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岑,陳雪峰,武鳳玲
(陜西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710021)
從蘋果渣中提取膳食纖維,其色澤易受果渣中多酚物質(zhì)氧化作用的影響而呈現(xiàn)深褐色,嚴重影響了膳食纖維的感官特性和應(yīng)用范圍,因此,需對膳食纖維進行脫色研究。目前對膳食纖維的脫色處理,普遍采用雙氧水氧化法[1]進行,但雙氧水具有腐蝕性,若在食品中存在殘留,會損害人體健康,引起食品安全問題。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在水中極易分解,且隨著溶液堿性的增強而加速分解,其分解產(chǎn)物主要是氧氣,不存在殘留毒性和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2]。本試驗結(jié)合超聲波技術(shù),研究了臭氧對蘋果膳食纖維適宜的脫色工藝,以期為蘋果渣膳食纖維的開發(fā)和應(yīng)用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蘋果渣,由陜西海升果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乾縣分公司提供。HCl、NaOH 等試劑均為分析純。
HNE-20200-CT I 型超聲波聚能處理系統(tǒng),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海納科技有限公司;HW-ET-30g 型可調(diào)式臭氧發(fā)生器,廣州市環(huán)偉環(huán)??萍加邢薰?BS323S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SA224SCW 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H-1850R 型離心機,長沙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101-1AB 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TGSI 型通風柜控制器,中國楊凌天工實業(yè)有限公司;CM-5 型色差分析儀,柯尼卡美能達有限公司。
1.3.1 蘋果膳食纖維的制備方法蘋果渣粉碎(150 目)→超聲波輔助臭氧脫色→調(diào)節(jié)pH 至中性→離心→干燥→粉碎→成品
1.3.2 脫色工藝
取5.0 g 蘋果渣,按一定的料液比加入不同濃度的NaOH 溶液,控制超聲頻率、臭氧發(fā)生量,脫色一定時間后,用36%HCl 調(diào)節(jié)pH 至中性,再離心收集沉淀物,最后放入烘箱中烘干、粉碎,即得脫色后的蘋果膳食纖維。
1.3.3 白度的測定
利用CM-5 色差分析儀測定脫色后蘋果膳食纖維的白度,結(jié)果用L,a,b 值表示,L 表示亮度,L 值越高白度越高,a 為紅綠值,a+為偏紅,a-為偏綠,b 為黃藍值,b +為偏黃,b -為偏藍。本試驗以L 值為指標,L 值越高,脫色效果越好。
1.3.4 單因素試驗
原料取5 g 蘋果渣,以脫色后膳食纖維的L 值為考察指標,進行蘋果膳食纖維脫色工藝的單因素試驗研究,控制其他因素水平一致,改變其中一個因素,考察其對脫色效果的影響。具體選取各因素的水平如下:料液比(g∶mL)為1∶10、1∶15、1∶20、1∶25、1∶30、1∶35、1∶40、1∶45,臭氧發(fā)生量為0、5、10、15、20、25、30 g/h,超聲頻率為30、40、50、60、70、80、90 kHz,堿液濃度為1%、2%、3%、4%、5%、6%、7%,脫色時間為1、2、3、4、5、6、7 h,測定脫色后膳食纖維的L 值。
1.3.5 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chǔ)上,選用脫色時間(A)、料液比(B)、臭氧發(fā)生量(C)、超聲頻率(D)、堿液濃度(E)5 個因素,以脫色后膳食纖維的L 值為考察指標,采用L16(45)正交設(shè)計,探討蘋果膳食纖維的最佳脫色工藝參數(shù),具體的因素水平設(shè)計見表1。
表1 L16(45)正交試驗設(shè)計表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of L16(45)
控制臭氧發(fā)生量25 g/h,堿液濃度6%,料液比(g∶mL)1:30,溫度為25 ℃,超聲頻率35 kHz,研究脫色時間對脫色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1 所示。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脫色時間的增加,膳食纖維的L 值逐漸增大,其原因可能是反應(yīng)時間越長,臭氧的反應(yīng)量越大,有色物質(zhì)的氧化分解率越大;而當脫色時間大于5 h 時,隨著脫色時間的增加,脫色效果增加不明顯,因此選擇脫色時間為5 h。
圖1 脫色時間對脫色效果的影響Fig.1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discoloration
控制臭氧發(fā)生量15 g/h,堿液濃度6%,溫度25℃,超聲頻率40 kHz,脫色時間6 h,研究料液比對脫色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2 所示。隨著料液比的增加,膳食纖維的L 值越大,但當料液比(g∶mL)增大到1∶30 時,膳食纖維的L 值卻逐漸減小。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當料液比過大時,單位體積溶液內(nèi)臭氧的有效作用濃度降低,脫色效果差;而料液比過小時,由于臭氧分子受到體系中較大的阻力影響,只能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nèi)流動,與膳食纖維的接觸面積較小,脫色效果較差[3]。因此,選擇料液比(g∶mL)為1∶30。
圖2 料液比對脫色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on the discoloration
控制臭氧發(fā)生量20 g/h,料液比(g∶mL)為1∶30,溫度25 ℃,超聲頻率45 kHz,脫色時間6 h,研究堿液濃度對脫色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3 所示。隨著堿液濃度的增加,膳食纖維的L 值逐漸增大。這是因為,隨著pH 值的增高,臭氧在溶液中分解生成的·OH 自由基增多,增加了單位時間內(nèi)參與氧化作用的分子數(shù)目。同時,·OH 自由基的氧化能力隨pH值的增高而增強,將有色物質(zhì)進一步氧化分解[7-8],提高了膳食纖維的L 值。但當堿液濃度增加到6%時,L 值隨著堿液濃度的增加而無明顯變化。因此,選擇堿液濃度為6%。
圖3 堿液濃度對脫色效果的影響Fig.3 Effect of sodium hydroxide concentration on the discoloration
控制堿液濃度6%,料液比1∶30(g∶mL),超聲頻率35 kHz,溫度25 ℃,脫色時間6 h,研究臭氧發(fā)生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4 所示??梢园l(fā)現(xiàn),隨著臭氧發(fā)生量的增加,膳食纖維的L 值逐漸增大,當臭氧發(fā)生量大于15 g/h 時,膳食纖維的L 值增加不明顯,其原因是當臭氧發(fā)生量達到一定水平后,臭氧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達到飽和,不能產(chǎn)生更多的OH·,故增大臭氧發(fā)生量對提高脫色效果未產(chǎn)生顯著影響[6]。因此,選擇臭氧發(fā)生量為15 g/h。
圖4 臭氧發(fā)生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Fig.4 Effect of ozone generation on the discoloration
控制堿液濃度6%,臭氧發(fā)生量15 g/h,料液比(g∶mL)1∶30,溫度25 ℃,脫色時間6 h,研究超聲頻率對脫色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5 所示。隨著超聲頻率從30 kHz 增大到70 kHz 時,膳食纖維的L 值逐漸增大,這是因為超聲波的空化效應(yīng)和化學效應(yīng)加強了O3的分解效率和產(chǎn)生·OH 的速率,同時其熱效應(yīng)可使反應(yīng)介質(zhì)的溫度升高,增加分子間熱運動,從而提高膳食纖維的脫色效果[10]。當超聲頻率增大到70 kHz 時,L 值隨超聲頻率的增加無明顯變化。因此,選擇超聲頻率為70 kHz。
圖5 超聲波頻率對脫色效果的影響Fig.5 Effect of ultrasonic frequency on the discoloration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設(shè)計正交試驗,其因素和水平如表1 所示,試驗結(jié)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中極差值的大小可得出,影響膳食纖維脫色效果的主次順序為:堿液濃度>脫色時間>超聲頻率>臭氧發(fā)出量>料液比,正交試驗數(shù)據(jù)表明,蘋果膳食纖維的最佳脫色工藝組合是A2B2C2D3E4,即脫色時間5 h,料液比(g∶mL)1∶25,臭氧發(fā)生量15 g/h,超聲頻率70 kHz,堿液濃度6%,經(jīng)驗證試驗,得該條件下脫色后膳食纖維L 值可達80.11。
表2 正交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分析Table 2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design matrix
用SPSS 軟件進行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差齊性檢驗中,顯著性水平P =0.016 >0.01,因此方差齊性成立,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如表3 所示,F(xiàn)(15,32)=160.088,P <0.001,達到極其顯著水平,因此脫色時間、料液比、臭氧發(fā)生量、超聲頻率、堿液濃度5 個因素中至少有一個對L 值有影響,繼續(xù)查看各個因素的分析結(jié)果。由表3 可知5 個因素的主效應(yīng)F(3,32)分別為80.670、15.372、56.293、62.284、585.82,P 值均小于0.001,達到極其顯著水平。從以上結(jié)果可得,脫色時間、料液比、臭氧發(fā)生量、超聲頻率、堿液濃度均對L 值有顯著影響。
表3 主體間效應(yīng)檢驗Table 3 Main effects test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在造紙行業(yè)及印染行業(yè)中作為漂白脫色劑廣泛應(yīng)用。楊玲[8]研究了臭氧對硫酸鹽竹漿的漂白工藝,結(jié)果表明在最佳工藝條件下,漂白漿的白度可達68.7%(SBD);龔宜[9]等研究了活性嫩黃染料廢水的臭氧降解,在20 min 內(nèi)臭氧對活性嫩黃染料廢水的脫色率可達96.7%。雖然臭氧脫色技術(shù)在化工行業(yè)中已廣泛使用,但由于臭氧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較小,無法與膳食纖維充分接觸,因而限制了其在膳食纖維脫色領(lǐng)域中的應(yīng)用。本試驗將超聲技術(shù)引入臭氧脫色中,一方面利用超聲使臭氧均勻分散在溶液中,強化臭氧與膳食纖維的接觸;另一方面通過超聲促進臭氧分解產(chǎn)生更多的·OH 自由基,使膳食纖維中的呈色物質(zhì)氧化分解,從而達到脫色的目的。本試驗得到最佳脫色工藝為:料液比(g:mL)1:25,臭氧發(fā)生量15 g/h,超聲波頻率70 kHz,堿液濃度6%,脫色時間5 h,脫色后產(chǎn)品的L 值可達到80.11,與李睿[10]等利用超聲波輔助雙氧水對蘋果渣膳食纖維脫色的研究相比,二者脫色后產(chǎn)品的L 值均可達80 以上,脫色效果顯著。通過超聲輔助臭氧脫色的方法,解決了其他脫色方法存在溶劑殘留等問題,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型脫色途徑,在工業(yè)膳食纖維脫色領(lǐng)域中有較大的應(yīng)用前景。
[1] 艾志錄,王育紅,任娜,等. 蘋果渣脫色工藝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9):77 -79.
[2] 黃谷亮. 臭氧用于糖漿脫色的試驗[J]. 廣西輕工業(yè),2002,(6):15 -16.
[3] 陶姝穎,郭曉輝,令博,等. 改性葡萄皮渣膳食纖維的理化特性和結(jié)構(gòu)[J]. 食品科學,2013,33(15):171 -177.
[4] 施銀桃,夏東升,李海燕,等. 臭氧氧化法處理染料廢水研究[J]. 化工環(huán)保,2004,24:20 -22.
[5] Jing Y,P etrier C,Waite T.D. Effect of pH on the ultrasonic degradation of ionic aromatic compounds in aqueous solution[J]. Ultrason Sonochem,2002,9:163 -168.
[6] 肖仙英,劉明友,陳金中,等. 硫酸鹽葦漿臭氧漂白及其保護劑的研究[J]. 造紙科學與技術(shù),2010,29(2):22 -24.
[7] 高乃云,張可佳. 超聲聯(lián)合臭氧在水處理中的反應(yīng)機理和應(yīng)用[J]. 凈水技術(shù),2008,27(3):1 -4.
[8] 楊玲. 硫酸鹽竹漿臭氧漂白的研究[J]. 中國造紙,2005,24(5):8 -10.
[9] 龔宜,羅漢金,韋朝海. 活性嫩黃染料廢水的臭氧降解研究[J].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09,32(3):126 -129.
[10] 李睿,陳雪峰,麻佩佩. 蘋果渣膳食纖維超聲波輔助脫色的工藝參數(shù)研究[J]. 食品工業(yè),2013,34(3):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