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群星璀璨 大家云集

2013-10-12 01:35汪運渠
收藏 2013年7期
關(guān)鍵詞:西京金石書畫

汪運渠

自唐代以降,民國時期是陜西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的一個高峰,而于1933年7月26日成立的“西京金石書畫學會”,是陜西成立較早、影響最大的書畫社團,組織完備,活動頻繁,以“學會”的組織形式直接推動了陜西書畫創(chuàng)作的繁榮與發(fā)展,對陜西的書畫事業(yè)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0年楊虎城就任陜西省政府主席后,社會相對穩(wěn)定。1933年邵力子出任陜西省政府主席,與楊虎城通力合作,在重大問題上施行軍政分治,陜西在經(jīng)濟民生發(fā)展上有了較大的提高,遂成為民族復興的后方根據(jù)地。1932年3月5日,國民黨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以西安為陪都的議案,定名西安為“西京”,以洛陽為行都。

百業(yè)振興,文化先行,在楊虎城、邵力子的支持下,1933年7月26日,寇遐、張寒杉、黨晴梵等人發(fā)起成立了“西京金石書畫學會”,邵力子和楊虎城擔任名譽理事長,寇遐為會長。西京金石書畫學會以“提倡高尚藝術(shù),發(fā)揚國光”為宗旨,黨晴梵在《西京金石書畫學會緣起》中云:學會“由研究而促進現(xiàn)代文化,由藝術(shù)熏陶而振奮民族精神”。學會有著完整詳盡的章程、嚴格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組織。記錄圖書目錄、所藏書畫賬目、流水出入賬、辦公用具登記簿等等極為詳細,事務(wù)可謂井井有條。學會每周都舉辦講習會,并邀請國內(nèi)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shù)講座,每年舉辦一次展覽,出版會刊《西京金石書畫集》。學會領(lǐng)導層不拿學會一分錢,均為義務(wù)職員。學會會員最多時達176人,年齡最大者72歲,最小者15歲,遍及軍政、教育、報業(yè)、收藏、戲劇等各界,組成一支充滿活力的隊伍?;顒咏?jīng)費來源為會員會費、各界贊助、官方撥款。學會在西安鼓樓建立了自己的圖書館,館內(nèi)藏書藏畫及拓片多由社會各界捐贈,除金石書畫書籍之外,還藏有詩詞、歷史、文學、醫(yī)學等書籍,供會員借閱、研究,為學會會員及會外的藝術(shù)愛好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學會的發(fā)起人寇遐、張寒杉、黨晴梵等都是20世紀早期陜西文化藝術(shù)界的精英,他們思想進步,才能過人,一方面為民主革命奮斗,辦報紙,興教育;另一方面富收藏,精鑒定,整理史料,著書立說,以自己的藝術(shù)實踐影響后人。

寇遐(1884~1953年),字勝孚,號玄疵,蒲城縣人。1906考入陜西師范學堂,不久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畢業(yè)后,同尚鎮(zhèn)圭一起發(fā)動了“白水起義”。1912年,寇當選為陜西省臨時議會副議長;1913年又被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1915年為反對袁世凱復辟而積極參加護國運動。1917年反對段祺瑞解散國會,南下廣州,參加了孫中山主持的國會非常會議。1924年10月,參加馮玉祥、胡景翼、孫岳發(fā)動的北京政變,12月出任臨時執(zhí)政府農(nóng)商部總長。1931年楊虎城主持陜政,寇應(yīng)邀從北京回陜?nèi)问≌瘑T。1933年組織創(chuàng)建“西京金石書畫學會”,任會長。1934年,創(chuàng)辦《秦風周報》,任董事長。1949年,任陜西省人民政府委員。

寇遐一生身不離案,手不離筆,可謂鐵硯磨穿。寇遐初習顏真卿、歐陽詢,尤喜李北海,后又浸淫北碑,取法《張猛龍》《張黑女》等。行、草從二王入手,臨習《圣教序》《興福寺半截碑》等;晚年作篆,每見行草意趣。于隸則廣為涉獵,尤對《張遷》《石門頌》《衡方》《婁壽》《夏承》用功最勤;晚年自開門徑,肆意揮灑,俱成佳構(gòu)。其隸書點畫勁健厚重,結(jié)體堅實寬博,于平穩(wěn)端嚴中寓靈秀飛動。所寫擘窠隸書大字,筆挾元氣,力可扛鼎,蒼茫飛動,氣勢磅礴。其行書融二王、漢隸、魏碑、李北海為一爐,時見章草筆意,意氣飛揚。時人論陜西書法,輒以于、寇并稱。于者,于右任;寇者,寇遐。

張寒杉(1880~1969年),名靖,字寒杉,咸陽人。1905年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法政。經(jīng)宋教仁介紹加入同盟會,后受孫中山委托,前往南洋向華僑宣傳,為革命募捐籌款。1911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蔡鍔麾下參加討袁。1917年,到廣州入孫中山大元帥府所屬的大理院任推事兼審判庭庭長。1929年后,歷任上海公學、貴州法政學校、上海大夏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歷任陜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暨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西安分會副主席等職。

張寒杉書畫兼擅,所作小寫意花卉墨彩華滋,畫面生機盎然、沉靜雅麗。在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中,他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筆墨語言與繪畫形式。他通曉歷代書法演變,五體皆能,以小篆、草書為最。于篆書,早年遍臨《嶧山》《泰山》等刻石,后又臨石鼓文、鐘鼎文,將大篆融于小篆之中。他陶鑄千古、博采眾長而又大膽創(chuàng)新,將筆畫粗細一致、對稱均衡、四面停勻的小篆寫得生動活潑,形成了清秀古雅、遒勁蘊藉的風貌。他的草書以章草為根基,后出之以篆籀漢碑,參以北魏,融以黃道周、宋克、張瑞圖,其草書開合有致,俯仰生姿,形成了勁健奇崛、渾樸俊逸的風貌,在于右任的“標準草書”、王世鏜的章草之外獨張一幟。

黨晴梵(1885~1966年),名沄,字晴梵,號待廬,合陽人。1906年入上海中國公學讀書,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畢業(yè)回陜,先后執(zhí)教于西北大學、陜西省立第二師范等校。1911年冬,與康毅如、肖西成等在西安創(chuàng)辦《國民新聞》報。革命軍興,佐秦隴復漢軍東路督軍張鈁于潼關(guān)。共和告成,任秦隴復漢軍東路大都督府參謀。1916年5月,加入護國軍,參與“逐陸討袁”運動。1918年,陜西靖國軍崛起,黨晴梵先后任陜西靖國軍秘書長、第一路軍參謀長、西路財務(wù)處處長兼鳳翔城防司令等職。1933年,與寇遐、張寒杉等發(fā)起成立西京金石書畫學會,《西京金石書畫學會緣起》就出自黨晴梵之手,文章用駢文寫成,節(jié)奏鏗鏘,文采斐然。黨晴梵著作有《先秦思想史論略》《古文字學》《中國文字變遷史》《待廬字說》,另有《周金文中之文化精神》《籀文與石鼓》等論文。于1926年所著《論書》是一部前所未有的論書絕句詩集,對金石碑帖之學進行了總結(jié),從文字起源到清代書道中興,對歷代碑帖、刻石、墨跡及名家的書法特征予以評注,闡微識著,兼論及筆法、鑒賞等等,集書法史之大成。

以書證史,以史證書,乃書學之舟輯,考史之津梁。黨晴梵博通古文字學,其大篆出于《毛公鼎》《散氏盤》,參以清人筆意,形成了雍容自如、溫文典雅的風貌。其行草書以魏晉為骨,雜以章草筆意,或游絲牽動,或筆斷意連,欹正相生,技道交臻,意蘊超遠。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西北行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政協(xié)陜西省第一、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并執(zhí)教于西北大學。

學會中的長者,都是陜西文化界德高望重的宿老,在政界和文化領(lǐng)域都有著非凡的建樹。

王幼農(nóng)(1865~1943年),名典章,字幼農(nóng),三原縣人。是學會里年齡最大的會員。16歲中秀才,曾受業(yè)于劉古愚、柏子俊。1911年任寧遠知府兼兵備道,領(lǐng)巡防營。1911年四川發(fā)生“保路運動”后,他被推選為都督,但他以大局為重堅持四川統(tǒng)一,寧任知府,不做都督,蔡鍔贊揚他“威信過人,漢夷悅服”。1914年王幼農(nóng)任廣東高雷道道尹,整肅吏風,除暴安良,所轄11縣政通人和,康有為贊揚他“臨蒞高雷,威惠流聞,我澤如春”。1915年袁世凱圖謀復辟帝制,王憤然辭職。1916年任廣東粵海道尹,1917年辭職,以后寓居蘇州,編印《劉古愚全書》和《柏子俊文集》,使劉古愚學術(shù)思想得以在國內(nèi)外廣為流傳。1932年末任陜西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時值年饉過后,關(guān)中哀鴻遍野,庫藏如洗,他赴上海勸募,在關(guān)中各縣設(shè)粥廠,救活無數(shù)災(zāi)民。后主動辭去民政廳廳長之職,只保留省府委員兼賑務(wù)會主席職務(wù),為賑濟救民奔忙。他在職4年,廢寢忘食,但仍手不釋卷,親自校刻楊仲珊詩文集等,使之流傳。1943年因積勞成疾病逝。

石磊園(1877~1946年),名成睿,字寶齋,號磊園,華陰縣人。早年供職清廷軍機處,曾向?qū)m廷畫師學習書畫,后投身辛亥革命,歷任陜甘要職。石磊園不慕榮利,中歲退隱,賦詩作畫,愛石成癖。20世紀30年代的名畫集《古今大觀》《藝舟花譜》《明清山水畫幅》等多次介紹其生平。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博物館藏有其畫,美國北卡大學東方文藝研究中心亦有其作品收藏。石磊園擅畫石,筆下之石個性鮮明、內(nèi)涵豐富,齊白石曾在他的畫幅上題曰:“余于古今書畫諸集中屢見磊園先生作品,筆大如椽,氣度雄渾,被海內(nèi)外評為自成一家,非天生瑰奇不能有此胸襟。今見之,不禁骨為之聳,神為之逸,拍案而驚絕曰: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p>

景志伊(1880~1964年) ,字莘農(nóng),號柏葉庵主,富平縣人。1898年入京師大學堂進士館法政學堂。1906年入?yún)f(xié)和醫(yī)學堂(協(xié)和醫(yī)院前身)。1913年回陜,執(zhí)教于陜西陸軍測量學校,孫蔚如、趙壽山等都是他的學生。1930年楊虎城主陜,景志伊應(yīng)聘任省政府主任秘書,公余照常應(yīng)診,參加編纂《續(xù)修陜西省通志·星斗(天文)》部分??箲?zhàn)爆發(fā)后,調(diào)任省府秘書處法制室主任。并在陜西省立商業(yè)、師范、醫(yī)科三個??茖W校及西北大學任教,編《傷寒經(jīng)證脈治表》??箲?zhàn)勝利后,任西安市中醫(yī)師公會理事長,創(chuàng)辦《中醫(yī)周刊》。1949年后,籌辦陜西省文史研究館。受西安市衛(wèi)生局聘,任中醫(yī)顧問組組長,編著《吐納煉氣法》。1955年,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成立,其為首任院長,并任教于西安醫(yī)學院、第四軍醫(yī)大學。1959年主持編寫《陜西中藥志》(上冊)。

李問渠(1884~1967年),號“準長安人”, 浙江銅山縣人。早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擅山水,富收藏。與宋伯魯、張寒杉、于右任、黨晴梵等相友善,抗戰(zhàn)期間與來陜的關(guān)山月、趙望云、鄭振鐸、沈逸千、啟功等亦有交往。新中國成立初期,任西北文化部文物處保管科科長、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駐會委員,后調(diào)入圖書館編撰古籍目錄,直至退休。曾參加第一屆西北文代會,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2007年,陜西省國畫院主辦“李問渠先生書畫展”,在龍首村陜西省國畫院展覽館展出書畫作品近百幅。

學會中僅同盟會會員就有十多位,文武兼修,在那個大潮激蕩的時代都是叱咤風云的人物。

匡厚生(1873~1957年),湖北人。1904年就讀于日本國立德正大學。1906年拜會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南北議和后,進入北京,初在《邊事日報》任主筆,因反對袁世凱專制,該報館被查封,繼在《共和新報》任主編,因揭露曹錕賄選內(nèi)幕險遭逮捕,被迫南下,被滇軍第八軍軍長葉荃聘為軍事顧問,結(jié)識楊虎城后,轉(zhuǎn)戰(zhàn)川甘陜豫。1926年北伐戰(zhàn)爭期間,被委任為楊虎城部政治部主任;楊虎城任陜西省主席時,其被聘為陜西省府顧問。西安事變后,楊被迫出洋考察,匡辭去省府顧問之職,入西北農(nóng)學院任教。1949后獲政府優(yōu)厚待遇,1957年辭世。著有《中國鐵道要安全》《法學通論》《西安圍城詩百篇》等。

蒙浚生(1881~1938年)名發(fā)源,字浚生,亦作浚僧,陜西蒲城縣人。1909年加入同盟會。辛亥起義,西安光復,蒙在大都督府掌管文書。袁世凱復辟帝制,蒙當即投入討袁護國運動。1918年,任楊虎城部參謀長。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蒙以陜北代表身份出席。1926年4月,劉鎮(zhèn)華的鎮(zhèn)嵩軍圍困西安。在曠日持久的守城戰(zhàn)役中,蒙作為守城主力楊虎城部的參謀長,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負責籌糧備草,不遺余力。西安解圍后,1927年春楊虎城部東出潼關(guān)參加北伐,蒙被任命為總參議長,負責協(xié)助副司令李子高留守陜西??箲?zhàn)爆發(fā)后,由于內(nèi)憂外患,蒙積郁成疾,于1938年辭世。

張贊元(1883~1939年),甘肅人。早年東渡日本留學,入東京法政大學專攻法律專業(yè),加入同盟會。1907年重陽節(jié),同盟會陜西分會祭掃黃帝陵,祭文出自郭希仁和張贊元之手。中華民國成立后,“以服官從政為可羞”,退居讀書,研習碑帖不輟,于隸尤為用功。1919年初,由西安趕赴三原,任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秘書。1931年,張贊元被聘為《續(xù)修陜西通志稿》監(jiān)修。1933年,擔任陜西省政府委員。1937年,被任命為陜西省政府參議??箲?zhàn)期間,國難當頭,張贊元焦心灼慮,日夜操勞。1939年因積勞成疾,病逝于西安。

馮友石(1889~1965年) ,陜西省西安市人。1905年考入陜西第一師范學堂(優(yōu)級班),各科成績優(yōu)異,尤喜美術(shù)繪畫,得日籍美術(shù)教習松呂正登、足立喜六等器重。1911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1912年共和告成,在陜西省都督府機要室任秘書。1914年從事教育事業(yè)。馮友石長于隸書、詩文,亦精金石篆刻,尤擅繪山水、人物、花卉蟲鳥。20世紀30年代,他與人物畫家李友鶴、山水畫家董輔丞被譽為“長安三絕”。1949年后,馮友石任教于西北軍政大學藝術(shù)學院、西北藝術(shù)學院、西北藝專、西安美術(shù)學院,組建西安美院國畫系,培養(yǎng)了大批美術(shù)專業(yè)人才。馮友石從事教育工作50余年,被贊為“桃李滿天下,丹青傳千秋”。

成柏仁(1889~1958年),陜西耀州(今耀縣)人。在三原上學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18年任陜西靖國軍參議。1923年至1925年任陜西陸軍第一師參議等職。1935年,創(chuàng)辦《秦風周報》,宣傳抗日救亡主張。1942年至任陜西省參議會參議員。1943年根據(jù)周恩來的建議,與杜斌丞一同促成《秦風·工商日報聯(lián)合版》出版發(fā)行,成柏仁任社長。1949年9月,成出席了在北平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后,其先后任陜西省副省長等職。

學會會員中,有相當一批人有著深厚的學術(shù)背景,他們或留學日本、美國,或畢業(yè)于各類高校,或求學于美術(shù)??茖W校,或出于名師門下,其見識胸懷,非株守一地者可以同日而語。

張廷贊(1882~1958年),字恢元,號化佛,陜西戶縣人。1908年考入京師大學(北大前身),民國2年考取官費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及工業(yè)管理,獲工學碩士學位。1917年回國后,創(chuàng)辦陜西第一個鐵工廠,后又創(chuàng)辦汽車修配廠,陜西歷史上第一輛汽車是他裝配并駕駛磨合的。1919年春,他制造了兩艘淺水輪,從河南汜水逆水而上,行至渭河草灘上岸,改寫了黃河不能航運的歷史。1921年,他又實地考察漢江,對開通航運促進陜西發(fā)展作了精辟的論證,至今都具有重要的價值。他曾任國民二軍軍械處處長及河南、陜西、甘肅省建設(shè)廳總工程師,陜甘兩省參議。晚年轉(zhuǎn)入西安世界紅萬字會,1954年任陜西省政協(xié)委員。1958年逝世于西安。張廷贊楷書出于北魏墓志,于端正中見飛動,于雄勁中見秀逸。

劉筱浦(1897~1972年),字盤銘,鳳翔人。1917年考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后并入北京大學)。1926年到北京拜胡佩衡為師習山水畫。1927年回陜?nèi)握鐗凵簬煵寇娦?,后被派往西安辦事處任主任。1930年再次去北京學畫,畫技大進,深受其師器重。劉筱浦是胡佩衡唯一的西北籍門徒,出師時經(jīng)胡佩衡推薦,劉筱浦的兩幅山水畫刊登于《故宮周刊》和《湖社月刊》。1937年七七事變后隨馮玉祥抗戰(zhàn)至石家莊、娘子關(guān)、太原等地。1950年被特邀為鳳翔第一屆各界代表會議代表。1951年,劉筱浦十余幅山水畫被陜西省藝術(shù)館收藏。劉筱浦在“文革”中受到?jīng)_擊,1972年去世。

陳堯廷(1903~1968年),署堯亭,號琴癡,齋號十二古琴人家,西安人。工書畫,擅詩詞,精音律,喜收藏,因家藏上好古琴12床,自號“十二古琴人家”。明、清兩代,在篆刻上浙、皖已成流派,而陜西則是一片空白。至陳堯廷出,三秦藝苑不再空曠。早在20世紀初葉至中葉,陳堯廷就以自己的藝術(shù)實踐贏得了書壇的廣泛贊譽。“西京金石書畫會”成立,陳堯廷頗受寇遐、張寒杉、黨晴梵器重,遂為該會中堅。陳堯廷治印注重傳統(tǒng),遠溯秦璽漢鑄,近師名家。他取漢宣帝曾將名將功臣霍光、張安世、趙充國等11人繪像于麒麟閣上之故實,在37歲時治《漢麒麟閣十一將印譜》,首開三秦印苑主題印創(chuàng)作先河。1949后,陳工作于西安碑林,曾執(zhí)教于西安美術(shù)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是陜西當代篆刻藝術(shù)的奠基人。

李白瑜(1907~1986年),名乃瓚,又名麟,字白瑜,陜西西鄉(xiāng)縣人。1928年赴滬入上海藝術(shù)大學藝術(shù)教育系學習,1929年轉(zhuǎn)學到上海美術(shù)專科學校學習,曾師從潘天壽、方介堪等。1933年從國畫系畢業(yè),回陜加入西京金石書畫學會。1934年,李白瑜游阿房宮遺址,偶拾古瓦一方,琢成硯臺,于其上以隸書刻硯銘。此硯為友人劉弱農(nóng)所見,轉(zhuǎn)呈郭沫若,郭題詩一首贈李。李白瑜書法長于篆、隸及章草,國畫擅大寫意。其篆刻宗法秦漢,崇尚樸厚;治印工穩(wěn)秀逸,奏刀沖切,灑脫自然。在上海時,劉海粟、張善孖為其印譜題字,贊譽有加。于右任當時稱其為“金石家后起之秀”。李白瑜在“文革”中受沖擊。1981年,他先后加入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陜西分會和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陜西分會,后任“終南印社”顧問。

段紹嘉(1899~1981年),名泮森,字紹嘉,以字行,西安人。1933年加入西京金石書畫學會,1951年任陜西省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終生從事文物考古與書法研究,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屢有考古論文刊于《文物》《人文雜志》。其楷書出于北魏,融合百家,自成面目,個性鮮明,人譽之為“段家魏”。其篆書習鐘鼎彝器,入古能化,凝重古樸。1972年9月,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段紹嘉書寫的楷體字帖《國際歌·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影響極大。在“文革”那個特殊時期,在陜西書法的傳承與普及上,段紹嘉功不可沒。曾任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學會會員中年齡最小的會員是15歲的陜西安康籍女孩袁韻宜。袁韻宜1920年生于西安,1938年畢業(yè)于陜西省立女子師范。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在中國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北京京劇院任編劇、創(chuàng)作組組長。新編現(xiàn)代京劇《向警予》《青春之歌》《一顆螺絲釘》等,改編《紅娘》《李白回表》《太真外傳》《慈母淚》等。袁韻宜離休后苦心耕耘15年,整理其夫龐薰琹的藝術(shù)思想和藝術(shù)實踐,編有《龐薰琹工藝美術(shù)文集》《龐薰琹畫集》《龐薰琹藝術(shù)研究》以及專著《龐薰琹傳》等,后出任龐薰琹美術(shù)館及學術(shù)研究會顧問,受到藝術(shù)界尊敬。2004年,袁韻宜病逝于北京。

西京金石書畫學會無論從會員的結(jié)構(gòu)上還是與外地書畫界的交流上,都是包容和開放的姿態(tài)。1934年4月,學會會刊《西京金石書畫集》第1期出版,發(fā)往曾有交流的上海平明書店、河南博物館、天津國立北洋大學校、濟南地方檢察院等單位。以后每期出版都發(fā)往上海西泠印社、南京松花齋、天津《大公報》、北平西北書局等城市的相關(guān)單位代售。由于先進的印刷技術(shù)在當時沒有廣泛普及,學會只能將《西京金石書畫集》交付北平故宮印刷所印刷。

《西京金石書畫集》刊載三代至明清金石碑版拓片、歷代書畫名作、清代光緒初年陜西“青門萍社”諸老作品;此外每期刊登4名會員作品,每人一幅,各占一頁,作品旁邊印有作者的字、號、籍貫?!段骶┙鹗瘯嫾穬?nèi)容豐富、印刷精良。2010年11月20日,西安市檔案館從江蘇無錫馬魚曉先生處征集到美術(shù)教育家、現(xiàn)代漫畫先驅(qū)葉淺予生前收藏的《西京金石書畫集》第4期、第5期兩冊,由此可見學會會刊流傳之廣。學會除在西安組織書畫展覽之外,亦與外地同好相互交流。

風雨故國,學會會員一面于炮火硝煙中為民族民主革命而呼號奔走,一面辦報紙興教育、整理國故。以寇遐為例,1935年,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陜,寇遐在促進張、楊相互了解、消除隔閡、合作抗日上功不可沒。1936年11月,寇遐主持西京金石書畫學會臨時會議,倡議為抗戰(zhàn)捐款,得到會員響應(yīng),舉辦兩次書畫展義賣,將所得門票收入及書畫銷售所得款項全部捐贈軍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交通不便,西安當時亦沒有先進的印刷設(shè)備,《西京金石書畫集》遂交付北平故宮印刷所印刷。于時局動蕩中,該會刊萬難獨存,終于編輯印行了5期后便告中輟,最后一期是1936年11月,是時,改變中國命運的西安事變風云已在悄然積聚……

由1933年到1938年,僅存不到5年時間的西京金石書畫學會對陜西書畫發(fā)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學會解散后,學會的發(fā)起者及會員們?nèi)詧猿盅芯?、?chuàng)作、收藏、育人,在書法、繪畫、篆刻、考古、理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此后的各個歷史階段,學會的中堅人物如張寒杉、黨晴梵、馮友石、陳堯廷、段紹嘉等對陜西書法、繪畫、篆刻的傳承、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對日后長安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責編 瀟然

猜你喜歡
西京金石書畫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新增編委介紹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聽海
冷熱
民國陪都“西京市”籌建夭折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