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山西大學 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牛貴琥為山西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在先秦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金元文學、古代小說等諸多方面成果卓著,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牛貴琥兼任山西省詩詞學會理事、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理事、中國遼金學會理事、元好問學會副會長等職。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專著 8部,參寫參編書籍10部,發(fā)表論文48篇。獲省級以上獎勵11項。其中,《腸斷江南——庾信與齊梁文士現(xiàn)象》獲得周汝昌先生的肯定,《金代文學編年史》得到中國遼金文學學會會長張晶先生的高度評價。在學科分類越來越細的情況下,牛先生能在眾多領域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因素呢?
牛貴琥先生自幼受家庭影響,背誦《論語》等經典,1978年考入大學之后,在《詩經》《文心雕龍》等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后跟隨著名國學大師姚奠中學習,姚先生是章太炎的七名研究生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章門弟子。章太炎提倡以小學通經學,以經學通文史,以諸子為歸宿的學術傳統(tǒng),在教學中強調打好文字學基礎,掌握經學典籍。牛貴琥就是在這種嚴格而科學的訓練中成長起來的。作為一位從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他自己制作上古和中古的聲母表、韻母表,總結音韻通假之規(guī)律。他還曾教導學生編制這些表格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提升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二是訓練思維,使學生在學術研究中能夠廣泛聯(lián)系,舉一反三。
牛貴琥的研究領域極為廣泛,他在大學期間就開始研究《楚辭》,之后陸續(xù)發(fā)表過《彭咸新說》《“高陽”、“庚寅”新解》《略談〈九歌〉的表演》等文章,從文字、音韻和古代神話的角度解決《楚辭》中的一些問題。在21世紀初他撰寫《蚩尤與涿鹿之戰(zhàn)》《蚩尤、炎帝、神農關系考》等論文,探討古代神話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牛貴琥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時間較長,成果較多,他的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是庾信,后來形成了《腸斷江南——庾信與齊梁文士現(xiàn)象》一書,另有《王褒集校注》《廣陵余響——嵇康之死與魏晉社會風氣之轉變及文學之關系》等著作和 10余篇論文。在21世紀初,由于一些原因,牛先生將主要精力轉到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下的文學研究,重點是遼金元文學研究,相繼出版了《女真政權下的文學研究》《金代文學編年史》《金代人物傳記資料索引》等書,并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除此之外,他還著有《金瓶梅與封建文化》《古代小說與詩詞》等書,對中國古代小說也有自己的見解。牛先生還創(chuàng)作古體詩詞,撰寫了《有韻為詩,格律難廢》《〈聲調四譜圖說〉簡評》,探討舊體詩詞的格律問題。
事實上,牛貴琥的成就不只表現(xiàn)在古代文學研究方面,他在古代音樂、美術、書法、篆刻等諸多方面也有著深厚的功底。他的《嵇康〈聲無哀樂論〉禮樂批評的再探討》一文,對音樂理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深受音樂界的重視。他曾給山西九三畫院的畫家、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的師生作過講座,聽眾深受啟發(fā)。
因此,有人曾對此感到不解,詢問牛貴琥到底是研究什么的。牛先生對此的解釋是,他是研究國學的,而國學是以研究中國固有的學問、以解決中國固有的問題為主要目的的學問,以上這些領域都包括在內。就是因為牛先生在國學方面基礎深厚,才能在很多領域卓有建樹。這一點得益于姚奠中先生的教導,姚先生認為,國學是文史哲不分,以小學為基礎,如果學科分類過細就像“方術”,固然有利于一得之見,但是對學術整體的發(fā)展是不利的[1]。
正因為有博通之長,所以牛先生在學術研究上能夠廣泛聯(lián)系、新見迭出。比如對于《楚辭》中多次出現(xiàn)的“彭咸”,一般的解釋為他是殷商的賢臣,諫其君不聽,投水而死。然而,牛先生查考先秦與漢代的文獻,提出疑問,進而聯(lián)系古代神話中的“槃瓠”,并從南方傳說、聯(lián)綿字等角度加以論證,提出了新見。再如,對于東晉文人詩“淡乎寡味”的問題,牛先生認為,東晉文人的玄學消解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詭辯性的玄談不能促進詩文創(chuàng)作。將詩文寫作與清談視為一體,以表現(xiàn)和寄托玄理為寫作目的,造成東晉文人詩的平淡而缺乏生機[2]43。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于他對東晉的社會結構、東晉士人的地位有著深入的了解。又如,以往論者往往從挑戰(zhàn)封建禮教的角度評價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認為該劇的大團圓結局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牛先生在《金代文學編年史·前言》中,從金代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角度來探討該劇,認為女真民族的女性比較自由,金代的男女關系比漢族政權下的社會開放得多,只有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才會產生《董西廂》這樣男女戀情以大團圓結局的作品。而且,董解元在劇中一直強調施恩報德,以此賦予崔、張愛情的合理性,以報德為重這一點正是女真民族的傳統(tǒng)觀念和重要原則。正因為有這博通扎實的國學基礎,他才能對很多問題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新見解,且言之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牛先生的博通還表現(xiàn)在看問題善于追根溯源。比如,以往學者研究玉山雅集,往往聯(lián)系元代后期的政治與文化,但牛先生因為有著扎實的國學基礎和廣闊的視野,能夠打通古今中外,從孔子評《詩》“興觀群怨”的“群”入手,從歷代文人集會的發(fā)展談起,把玉山雅集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看,更能揭示其特殊性,進而分析其中的原因。再如,在《〈金瓶梅〉與封建文化》一文中,牛先生著重探討《金瓶梅》中驕奢淫逸的風氣,他從中國人注重人生和實踐倫理的特征談起,聯(lián)系孔孟的言論與《列子》“杞人憂天”的故事及享樂主義理論,探討封建文化的庸俗性,指出這種文化完全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精神的抑制欲望和冷酷無情的節(jié)儉。
這樣追根溯源,使得研究不流于表面敘述,而是在史的脈絡中彰顯研究對象的性質與特點,從而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
創(chuàng)新是21世紀的主題,任何行業(yè)都強調創(chuàng)新,學術研究更是如此。然而,創(chuàng)新談何容易。因此,有人為了創(chuàng)新,搬用國外的新理論,生拉硬拽;有人竊取前人的意見,改頭換面,欺世盜名。古代文學研究由于前代積累深厚,出新尤難。作為前輩學者,牛貴琥走出了一條以文獻為依據,獨立思考而出新的創(chuàng)新之路。他提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四重證據法,即傳世文獻、出土文物、地方志與實地考察互相印證,這是對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的引申與補充。
這四重證據中傳世文獻是基礎,牛先生曾給我們上過《文史工具書》課程,他一再強調文獻尤其是經典文獻的重要性,指出工具書的使用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古代文獻。牛先生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楊鐮先生,組織學生,歷時多年,完成了《金代人物傳記資料索引》,就是有鑒于之前的各類金代文學總集對人物生平的考訂不夠準確,因此才耗費大量精力編撰這樣一本工具書,為金代文學乃至金代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礎。
在具體研究工作中,牛先生同樣非常重視文獻,不作無根之談。比如,通過對《宋書》與《藝文類聚》《初學記》逐一??保l(fā)現(xiàn)今本《宋書·百官志》與這兩部類書所引內容有很大出入,從而證明今本《宋書·百官志》為后人所補[3]。又如,研究者多相信《周書》記載庾信“鄉(xiāng)關之思”與“位望通顯”,并以此分析其詩賦,牛先生通過考察庾信在北朝的仕歷及其作品,對這些看法提出質疑[4]。再如前人多認為阮籍《東平賦》批評了時政,但皆語焉不詳,他通過對《東平賦》中所用《國語·晉語二》“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典故的分析,認為“阮籍以此暗示自己在曹魏與司馬氏之間做出選擇”,“本賦起著向司馬昭表白的作用”[5]。牛先生這些新穎的觀點均建立在堅實的文獻基礎之上。他在研究中還善于利用碑刻,其《元好問生父、叔父考》一文,根據忻州元好問墓前所立的郝經《遺山先生墓銘》與雍正《澤州府志》、民國《陵川縣志》,解決了元好問生父與叔父名字這一長期模糊不清的問題。
創(chuàng)新,除了要以文獻為依據,還需要重視概念的辨析。比如,以往論者研究嵇康《聲無哀樂論》,多認為嵇康的音樂理論與儒家禮樂觀有矛盾與混亂的地方,造成這種認識的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者未能區(qū)分古代聲、音、樂的概念。牛先生認為,聲是基本單位,音是有一定變化節(jié)奏的旋律,樂則是高級的和其他藝術共同表現(xiàn)的音樂。由于概念辨析明白,他第一次對《聲無哀樂論》作了準確解讀:“嵇康的音樂理論最獨特最有價值之處就在于,他為達到解清音樂本質的目的,詳盡客觀地闡釋了音樂的社會功能之所以能形成的真相,將其和音樂的本質區(qū)分開來?!盵6]127
牛先生的出新不僅體現(xiàn)在著作中,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比比皆是。給我影響較深的一次是牛貴琥談到諸子與文學的關系時,第一句話就說“諸子都是反對文學的”,聽眾都是一愣。牛先生隨后闡述了諸子各家的文學觀念,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像這樣的講授,給人印象深刻,但又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厚積薄發(fā),講授的是自己讀古書之所得,而非人云亦云的照本宣科。
實際上,牛貴琥發(fā)表、出版的成果只是冰山一角,他的許多經過深思熟慮的見解并未寫成論著,而是通過課堂講授和師生談話闡發(fā)出來,使學生受益。比如他對《莊子》有著獨到的理解,但從未形諸文字,而是通過各種形式加以講授。牛先生曾這樣形容他的導師姚奠中先生:“發(fā)出火花的是先生,燃燒火焰的是學生。播下種子的是先生,收獲成果的是學生?!盵7]24他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呢?多年來,牛先生已經形成了每周五下午與研究生見面的傳統(tǒng),風雨無阻,每次主要是讓學生談讀書過程中的疑問,自己進行解答。實際上,很多時候談話內容往往超出書本,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使學生都受益匪淺。例如,他布置學生讀朱光潛的《悲劇心理學》,討論悲劇的特點時,牛先生舉了古今中外的許多作品作例證,講得深入淺出。他還通過金元雅集的研究個案讓學生體會做學問的步驟與方法。這樣的談話用一句陶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牛貴琥的厚積薄發(fā)不只表現(xiàn)在學術研究上,在詩、書、畫、印等藝術方面也是如此。牛先生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也是承自姚奠中先生。姚先生是國內的書法大家,書畫藝術境界極高,2009年榮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其詩、書、畫、印為四絕。牛貴琥跟隨姚先生學習近30年,所受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姚先生雖然成就極高,但從不以書法家、詩人、畫家、篆刻家自居,他認為詩、書、畫、印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既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個人而言又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格得到升華,豐富內在的精神世界。牛先生繼承了這一點,他謙虛淡泊,遇到有人求字或者請教藝術方面的問題,總是熱情接待,從不拒絕,也從不收費,使人滿意而歸。能做到這一點,在于他把書法看作提升個人修養(yǎng)的手段而非博取名利的技能。他還利用上課和參觀博物館的機會,向學生、參觀者,甚至于博物館的講解員深入解讀書畫作品。牛先生愛好寫作古體詩詞,他的很多著作中常有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但卻很少去發(fā)表詩詞作品,僅僅是與同道中人切磋而已。甚至于有人盜用他的作品公開登載后,他也只是莞爾一笑,不予追究。
在教學上,牛貴琥對學生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每一學期新研究生入學后,他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為學生開列書目,希望學生在廣闊的視野與豐富的心靈世界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研究工作。牛先生還根據學生的素質、興趣、籍貫等因素為其確定碩士論文題目。對勤奮讀書的學生,選擇偏于文獻的研究課題,對樂于思考的學生,則選擇理論性較強的題目。但是,他并不主張學生偏向某一方面,一直堅持文獻是基礎,但又不能僅止于文獻,科研最終的目的是在文獻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例如,牛先生的《金代文學編年史》并不是材料的排列加考證,而是在對材料的運用中體現(xiàn)自己的學術思想。他研究玉山草堂雅集,不流于表面上的評價,而是從雅集基本情況的考證入手,細致研讀作品,并結合元代詩書畫合一的文化現(xiàn)象,最終從古代文人獨立品格之形成的角度來探討玉山雅集的重要價值。
近年來,牛貴琥先生積極從事國學的普及工作,開設了不同形式的國學講座,其聽眾既有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普通民眾。他曾多次講解《莊子》,認為莊子思想的核心是探索人生的快樂與修養(yǎng)。《莊子·逍遙游》就是講快樂,從自然界的大鵬與蜩,到人類社會的宋榮子,再到御風而行的列子,莊子步步深入,指出快樂(逍遙)是有層次的,不同層次的人要尊重別人的快樂?!洱R物論》是說人為什么不快樂,這主要來源于現(xiàn)實中的是非、矛盾與沖突,要用“明”來破除這些矛盾,即正反看問題,通達地看問題,避免片面主觀。牛先生將自己深厚的國學根柢應用于演講中,比如對“飧”的解釋就比一般注釋更準確。他多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使得講解生動形象,引起觀眾的共鳴。這種對經典深入淺出的解說對觀眾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與啟發(fā)性。而這種社會實踐體現(xiàn)的即是章太炎、姚奠中主張的諸子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的思想。
牛貴琥曾將姚先生學問的特點總結為“廣博專精”,“廣博是基礎、是眼光、是器識,專精是功力、是實力、是深度”。他形象地概括說:“正如乘著飛機往下看,一切都涵蓋在其視野之中,又如在此基礎上挖井,位置極準確,自然有超常的效果?!盵9]57他自己治學的特點也是如此。牛貴琥也主張“博而后?!钡耐ú沤逃砟?,他指導的研究生雖然各有所長,但都是建立在博通的基礎上。這些姚門弟子及再傳弟子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山右學派,在山西大學薪火相傳。
[1]姚奠中,劉毓慶.什么是國學[N].山西日報,2009-06-01.
[2]牛貴琥.東晉文人詩因何“淡乎寡味”[J].文學評論,2004(2).
[3]牛貴琥.《宋書·百官志》系后人補作[J].晉陽學刊,1991(3).
[4]牛貴琥.庾信“鄉(xiāng)關之思”、“位望通顯”辨析[J].山西大學學報,1986(4).
[5]牛貴琥.阮籍至東平考[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5).
[6]牛貴琥.嵇康《聲無哀樂論》禮樂批評的再探討[J].文藝研究,2004(2).
[7]牛貴琥.德業(yè)人共仰,上齊岱岳崇[J].傳記文學,2012(10).
[8]牛貴琥.在姚先生的書房里聊天[J].山西教育·管理,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