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川/譯(美)埃里克/文
來中國這么久了,我仍然覺得漢語是一門讓人感到沮喪和費勁的語言。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你經(jīng)常會無奈地嘲笑自己幾聲。
下面是一份我學習漢語的自白書。
學漢語的身體傷害
絕望到極點的時候,我會把頭重重地撞向漢語課本。
盯著漢字看了這么久,我的視力下降得很快。
公寓冬天沒有暖氣,有一次因為學習時間過長,我的身上竟結(jié)了一層霜。
漢語令人抓狂的語調(diào)
如果你向我要“bei zi”,我不知該給你杯子還是被子。
有次生病,我讓朋友端點湯過來。他們給我拿來一大堆糖,還囑咐我要健康飲食。
我告訴別人我在朋友的婚宴上看見了“駱駝腳”,但是90%的人會聽成“裸體照”。
漢語不可思議的互換
多數(shù)情況下,我會告訴別人我喜歡吃饅頭蘸蜜蜂,而實際上應(yīng)該是蜂蜜。
有時我會嚷著吃菠蘿。聰明的丈夫明白我的意思,他會把菠蘿和胡蘿卜都拿過來。
有一次在飯店里,我點了一份“屁股”。服務(wù)員生氣離去。天哪,我本來想喝的是果??!
漢語奇形怪狀的漢字
我驕傲自己能像一年級的小朋友那樣寫漢字。我認為自己的書法還可以。但是中國人寫的漢字我讀不懂。
中國人也認同學習漢語的困難程度。有些字大部分中國人也寫不出,我很欣慰。我強迫自己練習那些字不是犯傻嗎?
我通過手機上的拼音輸入法來熟悉每個漢字的讀音。
中國朋友在我手心里寫漢字的時候,我假裝自己能看明白。
氣死人的考試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填字練習:一____公園。中國朋友告訴我填“個”就可以。但是我的漢語老師說標準答案應(yīng)該是“座”。我告訴他大家都習慣這么說,但是他就是不給我改分數(shù)。
學漢語后的隨機行為
我經(jīng)常告訴中國人漢語很乏味。我經(jīng)常用漢語和我的寵物交談。我認為說漢語很性感。
有時我會假裝不會漢語,然后聽聽別人怎么評價我。
有時候別人問我吃了什么,我回答“混蛋”而不是“餛飩”。
漢語老師取笑我的漢語,我取笑漢語老師的英語。
漢語破壞了我的英語水平。比如生病時,我會說eating medicine,而不是taking medicine。
我真想找面墻撞死。因為我想和中國朋友練習漢語,他們卻用英語回答我:“對不起,我不會說英語?!?/p>
為了保住面子,聽不清的單詞我不會問3次。
同學告訴我,學漢語的捷徑是找個中國男朋友,這辦法還真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