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棗莊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山東 棗莊 277160)
唐明皇游月宮故事自唐代產(chǎn)生以來,歷經(jīng)宋元明清,流傳不衰,在小說、詩歌、戲曲、民間曲藝中均有文本流傳,故事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既有宗教文化的投影,又內(nèi)蘊文人情懷,為廣大百姓所喜聞樂見。
唐五代的明皇游月故事文本眾多,形態(tài)多樣,是后代小說、戲曲演繹的淵藪。薛用弱《集異記》中有“葉法善”條,寫葉法善帶唐明皇游月宮:
又嘗因八月望夜,師與玄宗游月宮,聆月中天樂,問其曲名,曰《紫云回》。玄宗素曉音律,默記其聲,歸傳其音,名之曰《霓裳羽衣》。自月宮還,過潞州城上,俯視城郭悄然,而月光如晝。師因請玄宗以玉笛奏曲。時玉笛在寢殿中,師命人取,頃之而至。奏曲既,投金錢于城中而還。旬日,潞州奏,八月望夜,有天樂臨城,兼獲金錢以進(jìn)。[1]18
盧肇《逸史》寫羅公遠(yuǎn)帶唐明皇游月宮,回宮制曲,銀橋登月方式頗浪漫:“以柱杖向空擲之,化為大橋,橋道如銀”[2]148,登橋行十?dāng)?shù)里,到達(dá)月宮,精光奪目,寒氣侵人,踏橋返回,回顧銀橋,隨步而滅。
《龍城錄·明皇夢游廣寒宮》寫唐明皇在申天師陪同下游月宮,更加詳細(xì):
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師作術(shù),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過一大門,在玉光中飛浮,宮殿往來無定,寒氣逼人,露濡衣袖皆濕。頃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其守門兵衛(wèi)甚嚴(yán),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時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師引上皇起躍,身如在煙霧中。下視王城崔巍,但聞清香靄郁,視下若萬里琉璃之田。其間見有仙人道士,乘云駕鶴,往來若游戲。少焉,步向前,覺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極寒不可進(jìn)。下見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鸞往來,舞笑于廣陵大桂樹之下。又聽樂音嘈雜,亦甚清麗。上皇素解音律,熟覽而意已傳。頃天師亟欲歸,三人下若旋風(fēng)。忽悟,若醉中夢回爾。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師但笑謝而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風(fēng)中飛舞袖,被編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麗無復(fù)加于是矣。[3]143
《集異記》《逸史》見于《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是中唐人作品;《龍城錄》作者有爭議,《遂初堂書目》不題撰人,《直齋書錄解題》認(rèn)為是唐柳宗元撰。陶敏《柳宗元〈龍城錄〉真?zhèn)涡驴肌分刑岢觯骸啊洱埑卿洝凡⒎橇谠?,但作偽者也不是王铚或劉燾;此書的編造大約是在北宋前期,即宋太祖至仁宗前期這大約六七十年中?!盵4]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有“游月宮”條,搜集了前代唐明皇游月宮流傳文本,其中一段引自《異聞錄》,頗值玩味:
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洪都客夜游月中,見所謂廣寒清虛之府,下視玉城嵯峨,若萬頃琉璃田,翠色冷光,相射炫目,素娥十余舞于廣庭,音樂清麗,遂歸制《霓裳羽衣》之曲。[5]29
《異聞錄》乃唐李玫《纂異記》的別稱,今本《纂異記》現(xiàn)存14篇,從《太平廣記》輯出,不見該條。這條文字與《龍城錄》類似,但更為簡略。不排除周密引文有刪減,也無法證實《異聞錄》與《龍城錄》的先后關(guān)系,但可確定,《集異記》《逸史》之外,《異聞錄》是唐明皇游月宮故事的又一個唐代文本。
《廣德神異錄》記葉法善引唐明皇游月宮。《開天傳信記》記唐明皇自言夢游月宮。敦煌變文《葉凈能詩》寫道士葉凈能引唐明皇游月宮。宋傅干《注坡詞》卷一《水調(diào)歌頭》注引用《明皇雜錄》,寫葉靜能引唐明皇游月宮,并服仙丹御寒。
唐宋詩歌中也描寫了明皇游月,鄭嵎《津陽門詩》:“蓬萊池上望秋月,無云萬里懸清輝。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月中秘樂天半間,丁珰玉石和塤篪?!盵6]卷567南宋陳文尹有詩《明皇游月宮》:“梨園歌罷問嫦娥,露濕銀橋步輦過。無極光中看殿閣,不勝寒處感山河。錦袍清惹天香近,玉笛愁吹秋思多。誰管當(dāng)時興廢事,一輪千古自婆娑。”[7]363
元白樸有《唐明皇游月宮》雜劇,亡佚。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有唐明皇游月宮內(nèi)容,《遺事引》中[哨遍]第二曲:“自還想,潛隨葉靖,半夜乘空,游月窟來天上。切記得廣寒宮曲,羽衣飄渺,仙佩玎珰?!盵8]4原書亡佚,朱禧輯有《唐明皇游月宮》套曲十套,即《明皇去月宮》《明皇望長安》《明皇逢妖》《妖問明皇》《明皇進(jìn)廣寒》《明皇觀素娥舞》《明皇喜月宮》《明皇哀告葉靖》《明皇游月宮》《中秋賞月》。
明清時代的唐明皇游月宮故事,文本眾多,形態(tài)各異。明屠隆《彩毫記》傳奇第15出,小說《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混唐后傳》第28回,皆敷演明皇游月故事;清初有雜劇《唐明皇游月宮》(亡佚),朱素臣《龍鳳錢》傳奇第 1出、《長生殿》第 11出,小說《隋唐演義》85回等從不同角度演繹了明皇游月。
上述文本內(nèi)容,可歸納為三種:一是在《初刻拍案驚奇》《彩毫記》《龍鳳錢》中,由葉法善帶領(lǐng),擲板笏、現(xiàn)銀橋,明皇暢游月宮,甚至得到了嫦娥的接待;二是《混唐外傳》《隋唐演義》中把游月寫成冒險,羅公遠(yuǎn)帶領(lǐng),乘車而往,但不能進(jìn)入,因唐明皇對嫦娥產(chǎn)生輕褻之心,月中門戶關(guān)閉,寒風(fēng)襲人,二人逃回人間;三是《長生殿·聞樂》改唐明皇游月宮為楊貴妃夢游月宮,聽曲,醒后作《霓裳羽衣曲》也加到楊貴妃身上。
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五有“劉暉吉女戲”條,記載《唐明皇游月宮》在舞臺的演出,舞臺效果美輪美奐,可見搬演頻率和受歡迎程度:
葉法善作,場上一時黑魆地暗,手起劍落,霹靂一聲,黑幔忽收,露出一月,其圓如規(guī),四下以羊角染五色云氣,中坐常儀,桂樹吳剛,白兔搗藥。輕紗幔之內(nèi),燃賽月明數(shù)株,光焰青黎,色如初曙,撒布成梁,遂躡月窟,境界神奇,忘其為戲也。[9]67
小說、詩歌、戲曲之外,神仙志傳中也載錄了明皇游月。五代道士杜光庭有《神仙感遇傳》《仙傳拾遺》,前者錄羅公遠(yuǎn)引唐明皇游月,文字類《逸史》;后者錄葉法善引明皇游月,類《集異記》。南宋道士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十四“太真霓裳”引《逸史》所記明皇游月聽曲事。元代道士趙道一編著《歷代真仙體道通鑒》,卷三十九“葉法善”條載葉法善引明皇游月事,文字似《集異記》;“申元之”條附錄《龍城錄》申天師引明皇游月事。此外,宋代還有以“明皇游月宮”為主題的鏡子。從文字記載到器物影像,可見明皇游月宮故事的流傳范圍之廣。
唐明皇游月宮屬于帝王仙道文學(xué),產(chǎn)生于文人筆記,又進(jìn)入詩歌、白話小說、戲曲等領(lǐng)域,內(nèi)涵豐富、雅俗共賞。在流傳過程中,文人與市民心態(tài)都對這一故事產(chǎn)生了影響,從帝王仙游和雅俗之變角度剖析明皇游月故事,可見其宗教意味、文人情懷與世俗情調(diào)。
帝王仙游指帝王借助方士力量游于仙境,或遇到神仙,這一主題與道教文化息息相關(guān),在我國文學(xué)中由來已久。唐明皇游月宮在此基礎(chǔ)上有所發(fā)展,意境更優(yōu)美,內(nèi)涵更豐富。
“對神仙的信仰和與此相關(guān)的一系列道術(shù),是道教的主要特色”[10]16,道教徒以史籍、傳說中的帝王求仙、學(xué)道事跡為藍(lán)本,經(jīng)附會加工,創(chuàng)作了大批的帝王仙道故事。帝王仙游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有黃帝乘龍升天、穆天子見西王母、漢武帝求仙等,表現(xiàn)了道教推廣過程中,對帝王故事的附會與利用。
神仙信仰是道教宣傳的理論武器,最能實踐長生理想的非帝王莫屬。于是道教徒從歷史典籍、神話傳說中截取素材,將帝王神仙化,借助其影響力宣傳宗教思想,建構(gòu)神仙世界。黃帝首先被仙化,《史記·封禪書》記方士公孫卿勸說漢武帝封禪,誘以黃帝學(xué)仙,采銅鑄鼎、騎龍升仙的傳說,“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11]1394。
穆天子見西王母、漢武帝求仙故事也流傳久遠(yuǎn)。西王母形象首次出現(xiàn)于《山海經(jīng)》中,《西山經(jīng)》記西王母居住在玉山,“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司天之厲及五殘”[12]30,道教將人首獸身的西王母拉入仙真譜系,《穆天子傳》寫周穆王西游到西王母之邦,與西王母宴飲酬酢、詩歌酬唱。此時,西王母已變成溫情的西天女王。漢武帝求仙所見的西王母是威儀華麗的道教女仙,《博物志》寫西王母賜漢武帝仙桃,《漢武故事》中西王母的儀仗、排場更有氣勢,《漢武內(nèi)傳》中西王母指導(dǎo)漢武帝修身治國之道。
漢魏六朝的帝王仙道故事,把帝王仙化,或通過帝王的求仙塑造道教神仙形象。到唐代,統(tǒng)治者崇信道教,談玄尊道、求仙慕真氛圍濃郁,唐明皇游月宮故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唐明皇好道集奇人,聚集在他周圍的道士,如張果、葉法善、羅公遠(yuǎn)等遁地隱形、斗法炫奇,道士以法術(shù)帶領(lǐng)唐明皇四處游歷,包括中秋游月宮、上元節(jié)廣陵觀燈和西涼州觀燈等。
《玄怪錄》卷三有“開元明皇幸廣陵”條,寫開元十八年元宵夜,葉仙師用法術(shù)帶領(lǐng)唐明皇與楊太真、高力士、黃幡綽、樂官等數(shù)十人騰云駕霧赴廣陵觀燈。為了驗證非幻境,在云中奏《霓裳羽衣》,后數(shù)旬,廣陵來奏空中見仙人、聽仙樂。西涼府觀燈事見于《明皇雜錄》:“明皇用葉法善術(shù),上元夜,自上陽宮往西涼州觀燈,以鐵如意質(zhì)酒而還,遣使取之,不誣?!盵13]980
明皇仙游故事文本眾多且差異較大。從文本題名看,《集異記》《異聞錄》《玄怪錄》等重在記異,以帝王遠(yuǎn)游烘托道法神奇;《神仙感遇傳》《仙傳拾遺》等,以帝王好道為號召,通過法術(shù)的表演宣揚道教。情節(jié)內(nèi)容形態(tài)有如下特點:游覽地點有月宮、廣陵和西涼三說;帶領(lǐng)者有申天師、葉法善、葉凈能(或葉靜能、葉靖)、羅公遠(yuǎn)等說;行走方式,或騰云駕霧,或道士變幻出銀橋或虹橋;驗證方式,一說歸來作《霓裳羽衣曲》,一說留下鐵如意,一說空中奏樂,灑下金錢。
明皇仙游的情節(jié)構(gòu)架來自于道教的神仙變化飛升之術(shù),在仙游的眾多目的地中,月宮有素娥起舞、仙樂飄飄,以其高遠(yuǎn)、清冷、富麗尤其令人神往,故而,明皇游月宮在其仙游故事中最具知名度,反過來,這一故事的流傳也促進(jìn)了月宮觀念的民間接受。趙紅搜集唐前佛經(jīng)資料,指出“唐人月宮觀念的形成受到了道教影響,但這并非創(chuàng)造,而其更深刻的理論根源其實是在佛教”[14]98。
以中秋夜唐明皇游月宮、觀舞聽曲的奇幻經(jīng)歷,闡明《霓裳羽衣曲》的來歷,融合了佛教的月宮觀念、道教的神仙飛升之術(shù),宣教意味被浪漫情思層層包裹。唐明皇游月宮故事整合了歷史、文藝、宗教、民俗節(jié)慶等各種因素,因其優(yōu)美的意境和浪漫的情思,在文學(xué)中有了長久的生命力。
明清兩代游月故事演變的特色,是被置于“下凡歷劫”情節(jié)模式之下,蒙上了因緣前定的宿命色彩。月宮是神仙府邸,凡人難以進(jìn)入,有仙緣之人才可前往。在不同的文本中,唐明皇升天入月后的處境被處理得不盡相同,可歸納為殿外窺視、自行游月宮和受到嫦娥接待游月三種。
《混唐后傳》《隋唐演義》寫羅公遠(yuǎn)以桂枝變彩輿、如意變白鹿,載唐明皇進(jìn)入月中,窺探月中宮殿,因言語造次冒犯嫦娥,匆忙逃回人間,突出月宮作為神仙地的高貴,即使人間帝王也難以進(jìn)入。
《彩毫記》、《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唐明皇好道集奇人》寫葉法善帶領(lǐng)唐明皇游月宮,他們被默許游月宮,嫦娥回避,月中素娥不驚異,也不招接,各自吹奏舞蹈?!恫屎劣洝吠怀隽嗣骰视卧碌南路矚v劫模式,寫楊貴妃、李白與唐明皇同游,以嫦娥之口道出“此三人并是仙班,謫居凡界,天子與貴妃塵中雖已造業(yè),靈根尚未盡消。李白瀟散清狂,風(fēng)骨正堪入道,數(shù)應(yīng)得一到此,不合阻他。仙凡路殊,難與相見,只許他們一游便了”[15]21。楊貴妃【江兒水】唱到:“侍女紛相見,姮娥不可邀……自愧凡胎,身染蓮花泥淖”[15]22,也表現(xiàn)了仙凡隔路。
《龍鳳錢》敷演唐明皇游月宮,不但得以暢游,還得到了嫦娥的款待。葉法善神通廣大,能掐會算,他預(yù)知唐明皇游月宮,早早知會嫦娥,使嫦娥撥云相待;游月途中,又安排馬、趙、溫、關(guān)四大將軍護(hù)駕,氣派非凡;到達(dá)月宮,嫦娥帶領(lǐng)玉女十二班、銀娥十二班接駕,對唐明皇非常恭敬,導(dǎo)引游玩之后,又獻(xiàn)桂漿,使銀娥奏樂,玉女舞霓裳。
與唐五代僅表現(xiàn)道法、借帝王身份抬高道教不同,明清的明皇游月故事文本中,道士被仙化,形象更加豐滿,在敘事中承擔(dān)了更重要的作用,甚至能以仙道立場與皇權(quán)分庭抗禮,《龍鳳錢》中的葉法善即是一例?!洱堷P錢》以葉法善帶唐明皇游月宮為引子,寫回宮路上,唐明皇在空中擲下龍鳳錢,許愿得錢者男為翰林,女作次妃。得錢者恰為男、女二人——崔白與周琴心,不料二人有夙緣,葉法善運作崔周姻緣,甚至在周入宮后仍攝其魂魄與崔白相會,最終奪皇帝所愛,成就了才子佳人?!洱堷P錢》是從唐明皇游月宮故事中衍生出的作品,仙化的葉法善成為敘事的有力推動者,見證了唐明皇游月宮故事的影響力。
文學(xué)的雅俗之變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文學(xué)的雅與俗是歷史的更是文化的。“雅俗的觀念最早來源于音樂。我國第一個完整、成熟的雅樂系統(tǒng)是西周的雅樂”[16]1,周代雅樂含有典雅純正、中正和平的意思,因而后世觀念形態(tài)上的雅文學(xué)具有品味高深、曲高和寡的意思。與之相應(yīng),俗樂通俗淺近,具有濃郁的生活和時代氣息,也更具娛樂性。從文學(xué)體裁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來看,由詩、詞到小說、戲曲是一次由雅到俗的轉(zhuǎn)變。唐明皇游月宮故事自產(chǎn)生以來,流傳不息,在多種文體中有傳世文本,自然也無法脫離雅俗之變這一主題。
唐明皇游月宮產(chǎn)生于文人筆記,之后演變?yōu)橹星飩髡f,并進(jìn)入繪畫作品,被鐫刻到銅鏡上。因蘊含豐富,這一故事表現(xiàn)出超常的適應(yīng)性,在雅、俗文學(xué)領(lǐng)域均有較好的延展。在文人筆記、詩歌中表現(xiàn)出文人的浪漫情思與懷古詠史的興亡之嘆,在民間曲藝中又表現(xiàn)出通俗、諷刺的世俗情調(diào)。
在唐明皇游月宮故事書寫中,《龍城錄》中題為“夢游廣寒宮”一則,別具一格,文筆清麗,構(gòu)思奇特,文學(xué)氣息最濃。寫騰云,寫云中看人間,寫月宮清冷、道士仙人乘云駕鶴、月中素娥舞于桂樹之下,仙樂風(fēng)飄,讓人沉醉其中,又倏然而回,如夢如幻。到底是南柯一夢,還是仙家幻術(shù),作者似乎有意讓人產(chǎn)生錯覺,表現(xiàn)出濃郁的文人情調(diào)。文人中秋望月,感覺清冷,從而想象飛升,種種感觸附著于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聞之上,把這一軼事寫出了特別的味道。
自古高遠(yuǎn)清冷的月亮就是文人寄興吟詠的對象,而望月興懷,想象月宮的美麗與清冷,借由月亮感嘆歷史古今是文人的常用手法。于是,唐明皇游月宮也成為懷古詩的題材,表現(xiàn)了文人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南宋陳文尹《明皇游月宮》借唐明皇游月宮寫月光,抒發(fā)興亡之感。詩中所述,撇開了征實的寫法,通過踏銀橋,游月宮,采用居高臨下的視角、虛實相生的敘述,把道教故事改編成了明皇遠(yuǎn)游的浪漫故事。銀橋一說,來自《逸史》,“無極光中看殿閣,不勝寒處感山河”二句,則從《龍城錄》中化出?!罢l管當(dāng)時興廢事,一輪千古自婆娑”二句點明了望月興懷的主題,由亙古不變的月亮見證唐明皇朝政的興廢,思想更加明確。稍后的永嘉人葛秋崖有《唐明皇游月宮》,敷衍唐明皇游月、見嫦娥、聽《霓裳羽衣曲》的故事,諷刺了帝王求仙之舉。
月中有仙女,隨著月宮觀念的普及,唐明皇游月宮引發(fā)了普通百姓的興趣。諸宮調(diào)是民間說唱文學(xué),曲詞淺白流暢,所表達(dá)的思想也是百姓喜聞樂見的?!短鞂氝z事諸宮調(diào)》一改明皇游月的宗教旨趣與文人情懷,敷演唐明皇因思慕廣寒仙子而游月,在月宮門口遭侍衛(wèi)呵斥,觀看素娥舞蹈后,又請求道士幫忙勾引廣寒仙子,甚至想招贅月宮,被拒絕后怏怏回到人間的故事?!短鞂氝z事諸宮調(diào)》從市井民眾心態(tài)出發(fā),塑造好色、市儈的帝王形象,字里行間隱含著對唐明皇貪欲無窮、荒淫好色的諷刺。
綜上所述,唐明皇游月宮故事以帝王仙游的浪漫想象、廣寒宮的優(yōu)美意境以及道教文化、中秋節(jié)慶的豐富內(nèi)蘊,吸引著后世文人和普通百姓,成為流傳千年、雅俗共賞的不朽傳說。
[1]薛用弱.集異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柳宗元.龍城錄[G]//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陶敏.柳宗元《龍城錄》真?zhèn)涡驴糩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5(4).
[5]周密.癸辛雜識[M].北京:中華書局,1988.
[6]彭定求.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曾唯輯.東甌詩存[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6.
[8]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9]張岱.陶庵夢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0]劉仲宇.中國道教文化透視[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90.
[1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2]山海經(jīng)[M].長沙:岳麓書社,2006.
[13]鄭處誨.明皇雜錄[G]//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4]趙紅.從敦煌變文《葉靜能詩》看佛教月宮觀念對唐代“明皇游月宮”故事之影響[J].敦煌研究,2011(1).
[15]屠隆.彩毫記[G]//六十種曲.上海:上海開明書局,1935.
[16]劉小梅.宋元戲劇的雅俗源流[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