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宏 王 麗
(華北科技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東燕郊 101601)
余英時在《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一書中,將中國文化的結構分為四個層次:物態(tài)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心態(tài)文化層。其中心態(tài)文化指的是,由人類在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育化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主體因素構成的文化層,它是文化整體的核心部分。對于在中國留學的越南留學生而言,心態(tài)文化是他們理解中國文化的鑰匙,也是實現“跨越文化適應”(Acculturation)的關鍵。
越南雖然屬于“漢字文化圈”,但畢竟與中國屬不同國家,有其自身的文化傳統,到中國留學必然要經歷跨文化適應過程。為充分了解我院越南留學生的文化適應情況,本課題在48名預科及本科越南留學生(4名預科,44名本科)中進行了調查,采用理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進行適應程度評價(1=沒有任何困難;2=有一點困難;3=一般困難;4=比較困難;5=最困難),被試報告的困難越小,表明適應程度越高(見圖1)。分析調查結果可得,越南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呈現以下特點:
圖1 越南留學生的適應程度評價
對越南留學生而言,初來中國,經歷了跨文化交際蜜月期的短暫興奮階段之后,會對突然失去熟悉的社會交往符號和象征,處于異已文化生活環(huán)境,產生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懼的感覺,這種文化上的“水土不服”的現象,即“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這一時期語言障礙是越南留學生文化適應的核心問題,語言問題影響了他們與中國人的有效交往,文化適應進入第一個“波谷”。在經過一年的學習后,這種不適應會隨著語言能力的增強和生活環(huán)境的熟悉而逐漸降低,文化休克現象暫時得到緩解,并逐漸形成文化適應的第二個“波峰”。通過對來中國超過一年的越南留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他們在自己去購物,適應當地天氣,習慣當地飲食方面較初來者滿意度有了顯著的提高。
但隨著本科學習的開始語言適應問題再次出現,中國地域遼闊,語言環(huán)境錯綜復雜,課堂上和書本上學的漢語與“活的漢語”千差萬別,上專業(yè)課的時候,有些老師不僅語速快,而且有方言語調。而與之相比,語言上的最大困難是不能理解中國式笑話和幽默,這不僅是一種語言能力,而且是一種文化能力。通過調查發(fā)現,越南留學生在理解中國式幽默以及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感覺比較困難。但是,到了本科畢業(yè)時,通過基本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心態(tài)文化的內部構成因素及其內涵,也就是實現了“涵化”(Acculturation)的過程之后,文化適應將再次達到波峰。
正常友好的人際關系對促進越南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十分重要,這是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另一個窗口,也是融入中國社會的一條必經之路。通過訪談發(fā)現越南留學生非常希望能融入中國社會,在人際交往中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具體體現在旅游,跟中國人交朋友,期望畢業(yè)后能在中國找到合適的工作等。最初他們認為學會了基本的語言升入本科之后,就能夠結交到很多中國朋友,但在實際調查中,越南留學生普遍感到和中國人交朋友比較困難,來華時間超過12個月的留學生感覺在“和中國學生交朋友”問題上反而比初來乍到的留學生還要困難。因為學會漢語之后越南留學生對朋友的概念已經不再是初來時會幫助他們做一些事情的中國人這么簡單了,他們想要找可以深度交談的,有共同話語和愛好的朋友,但苦于互相了解的不深入而無法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
在心理適應方面,調查主要從“在中國生活是否感到輕松,會不會受到歧視”和“克服思鄉(xiāng)情緒”兩個方面考察。對于第一個問題,越南留學生表示并不會太多的出現因為自己是“老外”而被盯著看的情形,大多數中國人不太能分辨出他們是外國人還是說普通話不太好的廣東(西)人,因此走在路上或買東西并沒有什么壓力。但在“克服思鄉(xiāng)情緒”這點上,則適應狀況不太穩(wěn)定。一些留學生表示習慣了,但還有一大部分表示思鄉(xiāng)是無法克服的情緒,只能說漸漸習慣了很久才回家,表明深層次的文化適應非常艱難。
越南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因素中,除了個人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作用非常大。根據文化距離的觀點,來自亞洲的留學生的適應狀況應該比歐美學生好,但是研究結果表明,與來自歐美國家的學生比,亞洲學生的適應比較差,中國社會對發(fā)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留學生更感興趣,更愿意去主動接觸來自這些國家的留學生。
通過對調查的分析不難發(fā)現,造成越南留學生在我院留學期間的種種文化不適應,深層次原因其實是對中國文化中深層面的心態(tài)文化的不了解。受越南文化熏陶和浸染的越南留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文化價值觀念帶有較深的越南文化烙印,造成了越南人與中國人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情感活動等文化上的差異。
思維的過程會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文化在思維中因果分析的不同是跨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之一;其次,在思維處理過程中,關注的熱點也不一樣,各國人會關注與自身文化相關的熱點。調查中發(fā)現越南留學生對生活環(huán)境的不適應和人際關系的不適應就是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差異的體現。中國人在說話時喜歡用隱喻、俗語、網絡語,喜歡“含而不露”,只掌握了基本語言知識的留學生對此難以理解。而大部分的越南留學生因為自己身處外國,對陌生環(huán)境有恐懼心理,在交往中也常常不敢講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這便造成了傳播中非常嚴重的隔閡。
馬斯基德和弗吉德提出了焦點事件概念,指出不同文化中的人所關注的特定事件也不同。這些特定的典型事件決定了不同文化的人所建立的情緒體驗也不同。越南文化較中國“西化”程度高,他們喜歡大聲放快節(jié)奏的歌曲,習慣晚睡,經常在深夜大聲喧嘩和發(fā)動摩托車外出,嚴重影響了中國學生和其他外國留學生的體息,常常成為引發(fā)雙方矛盾爭端的導火線,越南留學生也因此成為中國學生和其他外國留學生的投訴對象,因而越南留學生在學校留下的印象不佳,這也是致其人際交往困難和社會生活貧乏的一個主要原因。
此外越南留學生很難區(qū)別中國人的真實情感和客套,也無法理解中國式的幽默,這讓他們覺得中國人的情感難以把握,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于是很多留學生又縮回自己的圈子,形成了我們所謂的“抱團”現象,他們一致“對外”,如果有人違反了校紀校規(guī),也不會主動承認錯誤,其他同學也知情不報,這給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也造成了越南留學生與管理人員之間交流和溝通的障礙。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價值觀是心態(tài)文化的一個主體構成要素,是產生文化距離的主要原因,它也是造成文化沖擊和引起文化不適應的主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主要儒、釋、道三家之言論中。越南人傳統的價值觀和中國人的價值觀非常接近。但十九世紀晚期后法國殖民時期,西方思想讓越南人有了個人、個體的思考,倫理觀念開始有所改變。在訪談中,我們發(fā)現越南留學生較中國學生思想更西化和開放,并在談論錢的時候沒有中國人常有的羞怯感。
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留學生逐漸成為我國跨文化交流的主要群體之一,但是從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大多數的研究目標定位在對留學生的漢語教學方面,而對分國別的跨文化適應及心理適應研究較少,對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心態(tài)文化如價值觀、審美情趣等傳播注意的更少,這就出現了留學生在掌握了漢語之后仍然不能融入到中國社會,甚至出現心理抑郁,影響學習和生活。這同我們國家缺乏對心態(tài)文化傳播的認識和整體跨文化素養(yǎng)不高有緊密關系。
民族中心主義是指,特定文化的成員傾向于相信自己的文化優(yōu)于別的文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的觀念形態(tài)。在民族中心主義的作用下,人們習慣性地甚至下意識地用自己文化的價值觀去判斷別的文化及其成員的行為方式,把自己所在的群體作為一切事物的中心,所有的人都以此為參照進行衡量和評判。在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信仰、社會規(guī)范及判斷基礎上形成評判標準和期望。[2]
刻板成見也叫定勢觀念,是指在交往時對對方的行為的預測是以對其文化的固定看法為基礎,往往是一種固執(zhí)的偏見。定勢觀念的準確程度與對行為的預測相關,即定勢越準確,對對方的行為的預測越準確,交際就越順利,但是這些“定勢思維”有些是真實的,有些是部分真實的,而有些是完全錯誤的。
從對留學生的社會支持調查中可以發(fā)現,我院中國學生存在對越南的刻板偏見,在沒有對越南留學生進行深入了解之前,就抱有負面情緒,不愿接觸,或在接觸中點到為止并不愿意深入交流。部分越南留學生也感覺到中國學生的歧視和疏遠,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退縮到自己同胞的圈子中,所有的交流都是用他們的母語。
心態(tài)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同樣也是跨文化傳播的核心,良好的心態(tài)文化傳播會讓留學生產生一種中國情結,讓他們在離開中國后還能對留學生活有正面的情緒,讓中國文化在其思想中成為一個有邏輯的整體。
留學生對中國文化最直接的感受來自日常生活,中國人的價值觀也最直接的體現在言語和行動中,因此,對留學生來說最有效的了解中國心態(tài)文化的辦法就是在生活中與中國人零距離接觸,這需要打破舊的管理思路,讓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住在相同的宿舍中,解除中國式隔離,建立同學情誼,習慣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在心理上實行有差別輔導,設立具有跨文化心理知識的教師對留學生進行定期的訪談,提供咨詢,讓誤解和意見得到最快的疏導。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讓留學生接受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必須肯定和了解越南的文化。需要組織多種形式和內容的講座,將中國的政策內涵,中國的國情和文化較為客觀地解釋給留學生,同時允許留學生以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開展對中國問題及生活教育問題的討論,允許和鼓勵他們舉辦越南文化展覽和講座,讓中國學生有機會了解他國文化,減少文化的刻板印象,摒棄文化民族中心主義的觀點,達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社會環(huán)境也是影響留學生文化適應的重要因素。對留學生來說最直接的社會支持來自中國學生和大學老師。學校應多提供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機會,比如在中國傳統節(jié)日時舉行紀念活動,課余時間組織友誼足球賽等,擴大他們的社交網絡。同時對教師提供跨文化素養(yǎng)培訓,邀請他們參加留學生的活動,建立師生情誼,促進留學生文化適應大環(huán)境的形成。
[1] 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博士論文,2005
[2] 楊智慧.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回歸沖擊現象[J]. 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