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全藥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體況評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是觀察和監(jiān)測奶牛在妊娠前期、妊娠后期、泌乳期、干奶期等不同時期皮下脂肪的蓄積變化情況,并按5 個等級進行評分的方法。評分通常是按照每0.25 分為1 個單位劃分。
BCS每增加1 分,相當于奶牛的體重增加55 kg,體脂肪增加12%,同時,體蛋白減少12%。臨近分娩的奶牛,體內(nèi)胎兒進入快速成長期,同時奶牛開始為進入下一個泌乳期作準備,乳腺開始再生,開始準備初乳的分泌,因此,此時是奶牛氨基酸營養(yǎng)需求量增加的時期。特別應該注意的是BCS高的奶牛,在臨近分娩時,干物質攝取量(DMI)下降,導致體蛋白蓄積量減少,此時的奶牛更應注意蛋白質營養(yǎng)(特別是氨基酸)的供給。所以,BSC測定不單單是皮下脂肪的測定,與體蛋白的蓄積和蛋白質營養(yǎng)也關系密切。
另外,分娩后奶牛BCS急劇下降,表明奶牛在泌乳初期陷入體內(nèi)能量的負平衡,引發(fā)體內(nèi)脂肪消耗和體蛋白的分解。分娩前后BCS的理想變化情況是在0.5 分以內(nèi),最大也應該在1 分以下。如果下降超出范圍,會引起脂肪肝、酮病,甚至繁殖障礙類疾病的發(fā)生。
BCS測定最重要的時期是奶牛分娩前后的過渡期。該時期BCS為3.0~3.5 分,是最理想的。盡管評價的方法帶有主觀性,但在日常飼養(yǎng)管理中,運用BCS測定作為掌握奶牛營養(yǎng)攝取和營養(yǎng)供給的管理指標是至關重要的。
表1 臀骨、大腿骨和坐骨的三點連線呈“V”時的評分細則
奶牛通過“BCS”表述自身體況。觀察BCS的變化,是了解奶牛體脂肪變化及評價牛群能量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要想了解BCS,首先要正確理解能量被利用的優(yōu)先順序。
當奶牛攝入的能量無法滿足奶牛所需能量時,對奶牛身體的影響將從優(yōu)先順序較低的階段開始。有些奶牛在下一胎時不產(chǎn)奶,是因為前一胎生產(chǎn)之后的能量不足,奶牛無法恢復體重,以致產(chǎn)奶能量被更優(yōu)先地利用在體重增加上。
BCS是通過觀察營養(yǎng)分配的優(yōu)先順序指標中的第五項——蓄積體脂肪(第一至四項分別為維持代謝,胎兒,增長,產(chǎn)奶,第六項為繁殖),即奶牛的脂肪蓄積程度來判斷奶牛營養(yǎng)水平的方法。
BCS一般可利用將得分1~5 分之間每0.25 分作為刻度的“UV法”進行判斷。分值為1就代表體重40~77 kg之間的變化。那么平均體重為60 kg時,得分0.25 分就相當于15 kg的變化。
“UV法”的第一步是測試牛的骨盆(髖骨)。臀骨、大腿骨和坐骨的三點連在一起像“V”型時就得3分或者以下(圖1,圖2和表1);如是圓潤的“U型”就得3.25分或者以上,具體評分集中觀察臀骨、坐骨、腰椎骨韌帶以及尾骨韌帶的4 個部位(圖3,圖4和表2)。
奶牛BCS評分在2.25~4.00之間屬于正常范圍。泌乳階段脂肪蓄積的程度不同則泌乳牛的BCS得分也不同,干奶期到分娩時的BSC得分在3.75~3.25(平均3.50)為最高,產(chǎn)奶高峰期時降到3.25~2.75(平均3.00),之后緩慢上升最為理想(圖5)。
通常來說,如牛群中10%~15%的牛在允許范圍內(nèi)時,就可判斷為飼料和分群有問題,需要作必要的調整。另外也可根據(jù)各階段的正常范圍,來判斷該牛目前的BCS是正在下降、停止,還是在上升。
表2 臀骨、大腿骨和坐骨的三點連線呈“U”時的評分細則
圖5 BCS得分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