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萍
文風、會風、學風簡稱“三風”,不僅是作風問題,而且事關黨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yōu)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绷暯娇倳浽谥醒朦h校提出文風問題,要求克服“長、空、假”,倡導“短、實、新”,受到黨內外廣泛關注,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不難看出,中央開始從整治文風會風學風入手,抓好黨風建設。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國政壇開始流行“八股式”的文風和會風,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官話、長話、狂話、洋話、絕話、雷話盛行,遭到社會詬病,現(xiàn)在我們有必要對十種“話病”進行一次深刻剖析。
假話。這是目前官場上流行最廣、流毒最深、為害最多的病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把一說成二,黑白顛倒,這和“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發(fā)病原因有點兒相似,這些人也許是假話說多了,臉一點兒不紅,可謂: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問題是,盡管是假話、瞎話,但有市場,有人聽,有人信,還管用,于是何“假”而不為?假話泛濫成災,正如社會上所言:連造假都造不過他人,還有何本事?
大話。和假話是孿生姊妹,凡有假話的地方就有大話蹤影,它的特點就是所說的“吹牛皮”,自古就有“吹牛不上稅”的說法,看來說大話古而有之,還有悠久歷史吶,而現(xiàn)實版中的說大話者幾乎俯拾皆是,多見于統(tǒng)計數(shù)據和發(fā)言,以及匯報材料,最常見的典型就是“拍胸口、拍腦袋、拍屁股”的“三拍”干部,豪言壯語牛氣沖天,說大話時幾乎不考慮任何成本。
空話。與假話、大話一母同胞,人們常用“假、大、空”把三者連在一起,如果說前兩個是“假大姐”,那么它就是“空小妹”。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妙語連珠不落實,口若懸河不管用,華而不實,言而無物。這些話浪費時間、浪費紙張,更浪費別人的精力,用在地里打不來糧,用在戰(zhàn)場打不贏仗,用在企業(yè)創(chuàng)不了利,用在科研鬧饑荒,老百姓給它畫像為:“賣藕跟賣蔥——談空”。
長話。一些官員認為,只有長講話、長文章才能顯示出領導能力和理論水平,因而有意無意地將講話、文章添枝加葉,短話長說、短文長做,結果是“離了稿子不會說,交流性的話不會說,舉例說明不會說”。它的特征是旁證博引、東扯西拉,說了一、二、三,還有甲、乙、丙,最后再強調三點,半小時能講明的事情拖了半天,也許正應了“心無點墨話就長”,聽了半天不得要領,基層怎么去落實?
套話。它的特點是人云亦云,典型的就是被人們批評的“用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講話也好,材料也罷,只要換幾個名詞,幾乎能用在所有行業(yè)上,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話”,但缺乏真知灼見、務實創(chuàng)新。套話吃香,反映了“有些話能說卻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卻不能說”的官場現(xiàn)實“政治生態(tài)”。
官話?,F(xiàn)時能當官的,都必須具備做一手“官樣文章”的能力,否則就進不了“小圈子”,成不了“小兄弟”,拿不到“小利益”,這已成官場之道的不二法門?!肮僭挕边B篇,官氣十足,官僚霸道,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正如社會流行的順口溜所說:村騙鄉(xiāng),鄉(xiāng)騙縣,縣里再騙市和省,一直騙到國務院;國務院,發(fā)文件,一層一級往下念,念完文件進飯店。雖然說法有點尖刻,但也折射出“官話”的一種社會現(xiàn)實,難道還不足以令人深省嗎?
狂話。主要表現(xiàn)在一些干部在面對群眾、接受新聞采訪或處理民生等問題時經??诔隹裱?,甚至話帶威脅,比如“在中國,你說不拆,肯定把你拆了。”“你敢在網上曝光,我就叫它關閉。”“記者證在我們這里沒用的?!笨裨挸鲎钥裢?,來自權力產生的幻覺,習慣用簡單粗暴的辦法處理問題,以為“擺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穩(wěn)定”,認為“只要出政績,手段不重要”。
洋話。時下少數(shù)官員學習幾句洋話或洋專業(yè)名詞、術語,就四處炫耀,八方抖活,講話時動不動就夾雜些洋字母,寫文章時不時就引幾句連自己都沒搞懂的洋名詞,結果讓人聽著如墜云霧,看著不知所云。他們故作高深,亂造新詞,刻意追求字的張揚、詞的飛動、排比的聲勢,好像不加工“洋包裝”一番,就贏不來眼球、動不了人心似的。
雷話。互聯(lián)網造就了一批批網絡“紅人”,雷人不斷涌現(xiàn),一浪接一浪的雷話“被娛樂化”。平民百姓的雷人演出挑戰(zhàn)的或許只是大眾的審美情趣,而手握公權的人,他們出位的雷話就往往被當作“官方表態(tài)”,并非純粹的個人行為。官員雷話雖然偶發(fā),卻往往直觸社會底線,受到民眾的猛烈炮轟。為何有的官員一張嘴,網民就被雷倒一大片?少數(shù)官員低估了網絡時代的放大鏡效應——官員當慎言慎行。
絕話。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雖然不太多了,但也值得注意,往往非常小的一件事,就因為某些官員的一句絕話,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社會公共性事件,成為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的導火索。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官員也是人,也可能說錯話,關鍵看是無心之過,還是有意為之。
不良文風、會風、學風,都是不良作風的直觀反映。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官場的政治生態(tài)和一些干部為官、從政的心態(tài)出了問題。不能正確地看待上級與下級、前任與后任、進退與留守等關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帶有較強傳染性的官場“不端心態(tài)”。
心態(tài)一:調研多走樣,“好話”人不怪。調查研究是作決策、指導工作的一種常用手段,其生命在于掌握實情,聽到實話。但現(xiàn)在,基層逐漸琢磨出應付調研組的“技巧”來,即主要領導在高速路口笑臉相迎,調研組下榻的賓館高高掛上“熱烈歡迎”的標語,然后就是座談會、匯報會、歡迎宴會等輪番上場。為了阻止調研組與群眾接觸,有意把座談會的時間拖得長長的,為了防止調研組晚上突然襲擊,就使勁勸他們喝酒,“喝多了,自然就不好意思再去與群眾聊天了”。最后,調研組收集了厚厚一摞各部門的匯報材料帶回去,并依此撰寫出厚厚一本的調研報告。
心態(tài)二:真話最危險,虛話最安全?!罢f真話,誰那么傻,真話最危險,虛話才最安全呢。”蘇北某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機關”說出了自己的“說話心態(tài)”。這名“老機關”曾經多次列席市里的會議,據他觀察,在集體研究干部事項或作某項決策時,基本上是誰分管誰說話,不分管的領導干部很少開口,或者說一些不疼不癢的虛話?!罢l要是多提問題,誰就容易被理解為與分管領導過不去——都是局中人,今天討論你分管的事,明天討論我分管的事,大家都得落個順水人情?!痹谝话咽置裰饕庾R不強、作風武斷的班子里,要說真話還真有一些危險性,有時候不得不說一些違心話。
心態(tài)三:講話不費神,“槍手”來操刀?,F(xiàn)在一些領導干部都舒服到家了,只要在公開場合,無論是作報告還是作個簡單發(fā)言,都要秘書班子把講話稿寫好。這些領導干部非但不認為自己的文風有什么問題,相反還認為這是作為領導干部的一種政治待遇?,F(xiàn)在不少領導干部開會多、講話多、應酬多,因此很難集中精力去研究問題,更沒有時間去研究講話稿,一般都是自己大致說出個主要想法,然后由秘書班子去查資料、找依據,最后形成一個講話稿。領導往往只在開會前才匆匆看一遍,然后就上臺去講。這些由秘書代筆,自己沒有很好消化的講話,其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有時領導干部匆忙中把頁碼放錯了,竟也將錯就錯地念下來,鬧出不少笑話。這一方面反映了少數(shù)領導干部的“官老爺”做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少數(shù)領導干部的本領缺失。
心態(tài)四:場面“普通話”,場下“私房話”。部分領導干部出現(xiàn)了“說話人格分裂”現(xiàn)象:臺上說話一本正經,冠冕堂皇;臺下,特別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滿嘴都是俏皮話、“私房話”,熱衷于傳播黃笑話、葷段子,甚至諷刺、挖苦的段子。這樣的領導干部是典型的“兩面人”。長期在這兩種語境中穿梭,其文風就缺少靈魂,給群眾的感覺是,他們的講話像是在逢場作戲,沒有魅力和說服力。當遇到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做群眾思想工作時,這些領導干部就傻了眼,再多的道理群眾都難以聽進去,因為很難辨別他說的究竟是真話還是假話。這里不是說領導干部都要板起面孔來說話,而是說,領導干部臺上與臺下說話都要有一個健康的、生動活潑的語境,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不斷釋放出清新感、真實感和正義感。
心態(tài)五:講“大道理”多,管用道理少。一些領導干部陷入一種心理誤區(qū),認為“大道理能夠唬人”。大道理在合適的對象、場合、時間來講,不僅不會拒人于千里之外,還會讓人入腦入心?,F(xiàn)在的關鍵是,一些領導干部只會照本宣科地講大道理,而不會靈活地講實道理,講管用的道理。比如目前收入分配問題社會十分關注,少數(shù)領導干部只會說這是發(fā)展中的問題,要用發(fā)展來解決,而對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通常視而不見或者束手無策?,F(xiàn)在農民工普遍反映工資待遇太低,但一些領導干部只會說“這是市場決定的”,而不能設身處地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究竟能夠做些什么,怎樣解決對方的問題。
突出表現(xiàn)有三種:一是講話左顧右盼,看看前任是怎么說的,看看分管領導是怎么講的,看看上級是怎么交代的,結果講話隨大流,做事隨大流,做個太平官;二是明知已經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需要立即著手來解決,但仍猶豫不決,能拖則拖,實在躲不過去,就簡單應付一下,不愿意碰釘子;三是老好人主義盛行,前后左右的關系都不錯,遇到矛盾時把原則丟一邊,遇到尖銳問題時左推右擋,誰都不得罪,把自己保護得好好的。這種領導干部雖然不會多事,卻會礙事,至少是辦不了事,最終還會壞事;雖然不會成為矛盾的焦點,但最終會留下一大堆矛盾。所以既要防止不講規(guī)矩、膽大妄為的干部出現(xiàn),也要防止只為做官、不為做事的庸官出現(xiàn)。
《人民日報》與人民網就“改進文風”問題推出聯(lián)合調查,下設“主要原因”、“最大問題”和“改進關鍵”三個調查大項供網友投票,其結果值得思考。
在“你認為文風不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調查中,選擇“腹中無物,只有照搬照抄”和“追求平穩(wěn),回避真話實話”的占據了主流,分別達到39.6%和35.5%。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網友對“不良文風”成因的主流看法,即一方面沒有深入實際,對一線工作缺乏把握,另一方面關注仕途平穩(wěn),說一些“正確的廢話”,對一些現(xiàn)實情況卻視而不見。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腹中無物”、“追求平穩(wěn)”與“作風不實”,認為干部因為“思想僵硬,缺少創(chuàng)新思考”才造成文風問題的僅占調查總數(shù)的7.8%??梢哉f調查的主流意見認為,不良文風更主要的是加強學習、改進作風的問題。網友“樂艾”認為,一些干部講話為什么放著很多具體問題不談,卻熱衷于圍繞形式兜圈子?形成文風問題的政績評價機制方面的原因必須受到重視。
第二項調查“不良文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關注不良文風的后果。網友投票相對集中,認為導致“敗壞風氣,干部心口不一”的超過半數(shù),達到56.1%。這反映出多數(shù)網友并不把“文風”視作單純孤立的問題,認為任其發(fā)展必將造成對黨風、政風的危害。此外,認為將造成“脫離群眾,損害黨的威信”的占到21.6%,認為“形式主義,影響工作實效”的占14.5%,認為“浪費時間精力”的只占投票總數(shù)的7.8%。網友“昊東”留言說,在基層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一般工作會議往往很簡短,場合越正式,不良文風的問題就越嚴重,越要顯示重要,“穿靴戴帽”的現(xiàn)象就越突出,說到底就是一個“風氣”問題。
對“改進文風的關鍵”,較多的網友仍然選擇了從風氣上加以扭轉,投票給“領導帶頭,形成良好風氣”的占投票總數(shù)的43.8%;緊隨其后的是期望干部“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真話”,占30.7%;“深入基層,學習群眾的語言”占14.9%;“增強修養(yǎng),做到言行一致”占10.6%。這些顯示出網友所認可的改進文風措施依次為:扭轉風氣、獨立敢言、深入實踐、言行統(tǒng)一。網友“漢化板”在留言中提出,好的文風標準應該是“有趣有益”,既能吸引人,讓人聽進去,又要有建設性、有內容,能給人以啟發(fā)。即使做到“無趣有益”也比“無趣無益”的文風來得有價值。
如果說改進文風的要害在改進作風,那么改進文風的功底就是“務實求理”。文風絕非小事。特別是對于黨員領導干部,其文風不僅關系個人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反映黨風政風,影響社會風氣。因此,文風絕非孤立,它是會風、學風的綜合反映,好會風就能帶出好文風,好文風就能推動好學風,好學風就能影響好會風、好文風;有了好的學風,就會有好的文風;有了好的文風,就會出現(xiàn)好的會風;有了好的會風,就能形成好的作風;有了好的作風,就必然彰顯好黨風好政風,從而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帮L行于上,習于下”。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三風”問題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為人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黨風的折射。
弘揚優(yōu)良作風、倡導良好文風、形成淳厚學風,黨中央、國務院率先垂范,已經為各部門、各地方做出了榜樣。十八大報告不讀原文,政府工作報告只有1.2萬字,習近平同志在國內、國際重大場合講話的“短、新、實”讓人耳目一新,其他領導密集地到現(xiàn)場、到基層、到事發(fā)地點調查研究,已在社會各個層面留下深刻印象?,F(xiàn)實生活中的若干俗語、外來語和大眾媒體使用較多的時尚語言,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高層講話中,如警惕權力“尋租”現(xiàn)象蔓延,黨的紀律中碰不得的“高壓線”,將有關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在陽光下運作”,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中華民族振興的“中國夢”,乃至“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等等,還有許多鮮活的話語表述朗朗上口,口口相傳??梢姡粋€政黨,其偉大生命力不但表現(xiàn)在行動中,同時還表現(xiàn)在話語中。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時就明確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睂τ趶V大黨員、干部來說,黨風問題的實質在于能否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文風是學風的體現(xiàn)。端正文風,有助于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能力,弘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因此,端正“三風”是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們的精神動力和自覺行動。同時,端正“三風”也是新時期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對黨風起著促進和導向作用。
務實求理才能改進“三風”。首先要用心務實。要對著群眾聚焦,講出來的是群眾的白話,喜歡用的是百姓的套路,要表達的是暢曉的思想,并且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寄理于情寓莊于諧。其次要用心求理。對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要從規(guī)律上找原因,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從全局指導上想辦法。求理,一求馬克思主義這一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二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公理;三求總結實踐再指導實踐的明理。只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不占糊涂便宜,不吃糊涂虧。務實求理,是笨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得自己動手,自己長進。務實求理,其“實”其“理”皆顯底蘊,所“務”所“求”要靠功夫,功夫底蘊是為“功底”,修煉積累絕非易事。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只有下得去基層、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擋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下得真功夫,花得大心血,才能少說空話、不講套話、杜絕假話,只講真話、多講新話、盡量講管用的話。
端正“三風”需要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領導干部做起,中央“八項規(guī)定”規(guī)范了“三風”,需要各層各級為此集聚正能量,構建起管用的“三風”新機制和長效機制,由此促進黨風進一步好轉,神州大地吹遍一股清新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