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遠瑛 李樹崗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武漢 430065
2武漢市第一醫(yī)院風濕免疫科,武漢 430022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目前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易發(fā)于氣候冷熱變化時,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主要特點。臨床上,患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咯痰、氣短,咳痰或為黃綠痰,或為白色黏痰,甚或灰黑色黏痰,痰不易咳出。由于有害顆粒或氣體(主要是吸煙)的影響,肺部產生異常的炎癥反應,從而產生氣流受限,常呈進行性加重。COPD不僅影響肺,也可以引起顯著的全身反應。該病屬于祖國醫(yī)學中“肺脹”、“喘證”的范疇。中醫(yī)辨證分型根據痰色、痰質,及舌苔脈象,可分為痰濁壅肺證、痰熱郁肺證、痰瘀阻肺證、肺腎氣虛證、陽虛水泛證、痰蒙神竅證等,本文主要淺談COPD中痰熱郁肺證的中醫(yī)輔助治療。
搜集本院呼吸內科2012年12月—2013年5月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符合痰熱郁肺證者48例,按隨機原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齡(70.0±7.0)歲,平均病程(20.0±13.0)年;對照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齡(69.0±8.0)歲,平均病程(21.0±12.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 COPD 的診斷標準[l],年齡35~80歲。患者有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及有COPD相關危險因素的接觸史。肺功能檢查中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后FEV1/FVC用力肺活量<0.7,即可確認患者存在不可逆的氣流受限[l]。急性加重期的主要癥狀是喘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悶、咳嗽加重、咳痰量增加、痰色改變及發(fā)熱等,另外也可以伴有全身不適、失眠或是嗜睡、疲乏抑郁、精神紊亂等癥狀。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辨證屬于“肺脹”或是“喘證”。主癥為咳逆喘息,氣粗,胸滿,痰黃或白,黏稠難咯,舌邊尖紅,苔黃或黃膩,脈數或滑數。次癥可有煩躁,目脹睛突,或伴身熱,微惡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飲,溲赤,便干[2]。
病情極其危重,不能配合口服藥物的患者;妊娠以及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不同意接受該臨床觀察的患者。
對經篩選納入本臨床觀察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COPD治療,例如休息、吸氧、根據痰培養(yǎng)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改善通氣及給予鎮(zhèn)咳祛痰藥、霧化、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治療組加服體外培育牛黃治療,體外培育牛黃劑量為0.15g/粒,溫開水送服,每日1粒。兩組均治療10d為1個療程。
1.5.1 病情積分變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觀察指標為主要臨床表現和治療前后的病情積分變化情況。病情積分標準按等級記分。病情積分標準是根據咳嗽的程度,痰的色、質、量,咳痰的難易程度,喘息的輕重,濕羅音及哮鳴音分為4級,各計0、3、6、9分;將便秘、發(fā)熱分為4級,各計0、1、2、3分;出現舌脈異常計為1分。
1.5.2 血氣分析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主要是PaO2和PaCO2情況。
1.5.3 安全性指標 治療前后各檢測1次血液、尿液、大便常規(guī)及潛血、肝腎功能。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將療效判定標準分為4級。臨床控制:治療前后總積分減少≥95%,主要癥狀、體征完全或基本緩解,客觀指標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前后總積分減少70%~94%,主要癥狀、體征明顯緩解,客觀指標接近正常;有效:治療前后總積分減少30%~69%,主要癥狀、體征好轉,客觀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總積分減少<30%,主要癥狀、體征無變化,客觀指標變化不明顯或加重。
采用SPSS 12.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24例中,臨床控制19例,顯效2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8%。對照組24例中,臨床控制15例,顯效3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1.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n=24,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PaO2、PaCO2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PaO2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PaCO2與對照組比較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比較(n=24,mm Hg,±s)
表2 兩組血氣分析比較(n=24,mm Hg,±s)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PaO2 PaCO2 62.35±4.56 56.43±4.57治療后 64.40±3.48 55.33±5.18治療組 治療前 63.21±4.66 58.20±6.29治療后 67.73±5.08* 52.28±5.34對照組 治療前*
COPD的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發(fā)病時出現超越日常狀況的持續(xù)惡化,并且需要改變基礎維持治療時的常規(guī)用藥,通常在急性加重期中,患者短期內咳嗽、咳痰、氣短和喘息會明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膿性,同時伴發(fā)熱等炎癥明顯加重的表現。該病屬于祖國醫(yī)學“肺脹”、“喘證”的范疇,常出現“喘、咳、痰、脹、滿、紫”,咳痰常以黃膿痰多見,且患者舌苔厚膩,伴發(fā)熱,臨床常辨證為“痰熱郁肺”。治療上主要予以抗感染與化痰為主,然而COPD患者,由于素體體質偏虛,不耐風寒,天氣變化或是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疾病加重而急發(fā)本病,從而導致抗生素短期內的多次使用。故臨床實際工作中,筆者考慮常規(guī)治療下,加用中藥體外培育牛黃,以加強化痰祛痰作用,減少痰液瘀肺,減輕肺部炎癥,以加強抗感染的作用,及盡可能的減少抗生素的耐藥性。
《神農本草經》記載:“牛黃乃百草之精華,世之神物,諸藥莫及”。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4]記載,“體外培育牛黃具有清心、豁痰、開竅、涼肝、熄風、解毒的功效”。體外培育牛黃性甘、涼,既能清心熱,又能化痰,是對癥治療“痰熱閉竅證”的珍貴藥材,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癲病發(fā)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痰涎壅盛之神昏、口噤、痰鳴等。本案中COPD屬痰熱郁肺型,適合“熱痰涼藥治”的中醫(yī)理論,體外培育牛黃能夠豁痰、解毒,達到祛除熱痰、減輕肺部炎癥的效果。相關研究[5]也證明,體外培育牛黃對急性炎癥的滲出和慢性炎癥的增生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強度與等量天然牛黃相似。同時,體外培育牛黃能提高動物機體耐缺氧能力,明顯延長缺氧小鼠的生存時間,升高其組織勻漿及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示其具有清除機體氧自由基的能力,可減輕脂質過氧化作用對重要器官組織的損害。通過本臨床觀察發(fā)現,體外培育牛黃能夠協助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證,協助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和中醫(yī)證候評分,同時治療組在使用該藥過程中未發(fā)現明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使用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2]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7.
[4]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編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2010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
[5]王莉萍.體外培育牛黃研究概況[J].醫(yī)藥導報,2007,26(11):1334-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