶解定容于25mL的容量瓶中,然后再精密吸取1、1.5、2、2.5、3、3.5、4、5mL分別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分別吸取1mL標(biāo)準(zhǔn)品,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14mL,鄰苯二甲酸氫鉀緩沖液緩沖液(pH5.0)5mL,溴麝香草酚藍(lán)溶液2mL,充分振搖,靜置30min使充分分層,取下層氯仿液,用干燥濾紙濾過,取續(xù)濾液,在415nm處測定其吸光度[8]。以貝母素乙標(biāo)準(zhǔn)溶液質(zhì)量濃度做橫坐標(biāo)、吸光度做縱坐標(biāo),其回歸方程為Y=4.799X-0.1353,R2=0.9993,表明貝母素乙標(biāo)準(zhǔn)品質(zhì)量濃度在0.050~0.25mg/mL范圍內(nèi)與吸光度呈良好線性關(guān)系。
1.3.3 貝母總生物堿的含量計算
精密吸取樣品溶液1mL,按1.3.2節(jié)中的測定方法測定其吸光度,重復(fù)3次,取其平均值為最終吸光度,再依據(jù)線性方程計算1mL樣品溶液中所含貝母總生物堿的量(mg),即樣品溶液貝母總生物堿的質(zhì)量濃度(mg/mL),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貝母總生物堿的含量。
式中:C為貝母總生物堿的質(zhì)量濃度/(mg/mL);V為提取液定容體積/mL;m為貝母粉末質(zhì)量/g。
1.3.4 單因素試驗
稱取0.5g川貝母莖粉末分別加入4倍體積的氨水浸泡4h后,加入20倍體積混合溶劑(氯仿:甲醇=4:1),70℃水浴回流4h,以吸光度為指標(biāo)評價提取效果,固定其他條件,分別考察氨水浸泡時間(1~8h)、液料比(10:1:1~50:1)、提取溫度(30~90℃)、提取時間(2~10h)對吸光度的影響。
1.3.5 響應(yīng)面設(shè)計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的試驗結(jié)果和Box-Behnken試驗設(shè)計原理[14],選取影響貝母莖總生物堿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氨水浸泡時間、提取時間、液料比、提取溫度,對這4個因素均設(shè)定3水平進(jìn)行響應(yīng)面設(shè)計試驗。
2.1.1 氨水浸泡時間
圖 1 氨水浸泡時間對總生物堿提取的影響Fig.1 Effect of ammonia soaking time on the extraction effi ciency of total alkaloids
從圖1可以看出,氨水浸泡時間對總生物堿的提取效果影響很大,提取效果隨氨浸泡時間的延長先增大后減小,浸泡時間為4h時達(dá)到最佳,隨后隨時間的延長而迅速減小。
2.1.2 液料比
圖 2 液料比對總生物堿提取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material on the extraction effi ciency of total alkaloids
從圖2 可以看出,開始時貝母總生物堿的提取效果隨液料比的增加而增大,增幅較明顯,說明此因素對提取效果的影響較大。當(dāng)液料比達(dá)到3 0:1時,貝母總生物堿提取效果最好,繼續(xù)增大液料比時,總生物堿的溶出不再增加,故選擇30:1為最宜液料比。
2.1.3 提取溫度
圖 3 提取溫度對總生物堿提取效果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ion effi ciency of total alkaloids
從圖3可以看出,提取溫度對莖的總生物堿提取效果影響較大,提取效果隨溫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70℃時提取效果最好。這是因為溫度的升高,液體黏度下降,分子運動加快,加快溶質(zhì)的擴(kuò)散和溶劑的滲透,有利于生物堿的溶出,但隨著溫度的升高,部分熱穩(wěn)定性小的生物堿也會隨之分解而影響貝母總生物堿的提取率。
2.1.4 提取時間
圖 4 提取時間對總生物堿提取效果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extraction effi ciency of total alkaloids
從圖4可以看出,提取時間對總生物堿提取效果的影響也很大,提取效果隨提取時間的延長而先增大后減小,這可能是因為延長提取時間有利于藥材粉末和提取溶劑的充分接觸,利于貝母堿的溶出。但隨時間的延長也有可能會導(dǎo)致部分生物堿的分解而使提取效果下降。故莖的最宜提取時間為6h。
2.2.1 模型的建立及顯著性試驗
表1 莖響應(yīng)面分析方案及試驗結(jié)果Table 1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matrix with experimental and predicted values of total alkaloid content of F. cirrhosa D. Don leaves
表2 回歸統(tǒng)計分析表Table 2 ANOVA for the response surface regression model
根據(jù)表1的結(jié)果,運用Design-Exper 7.0軟件對表2中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jìn)行多元擬合回歸,得回歸方程:Y=1.54+0.29A-1.54B+0.45C+0.013D+0.045AB+0.11AC-0.12AD+0.19BC-0.20BD-0.090CD-0.41A2-0.48B2-0.43C2-0.39D2。模型系數(shù)顯著性結(jié)果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2的數(shù)據(jù)可知,該模型極顯著(P<0.0001),模型的R2=0.9799,調(diào)整復(fù)相關(guān)系數(shù)R2Adj=0.9188,模型失擬項P=0.0747>0.05,不顯著,說明該模型顯著,本試驗所得的二次回歸方程能很好地對響應(yīng)值進(jìn)行預(yù)測,擬合度好。
從表2可看出,一次項B,交互項BC、BD,二次項A2、B2、C2、D2表現(xiàn)為極顯著;一次項A、C,交互項AD表現(xiàn)為顯著;一次項D、交互項AB、AC、CD表現(xiàn)為不顯著。比較各因素的F值,可得出各因素多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的大小順序B>C>A>D,即提取時間>液料比>浸泡時間>提取溫度。
2.2.2 響應(yīng)面圖分析
利用Design-Exper 7.0軟件對表2數(shù)據(jù)進(jìn)行二次回歸多元擬合,所得到的二次回歸方程的響應(yīng)面圖見圖5。
圖 5 兩因素交互作用對貝母莖總生物堿得率影響的響應(yīng)面圖Fig.5 Response surface plots for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extraction effi ciency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F. cirrhosa D. Don stems
該圖形直觀地給出了各因素交互作用響應(yīng)面的3D圖,從響應(yīng)面的最高點可以看出,在所選范圍內(nèi)存在極值。從響應(yīng)面曲面坡度的陡峭程度和等高線圖可以看出因素間交互作用的強(qiáng)弱和因素對響應(yīng)值的影響程度。圖5表明提取時間和液料比的交互作用、提取時間和提取溫度的交互作用、氨水浸泡時間和提取溫度的交互作用較顯著。以圖5Ⅰ為例說明,在液料比30:1、提取溫度70℃的條件下,總生物堿含量隨提取時間的延長先增加后減小,亦隨氨水浸泡時間的延長先增加后減小。其他各圖依此分析,其分析結(jié)果與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基本一致。
2.2.3 最佳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
由Design-Exper 7.0軟件分析得到川貝母莖中總生物堿最佳提取工藝條件。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氨水浸泡時間4.12h、提取時間6.37h、液料比30.74:1、提取溫度73.69℃,在此條件下提取總生物堿,含量可達(dá)2.8577mg/g。進(jìn)行驗證實驗,將莖的最佳提取條件修正為氨水浸泡時間4h、提取時間6.5h、液料比31:1、提取溫度74℃,此條件下,人工種植川貝母莖中總堿的含量為2.7851mg/g,與理論預(yù)測值非常接近,因此,該方程能較真實地反映各因素對總堿提取效果的影響情況。
依據(jù)優(yōu)化后的總生物堿提取工藝條件,對人工種植和野生川貝母的莖、葉進(jìn)行總生物堿的提取,測定其含量,其結(jié)果見圖6。
圖 6 川貝母莖和葉中總堿含量結(jié)果Fig.6 Total alkaloid content of stems and leaves of wild and cultivated F. cirrhosa
綜合單因素和響應(yīng)面設(shè)計試驗的結(jié)果,得出川貝母莖中總生物堿的最佳提取工藝為藥材粉碎粒度60目、4倍體積氨水浸泡、氨水浸泡時間4h、混合溶劑氯仿-甲醇(1:1)、液料比31:1、提取時間6.5h、水浴溫度74℃,此條件下,提取人工種植和野生川貝母莖、葉的總生物堿,得人工種植川貝母莖總生物堿含量為2.785mg/g,葉為3.708mg/g。野生莖總生物堿含量為3.235mg/g,葉為4.998mg/g。結(jié)果表明莖的總生物堿含量低于葉中的,同時人工種植的也低于野生的。
川貝母傳統(tǒng)的用藥部位是地下鱗莖,但川貝母莖、葉中含有較高的生物堿類成分,具體的成分還有待進(jìn)一步的研究分析。本研究前期已經(jīng)對地下鱗莖中總生物堿的最佳工藝進(jìn)行了研究,表明地上部分總生物堿的含量高于地下部分,因此,川貝母的地上部分是否也可以作為食療佳品使用,其功能特點值得進(jìn)一步的研究。
[1] 謝志民, 王敏春, 呂潤霞. 貝母類中藥品種的本草考證[J]. 中藥材, 2000, 23(7): 423-427.
[2] 閻博華, 豐芬, 邵明義, 等. 川貝母基源本草考證[J]. 中醫(yī)研究, 2010, 23(3): 69-71.
[3] 羅運興, 楊勝玉. 川貝母的臨床應(yīng)用概況[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0, 6(4): 158-159.
[4] YEUM H S, EE Y C, KIM S H, et al. Fritillaria cirrhosa,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Lee-Mo-Tang and cyclosporine a inhibit ovalbumin-induced eosinophil accumulation and Th2-mediated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in a murine model of asthma[J].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07, 100(3): 205-213.
[5] LI Huijun, JIANG Yan, LI Ping. Characterizing distribution of steroidal alkaloids in Fritillaria spp. and related compound formulas by l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hierarchial cluster aanalysis[J].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11): 2142-2149.
[6] ZHOU Jianliang, XIN Guizhong, SHI Ziq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 cation of steroidal alkaloids in Fritillaria specie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J Chromatogr A, 2010, 1217(45): 7109-7122.
[7] LI S L, CHAN S W, LI P, et al.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alkaloids in bulbs of Fritillaria[J]. J Chromatogr A, 1999, 859(2): 183-192.
[8] 余華, 姜艷, 李萍, 等. 中藥川貝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05, 30(8): 572-575.
[9] 高光偉, 張建業(yè), 馮向東. HPLC-ELSD法測定復(fù)方川貝母片中貝母素甲的含量[J]. 中國藥師, 2010, 13(6): 833-835.
[10] 藍(lán)日盛, 辛寧, 樊澤華. 不同采收期及加工方法的川貝母有效成分含量測定[J]. 廣西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2000, 17(3): 93-94.
[11] 鄺翠儀, 鐘詩龍, 黎曙霞, 等. 3種不同加工川貝母有效成分的比較[J]. 中草藥, 2000, 31(8): 590-591.
[12] 黎開強(qiáng), 吳衛(wèi), 鄭有良, 等. 不同光強(qiáng)對川貝母生長發(fā)育和總生物堿的影響[J]. 中草藥, 2009, 40(9): 1475-1478.
[13] 吳啟秀, 王曙, 嚴(yán)曉梁, 等. 栽培川貝母的地上部分與鱗莖中總生物堿的比較[J]. 華西藥學(xué)雜志, 2008, 23(6): 712-713.
[14] 王成恩, 黃章俊. 基于高斯函數(shù)和信賴域更新策略的Kriging響應(yīng)面法[J]. 計算機(jī)集成制造系統(tǒng), 2011, 17(4): 74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