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課程是高職院校財經類各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高中起點三年制高職和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均開設了此課程。這樣一門其他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都認為“難學”的課程,高職的同學也有同樣的感覺,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實踐應用能力是教師“教”和學生“學”共同的目標。
1.課程繁復而課時壓縮
《西方經濟學》課程理論體系嚴謹,章節(jié)之間邏輯聯(lián)系強。專門針對高職高專的教材鑒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在教學內容上依然需要覆蓋全面?!段鞣浇洕鷮W》在專業(yè)計劃設置中,一般規(guī)定為5 4學時(其中包含總學時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實驗實訓學時),實際的理論教學學時大約在4 0到4 5學時之間。如此精簡的課時導致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主觀性強,為了在規(guī)定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要么面面俱到,每個章節(jié)均蜻蜓點水一般,要么,教師挑選個人認為重要的部分進行講授,使學生對于經濟學內容的掌握不夠客觀,進而影響學生對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掌握。
2.學生偏好可操作而課程理論性強
鑒于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實踐性強,注重對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實際教學中,學生也偏好可操作、應用性強的課程。《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如果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時不注意教學方法,就理論而理論,學生容易產生該課程沒有實際使用價值的感覺,逐漸對本課程失去興趣,甚至影響后續(xù)課程的學習。
3.學習要求高而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
和其他一些社會科學的課程相比,數(shù)理分析是《西方經濟學》很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高等數(shù)學的基礎。根據(jù)專業(yè)計劃,大部分高中起點三年制高職的《西方經濟學》課程在第一學期開設,《高等數(shù)學》也在該學期同時學習,要求學生研究具備一定的高等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就不是很現(xiàn)實;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的同學,一般在三年級時學習該課程,其數(shù)學基礎更為薄弱,導致不少學生認為課程艱深難懂,掌握該門課程比較吃力。
按照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西方經濟學》課程的任務是:通過學習課程的一些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或知曉個人、企業(yè)、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如何參與經濟運行,各經濟主體參與經濟活動的目的、行為方式以及經濟行為的衡量標準,對價格機制及其運行規(guī)律、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運行方式等有基本的理解。能夠結合實際,認知和簡單分析當今社會中發(fā)生的一些經濟現(xiàn)象、國家經濟運行政策等。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像其他專業(yè)課,與崗位、職業(yè)高度相關,有著明確具體的行業(yè)技能目標,本課程更注重的是把學生引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認識、關注并學會初步的思考,進而提高學生普遍的分析能力。另外,就高職學生的特點來說,強調經濟學的數(shù)理表述,對學生有著不小的難度,對于其掌握經濟學理論反而是一種障礙。結合《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和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該課程設計要理論與實踐并重,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沒有理論基礎的分析只是生活中的“閑聊”而已,但僅僅記住了“機會成本”“需求”“邊際收益”等學科名詞,沒有學會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還是不會用經濟學的原理來分析社會問題。
研究“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教’和‘學’?”“理論知識的傳授以什么形式進行為好?”“基本能力的訓練如何開展”等等問題,對實現(xiàn)《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依照高職教育“適用、夠用”的原則,《西方經濟學》的課程教學方式務必要向“通俗化”轉變,所謂“通俗”是指普通被學生所廣泛理解的、適合學生的水平和需要,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的、不復雜的一種普通需求。概括來說就是要以學生需求為中心、采取學生易懂、易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經濟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
1.課堂授課內容以文字模型為主,圖形模型為輔
《西方經濟學》理論的表述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文字模型,即通過文字對經濟現(xiàn)象進行描述。二是圖表模型,即通過坐標圖形、表述變量關系的表格來反映經濟學原理。三是數(shù)理模型,即利用數(shù)學符號描述經濟問題。三者比較而言,數(shù)理模型的邏輯性與解釋力最強,但恰也因其專業(yè)化、標準化程度高,反而降低了其效用。從對學過《西方經濟學》的學生調查來看,學生學完該課程一段時間以后,首先印象模糊的是數(shù)理模型,其次是圖表模型,然后是文字模型。因此,基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高職學生本身的特點,對三年制學生授課內容可以以文字模型為主,圖形模型為輔;五年制學生主要采用文字模型,對這兩類學生均應弱化數(shù)學模型。
2.以生活事例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
《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理論較其他社會科學稍顯艱澀難懂,因此教學過程就更應該盡量做到通俗易懂。教師應仔細觀察生活,尋找、總結生活事例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幫助學生更容易地掌握該門課程。比如在學習市場失靈章節(jié),研究外部性的問題時,以某同學逛街時提醒路人小心小偷為話題展開討論,從是否愿意做好事、內心愿意為什么現(xiàn)場時卻不一定會去做、怎么樣才能更有利于弘揚樂于助人的好風氣等方面研究了外部性、正外部性也會導致市場失靈、如何解決正外部性導致的市場失靈等問題。從課堂效果來看,因為事例貼近學生生活、問題具有參與性,同學更容易產生感官認識,從而加深對“外部性”這一概念的理解。許多經濟學概念、理論均可以用學生周遭生活中遇到的生活事例來解釋。例如商場打折可以聯(lián)系價格需求彈性來分析,也可以用來研究利潤最大化。現(xiàn)實中關于“邊際效用遞減”“寡頭競爭”“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用精心挑選、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講解經濟學,學生理解與記憶效果較好,也更容易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生活、思考問題。
3.采取小組教學法
小組教學法是按照每組人員相當、自愿組合的方式將班級全體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每組選出組長一名,作為本小組課程學習的組織者。組長根據(jù)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和組員各自的特長、能力分解任務、進行分工,包括制訂活動計劃;搜集、整理資料數(shù)據(jù);撰寫實驗實訓報告;制作P P T;后期圖文、音樂加工;小組匯報,后勤保障等等,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完成教學目標。項目活動結束,各小組對除本組以外的其他小組作業(yè)進行點評,并給予評分,教師小結。該課程的實驗實訓項目“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我國收入分配不均的客觀性及對策”“包含經濟學理論的小品排演”均是通過小組活動方式完成。這樣的學習方式,既給了學生個人發(fā)揮特長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空間,又要求其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既要求學生自我學習,又要有團隊合作;考核與評價的重點是小組全體成員的學習成果,完成目標和任務需要全組成員的精誠合作。
4.建立綜合的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同樣要注重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梢圆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過程性考核的內容中除了平時作業(yè)、平時表現(xiàn)等,需要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驗實訓應成為過程性考核的主要內容。實驗實訓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劇、對抗演講、調查訪問、熱點問題討論等形式。期中、期末考核可增加生活事例的分析,考核檢驗學生實際分析、應用的能力。
通俗化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西方經濟學》的“教”與“學”中來,使其感受到經濟學的理論不是停留在課本的定義、概念,而是就經常出現(xiàn)在自己鮮活的日常生活中,進而對課程產生興趣、愿意思考,進而能主動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經濟生活,課程教學的目標也就得以實現(xiàn)了。
[1]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第五版)[M].梁小民,梁礫,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白紅光,肖遠飛.經濟學研究模型的比較[J].經濟縱橫,2011,(1).
[3]張西平.小組教學法在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證券期貨,2012,(2).
[4]尚林,趙立彬.探究式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8).
[5]劉金石,劉方健.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J].中國大學教學,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