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書 張霞
子宮肉瘤(US)是一種較少見的惡性程度很高的女性生殖器腫瘤,為中胚葉肉瘤,可來源于子宮肌肉、結締組織、血管和上皮,具有豐富的組織學形態(tài)和生物學行為,美國婦癌協(xié)會2003將子宮肉瘤的病理類型分為三種:子宮平滑肌肉瘤(ULMS)、子宮內(nèi)膜間質(zhì)肉瘤(ESS)、惡性苗勒管混合肉瘤(MMT)即癌肉瘤。本研究的目的擬通過免疫組化方法檢測ER、PR與p16蛋白在子宮肉瘤中的表達,旨在探討它們在US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蛋白表達的意義,以了解US的發(fā)病機制并為其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線索。
1.1 一般資料 US62例來自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病理科及協(xié)作單位1985至2008年存檔的手術切除的US的蠟塊標本,其中 ULMS29例,ESS15例,MMT18例;取同期子宮肌瘤(LmA)20例作為對照;各病例標本均經(jīng)組織病理學確診。
1.2 方法 采用鏈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酶聯(lián)結免疫組織化學(S-P)方法檢測P16蛋白、ER和PR在62例US中的表達,以20例LmA作為對照。
1.3 結果測定 以細胞核出現(xiàn)棕黃色顆?;驁F塊著色為陽性標志。每張切片隨機選取5個高倍視野,分別計數(shù)陽性細胞數(shù)和總細胞數(shù),兩者的比值為陽性細胞百分數(shù)。據(jù)陽性細胞百分數(shù)評分,<10%評為0、10% ~30%評為1分、31% ~50%評為2分、>50%評為3分,并分別定為陰性(-)、弱陽性(+)、陽性(++)、強陽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及Spearman秩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雌、孕激素受體陽性物質(zhì)定位于胞核,以核內(nèi)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陽性反應;P16基因蛋白的免疫反應產(chǎn)物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部分見于胞質(zhì)內(nèi),但P16蛋白屬核蛋白,它在胞質(zhì)核蛋白體中合成后需轉入到胞核內(nèi)才能進一步發(fā)揮其調(diào)節(jié)細胞周期的功能,因此,細胞核陽性才更有意義,故本研究中胞質(zhì)陽性棄而不計,只計核陽性。
2.1 ER、PR、P16蛋白在 LmA與US中的表達情況 US與LmA比較,ER、P16表達率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R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內(nèi)膜間質(zhì)肉瘤及惡性苗勒管混合瘤之間,P16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SS與ULMS及MMT之間比較,ER、PR表達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ER、PR、P16蛋白在子宮肉瘤中表達的相關性及其與臨床分期的意義 ER、PR、P16蛋白在子宮肉瘤中的表達情況經(jīng)Spearman秩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ER與P16表達關系較密切,呈負相關(r=-0.391,P=0.036),ER與PR表達無相關性(r=0.098,P>0.05);在臨床Ⅰ、Ⅱ期中的表達與Ⅲ、Ⅳ期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ER、PR與P16蛋白在子宮平滑肌瘤與子宮肉瘤中的表達情況 例
已知子宮是卵巢激素靶器官之一,其疾病的發(fā)生與激素和激素受體水平密切相關,激素受體的存在是對激素易感的特征,但它們導致子宮病變的具體機制尚未闡明。
ER基因定位于6q25(ERα)和14q24(ERβ),表達于正常子宮的上皮、肌層細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細胞;孕激素受體(PR)基因定位于11q22,是一種雌激素調(diào)節(jié)蛋白;二者均調(diào)節(jié)性器官細胞的生長發(fā)育。當細胞癌變時,部分細胞仍保留其ER、PR,這意味著這些細胞分化好,仍保留著其激素依賴性生長的特點。Zhai等[1]研究表明ER、PR在US中的表達量顯著低于子宮肌瘤;ER、PR的測定在某些惡性腫瘤處理方面的意義已得到肯定,如乳腺癌、子宮內(nèi)膜癌中測到高濃度ER和/或PR,據(jù)此可預計內(nèi)分泌治療的效果。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在29例ULMS中,ER的表達率(48.3%)明顯低于 LMA,差異有顯著性(80%;P<0.05);PR表達率也有下調(diào)但差異不顯著。而在ESS與LMS及MMT之間比較,ER、PR表達均有顯著性差異,這與趙超等[2]的研究結果相似;經(jīng)Spearman秩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ER與PR表達負相關性不密切,表達近乎相似(r=-0.098,P=0.612),這些結果提示ER調(diào)節(jié)過程的功能完整性有利于PR的合成;另外,子宮內(nèi)膜間質(zhì)細胞具有成肌纖維細胞性質(zhì),可分化為完全發(fā)育的平滑肌細胞,所以,ESS可伴平滑肌分化,ESS和子宮平滑肌腫瘤之間在形態(tài)學上存在交叉,單憑臨床表現(xiàn),組織形態(tài)學評價往往較難準確診斷,ER、PR表達的檢測可為其診斷提供依據(jù),并可指導治療。
P16又稱多重腫瘤抑制基因,定位于人類染色體9P21,可通過抑制細胞分裂周期的關鍵酶CDK4,抑制細胞生長,在細胞周期中起負性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其編碼的蛋白產(chǎn)物分子直接參與正常細胞的生長調(diào)控。P16基因缺失或突變在腫瘤發(fā)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當P16基因突變或缺失時,P16蛋白就不能正常表達,使細胞增殖失去控制。細胞分裂無限進行,最終形成腫瘤。已有充分的證據(jù)表明,P16免疫染色與細胞或組織異常的嚴重程度相關[3],本研究結果顯示,P16蛋白在ULMS中的表達缺失率為34.5%,表達陽性率為65.5%,而在LMA中85%為弱陽性表達,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P16蛋白在ULMS中陽性表達水平又明顯高于LMA(P<0.05),這表明P16蛋白的異常表達在US變中起了重要作用。Lee等[4]研究結果顯示:P16強陽性區(qū)分LMA與ULMS的敏感性為92%、特異性為98%,并可作為ULMS的標志物。目前,雖然臨床上針對US分子標記物的研究較多,但都缺乏大樣本研究,P16蛋白能否作為子宮平滑肌腫瘤良惡性鑒別有用的標記物有待進一步研究。
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的過程,其中多個基因的改變導致細胞周期失調(diào)并導致細胞異常增殖,細胞增殖失控在腫瘤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乳腺癌的研究表明,雌激素通過刺激與G1期到S期轉化有關的cyclinD1過表達來誘導ER陽性乳腺癌細胞的擴增[5];而p16與ER基因表達明顯負相關[6]。本研究發(fā)現(xiàn),ER與p16蛋白在US中的表達關系較密切,呈負相關(r=-0.391,P=0.036),二者相結合有可能成為子宮子宮肉瘤鑒別診斷的分子標記物。
1 Zhai YL,Kobayashi Y,Mori A,etal.Expression of steroid receptors,Ki-67,and p53 in uterine leiomyosarcomas.Int J Gynecol Pathol,1999,18:20-28.
2 趙超,王建六,魏麗惠.子宮肉瘤雌、孕激素受體表達與臨床生物學特性及預后的關系.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04,5:116-119.
3 Tsoumpou I,Arbyn M,Kyrgiou M,etal.p16(INK4a)immunostaining in cyt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specimens from the uterine cervix: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ancer Treat Rev,2009,35:210-220.
4 Lee CH,Turbin DA,Sung YC,etal.A panel of antibodies to determine site of origin and malignancy in smooth muscle tumors.Mod Pathol,2009,22:1519-1531.
5 Foster JS,Henley DC,Bukovsky A,etal.Multifaceted regulation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by estrogen:regulation of Cdk inhibitors and Cdc25A independent of cyclin D1-Cdk4 function.Mol Cell Bio,2001,21:794-810.
6 Hui R,Macmillan RD,Kenny FS,etal.INK4a gene expression and methylation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overexpression of p16INK4a messenger RNA is a marker of poor prognosis.Clin Cancer Res,2000,6:2777-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