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亞軍,王文禹,蔣中秋
(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1.1 一般資料:本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齡13-65歲,均為原發(fā)過敏性紫癜,并排除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衰竭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
1.2.1 采用《實用內(nèi)科學》[1]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
1.2.2 療效評定:治愈:紫斑紫點及全身癥狀消失,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好轉(zhuǎn):皮膚青紫斑點明顯減少,全身癥狀減輕,實驗室指標有改善。未愈:皮膚青紫斑點、全身癥狀及實驗室指標均無變化。[2]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30例,應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維生素C注射40-50mg/(kg·d);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20mL予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西咪替丁針20-40mg/(kg·d);安絡血片;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口服。觀察組30例,在應用對照組藥物同時,從脾胃辨證分型分成四大類,采用四種方法,用自擬方劑分型治療。飲片采用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單味中藥配方顆粒進行組方。
1.3.1 第一類:脾胃虛證(含氣虛證、陽虛證、血虛證)、寒證類證侯:有過敏性紫癜癥侯表現(xiàn),若兼見乏力氣短神疲,畏寒肢冷,涕唾稀白,腹?jié)M便溏,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沉弱澀等表現(xiàn),此為脾胃虛證、寒癥類表現(xiàn),用自擬方1治療。藥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當歸、陳皮、枳殼、防風、荊芥穗。
1.3.2 第二類:脾胃實熱證:有過敏性紫癜癥侯表現(xiàn);若兼見煩熱口渴;咽干咽痛;自汗出、面赤、目赤息粗;便干溲赤;舌質(zhì)紅苔黃;脈實滑數(shù)有力等等表現(xiàn),此為脾胃實證、熱癥類表現(xiàn),用自擬方2治療。方藥組成:生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生軍、生地、薄荷、甘草梢。加減用法:血熱傷津液倍用生地加丹皮、赤芍、天冬、元參等;腹?jié)M便秘者倍用大黃加枳實、厚樸;兼見風熱之邪者加浮萍,濕邪盛加蒼術、滑石、薏苡仁、土茯苓等。
1.3.3 第三類:不典型虛實寒熱證:有過敏性紫癜癥侯表現(xiàn);無明顯虛實寒熱證表現(xiàn),可用自擬方3試投。方藥組成: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當歸、陳皮、枳殼、荊芥穗。假如患者服用上方后,過敏性紫癜癥狀減輕,則表明患者屬于虛寒類輕癥,可繼續(xù)用上方加減治療;假如患者服用上方后,過敏性紫癜癥狀加重,則表明患者屬于實熱類輕癥,可用自擬方2減半量加減治療。
1.3.4 第四類:脾胃陰虛類證:有過敏性紫癜癥侯表現(xiàn),;若兼見五心煩熱;顴紅目赤;口咽干燥,渴不欲飲,舌質(zhì)紅絳有裂紋,少苔或無苔;脈數(shù)細澀等。用自擬方4治療。方藥組成:北沙參、麥門冬、玄參、生地、白薇、地骨皮、知母、黃柏、龜板、胡黃連、生甘草。加減用法:氣虛甚者稍加炙黃芪、玉竹;血虛甚稍加當歸、白芍、熟地;熱痰黃稠者加瓜蔞、花粉、鮮竹瀝;失眠多夢者加棗仁、合歡花、首烏藤。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4周后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4周后療效比較n(%),n=30
表1結果說明,觀察組治療4周后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脾胃損傷后,食物不能被徹底消化,壅滯腸腑,釀成濕熱之邪,可直接導致過敏性腸炎、紫癜等病的發(fā)生。有些慢性、難治性皮膚病的病因病機都與脾胃功能失調(diào)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3].濕熱濁毒入血可變生百病(如過敏性皮炎、濕疹、紫癜等)。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分子量在10000以上的天然蛋白是良好的免疫原,大分子蛋白不易被人體破壞和抑制,在體內(nèi)可較長時間內(nèi)刺激免疫活性細胞,誘發(fā)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發(fā)生[4],這是從脾胃論治過敏性疾病的理論基礎之一;“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李東垣《脾胃論》)。脾胃損傷是人體虛證發(fā)生的總根源之一。脾胃損傷若從虛、從寒化,可導致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虛勞諸不足等種種虛損證侯,可導致瘀血證,出血證等諸血證。脾胃損傷可導致水液代謝異常,出現(xiàn)痰飲、水腫等等,這些都影響了免疫系統(tǒng)的平衡。有研究表明,脾胃虛損的病人,其痰分泌IgA,血清中IgG,IgA;體外白細胞吞噬指數(shù);吞噬細胞、吞噬功能均下降[3]。例如腸道內(nèi)分泌性IgG不足,不能中和大分子有機物(蛋白、多糖、肽類等)抗原,可導致過敏癥的發(fā)生。脾肺氣虛證的病人,呼吸道中痰分泌物IgA不足,不能中和病毒,呼吸道異物、蟲螨等,可導致過敏性哮喘的發(fā)生。脾胃內(nèi)傷如從熱、從火化,則會導致火熱類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如斑疹、紫癜、衄血、血淋、便血等等),已有證據(jù)表明Hp感染與成人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fā)病密切相關。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nèi)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586-2588.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1994.18.
[3] 張永.從脾胃論治濕疹、瘙癢癥、痤瘡等皮膚?。跩].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4.
[4] 金佰泉.醫(yī)學免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