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醫(yī)院(300380)李宏杰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多,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比例亦逐年上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同時也引起了醫(yī)學界的關注。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變之一,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2010年9月~2012年8月筆者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府逐瘀湯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35例,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70例患者均為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根據(jù)計算機SPSS軟件生成的隨機表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病情等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64.5歲;合并高血壓者19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0例,同時合并高血壓和冠心病6例;空腹血糖>13.5mmol/L 6例,<8.0mmol/L 12例,兩者之間17例。中藥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齡65歲;合并高血壓者18例,冠心病9例,同時合并高血壓和冠心病8例;空腹血糖>13.5mmol/L 8例,<8.0mmol/L 10例,兩者之間17例。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按1999年WHO制定標準[1]確診為2型糖尿病,同時符合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2],并經(jīng)CT或MRI確診為腦梗塞者。排除標準:①病情嚴重,有嗜睡以上意識障礙者;②嚴重肝、腎功能疾病者;③隨訪不配合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刂蒲撬剑诜堤撬幬锘驊靡葝u素,同時合理控制飲食和進行適當運動,使空腹血糖維持在6.1mmol/L~7.6mmol/L,3餐后2h血糖控制在8.0mmol/L~11.1mmol/L,并穩(wěn)定血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血府逐瘀湯治療。方藥組成:桃仁15g,紅花12g,當歸20g,川芎12g,赤芍20g,
生地黃20g,柴胡15g,白芍20g,枳殼12g,炙甘草10g,牛膝15g,黃芪60g。每日1劑,200ml分早晚2次口服,有吞咽功能障礙者予鼻飼。兩組均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附表1 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療效比較(±s)
附表1 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療效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n 基本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對照組 35 3 8 14 10 71.43治療組 35 5 13 12 5 85.71
2.1 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相關內容及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診科研協(xié)作組起草制定的《中風病中醫(y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3]進行評定。
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黏度、血脂、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的變化。
2.3 中醫(yī)癥狀療效標準 采用尼莫地平法進行療效評定。基本痊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65%~94%;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5%~64%;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5%。
所有統(tǒng)計結果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秩和檢驗,樣本率的差異性比較采用χ2檢驗。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s)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兩組治療后比較:3)P<0.05。
組別 時間 空腹血糖( mmol/L)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漿黏度(mPa/s) 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 纖維蛋白原(g/L)治療組 治療前 12.09±2.84 5.93±0.51 12.93±1.87 1.98±0.28 3.47±0.29 5.67±0.28治療后 7.59±1.34 2) 3) 4.78±0.232) 3) 10.14±1.012) 3) 1.47±0.202) 3) 2.65±0.132) 3) 4.20±0.132) 3)對照組 治療前 11.70±2.78 5.89±0.47 12.62±1.31 1.91±0.21 3.41±0.26 5.65 ±0.26治療后 8.70±1.881) 5.43±0.34 12.12±1.25 1.56±0.23 3.12±0.19 5.12±0.21
4.1 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見附表1。
4.2 血液流變學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有所改善,在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方面,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屬中醫(yī)學的“消渴”合并“中風”范疇。從中醫(yī)學角度看,老年人肝腎精血隨人體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減退,加之久病消渴,耗氣傷陰,氣血虧虛,脈道不利,氣虛氣滯血瘀,淤血內停,久病入絡,絡脈瘀滯而致中風的發(fā)生。氣虛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發(fā)腦梗塞的基本病機。氣虛是根本,淤血是病理產(chǎn)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益氣活血是本病治療之根本。故治療以滋陰益氣、活血化瘀為主。
迄今為止,西醫(yī)治療仍以非糖尿病腦梗死治療原則為基本法則,療效不確切,缺乏規(guī)范的治療原則。本方為王清任用于治療“胸中血府血瘀”諸癥之名方。其加味具有益氣滋陰、活血化瘀之效。黃芪,中醫(yī)認為具有補中益氣、扶正固本的功效,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節(jié)血糖、改善心腦血管功能、耐缺氧和抗應激等多種藥理作用。據(jù)報道,黃芪還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2型糖尿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的作用[4]。牛膝歸肝腎之經(jīng),重用以引血下行,質潤兼有補肝腎之效。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而養(yǎng)血,防純化瘀之傷正;四逆散疏理肝氣,使氣行則血行。因此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高黏及血小板高凝狀態(tài),改善微細血管循環(huán),改善神經(jīng)缺氧缺血狀態(tài)。
本研究根據(jù)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中醫(yī)病機特點,運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并觀察其療效。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均能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P<0.05),尤其在對血脂和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上(P<0.01),中藥組療效更是明顯。
綜上所述,氣虛血瘀是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主要病機特點,血府逐瘀湯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有較好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