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日東
(作者系廣西崇左市廣電局局長、黨組書記)
改進新聞報道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重要內容,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題中之義。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據(jù)此,我們必須把媒體的群眾觀踐行好、體現(xiàn)好、落實好,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進一步把改進新聞報道工作做好。
今年以來,根據(jù)廣西自治區(qū)黨委、政府的部署和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崇左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著力在改進新聞報道上下功夫、求實效。市委、市政府及時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自治區(qū)黨委、政府有關意見的文件,并就市領導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的新聞報道問題,今年年初就提出明確意見,并提出要根據(jù)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并就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shù)量、字數(shù)、時長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廣電系統(tǒng)通過召開部署會議,下發(fā)實施文件,加強督促檢查,狠抓工作落實,積極改進和壓縮有關的時政報道。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電視媒體關于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及領導出席的會議活動的新聞報道量共計3968條,比去年同期減少1554條,減少了39.16 %;報道字數(shù)126萬多字、同比減少約29萬字,減少了30%左右;報道時長5053分鐘,同比減少1161分鐘,減少了29.83 %。同時,加大經濟類、民生類、“基層類”等方面的新聞報道。全市電視媒體關于經濟類的新聞報道量共計1828條、比去年同期增加980條、增長53.61%,報道字數(shù)80多萬字、增加近40萬字、增長約1倍,報道時長3223分鐘、同比增加1587分鐘、增長97%。全市民生方面的新聞報道量共計3719條、比去年同期增加1928條、增長51.85 %,報道字數(shù)近190萬字、同比增加約103萬字、增長約1.2倍,報道時長7635分鐘、同比增加4109分鐘、增長116.53%。市、縣(市)電視臺今年紛紛增設了新的民生欄目,如龍州電視臺開設了《盡職盡責惠民生》、寧明臺開設《促農增收》、大新臺新設《百姓連線》等。崇左電視臺今年則與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電視臺聯(lián)手,共同打造、推出了《潮涌北部灣》欄目。該臺還與江州區(qū)新聞中心聯(lián)合開設了《江州新聞》欄目,實現(xiàn)了江州區(qū)設區(qū)以來沒有《江州電視新聞》欄目的零的突破。可以說,全市改進電視新聞報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與中央和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相比,對照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我們在改進電視新聞報道工作上還有較大的不足和差距。因此,應著力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強化群眾觀點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所必需。我們要堅持群眾路線,改進新聞報道,這需要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tài)和宣傳思想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要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改進新聞報道的重要任務。廣大新聞工作者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的要求,進一步找準改進新聞報道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tǒng)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體現(xiàn)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統(tǒng)一起來,確保改進新聞報道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為發(fā)展大局服務,為人民服務。要著力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從推動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和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基點出發(fā),直面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增強改進新聞報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崇左來講,新聞報道要為推動“兩加”“兩成”工作增加更多的正能量。
依靠人民群眾,對人民群眾負責,為人民群眾服務,這都是堅持群眾立場的重要表現(xiàn)。堅持群眾立場,需要切實養(yǎng)成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中著力改進新聞報道。就解決形式主義之風促推改進新聞報道而言,必須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不搞“假、大、空”,不弄“花架子”,確保新聞報道有實實在在的內容,以認認真真的服務贏得民心。就解決官僚主義之風促進改進新聞報道來講,需要我們向人民群眾學習,在開展新聞宣傳中不脫離實際、不脫離群眾,特別是我們新聞工作者更不能有“做官當老爺”的作風。既要勤于學習,不恥下問,精通業(yè)務,又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斷采寫群眾喜聞樂見的好新聞。就解決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推動改進新聞報道來說,需要我們堅持群眾利益至上,消除貪圖享受、隨波逐流,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的思想。我們崇左新聞工作者更要繼續(xù)發(fā)揚“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精神,舍得吃苦、不怕吃虧,奮發(fā)向上、敢于進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改進新聞報道上,用于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水平。
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是堅持“三貼近”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是改進新聞報道的需要。因此,我們媒體一定要面向群眾需求,著力改進工作作風,促進和推動改進新聞報道工作的開展。要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推動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采訪,增強群眾意識,提高思想覺悟和業(yè)務水平。要定期不定期選派記者深入村屯、社區(qū)、街道、企業(yè)、學校,深入工廠礦山、建筑工地、邊貿市場、田間地頭和邊防哨所等基層一線,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根據(jù)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及時向人民群眾提供“適銷對路”的新聞作品和新聞服務。要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在采訪中要勤動腦、善思考,勤動眼、善發(fā)現(xiàn),勤動腿、善挖掘,善于在基層、在群眾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新聞點,用心采寫采制新聞,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增進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信服度。著力解決文風問題,大力倡導“短、新、實”,確保新聞報道內容客觀真實,形式豐富多彩,文風清新樸實。特別是,作為全國壯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級市,我們崇左新聞工作者應強化求實作風,面向壯族群眾,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早日在市級媒體開辦廣播電視《壯語新聞》欄目和更多的服務性欄目。
新聞宣傳工作承擔著服務群眾的使命,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是新聞單位的重要職責。因此,我們應積極完善有關工作機制,把滿足群眾需要和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尺,著力推進改進新聞報道工作的落實。完善考核機制,把堅持群眾路線、滿足群眾需要作為考核改進新聞報道工作的重要內容,將下基層采訪情況作為編輯記者年終評先評優(yōu)的具體考核項目;完善評獎機制,讓更多的獎項向“群眾作品”和一線工作者傾斜;完善培訓機制,把培訓課堂延伸到基層、延伸到群眾,等等。通過完善上述工作機制,使新聞媒體把鏡頭和話筒更多地留給群眾,把好時段好版面更多地對準基層、對準群眾;引導和鼓勵新聞工作者多從群眾視角做新聞,多做民生方面的新聞,多用簡潔明了的群眾語言寫百姓故事,多用樸實無華的文風傳播群眾聲音,使新聞報道更有親和力,讓報道內容可親可信、深入人心。如此,才能更好地“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