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征 (江西中醫(yī)學院 南昌330006)
中醫(yī)“治未病”工程,是疾病預防控制前移的一個標志,是在當前世界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疾病預防控制轉變形式下,中國采用傳統(tǒng)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來維持國民健康的一項偉大事業(yè),全國各地已有不少地區(qū)開展了“治未病”醫(yī)療業(yè)務,部分地區(qū)甚至已經納入到醫(yī)保報銷項目,由此可見,“治未病”已經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對于“治未病”中醫(yī)遠在春秋戰(zhàn)國的《內經》中就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而身體“以從其陰陽之升降,是圣人之體藏乎天,故身無奇病?!笨梢?,調和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對“未病”有很好的指導作用。茲對《內經》中氣機升降出入理論對治未病理論的指導簡述如下。
氣機的升降出入有如天地云行雨施,滋潤著一身上下,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也隨之活躍或趨緩。“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贝耸翘斓卦普粲晔┮哉f明陰陽精氣的升降形式。天地者,陰陽之形體也;云雨者,天地之精氣也。陰在下者為精,精者水也,精升則化為氣,云因雨而出也;陽在上者為氣,氣者云也,氣降則化為精,雨由云而生也。自下而上者,地交于天也,故地氣上為云,又曰云出天氣;自上而下者,天交于地也,故天氣下為雨,又曰雨出地氣?!读⒅即笳摗吩弧谩吧讯担嫡咧^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可見天地之升降者,謂之云雨。而人身氣的升降,是精氣,天人一理。
清氣出于上,出于末;濁氣出于下,入于內?!扒尻柍錾细[,濁陰出下竅”。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也。上竅七,謂耳目口鼻;下竅二,謂前后二陰?!扒尻柊l(fā)腠理,濁陰走五臟?!彪砝?,肌表也。陽發(fā)散于皮膚,故清陽歸之。陰受氣于五臟,故濁陰走之?!扒尻枌嵥闹?,濁陰歸六腑。”四肢為諸陽之本,故清陽實之。六腑傳化水谷,故濁陰歸之?!八疄殛?,火為陽?!彼疂櫹露蕿殛?。火炎上而熱,故為陽。水火者,即陰陽之征兆;陰陽者,即水火之性情。凡天地萬物之氣,無往而非水火之運用,故天以日月為水火,易以坎離為水火,醫(yī)以心腎為水火,丹以精氣為水火。夫腎者水也,水中生氣,即真火也;心者火也,火中生液,即真水也。水火互藏,乃至道之所在,醫(yī)家首宜省察。
“陽為氣,陰為味。”氣無形,性主升、主動,故為陽。味有質,性主降、主靜,故為陰。這是從藥食氣味而言。“味歸形,形歸氣”。五味生精血而成形,故味歸于形。形的存亡,是由氣的聚散,所以形歸于氣?!皻鈿w精”,氣者,真氣也,所受于天,與谷氣合并而充養(yǎng)于身。人身精血,由氣而化,所以氣歸于精?!熬珰w化”,精者,坎水也,天一生水,為五行之最先。故物之初生,其形皆水,由精以化氣,由氣以化神,是水為萬化之原,故精歸于化。“精食氣,形食味,”食,喂養(yǎng),如嬰兒食母乳。氣歸精,故精食氣。味歸形,故形食味?!盎?,”萬物化生,必從精始,故化生精。上提到精歸化,是說未化之前,由精為化。本處是指化生精,是說既化之后,由化生精?!皻馍??!睔饩蹌t形生,氣散則形死?!拔秱?,氣傷精,”味既歸形,而味有不節(jié),必反傷形。氣既歸精,而氣有失調,必反傷精。“精化為氣,”精化為氣,是說元氣由精而化?!吨橛窦吩弧谩八侨胖妫珵樵獨庵?。”其義即此。然上文已經說氣歸精,是氣生精;而此處又說精化氣,是精生氣也。二者似乎相反,但這正是精氣互根妙諦所在,呼應上文天地云雨。陽化氣。即云之類;陰成形,即雨之類。雨不生于地而降于天之云,是氣歸精。云不出于天而升于地之氣,是精化為氣。人身精氣,全是如此。故氣聚則精盈,精盈則氣盛,精氣充而形自強。
從脈可觀氣的升降出入。如《素問·脈要精微論》:“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物在天中,天包物外,天地萬物,本同一氣,凡天地之變,即陰陽之應。故春之暖者,為夏暑之漸也;秋之忿者,為冬怒之漸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即陰陽四變之動,而脈亦隨之以上下也。脈體隨四季氣候的變化,會呈現浮中沉的位置變化,是以可候氣血在人身的表里分布,仔細來說,“以春應中規(guī)”,規(guī)者,所以為圓之器。春氣發(fā)生,圓活而動,故應中規(guī),而人脈應之,所以圓滑也?!跋膽芯亍?,矩者,所以為方之器。夏氣茂盛,盛極而止,故應中矩,而人脈應之,所以洪大方正也?!扒飸泻狻?,衡,平也,秤橫也。秋氣萬寶俱成,平于地面,故應中衡,而人脈應之,所以浮毛而見于外也?!岸瑧袡唷?,權,秤錘也。冬氣閉藏,故應中權,而人脈應之,所以沉石而伏于內也。脈的規(guī)矩權衡,都是發(fā)明陰陽升降之理,以合乎四時脈氣之變象也。所以,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如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
一日也可分四時。“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晝夜的變化,四時輪轉,只是陰陽升降。子時(23—1時)以后,太陽從左而升,升則為陽;午時((11—13時)以后,太陽從右而降,降則為陰。無論從一年四季,還是從一日晨昏變化,無不是這樣,所以說一日也可分四時也。“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早上病癥太陽逐漸升起,萬物從靜蟄中舒醒,人也從睡夢中醒來,陽氣升騰,氣血活動逐漸旺盛,所以病氣衰,早上減輕。太陽行在中午,自東而中,在人應之,陽氣盛至極點,所以能勝邪而晝安。傍晚時分,太陽由中而斜,在人應之,陽氣活動開始衰減,所以邪氣漸盛而傍晚病癥加重。晚上太陽自上而降,在人應之,陽氣潛藏,邪氣漸盛,所以夜則病癥甚。病情的輕重,正由于正氣抗邪的盛衰。正氣,是陽氣。升則從陽,從陽則生;降則從陰,從陰則死。天人之氣,一而已矣。
人體氣機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若是則食飲精氣,即得其滋養(yǎng)升降之宜,故四時五臟,皆合于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六微旨大論》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彼浴兑住芬缘卦谔焐隙鵀樘?,言其交也;天在地上而為否,言其不交也。言交,正是“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陰得陽助則泉源不竭”。陰虛者,地氣若衰而不升,不升則無以降,故天氣絕。陽盛者,天氣若亢而不降,不降則無以升,故地氣不足。蓋陰陽二氣,互藏其根,更相為用,不可偏廢。此借天地自然之道,以喻人之陰陽貴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