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項里人
在中國古代,畫肆及文玩店鋪的大致格局如明代畫家仇英《清明上河圖》的描繪,擺攤交易則如清代畫家徐揚《姑蘇繁華圖》中的描繪。在《姑蘇繁華圖》中,徐揚還描繪了懸畫于粉壁以待交易的情形。其中,書畫古玩店鋪因商人崇儒慕士,多以“堂”、“閣”、“軒”、“齋”命名。
今天,我們可以通過畫廊、文物商店、拍賣行、藝博會等渠道購買藝術(shù)品。由于中國古代無博覽會一說,所以我們先看看古代藝術(shù)市場上的畫店。
在舊時中國,凡隙地出售文玩字畫者謂之“攤”,有房者謂之“店”、“肆”或“鋪”,所以,“畫肆”即為畫店。
雖然唐代就出現(xiàn)了書畫中介,但史料中從未記載過專售字畫的店鋪。那些被稱做“書儈”的書畫商人除了經(jīng)營書畫外,也有兼營書籍的。也就是說,唐代的書行出售字畫。這說明后來的畫肆應(yīng)該是從銷售文房用品的店鋪中分化出來的。
到了北宋,中國就有了專門出售文玩字畫的店鋪。宋代張師正《括異志·許偏頭》記載:“成都府畫師許偏頭者,忘其名,善傳神,開畫肆于觀街。一日,有貧人,敝衣憔悴,約四十許,負布囊,詣許求傳神?!庇^街乃許偏頭的畫肆所在地。貧人也可以登門造訪要求畫像,可見許偏頭“聯(lián)系群眾”之緊密。
南宋初人李廷瑾于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九月二十二日回憶:先父在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秋天,游開封相國寺,在“資圣閣后畫肆”購得吳道子《胡部》一幅,當(dāng)時徽宗即位僅5年。到了南宋,臨安城內(nèi),“御街應(yīng)市”,在御街兩旁,有300余人設(shè)“肆”,其中就有“作畫”的市肆,“紙畫兒鋪”、“陳家畫團扇”鋪等等?!秹袅讳洝分杏涊d:“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叉三四鼓,游人始?。晃骞溺婙Q,賣早市者又是開店矣?!睆闹锌梢钥闯霎?dāng)時的店鋪數(shù)量之眾,書畫銷售種類之多,并且買賣時間不分晝夜,可見書畫市場的活躍程度。
從18世紀開始,廣州街頭出現(xiàn)了一批繪制西畫的中國人。他們以西畫的材料和技法描繪東方古國的風(fēng)情。他們的畫如同今天的明信片一樣,銷售給來中國做生意的外國人。18世紀中葉,在廣州十三行街區(qū)專營外銷畫的店鋪一家接著一家開了起來,到19世紀初已達30家左右。這些畫店名為畫肆,實與歐洲畫廊無異,主要經(jīng)營油畫、水粉和水彩,顧客多為旅居羊城的外國人,因店主對其截然不同的審美趣味和消費習(xí)慣頗為照顧。十三行畫店當(dāng)時未在內(nèi)地形成影響。直到19世紀中葉國門洞開之后,沿襲十三行畫店模式經(jīng)營的畫廊店鋪才在中國對外通商口岸相繼設(shè)立開來。
人潮涌動的拍賣場內(nèi),萬眾矚目的拍賣臺上,拍賣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牽動所有人的心。買主、賣主,甚至在場的觀眾都因價格的飄忽不定而瘋狂,激動人心的場面隨處可見。隨著拍賣師的落錘,天價作品又誕生了!
這是當(dāng)下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常見的橋段。作為銷售活動的一種形式,拍賣從古至今深受人們迷戀。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有明確記載:古代巴比倫和伊里利亞有一種“拍賣姑娘”的風(fēng)俗。當(dāng)時,各村莊的適齡姑娘每年都要相聚一處,在拍賣師的主持下,青年男子從最漂亮的一位姑娘開始競拍,到剩下丑姑娘或跛姑娘誰也不愿意買為止,最后拍賣師將所有拍賣收入作為奩金交給剩下的姑娘,以便所有姑娘都可以嫁出去。
公元前246年,羅馬將軍馬塞盧斯掠奪了一幅古畫,他不知道價值多少,拿到科林斯城去拍賣,帕加馬國王阿塔爾識貨,開價就達60萬德爾尼埃(當(dāng)時1萬頭牛的價錢)??吹劫I主開價如此之高,馬塞盧斯猶豫了,最終留下了這幅畫。這或許是世界上最早的藝術(shù)品拍賣。那么,中國的拍賣活動和拍賣業(yè)始于何時,是如何形成的呢?
《潑墨仙人圖》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潑墨寫意人物畫,描繪了一位袒胸露懷、寬衣大肚、步履蹣跚、憨態(tài)可掬的仙人。仙人那雙醉意朦朧的小眼睛,仿佛透視著世間一切,其嘴角還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而那副既頑皮可愛又莫測高深的滑稽相,把仙人超凡脫俗又滿帶幽默詼諧的形象躍然在畫作上。這是南宋宮廷畫家梁楷與畫院畫風(fēng)決絕后,自辟蹊徑,獨樹一幟,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所創(chuàng)“減筆畫”之杰作。
隋唐時期,不少畫家畫過《羅漢圖》,宋代更為盛行。當(dāng)時畫《羅漢圖》不是用以供奉禮拜,而是為了賞玩。南宋劉松年所作的《羅漢圖》,羅漢雙手相交,注視著眼前兩只溫順的小鹿。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異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現(xiàn)實的世俗生活。樹上有兩只活潑的猿猴在摘果子,樹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這種極富生活情趣的描寫,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氣氛。
本幅作品繪秋末湖濱漁翁肩負網(wǎng)罟?jié)M載而歸的歡樂情景,反映了漁民的生活。近景高昂挺拔的松柏宛如雙龍騰空,橫斜的秋樹夾雜其中,成功詮釋了李成寒林的蟹爪枝,不過卻無郭熙云頭皴的實體感。唐棣曾在江浙、皖南做官,將孤寂蕭瑟的李、郭寒林轉(zhuǎn)化成濃厚的庶民生活氣息。此類畫風(fēng)深受權(quán)貴賞識,在元代李郭畫派的傳承上占有一席之地。
曲彥斌認為,如同中國的典當(dāng)業(yè)始于南朝佛寺的寺庫,如今見諸文獻最早的中國的拍賣活動,也出自古代的佛寺。據(jù)敦煌文獻記載,唐代寺院處理亡僧遺物,有唱賣的習(xí)慣。唱賣與拍賣相近,傳自印度,到中國依舊保持,直至元末告終。不過,這種拍賣式的交易活動在當(dāng)時不大受歡迎。初唐高僧道宣就說:“今時分賣,非法非律,至?xí)r喧笑,一何顏厚。佛令分付,為息貪情令各自省,今反樂笑,不唯終始?!钡佬J為衣物唱賣太過喧鬧,傷了佛門清凈。
到了宋代,“中國市集的估衣販子在將衣物展示于手上的同時,通常也都唱出貨品的性質(zhì)與價格以便引人注目。這就叫做‘唱故衣’”。《東京夢華錄》記載:“近北則中瓦,次里瓦……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估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迸c寺院的“唱賣”出讓對象主要是寺院的僧眾不同,宋代的“唱故衣”屬于開放形式的市場交易活動。
清同治十三年(1874),英國遠東公司在上海成立子公司魯意斯摩拍賣公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拍賣行。兩年后,即光緒二年(1876),國人效仿英式遞價拍賣開展業(yè)務(wù),時稱“叫貨”?!督蜷T紀略》載:“拍賣亦曰‘叫賣’。凡華洋家什貨物,俱可拍賣。先期粘貼告白,定于某日幾點鐘。是日先懸旗于門。屆時拍賣者為洋人,高立臺上,以手指物,令看客出價,彼此增價爭買,直至無人再加,拍賣者以小錘拍案一聲為定,即以價高者得貨耳。俗名‘賣叫貨’?!边@類“賣叫貨”顯然已經(jīng)屬于市場交易行為的“拍賣”活動。由國人創(chuàng)辦的拍賣公司正式開業(yè),掀開了中國拍賣業(yè)的歷史篇章。
藝術(shù)經(jīng)紀人是經(jīng)紀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因此,有必要先介紹一下經(jīng)紀人。
在西方,經(jīng)紀人古已有之,古羅馬詩人賀加斯的父親就曾在拍賣場中做掮客。經(jīng)紀人在中國出現(xiàn)于秦漢,時稱“駔儈”,即牲口經(jīng)紀人。到了唐代,居間商販類別增加,經(jīng)紀人又通稱“牙”,如“牙子”、“牙郎”、“牙儈”、“牙?!钡取9糯椒Q牙儈為“經(jīng)紀”,約始于明朝。明末學(xué)者方以智說:“牙市又曰經(jīng)紀,今人稱牙儈為經(jīng)紀?!?/p>
唐伯虎的老師沈周晚年在揚州賣畫,一幅美人圖標(biāo)價20兩。沈周所作的《臥游圖》冊,每幅畫中均有畫家自題,結(jié)合畫面物象抒發(fā)其內(nèi)心感受。此為第三開《平坡散牧》,右上沈周自題:“春草平坡雨跡深,徐行斜日入桃林。童兒放手無拘束,調(diào)牧于今已得心?!?/p>
作為經(jīng)紀人的其中一類,藝術(shù)經(jīng)紀人可追溯至唐朝。當(dāng)時書畫中間商人穆聿、王昌等人“成一家之憬彼,睽四海之友于”,說明唐代鬻書畫之人具有經(jīng)紀性質(zhì)。而且有的經(jīng)紀人專業(yè)水準很高,像李綽《尚書故實》稱孫仲容、孫盈父子“精于品目,豪家所寶,多經(jīng)其手,真?zhèn)螣o所逃焉”。當(dāng)時,有專門的經(jīng)紀人活躍在市場上,“手揣卷軸,口定貴賤,不惜泉貸”。
不過,唐代這些書畫中間商人被稱作“書儈”,尚未被稱為“牙人”。直至北宋,文獻中才出現(xiàn)稱代理尋購書畫的中間人為“牙”、“駔”。米芾《書史》云:“姑蘇衣冠萬家,每歲荒及迫節(jié),往往使老婦駔攜書畫出售。余昔居蘇,書畫遂加多?!苯又终f駙馬都尉王詵命某“管軍苗履長子”尋購法書,米芾笑其為“太尉書駔”?!袄蠇D駔”即牙婆,“書駔”則是專門從事書畫尋購業(yè)務(wù)的牙儈。
北宋以后,“書駔”及“牙儈”仍有零星記載散見于文獻。如南宋法書鑒藏家、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寶真齋法書贊》中兩次提到“書駔”。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未及弱冠的岳珂自蘇州某“書駔仲宜家”購得黃庭堅的《一笑帖》;10年后的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正月初五,他又在臨安自某“書駔高仲處”購得楊凝式《煙柳詩帖》。明人陳達甚至寫過一首叫《題買臣負薪圖》的詩:“敲門忽見東溪氏,手持一幅鵝溪紙?!M徒不入駔儈眼,何當(dāng)更被糟糠嗤?!边@說明很多書畫經(jīng)紀人眼力有問題。清初劉廷璣在《在園雜志》中說:“看字畫,經(jīng)紀不如士夫?!?/p>
正因為眼力有問題,所以書畫經(jīng)紀人主要充當(dāng)交易中介人,為藏家代購或代銷書畫。宋代收藏家米芾曾委托一位叫“鼎承”的經(jīng)紀人,向蘇州寶月大師求購翟院深的山水畫。當(dāng)時,寶月大師收藏有2幀翟院深山水,其中一幀以五千文售出。米芾向鼎承交代,如果寶月大師肯賣剩下的一幀,可以在五千之上再加數(shù)千文。明朝朱希孝曾委托陳海泉出售字畫。陳海泉攜帶盧鴻《草堂圖》、虞世南廟堂真跡、宋拓《定武蘭亭序》、懷素《自敘帖》真跡等9卷,專程到嘉興售與項元汴,以800兩銀成交。項元汴去世后,他的三子項德新又委托戴景陽出售家藏字畫。崇禎三年(1630年)春,戴景陽攜帶項元汴舊藏宋拓《定武蘭亭序》,到北京賣給了收藏家韓逢禧。
品古,即鑒賞、品評古代文物,是歷代文人畫家喜繪的題材。明代畫家尤求的《品古圖》,繪一高士頭戴禮帽,身著長袍,依案端坐,兩手開卷,欣賞古字畫。側(cè)首四人,姿態(tài)各異,或昂首凝思,或低頭觀畫,其認真入迷之態(tài)可掬。幾名童子分侍左右,或捧爵前來,或持扇旁立,或竊竊私語。書案左前角另置茶幾一張,幾上擺著許多瓷器、彝鼎等古玩,以點出品古的主題。園中湖石屹立,翠竹、芭蕉掩映,桐樹成蔭,流水淙淙,意境幽靜清雅,成功地表現(xiàn)了文人雅士品玩古物的生活情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