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碧琴,周科
脊髓損傷發(fā)病突然,病程長,易至終身殘疾,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成為全球性醫(yī)療和社會問題。居住環(huán)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家居環(huán)境改造指導,建立適合脊髓損傷患者的家居環(huán)境,是康復的重要內容之一。
選擇2008年6月~2012年7月在本院康復出院的脊髓損傷患者。入選標準:①胸1以下?lián)p傷,生命體征穩(wěn)定,無其他并發(fā)癥,活動借助輪椅;②出院后生活在家里;③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研究。對入選的65例患者,根據是否進行家居環(huán)境改造進行分組。觀察組3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齡20~60歲,平均(39.9±1.46)歲;損傷部位:胸段24例,腰段7例。對照組3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例,年齡26~59,平均(42.8±1.15)歲;損傷部位:胸段22例,腰段12例。
對照組按常規(guī)進行康復指導及康復訓練?;颊叱鲈簳r,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在家可執(zhí)行的康復方案,并建立圖表,以利于患者對每日的訓練進行自我監(jiān)督,并方便隨訪時研究人員了解患者訓練的效果及不足之處;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隨時調整康復方案?;颊叱鲈汉竺總€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對患者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并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功能訓練指導,使患者學會自我照顧和管理,提高自理能力。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與裝修公司技術人員共同設計家居環(huán)境改造方案,在裝修公司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家居環(huán)境改造,于患者出院前完成。內容包括:①盡量避免地面高低不平,去除室內臺階和門檻[2],或使門檻高度<25 mm,增加通道寬度;②床的高度與輪椅座位的高度相近,床的兩邊加制床欄,便于患者翻身及坐起;③衛(wèi)生間地面選用防滑材質,便器改為坐便器,高0.45~0.75 m,在坐便器的一側或兩側安裝不銹鋼防滑扶手,用膨脹螺絲穩(wěn)固安裝;洗手盆高≤0.75 m,下方空出至少0.55 m高供輪椅進入;淋浴處配置沖涼椅并安裝扶手,高≤0.75 m;熱水器高0.9~1.2 m;使用手握式淋浴頭,淋浴頭固定架高≤1.1 m;④廚房爐灶高0.76~0.8 m,爐灶下留有0.18 m高的空間;水槽高0.8 m,水槽下方留有0.55 m高的空間供輪椅進入;廚房案板高≤0.75 m,寬≤0.565 m,櫥柜高≤1.23 m[3]。
出院1個月、3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回訪,選用Barthel指數(BI)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表簡表(WHO QOL-BRIEF)進行評定。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兩組出院后1個月、3個月QOL評分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兩組出院時BI無顯著性差異(P>0.05),出院1個月、3個月BI評分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出院后QOL評分比較
表2 兩組出院后BI評分比較
脊髓損傷康復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回歸家庭,重新參與社會活動[4]。在嚴重傷殘患者將要離院前,除自我照顧訓練外,作業(yè)治療師應先進行家居評估,根據患者傷殘所導致的行走、認知和感覺等方面的功能障礙狀況,對照無障礙改造標準,在家居環(huán)境的改造及輔助器具的設置上做出合理建議,以使患者和照顧者在處理日常生活活動時更為順暢及安全,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減少對家人的依賴[5],也能提高他們的自我形象和尊嚴。
本研究顯示,在進行常規(guī)康復指導及訓練時,對家居環(huán)境進行改造,能方便患者日常生活,減少患者的依賴,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同時應加強公共場所無障礙的設施[6],進一步推進脊髓損傷患者家居環(huán)境改造的理念,真正做到讓脊髓損傷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1]鄒葉芳,王潔,張妍.護理干預對頸椎骨折致截癱患者術后生活能力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雜志,2005,9(6):36-37.
[2]閆青,劉峰.安全教育與家居環(huán)境改造對預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8,10:946.
[3]竇祖林.作業(yè)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
[4]關驊.臨床康復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115.
[5]梁鈞樂.嚴重傷殘人士家居改裝[C].第二屆內地與香港工傷康復及預防交流研討會,2008:286.
[6]卓大宏.中國康復醫(yī)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