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玉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痹陂喿x教學中,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而在提問后再順水推舟巧妙追問,更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研讀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過程去品味語言文字的蘊涵,激活他們的思維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上享受成功的體驗。
“追問”策略的成功運用,需要教師有靈活的教學機智,能迅速捕捉學生答問的傾向與不足,同時作出及時判斷、反應,再組織起合理的新問題,而這個過程幾乎是在瞬間完成的,處理得好無疑會給課堂教學帶來精彩。
一、在追問中想象
案例:《望廬山瀑布》(蘇教版第五冊)教學片段
師:香爐峰上生出的是什么煙?
生:紫煙。
師:我納悶?。∥胰タ吹臅r候都是白色的云霧、云霞,為什么李白看到的卻是紫色的呢?用你們的小腦袋猜猜看。
生:因為李白富有想象力。
師:可是,再富有想象力也不能把白的想象成紫的呀!
生:也有可能煙是白的,但石頭卻是紫的,所以李白看上去是紫的。
師:石頭是紫的?這是您想象的吧。我去過廬山,那兒的石頭不是紫的。
生:我想,是那兒的晚霞把煙染成了紫色的。我看到過晚霞是彩色的。
師:晚霞是通紅的。紅彤彤的晚霞映在香爐峰頂端的白色云霧上,把它映染成紫色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朝霞,把云霧染成了紫色。那紫色的云霧升啊升啊,一直升到哪里?
生:天上。
師:這樣的情景只有天上才有,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看到。詩仙看到了,把它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誦一誦。(生齊誦)
師:哎!虛無縹緲、如夢如幻的浪漫的仙境,我已經都感受到了。這就是詩仙的風格!
[賞析] 一個“紫”字把廬山飛瀑寫得極為精彩,而學生在這位老師指引下的研讀活動則更加精彩。這位教師的追問使課堂“教”與“學”的關系更加和諧。教師采取及時的追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多角度理解和感知了“紫”的豐富的內涵,不僅在揣摩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語感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二、在追問中點撥
案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蘇教版第十二冊)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全文,讀完后,心中有沒有憤怒、同情、敬佩等等感受?
生1:我非常憎恨唐僧,因為他好壞不分,把孫悟空趕走了。
生2:我非常同情孫悟空,因為他一心為了師傅,反而被師傅責怪。
生3:我非常憎恨白骨精,因為她害得孫悟空被師傅罵。
生4:我非常敬佩孫悟空,因為他雖然被師傅罵,但仍舊一次又一次打白骨精救師傅。
生5(大聲地):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為她一次次失敗,沒有被困難嚇倒,繼續(xù)努力,不泄氣。
一個意想不到的思維方式,讓聽課教師為之一振。只見教師微微一笑——
師:哦!一次一次的努力,是干好事還是干壞事?
生5(不好意思):當然是干壞事了。
師(笑):干壞事不泄氣,那壞事豈不越干越多了?
(全場笑,該生也在笑,不過似有所悟)
[賞析] 這個片斷中,教師面對學生個性化理解出現價值取向的錯誤時,因勢利導,用一句幽默詼諧的追問,輕輕一點撥,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又在不經意間帶給了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在追問中引導
案例:特級教師王崧舟執(zhí)教《草船借箭》時的一個片斷
師:想想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書上這樣寫:“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我想,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這就反映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好的。把這個句子讀一讀,讀得讓大家感到霧真的很大。(生讀此句)
師:這霧大嗎?小霧?。ㄉ巫x書)
師:這霧大嗎?中霧?。ㄉ巫x書)
師:還不夠大,你們聽王老師讀。(師范讀)來,像王老師這樣讀一讀?。ㄉ杂傻赜懈星槔首x)
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他會感到非常害怕。
師:好,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讀出讓人害怕的語氣。(一生讀)
師:你不是魯肅?。ū娦Γ┱l能讀得更讓人害怕?(另一生讀,很有感情)
師:讀得好!諸葛亮也看到了這場霧,又是什么心情?(生讀,讀出了“高興”)
師:讀得好!這場大霧我諸葛亮都盼了三天了?。ū娦Γ﹣?,一起讀一讀。
[賞析] 讀,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的理解課文,培養(yǎng)語感。這個片斷中王老師通過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以不同語氣誦讀關鍵句,讓他們分別讀出了霧的大,魯肅的害怕和諸葛亮的高興。通過追問,讓學生潛心誦讀、換位體驗后,學生不僅對文本內涵及人物品質更加了然于心,也自然積淀起了語感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
責編/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