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屏
(惠州學院 中文系,廣東 惠州 517015)
試論張欣小說的影視元素
王玉屏
(惠州學院 中文系,廣東 惠州 517015)
嶺南作家張欣的小說《梧桐梧桐》自1989年被中央電視臺改編之后,至今有近20部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究其原因,應該歸功于張欣小說具備的影視元素,即“題材的當代性與時代性”、“情節(jié)的曲折性與傳奇性”、“語言的動作性與畫面感”。
張欣;影視元素;題材;情節(jié);語言;影視改編
廣州暢銷小說名家張欣,其作品一直被改編為影視劇。自從《梧桐梧桐》于1989年被中央電視臺改編之后,至今有近20部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有的影視公司不止一次與張欣合作,如北京金天地影視公司2001年將張欣的小說《浮華背后》改編成電視劇后,2007年再次將《淚珠兒》搬上熒屏;海潤影視制作有限公司2000年將張欣的小說 《致命邂逅》搬上熒屏之后,2001年《沉星檔案》被改編為同名電視連續(xù)劇,2002年第三次將其小說《浮世緣》改編成電視劇連續(xù)劇,更名為《曼谷雨季》。有的小說剛發(fā)表,電視劇改編權就被買斷,如《為愛結婚》。有的小說才創(chuàng)作到一半,就有影視制作公司找上門來,如《依然是你》。張欣的小說為何格外受到影視界的關注?其作品究竟具備哪些影視元素?本文將從題材選擇、情節(jié)編排以及語言特點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電視劇被稱為時代的藝術,電視劇要贏得廣大觀眾,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首先要充分發(fā)揮迅速、及時反映當代生活的特點,要多少帶些新聞性。事實證明,那些深受觀眾喜歡的電視劇,大多具有貼近現(xiàn)實生活,與時代同步的特點。1979年,上海電視臺錄制的《永不凋謝的紅花》,藝術上并不完美,但觀眾反映強烈。當時,張志新烈士的事跡經(jīng)報道后,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上海電視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把它拍成電視劇,及時地反映了廣大民眾的時代情緒。1986年,太原電視臺錄制的《新星》播出時,第一次創(chuàng)造了國產(chǎn)電視劇萬人空巷的奇跡。這部以改革為題材的電視劇緊密聯(lián)系當時中國的社會生活,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改革開放初期官僚主義和守舊勢力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及時傳達了廣大民眾對改革充滿期待的愿望和心聲。2009年,《蝸居》的熱播再一次證明,電視劇要贏得觀眾,必須發(fā)揮及時反映當代生活的特點。該劇直面當代都市社會的三大熱點:房奴、第三者和反腐,貼近老百姓的現(xiàn)實生活,播出后,成為持續(xù)的熱點話題。
30多年來,電視劇的發(fā)展證明,表現(xiàn)當代題材,直面廣大民眾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及時表現(xiàn)時代的情緒和民眾的心聲,是電視劇贏得觀眾,并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重要因素。張欣的小說之所以頻頻受到影視界的關注,原因正在于此。2006年,張欣在接受《中華讀書報》記者的采訪時說:“當今的小說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滯后性,像新時期小說,不管我們現(xiàn)在怎樣評價它,當初都是起到了引領人們反思過去和指導現(xiàn)實的作用??墒墙裉欤钌实亩嘣兔詠y,以及人性的復雜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拿什么拯救你,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這個問題至少在我的心中不止一次的劃過,甚至我自己也常常受到具體事件的考驗。所以,現(xiàn)實生活的突發(fā)事件有時會讓我產(chǎn)生無窮的思考。”[1]相對于大多數(shù)作家,張欣對所處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關注得比較多,她的作品總有一種與當下生活的貼近感。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步入快速發(fā)展的軌道。一方面,都市的物質(zhì)文明建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fā)展。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金碧輝煌的五星級酒店,玲瑯滿目的超市,車水馬龍的寬闊街道,高尚的住宅小區(qū)……,無不傳達著都市的現(xiàn)代性表征。另一方面,喧囂繁華的都市背后,暗藏著種種觸目驚心的畸變。赤裸裸的物質(zhì)主義傾向,權利與金錢的幕后交易,道德的沉淪,欲望的無法滿足……揭開了社會轉(zhuǎn)型時期都市的另一種生活。張欣緊跟時代步伐,直面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發(fā)生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是社會轉(zhuǎn)型期中國都市轉(zhuǎn)變的忠實記錄者。
細細梳理張欣改編為影視作品的近20部小說,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基本上都是描寫當下都市生活的,現(xiàn)實感很強。張欣把當代都市無處不在的物質(zhì)主義傾向、消費主義文化和欲望化景觀,尤其是都市白領女性的人生掙扎與奮斗、感情困惑與追求,中國城市劇烈的變化,商業(yè)社會中的人際關系,鮮活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有一部分小說甚至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社會熱點或重大新聞事件為創(chuàng)作的切入點,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xiàn)實意義。1998年,廣東電視臺女主持人陳旭然突然在家中死于非命。一年之后,張欣創(chuàng)作了以此為素材的長篇小說《沉星檔案》。小說尚未正式出版,就被海潤影視公司買斷版權,隨后改編成21集同名電視劇,2001年全國首播,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明星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光彩奪目的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笑與淚?普通老百姓對此充滿了好奇。該作品以我們所處的商業(yè)社會為背景,以著名主持人陶然在家中神秘死亡作為切入點,揭示了中國女主持人群體的幕后生活。2004年,張欣以重大新聞事件南方報業(yè)競爭為創(chuàng)作背景,出版了長篇小說《深喉》;2006年,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xù)劇,更名為《浪淘沙》。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中國報業(yè)市場化變革的前沿陣地?!渡詈怼芬詮V州報業(yè)競爭為背景,聚焦中國當時激烈的媒體大戰(zhàn),透視了當代中國復雜的社會生活,比如冤案、司法腐敗、黑社會勢力、學術腐敗、年輕人的事業(yè)追求和情感困境等等。該作品因其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時效性,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曾有報道說,2006年年初,刊登過此小說的雜志《收獲》第1期幾乎賣斷了貨。同年的春季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深喉》備受訂貨商青睞,成為春風文藝出版社此次訂貨會最受關注的書。
描寫當代題材,表現(xiàn)當代城市生活是新世紀以來影視劇的重要內(nèi)容?!皬V電總局公布的2011年1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申報公示的劇目已有71部,其中當代題材25部約773集,占公示總數(shù)的43.1%,當代題材的數(shù)量中都市題材最多,占到16部?!保?]張欣的小說一直都在寫當代南國的都市生活,時代性和現(xiàn)實性都很強,有的甚至還帶些新聞性,這樣的題材無疑是最具有電視化特點的題材,因而,其作品頻頻受到影視界的關注,也就不足為奇了。
影視劇本通常有原創(chuàng)劇本和改編劇本兩種。原創(chuàng)劇本是為拍攝影視劇而專門創(chuàng)作的劇本,改編劇本則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相當一部分收視率高,社會影響比較大的電視劇都是從文學作品改編過來的。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究竟選擇什么樣的作品進行改編,這是改編者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有的文學作品沒有足夠的情節(jié),故事比較簡單,不太適宜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有的文學作品抒情寫意色彩太濃,人物心理描寫過多,也不太適宜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夏衍先生在談及改編對象的條件時,曾經(jīng)提到“要有比較完整緊湊的情節(jié),有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3]。作為資深電影人,夏衍深知情節(jié)性和故事性強的文學作品,會給影視改編帶來不少便利。盡管也出現(xiàn)過《霧失樓臺》、《遺落在湖畔》、《丹姨》等淡化情節(jié),重在展示人物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動的電視劇,但善于編織和鋪排故事的文學作品更容易受到影視改編者的青睞。
當代文壇,雖說有不少作家的作品被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但像張欣這樣有將近20部小說連續(xù)地被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并不多見。2009年,《信息時報》記者采訪張欣時問:“你覺得影視界為什么那么關注你的作品?”張欣回答說:“影視是用鏡頭講故事,前提是要有一個好故事,好故事是一種稀缺資源,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特別注重把小說寫得好看,這也許是影視界關注我的原因之一?!保?]張欣說得沒錯,她的每一部小說幾乎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豐富復雜的感情線索,有時,還會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巧設扣子,制造懸念,造成讀者猜測、期待、擔心等心理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愿望。張欣小說的這一特點無疑具備了電視連續(xù)劇情節(jié)構件的基本元素,因此,更受到影視界的關注。
新世紀以來,張欣先后創(chuàng)作出版了《沉星檔案》、《浮華背后》、《淚珠兒》、《深喉》、《浮華城市》、《為愛結婚》、《依然是你》、《鎖春記》、《用一生去忘記》、《不在梅變在柳邊》等十余部長篇小說,并且基本上都被改編成了電視連續(xù)劇。從這些小說中,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張欣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小說家,特別善于編織和鋪排扣人心弦的動人情節(jié),作品有一種雅俗共賞的可讀性。比如《依然是你》,作者以娓娓道來的敘述,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感人故事。男主人公焦陽,26歲,是個劣跡斑斑的流浪慣偷,少年時慘遭滅門之災,成年后常在高級酒店行竊,或者靠出賣色相賺有錢女人的錢。女主人公管竹靜,36歲,是個溫良賢淑的知性女人,離異后與弱智兒相依為命,在一家大公司擔任財務主管。兩個生活軌跡、人生理念和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竟然在生活中奇跡般地偶然相遇,扯不斷的因緣讓他們不斷相逢、相知、相解,最后演繹出一段相扶相攜的姐弟情、男女愛。小說的情節(jié)設置極富傳奇色彩,峰回路轉(zhuǎn)的故事讓作品充滿了戲劇效果。2009年,慈文影視公司將其改編成25集電視連續(xù)劇,更名為《嫁衣》,由著名導演馬進執(zhí)導,攜手劉蓓、吳秀波、瞿穎、孫松、何政軍等眾多明星聯(lián)袂打造。該劇在各地熱播之時,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收視率一路攀升。根據(jù)廈門遠華案創(chuàng)作的《浮華背后》同樣是非常好看的故事。小說以影壇小星莫億億與官二代彭卓童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揭開了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一幕幕流光溢彩的奢華景觀和多重不為人知的黑幕交易。彭卓童,海關關長的愛子,在酒吧邂逅三級小星莫億億后,一見鐘情。為了博得女友的歡心,成就女友的明星夢,彭卓童一擲千金,逐步落入走私大戶高錦林設計的陷阱中,不僅葬送了母親的仕途,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高錦林,黑幫走私大戶,為了達到走私的目的,不惜一切代價,拉攏執(zhí)法官員和他們的子女,投其所好。杜黨生,某市海關關長,孤兒出身,幾十年工作兢兢業(yè)業(yè),鐵面無私,卻因慈母的仁心,置黨紀國法于不顧,最終淪為階下囚。凌向權,某市公安局長,一位有著豐富工作經(jīng)驗、能力和膽識的老公安干部,為了個人的升遷,不慎落入走私大戶高錦林精心設計的“桃色”陷阱,最終也淪為階下囚。小說的情節(jié)極其豐富,走私與謀殺、愛情與親情、明星的緋聞、富豪的奢靡、高官的腐敗,諸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情節(jié)跌宕起伏,懸念叢生。2002年,北京金天地影視公司將其改編成25集同名電視連續(xù)劇,邀請宋春麗、陸毅、孫紅雷、袁立等眾多大牌明星加盟,一時掀起電視收視熱潮。
電視劇作為最大眾化的藝術,只有具備了較強的故事性,才能抓住觀眾。換句話說,情節(jié)是電視劇贏得觀眾的重要因素,能否具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常常是電視劇能否讓觀眾保持欣賞激情和欲望的關鍵所在。張欣寫小說始終堅持“小說要好看好讀這一原則”,注重故事的敘述性、情節(jié)的曲折性和懸念的設置,可讀性強,這種作品自然最適宜于影視改編。
影視劇和小說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門類。小說借助文字的描繪,訴諸讀者的想象;而影視劇借助聲、光、影的呈現(xiàn),訴諸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小說可以自由地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來塑造文學形象,而影視劇主要是運用鏡頭或者畫面來塑造屏幕形象。影視藝術的視覺性要求影視劇作家把一切都要描寫得清晰可見,歷歷在目,不容許有任何抽象的敘述。比如在小說中,我們可以這樣寫:“他焦急地等待”,而在影視劇中卻不能,因為這樣的語言表述完全不能轉(zhuǎn)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產(chǎn)生不了可視化的效果。為了符合拍攝的要求,影視劇作家必須把語言藝術的靜態(tài)描寫轉(zhuǎn)化為視覺藝術的動態(tài)描寫:“他吸著煙,在房間里不停地走來走去,桌子上放著一只裝滿了煙蒂的煙灰缸,其中一支還在冒煙?!边@樣處理之后,焦急的心情通過一系列動作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視覺,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造型手段轉(zhuǎn)化為了視覺形象。
影視藝術的視覺性特點使得影視界在選擇什么樣的小說進行改編時,不能不考慮語言文字的視覺因素。一般情況下,文字描寫比較容易轉(zhuǎn)化為視覺形象的小說更容易改編成影視劇。張欣的小說敘事手法比較傳統(tǒng)和簡單,分析評論性的話語不多,人物心理活動的靜態(tài)描寫比較少,語言的表述極富有動作性和畫面感,只要略加處理,很容易轉(zhuǎn)化為生動可感的視覺形象。張欣小說的這一特點較多地契合了影視劇的要求,自然也就頻頻地得到了影視界的眷顧。
張欣是一個小說家,但在文字的描寫上,卻極具影視性特點,有些段落甚至不需要影視劇作家進行轉(zhuǎn)換,就可以直接拍攝。比如,201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不在梅變在柳邊》,首頁有這樣一段描寫:
他進了家門,打開燈,把鑰匙放在一只古陶瓷碗里,碗里還有硬幣、車鑰匙等。碗下壓著一張紙條,上面是鐘點工阿蓉歪歪斜斜的字,告知他書房里有一扇窗戶的玻璃裂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反正不是她干的。蒲刃把紙條揉成一團扔進垃圾袋里,心想真難為她還會寫“玻璃”兩個字,不僅扭曲得不像話,還寫成了“王皮王離”。
蒲刃喝了一杯純凈水,然后打開冰箱準備做晚飯。他拿出平底鍋,倒上少許暗綠色的橄欖油,給自己做了一份香煎銀雪魚,又燙了一些有機菠菜,配上兩片黑麥面包,當然還有一杯紅葡萄酒。
這段文字完全沒有抽象性的敘述和靜態(tài)化的描寫,特別富有鏡頭感和動作性,幾乎每一句話都可以直接轉(zhuǎn)化為具體、鮮明、生動的視覺形象,要是改編成影視劇的話,基本上就可以原封不動地呈現(xiàn)。
張欣寫小說也很重視塑造人物性格,挖掘人物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但作品中很少有密集的人物內(nèi)心獨白、大段的頻繁的隨感式議論和靜態(tài)性的描寫,她習慣于將靜止的東西動作化,心理的東西造型化。比如《浮華背后》,敘述莫眉意外得到一張捐給“愛心驛站”的50萬元支票時,有這樣一段描寫:
莫眉哼著《甜蜜蜜》,手拿鍋鏟快樂地炒菜。她今天真是出盡了風頭,當彭卓童的積架轎車把她送回愛心驛站的時候,站里的工作人員全都目瞪口呆。她也像明星來探望他們的狗時一樣,下車之后,顧盼左右,生怕周圍沒有一個人。
她又把支票拿出來,這一切簡直把大伙震糊涂了。
是真的嗎?大伙傳看著支票,又對著光看,最后鄭重其事地交給會計驗明正身。會計看了看才說,像真的。
莫眉說:“真的就是真的,還有什么像不像的?”
大伙高興得都使勁說話,最后簇擁著會計,讓人騎著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臺破嘉陵摩托,帶著會計去銀行兌現(xiàn)。
小說通過一系列可見性的動態(tài)描寫,把莫眉以及愛心驛站工作人員的激動心情全部展露給讀者。抽象的人物心理活動,在張欣筆下,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是極富動感和畫面感,是可以直接轉(zhuǎn)化為熒屏形象的。
視覺性和動作性是影視藝術最重要的兩個特點。一切抽象的不能形成畫面的敘述和描寫,在影視文學中都是不允許的,諸如痛苦、悲傷、美麗、偉大、純潔、自私等屬于人物精神領域的抽象概念,都必須設計成具體可見的形態(tài)或動作,才能寫進影視劇本。張欣的小說雖說以語言為媒介,但極具影視性特點,語言的動作性和畫面感頗強,這樣的小說最容易改編成影視劇。
:
[1]張振勝,張欣.我的定位是純文學作家[N].中華讀書報,2006-11-15(4).
[2]2011 年電視劇創(chuàng)作當代題材仍然走強[EB/OL].[2011-02-18].[2012-07-06].http://www.qianlongnews.com.
[3]劉樹林,李泱.電視文藝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134.
[4]張欣.影視給文學帶來什么[N].信息時報,2009-07-19(3).
On the Visual Elements of Zhang Xin’s Novels
WANG Yu-p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0,Guangdong,China)
Zhangxin is from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whose novels have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film circles again and again.Since the CCTV adapted ‘Indus Indus’ in 1989,So far her nearly 20 novels have been adapted into TV dramas.The reason is that Zhang Xin’s novels have many film elements,such as ‘the contemporary and modernity of the theme’,‘the twists and legendary of the plot’ and ‘he movement and picture of the language’.
Zhanxin’s novels;visual elements;the film adaptation
I207
1007-5348(2013)01-0037-04
2012-10-20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學科共建項目“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滬、穗女性都市小說研究(1990 年以來)”(GD11XZW01)
王玉屏(1966-),女,湖南邵東人,惠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王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