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璐
(田東職業(yè)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yè)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技能為主要任務,目標是打造合格的中職技能型人才,為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個最終要走上社會立足社會的技術型人才,他不僅需要擁有堅實的專業(yè)技能,還需要有健康優(yōu)良的品格和素養(yǎng)。因此他除了需要接受本專業(yè)的技能學習,還必須接受以培養(yǎng)健康人格以及正確的人生觀為目的的各種綜合教育。比如,文學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在中職語文的文學教育中,文學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素質,而在文學中,詩歌尤其能體現(xiàn)文學語言的精煉性、形式的優(yōu)美性、內容的深刻性。因此,詩歌的教育在中職生的課堂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職學校的語文老師,要善于利用語文的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下面談談如何在詩歌教學中提升中職生的思想品格和文化素養(yǎng)。
詩歌是所有文學樣式中語言最為、表達最為簡潔,并且內容往往最為深刻的一種文學樣式。詩歌之所以稱為詩歌,是因為它有“歌”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F(xiàn)代詩歌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如舒婷的《致橡樹》,用“我如果愛你”“也不止……也不止……”“我必須是”“甚至”等關聯(lián)詞串聯(lián)起來,形成反復詠嘆、感情層層遞進又動人心魂的效果,并且因為感情的需要,詩里面多處使用短句和意義相連貫的句式,使朗誦充滿連貫性、抒情性,如“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詩歌優(yōu)美的音韻節(jié)奏,能夠融合在人的心靈節(jié)奏里,反復吟詠,能夠讓心靈唱出一首首無比動聽的歌,從而開啟心靈深處的黑暗,這就是詩歌形式之美對人的靈魂的影響。中職生跟其他的中學生一樣,往往對事物的美感疏于體驗,他們往往缺乏的是對美的發(fā)現(xiàn)、感悟和享受,因此,對他們及時地進行美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詩歌的形式美可以讓他們從感性上對事物進行初步的審美,通過大量和反復的誦讀,可以讓他們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用詩歌形式的美去體驗事物形式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yǎng)、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使他們在美的熏陶中熔煉成一代知美、愛美、追求美的文明青年。事實上,美是一種文化,一個人審美水平的提升,就是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中職生在詩歌學習中首先感悟的是其形式之美,首先給他們帶來愉悅之感的也是其形式之美,形式美熏陶了他們的心靈,也一定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詩歌形式之美的賞析對中職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作用。
詩歌語言的內容量是十分龐大的,一首詩歌一定包含某種深刻的社會思想或人生哲理性。因此,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思想領域,感受詩歌博大而深刻的思想內容是每個老師所應該努力做到的。中職生無疑是基礎文化水平比較低的一群人,他們選擇進入職校有一定的功利性,他們進入職校就意味著要在短短的三年中學好一門技能,日后走上社會就靠著這一技之長來生存,這個過程時間短,見效快,但必然導致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沉淀的欠缺,從而當他們走上社會時,會缺乏顯而易見的素養(yǎng)魅力和文化能力。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語文老師應當肩負起教化的作用。文學的教化形式多種多樣,而我認為詩歌的教化是最有力量的。我在教學舒婷的《致橡樹》時,就從一而再、再而三的深挖掘中,引導學生感悟了詩中所表達的崇高而偉大的愛國情懷。往往其他人對詩歌的分析,只停留在大眾認同的詩歌的思想內容上,即本詩通過什么,表達什么,如果按照這樣貧乏而又單一的思維模式去理解,學生對于詩中真正的偉大的愛國情懷,可能不容易理解或理解不深。我的分析是:詩人在詩中讓他的愛國情懷等同于自身的愛情,愛情何其偉大,令人追求不懈、生死相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感情比愛情更偉大呢?詩人告訴我們,對祖國的愛比愛情更偉大。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挖掘到這樣深刻的力量,一定能讓學生受益匪淺,從而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的身上悄然多出一份文化素養(yǎng)。事實上,當前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技術型人才,他們在具備出類拔萃的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卻并不具備與之相匹配的高尚人格和文化素養(yǎng),唯利是圖、不講誠信,只顧私利,不講大局是他們“小我”的通病。一首好的詩歌,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詩歌意境的舎取是跟詩歌內容的表達相關的,詩歌的情感,借助各種不同的意境來表達,所以在詩歌教學中品嘗詩歌的意境美,除了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之外,也能陶冶讀者的心靈,提升讀者的思想境界,因而在對學生的教學中,意境美的深度挖掘是十分必要的。中職生對于現(xiàn)代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一些相關意境的膚淺理解上,教師一定要引導他們去理解意境在詩歌中所體現(xiàn)和象征的真正意義,這樣才能夠讓他們作為讀者的感情像作者一樣深刻地融入這些意境中去。如中職語文教材中,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忠貞愛情,常人千言萬語說不清楚,詩人卻用種種相關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動人心魂。詩中,詩人借急流中的小魚、荒林中的小鳥、廢墟上的常青藤、風雨中的火焰、廣漠天空中飄來飄去的云朵和破旗,用這一組種種意象來表達平凡愛情中的真摯情感。美麗的浪花里游著美麗的小魚,河流兩岸的樹林里飛著美麗的小鳥,廢墟上青春不老的常青藤,風雨中堅貞不屈的火焰,這些或凄美或荒涼的事物,在作者的筆下,卻形成了一幅幅與愛情有關的艷麗無比的圖畫,從而升華了愛情的意義,體現(xiàn)了愛情的可貴?,F(xiàn)實生活中不乏種種美的意境,關鍵是中職生怎樣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老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里,讓詩歌中美的意境陶冶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與詩歌內容產(chǎn)生共鳴的感情支點,以達到提升他們文化修養(yǎng)的目的。
中職教育是以專業(yè)技能教學為目的,在使學生掌握一定專業(yè)技能的同時,輔以語文學科的教育,目的是提高中職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使他們成為一代有技能有文化涵養(yǎng)的國家建設者。鑒于詩歌固有的語言形式的純粹性、詩歌思想內容的深刻性和詩歌意境的優(yōu)美性,詩歌的教學應該成為迅速提高他們文化素養(yǎng)的一種手段,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詩歌教學這一陣地,引導他們多閱讀、多賞析,讓他們將來成為社會技術性建設者的同時,也成為一代新的優(yōu)雅的中國紳士。
[1]何政生.葉圣陶語文性質觀新探[D].廣西師范大學,2006.
[2]華鳴亞.審美教育的特性及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程順之.關于中學語文教學法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