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潛紀聞二筆》
國朝賢臣,必以于清端為清廉第一。自江防遷閩臬,舟將發(fā),趣人買蘿卜至數(shù)石。人笑曰:“賤物耳,何多為?”公曰:“我沿途供饌,賴此矣?!逼渥员敝备敖瓕幰?,與幼子賃驢車一輛,各袖錢數(shù)十文,投旅舍,未嘗煩驛遞公館也。在制府署,日惟啖青菜,江南人或呼為“于青菜”。仆從無從得茗,則日采衙后槐葉啖之,樹為之禿。諸子冬衣褐,或木棉袍,未嘗制一裘。官楚時,長公子將歸,署中偶有腌鴨,刳半與之。民間有“于公豆腐量太狹,長公臨行割半鴨”之謠。公卒之日,僚吏見床頭敝笥中,惟綈袍一襲,靴帶二事,瓦甕中粗米數(shù)斛,鹽豉數(shù)器而已。
【注釋】
① 于清端:即清朝大臣于成龍,死后謚號清端。
② 江防:即“下江防道”,官職名,負責長江的軍事防衛(wèi)工作。 閩臬(niè):即福建按察使。
③ 于公豆腐量太狹:于成龍在湖北做官時,連吃豆腐都倍加節(jié)省,因而得此民謠。
④ 笥(sì):盛飯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⑤ 鹽豉:即豆豉,用黃豆煮熟霉制而成,常用以調(diào)味。
【大意】
清代賢臣中,論清廉,于成龍當屬第一。于成龍由下江防道調(diào)任福建按察使,乘船前往福建??煲_船時,他讓手下人買了好幾擔蘿卜。送行的人笑道:“你買這么多不值錢的蘿卜干什么?”于成龍答:“我沿途的飲食,就全靠這些蘿卜了?!边€有一次,于成龍從直隸到江寧赴任,與幼子同行,父子倆租了一輛驢車,每人帶數(shù)十文錢,途中自己掏錢住旅店,而不住公家的驛館。他在江南擔任總督的時候,每天只吃青菜,江南人因此稱他為“于青菜”。于成龍的仆人因家中沒有茶葉,便每天采摘衙門后院的槐樹葉泡水喝,以至把槐樹葉都摘光了。于成龍的兒子們,冬天只穿短衣或木棉袍,沒穿過一件皮襖。在南方做官時,于成龍的大兒子要回老家,他便把廚房里僅有的一只腌鴨切了一半,讓兒子拿走。因此民間有“于公豆腐量太狹,長公臨行割半鴨”的說法。于成龍去世時,僚屬們?nèi)サ跹?,發(fā)現(xiàn)他床頭的一個舊竹筐里,只有粗絲袍一件、靴子一雙、腰帶一根,此外,就只剩瓦缸中的幾斗米和幾罐鹽豉了。
點評
清代名臣于成龍,沉浮宦海二十余年,從知縣做起,官至尚書、總督、大學(xué)士,品階愈升愈高,清操苦節(jié)卻一如既往。他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得以傳誦民間,獲得了“半鴨知縣”“于青菜”等眾多雅號;在幾次調(diào)職途中,舟車自備、飯食自給、旅宿自費,主動放棄“三公消費”的待遇。他以卓著的政績和清廉儉樸的生活,深得百姓愛戴和朝廷贊譽,終以康熙皇帝所贊“天下廉吏第一”而蜚聲朝野。(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