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媛媛 任曉霏
(江蘇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
責任編輯 強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Moment in Peking 是林語堂先生最自豪的作品之一,堪稱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一幅全景圖。本文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篇章功能的銜接理論,重點從銜接手段之一指稱系統(tǒng)出發(fā),利用語料庫手段,對Moment in Peking 及張振玉(以下稱“張”)、郁飛(以下稱“郁”)兩個漢譯本的互文語境進行分析,探究在互文語境中篇章連貫是如何構建的。
語境和句間照應是小說的一個重要的文體特點[1](P121)。因此,本文選擇從指稱連貫手段出發(fā),利用語料庫手段,對Moment in Peking 及其兩個漢譯本中互文語境的篇章連貫進行功能文體學分析。指稱手段是篇章連貫最基本的手段之一。[2](P69)英文文本中代詞的使用頻率很高,往往指稱前文出現(xiàn)的東西,使篇章達到連貫。
本文選取Moment in Peking上卷第二章中木蘭姐妹倆聽車夫講義和團的事情[3](以下稱“第一語境”)以及木蘭母親的一次夢境(以下稱“第二語境”)作為語料,研究這兩個富有中國特色的語境中的篇章連貫是如何構建的。
通過AntConc 3.2.1w“Word list”功能,可以得出原著中第一語境中指示詞的使用情況。因為第三人稱只具有回指功能,在研究人稱指稱的時候,把第三人稱作為檢索項,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一語境中第三人稱指稱總共使用了30 次。指示指稱詞中,the出現(xiàn)了39次,具有回指功能的the只出現(xiàn)了10次。指示指稱詞中選擇性名詞性指示詞總共出現(xiàn)了6 次,其 中,that 出 現(xiàn) 了3 次,其 他3 個 詞this,these,those各出現(xiàn)1次。但在這一語境中,起回指作用的選擇性名詞性指示詞只有3個。在這一語境中出現(xiàn)的比較指稱詞只有代表特殊比較的數(shù)量詞first,從文本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不具有回指功能。總之,在這一語境中,語篇用了43次具有回指作用的指示詞,達到語篇的連貫和語境的完整性。
通過AntConc 3.2.1w“Word list”功能,可以得出原著中第二語境中指示詞的使用情況。這一語境中第三人稱指稱出現(xiàn)了51 次。the總共使用了58次,經過統(tǒng)計,其中具有回指作用的the出現(xiàn)了29次。選擇性名詞性指示詞和指示副詞共使用了8次,只有3次具有銜接作用。在這一語境中出現(xiàn)的比較指稱詞比較豐富,如first,so and other,so和other等,有2次具有銜接作用。綜上所述,在這一語境中具有銜接作用的指示詞共出現(xiàn)85次,其中第三人稱指稱51次,指示指稱詞32次,比較指稱詞只有2次。
漢語篇章銜接手段較英語豐富了很多,就指稱來說,漢語也可通過“人稱”、“指示”和“比較”手段與上下文中的某一個參照點相呼應。漢語語篇中具有指稱功能的主要有名詞、代詞(指示代詞和人稱代詞)和零形式[4](P110)。
漢語中的人稱代詞也可以分為三類: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漢語和英語的人稱指稱系統(tǒng)雖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但在指稱功能上沒有太大的區(qū)別。漢語人稱指稱除了人稱代詞以外,還有一些名詞,如“某人、大家”等。還有的表示銜接的人稱指稱會采用零形式,這里不對零形式進行統(tǒng)計。
根據胡壯麟篇章指稱中指示代詞的分類,指示照應包括地點指稱、時間指稱和語篇指稱。地點指稱指有關空間或地點的情況,如“這里”、“那里”、“這兒”、“那兒”等;時間指稱是指稱詞語所指的內容是關于時間的某一段或某一個點,如“這時”、“那時”等;語篇指稱所指的不是人、事或物,也不是時間和地點,而是指向語篇中的某一陳述,相當于句和小句的指稱,如“這”、“那”。
通過Wordsmith分別檢索張譯本、郁譯本第一語境和第二語境的Word list,得出這兩個語境中指示詞的使用情況。第一語境,張譯本中第三人稱指稱出現(xiàn)了16次,郁譯本中出現(xiàn)了15次;張譯本中指示指稱詞出現(xiàn)了4次,郁譯本中出現(xiàn)了1次。第二語境,張譯本中第三人稱指稱出現(xiàn)了19次,郁譯本中同樣出現(xiàn)了19次;張譯本中指示指稱詞出現(xiàn)了8次,郁譯本中出現(xiàn)了12次。
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原著中第三人稱指稱的使用遠遠高于譯本,原因在于,英漢語屬于不同語系,有各自的特征。英語語篇偏重于人稱代詞的使用,以避免重復;而在注重意合的漢語語篇中,代詞的使用很少,通常會出現(xiàn)代詞的零形式,即沒有代詞形式,而是通過語境達到連貫。對張譯本、郁譯本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第三人稱指稱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非常接近,但不同位置的代詞的翻譯還是存在差別的。如:
(1)…She was excited and distinctly felt she was adventuring in the wide world…Soon she and Mochow and Coral were talking…
張譯:……也同時分明感覺到在這個茫茫世界上正在冒險趕路……不久,木蘭、莫愁、珊瑚姐開始與車夫攀談起來……
郁譯:……她很是興奮,尤其感到她們在這個廣闊天地里探險……她和莫愁以及珊瑚姐就同車夫攀談起來了……
第一個“she”的翻譯,郁譯更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指的是上文提到的木蘭,郁譯完成了這一銜接。在漢語語篇中人稱代詞的零形式是比較常見的,但在張譯本中零形式的使用使所指出現(xiàn)了偏差,回指了前文提到的木蘭、莫愁及珊瑚姐。第三個“she”的翻譯,張譯的處理優(yōu)于郁譯,在漢語語篇中處理人稱代詞還可以用名詞形式這一比較常用的形式,張譯用“木蘭”回指前文提到的“木蘭”,比較符合漢語語篇中人稱指稱的形式,而郁譯為直譯,美感缺失。
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這導致英漢語的銜接方式有很大的差異。英語中較多地使用人稱代詞,以維持英語句法的嚴謹;而漢語中人稱指稱雖同英語的功能一樣,但表現(xiàn)形式卻有很大的差別,漢語人稱指稱的多樣性,使得漢語語篇中人稱指稱靈活多變。篇章連貫是衡量敘事文本是否完美的標準。因此,銜接手段使用是否恰當對篇章連貫有很大的作用,譯本是否實現(xiàn)原作中的銜接是衡量譯本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標準。除此之外,敘事文本是否完美還要看語境是否連貫,即達到篇章連貫的同時還要達到語境連貫。所以,從特定語境中考察語篇是否連貫,是把握敘事文本特征的重要方法,能更準確地把握語境中事件發(fā)展的邏輯性和真實性,確保小說翻譯在互文語境中的篇章連貫重構。
[1]Leech N.G.&Shot H.M.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Halliday M.A.K.& Mason I.Cohesion in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鐘書能,李英垣.翻譯方法新視野——翻譯是互文意境中的篇章連貫重構[J].中國翻譯,2004(2).
[4]胡壯麟.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