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建文潛滇考*

2013-08-15 00:48:32張海平
楚雄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鶴慶獅山建文

張海平

(楚雄州供銷干部學(xué)校,云南 楚雄 675000)

明朝第二代君主建文皇帝朱允炆,登極之次年,即被其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cè)”名義興兵奪權(quán),史稱“靖難之役”。三年后,燕軍攻占皇都金陵,朱棣登極,改元永樂。據(jù)傳建文出逃,輾轉(zhuǎn)到達云南,朱棣派人追捕,終未得手。朱棣死后,追捕一事得以消停。自此以后,歷明、清、民國,以至于今,建文在云南的傳說延續(xù)不斷,尤其在其長期潛伏之地武定獅山、賓川雞足山以及洱源、鶴慶等地,傳說尤甚,一些地方且留有“文物”,至今吸引著無數(shù)關(guān)心建文下落的人。然而自明代以來,就有若干學(xué)者對于建文潛滇多方考證,或懷疑,或肯定,意見不一。近年來,一些地方文人,摭拾舊志,雜以傳說,或載于小報,或傳于網(wǎng)絡(luò),率多一鱗半爪,難窺全豹,而鴻博之士,或無暇顧及,或不屑關(guān)心,致使建文潛滇真相,終如霧里看花,不能明朗。余也滇人,愛鄉(xiāng)愛土,不忍置此于不顧,遂不揣淺陋,草此文以與有心者談。

一、建文下落的最初記載及最初的懷疑

《明成祖實錄》如此寫道:建文四年 (1402年)六月,“靖難”軍隊打到南京金川門,“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內(nèi)侍數(shù)人而己,乃嘆曰:‘我何面目相見耶!’遂闔宮自焚?!?/p>

《實錄》繼續(xù)寫道:朱棣立即派遣太監(jiān)前往救援,無奈來不及,太監(jiān)把“建文君”的尸體從火中找出,報告燕王,燕王哭著說:“果然如此癡呆?我來是為了扶翼你為善,你竟渾然不覺,而走上絕路?!?/p>

這個“記載”已然明白無誤地詔告天下:建文皇帝已自焚而亡。然而這樣的“實錄”確頗受世人懷疑,從史書的記載看,最初的懷疑者為明神宗朱翊鈞。

隆慶六年 (1572年),朱翊鈞繼位,以次年為萬歷元年。

神宗即位伊始,即下詔為建文朝盡節(jié)諸臣建祠廟而加以祭祀,并頒布《苗裔恤錄》,對盡節(jié)諸臣的后裔給予撫恤。

萬歷二年十月十七日,神宗在文華殿與內(nèi)閣大學(xué)士們談起建文帝的事,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聞建文當時逃逸,果否?”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回答:“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老相傳,言建文當靖難師入城,即削發(fā)披緇從間道走出,人無知道。至正統(tǒng)間,忽于云南郵壁上題詩一首,有‘淪落江湖數(shù)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覺其有異,召而問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歸骨故園?!蓑炛獮榻ㄎ囊病S芬月?,遂驛召來京,入宮驗之,良是。是年已七八十矣。莫知其所終?!鄙褡诼牣叄獜埦诱痴b此詩全文。聽罷,慨然興嘆,又命張居正抄寫進覽。張居正所背誦并進覽的建文詩如下:

淪落江湖數(shù)十秋,歸來白發(fā)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云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愁。

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張居正是飽學(xué)之士,且為朝廷重臣,他不會不讀過《成祖實錄》,然而他卻說“國史不載此事”,表明他不相信《成祖實錄》關(guān)于建文自焚而亡的“記載”。而神宗君臣們也必然讀過《成祖實錄》,但卻無人對張居正所謂“國史不載此事”加以反駁,且聽他講“先朝故老”的傳言。張居正此一番話,以及神宗的認同,載在《神宗實錄》,實質(zhì)是史家以“先朝故老”的傳言,更正《成祖實錄》的“記載”。

二、明朝文人對建文下落的記載與考證

張居正對神宗的一番話,與祝允明《野記》①祝允明《野記》:見《歷代小史》卷七十九。所說大體相同,而祝允明則是弘治朝的舉人,累官至應(yīng)天府通判,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為“吳中四子”,則張居正所謂“先朝故老相傳”有可能來自祝允明《野記》,也有可能是建文出亡的事跡早在弘治朝就廣泛流傳于民間,而張居正也熟知這些傳言。

可以推測,神宗頒行《苗裔恤錄》之后,朝野對于建文君臣下落的傳言,已然開戒,文人們可以公開研討,著述問世。于是,沈德符所著《萬歷野獲編》中,就有一篇《建文君出亡》的文章,考證此事。

文中提出四個問題,而與本文有關(guān)的是:永樂帝朱棣是否派胡濙、鄭和等人四處搜捕建文君臣?文中說:“少帝自地道出也,蹤跡甚秘,以故文皇帝遣胡濙托訪張三豐為名,實疑其匿他方起事。至遣太監(jiān)鄭和浮海,遍歷諸國,而終不得影。則天位雖不終,而自全之智有足多者?!庇终f:“胡忠安公之出使也,自丁亥 (永樂五年)至丙申 (永樂十四年),遍行天下,凡十年而始報命。觀《忠安傳》中云:‘窮鄉(xiāng)下邑。無不畢至?!保?](P164)

由這些敘述,可知在萬歷及其以前,朝野就知道建文出逃,而永樂帝于永樂五年派胡濙等追捕十年,終無所獲。更重要的是明代所編《忠安傳》里,明確記載了胡濙追捕建文君臣的事實。

此外,明朝人所作《續(xù)英烈傳》一書,也順便提及。該書以建文帝出家為僧,至正統(tǒng)時又被迎入大內(nèi),而演繹為小說。其中所述建文君臣在云南的情況,反映了明朝人所知道的有關(guān)此事的幾乎全部細節(jié)。但從書中所寫,可以斷定作者未到過云南,且對當時云南人所著的有關(guān)此事的書籍,未曾寓目,因而錯誤極多。

三、云南志乘稗史對于建文君臣出亡的記述與考證

滿清入主,標榜“為明報仇”,所以對于明朝的歷史,一般不加歪曲丑化,故而史家可以繼續(xù)對建文君臣下落加以考查、記述,而且所記述者更細致。

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云南通志》具題進呈,次年雕版,而后頒行??滴酢对颇贤ㄖ尽穼τ诮ㄎ木汲鐾觯酥劣谧罱K回到宮中,直到壽終,所記尤為詳細。鑒于此記載對于本文的重要性,遂全文照錄于下:

宮中火起,皇后崩。帝倉卒間,內(nèi)臣舁一篋至,且述高帝遺命:“后有急,即出此?!眴⒅?,得度牒三,曰:應(yīng)文、應(yīng)賢、應(yīng)能。僧服如之。于是帝及御吏葉希賢、吳王教授楊應(yīng)能并為僧。編修程濟為道人。從宮中隧道出,期從亡諸臣。史仲彬、郭節(jié)、馮潅、寥平,金焦、黃直、程亨、梁良玉、王質(zhì)等自秦淮水關(guān)出。諸臣稱帝曰“大師”。

明年癸未為永樂元年,由吳歷楚經(jīng)蜀乃至滇,居永嘉寺。惟應(yīng)賢,應(yīng)能及程濟從。

二年,去滇入蜀,由楚經(jīng)吳至天臺。

三年,復(fù)入蜀。郭直迎居大竹縣善慶里。

四年三月,入滇,居西平侯沐晟家。旬日去。

明年,有言建文匿晟所者。使使察,無跡。是年,結(jié)庵白龍山。

六年,金焦、郭節(jié)、黃直來。

七年,去滇入蜀,居善慶里。

八年三月,還白龍山。史仲彬、郭節(jié)來。七月,避偵者,他去。

九年,有司毀白龍山庵。應(yīng)賢、應(yīng)能更結(jié)庵于浪穹,師居之。

十年三月,應(yīng)能卒。四月,應(yīng)賢卒。十一月,馮潅、黃直來。

十一年,南行至灣甸。

十二年,在浪穹。

十三年,去滇入衡山。還,至馮潅家,不遇。歸,值潅及黃直于途。俱病,留視之。二人卒,葬之,乃還。

十四年,在浪穹。

十五年,別筑室于鶴慶山中,名大喜庵。史仲彬來。郭節(jié)弟子了空來,云節(jié)已卒。

十六年,至黔,來往鎮(zhèn)西、廣順間。

十七年,在黔。

十八年,入蜀,登峨嵋。

十九年,去蜀入粵。十一月,還鶴慶山。

二十一年,去滇入楚。

二十二年,入?yún)牵鍪分俦?,因至其家。是年,太宗①太?即明成祖朱棣。崩。仁宗②仁宗:即朱高熾,在位僅數(shù)月即逝世,年號洪熙。立,為洪熙元年,師渡海登普陀巖,遂還鶴慶。仁宗崩,宣宗③宣宗:即朱瞻基,年號宣德。立,師乃憮然曰:“吾知免夫!”時出亡二十五年矣,涉歷幾遍天下,恒以滇為家。

先,永樂八年,使給事中胡濙、劉杰,御史史濡、工部尚書嚴震、太監(jiān)鄭和,假以他事,往來南中物色之。一日,震遇師于清水關(guān)上,相持而哭。師曰:“何以處我?”對曰:“上自行,臣計之熟矣。”是夕,震至驛亭,自縊死。是時,偵者頻至。師作《四愁》詩以自傷。胡濙奉使伺察凡七載,而駐湖湘久,頻遇師,亦不迫之。及報命,太宗夜召入問狀。濙對曰:“某固在,然天命人心去之已久,無能為也。不若姑置之度外。在陛下,成就圣德;在彼,獲終余年?!碧陬h之,遂罷四出之使。

宣德元年,師在鶴慶。使程濟往河南視王質(zhì)、金焦,未至而質(zhì)、焦卒。

二年八月,麓川寇至,師去滇。

三年,道聞史仲彬獄死,哭之。五月,從西陵入陜。十月,至漢中。

四年五月,還浪穹,庵毀,仍還鶴慶。

五年,在浪穹。為文哭從亡諸臣之死者。且命程濟各為之傳,藏山巖中。

六年二月,去滇,歷秦、蜀、楚、吳、粵。逾嶺至桂林。凡六年而后還。是年,宣宗崩,英宗立。

明年為正統(tǒng)元年,師年已六十有二矣。遜國初為僧十二年,學(xué)易五年,觀佛書,疏《楞嚴》、《法華》,署曰“文和尚”。又二年,蓄發(fā)為道士,講老、莊。又七年,復(fù)為僧。又二年,復(fù)蓄發(fā)為道士。未幾,仍為僧。時,從亡諸臣略盡,每一念及,輒悲感累日不食,故有東歸之志。程濟力諫阻之,乃止。

三年,師有主庵弟子應(yīng)知遁。慮跡露,與程濟急行入粵西,居橫州之山寺。

四年,濟請還滇,不許。

五年,復(fù)入黔,至貴州之金筑司,題詩羅永庵壁。會有同寓僧,竊詩詣思恩土知府岑映所,自詐言是建文帝者,械入京。同寓諸僧俱逮,遂及師。時,程濟已九十余,發(fā)盡白,荷橐以從。九月,至北京。御史鞫他僧,坐誣罔論斬。英宗使舊中官吳亮來視。師言亮嘗舐食鵝子肉事。亮伏地哭,不能仰視,歸而自縊?;蛟?吳誠非亮。詔迎師入大內(nèi),呼曰“老佛”。居數(shù)月卒,葬之西山,不封不樹。[2](P268—271)

以上記述,大體勾勒出建文出亡的過程,可信度較高。

之后,到乾隆年間,有流寓云南的文士倪蛻著《滇云歷年傳》,書中全文摘引上述康熙《云南通志》全文,而后對若干疑問作了考證,此取其中有關(guān)云南的幾個問題,加以引述。

倪蛻說:“考新、舊志及《易知錄》并諸書,俱云元年正月至云南永嘉寺,惟《滇考》曰五華寺。今察新、舊志,無永嘉寺,而五華寺即元之憫忠寺也?!?/p>

建文君臣到云南之第一個潛藏地,諸書皆謂永嘉寺,然而永嘉寺在云南何處?倪蛻認為是昆明的五華寺,但又不敢肯定,于是又說:“志稱:‘沐晟、沐磷增修,有聚遠樓,泰然堂、真意亭,正殿有建文帝獅子座,今止存正殿’等語。想獅子座云者,當是建文曾坐處,而沐氏尊之耳。但昂是晟弟,尚當物色之時,且岷王又與晟構(gòu)釁未已,且‘獅子座’三字亦當是后人指稱,昂未必敢也。但不知永嘉即五華乎?抑別有永嘉在他處乎?”

而后,倪蛻又提出一個疑問:“《易知》、《補遺》俱云:‘四年結(jié)庵于白龍山,后為有司所毀,既而卜筑浪穹之鶴慶山中’。今查志中惟永昌有白龍山,疑建文于此山結(jié)庵也。據(jù)史,是年建文到晟家,是年結(jié)庵白龍,亦是年使使察之無跡,自必去之絕遠如永昌,而后始得無跡。誰謂武定獅子山之鄰近,而足以保風(fēng)聲之不漏乎?參考群書,俱無建文潛獅山事。惟《滇考》云‘送至武定府。今獅子山龍隱寺詩與像猶存在’。《滇考》大概本之《野史》,然《野史》亦未嘗云建文隱獅子山也。”

以上倪蛻所引諸書,《易知》指《綱鑒易知錄》,《補遺》指康熙《云南通志·補遺》,《野史》指倪輅《明野史》。

從倪蛻的敘述,可以知道他曾廣泛對照所能找到的書籍,而對永嘉寺、白龍山、獅山作過一番考證,不贊成建文君臣潛伏武定獅山的說法。而明人小說《續(xù)英烈傳》也說白龍山在永昌。且這個疑問至今無人解答,一似默認倪蛻等人的說法。

然而近年云南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四部書,不僅解答了上述疑問,而且對于建文君臣在云南的活動,有著空前準確、生動的記載。這四部書是:明人李浩的《三迤隨筆》、明人玉笛山人的《淮城夜語》、明人張繼白的《葉榆稗史》和清人高奣映的《雞足山志》。

李浩其人,據(jù)其后裔李莼在《李氏藏書始末及明代三本佚書傳抄經(jīng)過》中說:“云南平定后,李浩受封為沐英直屬部隊的天威徑鎮(zhèn)撫使,鎮(zhèn)守下關(guān),子孫世襲軍職。沐英和李浩,自幼與太子朱標①太子朱標:即建文之父。為結(jié)義兄弟 (原注:他們結(jié)義時朱元璋還未登基)?!庇纱丝芍?,李浩為建文的長輩,他所記載的有關(guān)建文在云南的事跡,無論目睹還是聽建文口述,都具有無與倫比的真實性。

李浩在《三迤隨筆》中有一篇《德勝驛留程濟詩》[3](P182),其中這樣記載:“炆落發(fā)為僧,出水門,于朝真觀遇程濟、王升二道人。時與葉希賢、楊應(yīng)能、史仲彬五臣,著裝三道三僧,于次年至滇。炆有恩于沐家,與沐晟有交情,并有密詔。晟誓為死臣,匿帝于獅子山龍?zhí)端?。事為馬三保②馬三保:即三保太監(jiān)鄭和。因鄭和原姓馬,故滇人稱為馬三保。父知,而告密至京。永樂派衛(wèi)士胡濙入滇緝帝。晟知,星夜派人往獅子龍澤告之。炆等三人逃出獅山,夜走姚州小道,七月至德勝驛。至余家,隱于后書樓三日?!?/p>

鑒于李浩與沐英、太子朱標那樣的關(guān)系,我們對于這段記載的真實性,實在找不出一絲懷疑的理由。此外,這篇文章還記載了程濟一首詩《姚安道中》:

青蛉河畔古渡頭,江水濁浪蕩小舟。

艄公七十猶守渡,瘦手執(zhí)竿江驛頭。

驛城空蕩無人守,古寺空蕩蛛絲飛。

寺中老僧指左路,普淜大道西南走。

姚安為武定通往大理的必經(jīng)之路,且詩中所述青蛉河、普淜,以及西南方向,當時的見聞等,生動地記述了建文君臣“逃出獅山,夜走姚州小道”的過程及情景。

玉笛山人為李浩五世孫,名以恒,字靜瑛,其《淮城夜語》中有《應(yīng)文高僧潛隱南中軼事》,[3](P313)記建文入滇之始,潛武定獅山,過程比《德勝驛留程濟詩》更為清晰。其文說:“建文出走,于永樂元年正月抵滇。見沐晟、沐昂于書室,求茍安之地。沐晟三次與父沐春入京,與炆交往密。見帝已祝發(fā),釋門弟子,始心落。知已更法名應(yīng)文,隨行有應(yīng)能、應(yīng)賢二僧,皆心腹隨臣。余祖時在西平侯府沐老夫人身邊,稟告滇西雜事。謁建文于后廳,君臣痛哭。帝求安身之所,余祖直言:‘點蒼自古為藏龍之地,可以棲身?!墼?‘燕王已派人追捕,必至點蒼暗察,非棲身之地。余師無極師兄無依禪師,多次入京。道衍探知底細,曾入蕩山寺暗尋,不去為好?!戏蛉嗽?‘永嘉寺離省城百余里,可先至永嘉寺棲身。若有風(fēng)吹草動,也好周旋?!尤拢鷿跖扇巳氲?,馬三保父下人通風(fēng)大內(nèi),濙派人擒應(yīng)文三僧,幸鄉(xiāng)人搶先報信寺僧,得由后山小路出走,繞道姚安,插安南坡,夜走洱海衛(wèi),越九鼎山至德勝驛?!?/p>

這段記載中,有“永嘉寺離省城百余里”一句,更說明永嘉寺絕非昆明之五華寺,而對照前面所謂“匿帝于獅子山龍?zhí)端隆保赏茰y永嘉寺可能又名龍?zhí)端?,也可能永嘉、龍?zhí)稙閮伤?,老夫人建議建文君臣匿永嘉,而到獅山之后,實際是藏于龍?zhí)端?。再說,所記“老夫人曰:‘永嘉寺離省城百余里,可先至永嘉寺棲身。若有風(fēng)吹草動,也好周旋?!弊詈锨槔?。

前面提到,倪蛻認為建文結(jié)庵的白龍山在永昌,而不在獅山,然而《應(yīng)文高僧潛隱南中軼事》接著記載道:“丙戌年 (永樂四年)夏,返滇,居西平侯家半月。有人密告馬三保父。由應(yīng)能、應(yīng)賢、程濟陪至獅山白龍洞,居三月。永樂派三保父率兵二百搜山,幸寺僧見官兵入山,而逃脫?!薄爸劣罉肺迥?,重返白龍庵。馬三保父得知,三次派人搜山,應(yīng)文等藏身密林得免。戊子年 (永樂六年)夏,因白龍庵被馬三保父派人焚之,層林全被焚,一片荒蕪。重入點蒼,居段居士家。應(yīng)文三僧重游襄陽,居廖平家。至永樂八年,暗返白龍?zhí)丁6鷿踝繁?,遇嚴震,震不忍,釋?yīng)文三僧,夜自縊驛中。文知白龍庵難以棲身,從此舍棄,題詩于墻哭別?!?/p>

這些記載,雖然沒有“白龍山”,卻有“獅山白龍洞”、“白龍庵”、“白龍?zhí)丁睌?shù)種稱謂。那么,白龍山到底是不是指獅山呢?

正好,我在因特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一個2005-4-14的帖子,不著作者姓氏,標題為《獅子山》,是一個神話傳說。據(jù)說獅山最初叫通天山,而后改稱誰劈峰,而后,“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九十九條白龍云游到誰劈峰,看見這里山清水秀,奇峰異境,留戀不愿離去,便在山下住了下來。從此,誰劈峰的四周流出九十九股泉水,滋潤著武定壩子,造福于人類。人們?yōu)楦兄x白龍,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白龍庵,終年祭祀。于是又將誰劈峰改名為白龍山?!贝撕?,一只雄獅來到白龍山,與白龍搏斗,最終占山為王,遂改名為獅山。

據(jù)我推測,這是武定一帶流傳的神話故事,它在無意中反駁了倪蛻的意見,證明了建文數(shù)次藏身的白龍山,就是武定獅山。

《應(yīng)文高僧潛隱南中軼事》逐年記載建文出亡情況,其詳細、生動超過康熙《云南通志》,其原因在于此文來自于李浩的《長生錄》,作者玉笛山人在文章結(jié)尾說:“英宗五年,應(yīng)文至德勝驛辭余先祖,曰:‘葉落歸根。此行雖有程濟等相隨,未知吉兇?!芋A中,詳述往事三日,余祖記于《長生錄》。嘉靖二十四年,余重抄《長生錄》,始知建文始末,特摘記之。”

《葉榆稗史》的作者張繼白,也和李浩一樣,曾親身與建文打過交道。他在《應(yīng)文和尚》[3](P476)一篇中,詳細記述了他首次認出建文君臣的情景:“明永樂元年,余與蘭雪道人寓居達果棲霞樓。冬至,圍爐夜話。沈萬三至,其隨三僧一道,示沐晟修書。知僧即應(yīng)能、應(yīng)賢、應(yīng)文,道者為程濟,為靖難出走云南,皆京官。稱應(yīng)文為師。文年三旬,方頤,氣宇非凡,尚文,著紫袈裟,執(zhí)赤金缽盂,健談而慎言。次日,楊黼、蘭室居士至,與論文,答對如流。居士以詩探之,答曰:‘行云步雨過點蒼,來時促促路凄涼。別卻金陵第一院,夢斷景陽寒梅開。昔日燕巢化塵土,野火青燈夢殘延。深山古剎是歸路,南中賢士慰平安?!邮坑^沐晟書,知僧即建文帝。”

此外,該文還記載了建文的形貌特征:“文多須髯留之,取面痣”,因而常能避開官府的追捕。此若非親見,實難描述。又說:建文“每至,必與余等應(yīng)和。著詩詞數(shù)卷曰《青燈集》。遠游必藏詩詞物于竹篋,寄存蘭室居士所?!薄罢y(tǒng)入京而未返,不知所終。留有詩詞二百馀,存居士所。應(yīng)文善畫,蘭室多其蘭竹畫。無為寺存《十八羅漢圖》、《七子三僧一道圖》、《求雨圖》,栩栩如生,行筆入神。”這對于了解建文后在云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造詣,無疑是難得的史料。

清康熙間姚安土官高奣映,為滇中著名學(xué)者,其所著《雞足山志》,成稿于康熙四十二年三月,然而于2003年才初次刊行問世,故而從前的學(xué)者不能寓目。

高奣映雖然沒讀過上述三本明朝滇人的著述,但卻讀過《從亡錄》、《致身錄》、史仲彬的《痛哭紀事》以及趙士喆的《建文年譜》,大約他根據(jù)這些書的記載,而且作了一些實地考察,遂在《雞足山志》里,專設(shè)一篇《建文皇帝》[4](P228)。該篇隔年或逐年記載建文在滇情況,雖然比康熙《云南通志》所記較略,但建文入雞足山的情況,似又更為清晰。文中有關(guān)建文入雞足山的記載如下:

“永樂十五年丁酉春正月,自浪穹復(fù)至雞足山,謀營鶴慶山中靜室?!?/p>

“永樂十九年辛丑,帝自雞山復(fù)至浪穹?!?/p>

“宣德二年丁未,帝移鶴慶,命智空還主浪穹。夏四月,帝復(fù)至雞足山,祝發(fā)為僧,潛大士庵,假僧大本《楞嚴經(jīng)》讀。”

“宣德十年乙卯,帝自新庵仍潛雞足?!?/p>

“正統(tǒng)元年丙辰,又自雞足還鶴慶,八月仍卜筑浪穹?!?/p>

此外,高奣映還記載了建文在浪穹,即今大理州洱源縣的情況,其中說:“永樂十年壬辰,浪穹新庵成。三月,應(yīng)能卒;四月,應(yīng)賢卒,皆葬浪穹之彌茨河。奣映于此建潛龍庵,置常住,以永焚獻?!?/p>

由這個記載看,高奣映當年對于應(yīng)能、應(yīng)賢的葬地曾作過認真的考察,否則,他不至于花錢為他們置常住田。然而民國《鶴慶縣志》說:“明建文從亡二臣墓在城西南龍門舍蘭若下,希賢、應(yīng)能葬于此?!贝送?,在鶴慶還流傳著一人葬浪穹,一人葬龍門舍的說法。①在鶴慶還流傳著一人葬浪穹,一人葬龍門舍的說法:此說法見于《鶴慶文史資料》第三輯李大成《建文皇帝與眠龍洞》。對照《雞足山志》的有關(guān)記載,似可更正后世的記載和傳說。

有關(guān)建文君臣在滇的傳說,自明代以來,或載于志乘,或流于口頭,或用為小說,亂花瞇目,至今不絕,許多記載和傳說近于神話,荒誕不經(jīng),于是反而使人對建文潛滇的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究其根源,一因建文潛逃,行蹤飄忽,難以確載;二因正史所載,或有意歪曲,或留有懸念;②或留有懸念:《明史·建文本紀》載:“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蛟频塾傻氐莱鐾?。正統(tǒng)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聞于朝。按問,乃鈞州人楊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獄,閱四月死。同謀僧十二人,皆戍遼東。自后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比虻崛酥?,如李浩等人所著鑿鑿有據(jù)者,未能問世,而世人所憑,或道聽途說,或捕風(fēng)捉影,始終不能確定。今李浩等人著作出版,一掃數(shù)百年疑案,有心于建文出亡事跡者,可以尋其書而研討之,勿為淺陋所惑,則幸甚。

[1]方國瑜主編.云南史料叢刊 (第五卷)[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8.

[2](清)倪蛻輯,李埏點校.滇云歷年傳 [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2.

[3]大理州文聯(lián)編.大理古佚書鈔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清)高奣映著.侯沖,段曉林點校.雞足山志 [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鶴慶獅山建文
大理鶴慶均華光伏電站(水井場址)項目介紹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獅山實驗學(xué)校
冼建文
南風(fēng)(2020年8期)2020-08-06 10:25:54
Long-Time Dynamics of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Coupling Beam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鶴慶藝文志校注》前言
鶴慶古城考
桃園,獅山春天的構(gòu)想
散文詩世界(2016年4期)2016-11-21 16:58:14
明清時期鶴慶科舉史研究
獅山這十年
散文詩世界(2015年4期)2015-11-22 13:49:06
指點江山 還看獅山
散文詩世界(2015年4期)2015-11-22 13:49:06
冀州市| 中西区| 商城县| 云林县| 台北市| 普宁市| 东港市| 高雄县| 岳阳县| 宕昌县| 鲁山县| 平乐县| 西吉县| 白城市| 伊川县| 旺苍县| 滦平县| 肇源县| 汉中市| 台中县| 仲巴县| 江安县| 汉寿县| 莲花县| 博客| 郁南县| 阿鲁科尔沁旗| 龙游县| 永登县| 武汉市| 迁安市| 洛南县| 临泉县| 清原| 高密市| 鄂尔多斯市| 惠东县| 葫芦岛市| 休宁县| 晋江市|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