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標點符號用法綜述

2013-10-25 01:24:09孟昭泉
中州大學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斷句標點標點符號

孟昭泉

(中州大學 文化與傳播學院,鄭州 450044)

標點符號用法綜述

孟昭泉

(中州大學 文化與傳播學院,鄭州 450044)

標點符號是在適應白話文需要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1990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新聞出版署修訂的《標點符號用法》,規(guī)定明確,也易掌握。它之外,在正式出版物上還出現一些標點,我們暫且稱作“不常用的”。世界各種文字上的標點,同中文上用的大同小異,區(qū)別不大。標點符號還有其特殊的修辭作用,本文從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兩個方面進行解說。

標點符號;形成;擴展;修辭

我國傳統(tǒng)作家非常重視母語,而標點符號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

郭沫若曾在1934年發(fā)表的《正標點》一文中說:“標點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庇终f:“標點不正,則言不順;文不正,則事不成?!边@些話是入肌腠理的。我們說,標點符號是文章的“五官”,沒有五官,一則文不逮意,二則眉目不清。古代詩歌有四言、五言、七言等之分,其實,這也是斷句。就詩歌的語氣而言,也需要有一個標識才行,不然,也會讓人捉摸不定。如,唐代王維的《相思》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其中第二句,郭沫若、胡裕樹二先生認為是疑問句(全詩正好包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語氣),可不少人認為第二句還表陳述。洎至今日,仍有爭議。這也說明,句子的語氣如何,無論古今都有它表達意愿的重要性。

標點符號從總的來說,分標號和點號兩大類。點號主要用來斷句及表達語氣;標號是用來標明書寫文字的性質和規(guī)定的意義。下面我們就從五個方面談談標點符號的問題。

一、古代文章如何斷句

關于我國古代有沒有標點,不能簡單地回答“有”或者“沒有”。準確地說,我國古代的典籍中,用的是簡單的句讀(逗)符號來斷句的。

甲骨文中用分行來斷句,如:

壬辰卜貞

今日不雨

有時也用“/”表示一句話的結尾。目前出土的竹簡、木簡、帛書,發(fā)現在每一節(jié)前加上綠豆大的黑點,算是新一節(jié)的開頭。無疑,這也是在標識章句。

《史記·滑稽列傳》中有:“人主從上方讀之,止,則乙其處?!边@就是說,讀到什么地方,用鉤乙作個記號,下次接著再讀。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有“∨”的符號,許慎解釋為鉤識(zhì)。這個“∨”就是章句的“句”,是作為分段用的標識。

在《說文解字》中,還有“”(音zhù)的符號,這個符號是作為“絕止”用的。

有人在西涼至宋代的敦煌遺書中,發(fā)現了不少有關句讀的十多種符號,因為只是個案,用法與范圍式微,故不作敘述。

在我國古代的典籍中,除了上面的三種符號,還有闕文用“□”表示。有些特別重要的章句,用“· ”或連圈表示。

在唐代的應考試卷中,“凃√”已廣泛的應用,并作為句中上下文的增補和顛倒上下文的標記。此時,“凃√”已成為??睂W上的專用名詞。

到了宋代,朱熹《四書集注》,開始在每章之前有一個大“〇”,每句下面有個旁圈。以示句讀章句。

“圈點”始于元末劉辰翁批點唐人名家的集子,劉氏批點的《杜工部集》,字旁還有“/”的應用。

明代,徐文長批點的杜甫詩,遇到警句,就用潑墨圈在句旁,從此,“批點”就變成了“圈點”了。

八股文圈“闈墨”(硃卷)上,全部圈圈,第一字空著,是斷句。

桐城派來了一番改良,姚鼐在選《古文辭類纂》中,首句旁第一個字加圈,末句又一圈,而句旁不用密圈。

清代嚴復譯《原富》,開始在人名、地名的左旁(古代均是豎排)加“∣”直單線。這樣人名、地名一看便知。

這些簡單的句讀符號,??睂W家配合一些文言虛詞,一般都可以判列章句。

孟昭連先生在2013年第3期《南京師大學報》上撰文說:“‘之乎者也’僅用于古代書面語中,其首要功能是斷句?!盵1]這話前一句可以商榷,后一句是切中肯綮的。例如:

[之]助詞(楊伯峻先生稱作小品詞)。常置于主謂結構之間,可以把一句話變?yōu)榉志洹?雖我之死,有子存焉?!读凶印珕枴贰m然我死了,還有兒子活著。)

[也]作判斷句尾,有時用“者……也”格式表示停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杜牧《阿房宮賦》)

[夫]1.用于句首——發(fā)語詞。(夫戰(zhàn),勇氣也?!恫軇フ搼?zhàn)》)

2.用于句尾(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墩撜Z·子罕》)

[乎]以疑問語氣為主,用于句尾。(能復飲乎?——能再喝一杯嗎?《史記·項羽本紀》)

[哉]1.反問語氣尾。(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感嘆語氣。(善哉!吾請無攻宋矣?!赌印す敗?

[奚]句中疑問語氣。(彼且奚適也。《莊子·逍遙游》——他將到哪里去?)

[矣]句尾虛詞,表陳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為政》)

[耳]表示“罷了”的語氣詞。(技此止耳。《黔之驢》——技能只如此罷了。)

此外,像[兮]、[與(歟)]等虛詞,均可以表示語氣和停頓。不僅如此,有些實詞也可用作斷句:“子曰:學而時習之?!边@其中的“曰”,就是斷下面“說”的意思。

盡管我國古代通過句讀能夠斷句,但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因此,根據個人的理解往往會出現莫衷一是。1959年出版的點校本《史記》(由顧頡剛等學者整理),2013年10月完成大修時,訂正了標點約6000處。[2]這說明,標點符號在一種語言文字中,應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馬克思說:“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盵3]統(tǒng)一的標點符號用法,在適應白話文的需要情況下應運而生了。

二、現行《標點符號用法》形成大體經過兩個階段

(一)新式標點的形成

新式標點符號的形成,肇始于近代。

1897年,我國漢字改革的先驅,廣東東莞人王炳耀著的《拼音字譜》,草擬了“,”“?!钡仁N標點符號。190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英文漢詁》,借用了西文的標點符號。1909年,魯迅、周作人翻譯的《域外小說集》,也引進了西方的標點符號。爾后,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沖擊下,《新青年》雜志為了推廣白話文,1918年發(fā)表了討論“句讀符號”的文章。如該刊第4卷第1期發(fā)表了錢玄同的《句讀符號》一文,接著第5卷第3期刊載了慕樓、胡適《論句讀符號》一文。而且《新青年》率先垂范,從1918年起,全部改用白話文排印,同時使用了新式標點符號。由于《新青年》的身體力行,不到半年,全國就有400多種報刊仿效。

現代修辭學的創(chuàng)始人陳望道先生,曾以陳參一的筆名,在1918年《學藝》雜志第1卷第3號上發(fā)表了《標點之革新》的論文,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1919年11月29日,由著名學者馬裕藻、朱希祖、錢玄同、劉復、胡適等多人,向當時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聯(lián)合提交了一份《請頒訂新式標點符號議案》,[4]并在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議決。此議決中,明確把原用的“標點”,正名為“標點符號”。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以53號訓令頒行了新式標點符號。同年,由汪原放校點的《水滸傳》,全部運用新式標點,這在中國出版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新式標點符號有12種,即句號、分號、冒號、點號、問號、驚嘆號、引號、破折號、刪節(jié)號、夾注號、私名號、書名號等。

193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又公布了《劃一教育機關格式辦法》,后面附上公文標點符號舉例說明,較“新式”多加了一個頓號(、)。1933年7月“行政院”曾一度“訓令”嚴格執(zhí)行,還附加了《公文標點舉例及行文款式》。

(二)現行《標點符號用法》的形成

(1)新中國成立后不久,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公布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下達指示,要求全國遵照使用。

《標點符號用法》規(guī)定了14種標點符號,并對其稱叫進行了正名。如“新式”中的“點號”改稱逗號;“驚嘆號”改為感嘆號;“刪節(jié)號”改為省略號;“夾注號”改稱括號;“私名號”改為專名號等。另外又加了一種“著重號”(·)使用。

(2)1990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新聞出版署根據近40年來的實踐和文字的排印已由直行改為橫行,對《標點符號用法》進行了修訂。

新修訂的《標點符號用法》,①增加了連接號和間隔號,共16種;②修改了某些標點符號的定義;③更換了大部分例句;④簡化了各項說明;⑤規(guī)定了專名號只用文史專著。

新修訂的“用法”,還對標點符號的位置進行了圭臬。句號、問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和冒號,一般占一個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現在一行之首。引號、括號、書名號的前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破折號和省略號都占兩個字的位置,中間不能跨行。連接號和間隔號一般占一個字的位置,書寫時同破折號、省略號一樣,位置居中。間隔號位置居中,不僅可間隔外國人或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部的分界,還可以用來表示書名與篇名之間的分界。

1990年至今20多年過去了,修訂后的《標點符號用法》,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和適用。

三、世界各種主要文字的標點

世界各種主要文字的標點符號,最早廣泛使用大約是16世紀的事。此前,各種文字也同我國一樣,極少使用統(tǒng)一的標點符號。有的文字,為了顯示停頓,就在一句完了之后留一個空格。古希臘只有在抄寫詩時,因為他們的詩作一行不一定就是一句,所以必須留空斷句。這其中也用分號,不過那時的分號是“?”,與現在的問號相同。

簡單來說,世界各種文字現在用的標點符號,已趨大同小異。

句號是普遍使用的標點,使用斯拉夫字母和拉丁字母文字的,句號是一個實點(·),在右下方標出。這與漢語、日文和朝鮮文用的是一個小圓圈(。)不同。

阿拉伯文是由右向左書寫和閱讀的,所以句號也作左下方的調整。阿拉伯文的問號變成了“”逗號變成了“”,其實本質是一樣的。

使用梵文字母的文字,如印地文、旁遮普文、梵文等,用的是齊字母高的一條直線(│)斷句。

問號和感嘆號,全世界都一致。只有西班牙文在疑問感嘆同時用時有些變化,安排在句子的一前一后。如:

Qué tal,Dios mfo!(情況怎么樣?我的天呀!)

四、見諸書籍、報刊不常用的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中也有在修訂后《標點符號用法》之外的見于書刊報紙的標點。這些標點符號雖然使用的場合不多,但早已見諸于正式的出版物。

(一)示亡號的運用

示亡號是一種標號。它的形式是“?”,人稱小黑框,表明此人已經去世。示亡號一般占三個字的位置。只有兩個字的名字,中間應空一格。

示亡號在以下情況不用:

1.去世者已基本為眾人所知,重登其姓名者不用;

2.訃告、挽聯(lián)中不用;

3.因為示亡號形成一種哀痛的色彩,所以否定人物去世不用;

4.有文字說明逝世、遇難、犧牲等詞語的不用。

示亡號多出現在活著的人與去世者混合的名單中。對于公眾人物生前的某些行為,在較短的時間內還沒有普遍知曉的,示亡號也可以單獨使用。如,世界知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于1985年6月12日逝世,華先生生前曾為《中學生數理化》刊物題名,于是出現:

示亡號在文字移行時不應拆斷,可將示亡號全部移到下行,以保持其完整。

(二)連珠號的運用

連珠號與省略號不同,它用點的多少是根據連珠位置的長短而定,但它必須多于6個點,以免與省略號混同。它的形式是“……………………”

1.連珠號用在目錄標題與頁碼之間

如:《命名與用名》[5]目錄:

前言

(1)

第一章 人名文化諧談

(6)

姓名文化的哲學思考

(36)

2.用于整句或整段的刪節(jié)

如:例(1) “你們往日的冤家,

卻又闖進了你們的門庭大肆屠刳(kū),

可憐你們西伯利亞的同胞,

于今正血液漂杵。

……………………”(郭沫若《巨炮之教訓》)

例(2) 朱老忠說:“你不能忘了咱這耕牛,地垅!”

“……………………………………”

“……………………………………?!?/p>

說話中間,走出十多里路。嚴志和對朱老忠說:

“你忙回去耪地吧,棉花尖兒也該打了。”(梁斌《紅旗譜》)

整句整段的刪節(jié),也有用省略號的。因為1990年修訂后的《標點符號用法》,只舉了引文的省略和列舉的省略。因此,遇到整句整段的省略只好引申而用。如:

女公安滿臉通紅,啐了司馬庫一臉唾沫,低聲罵道:“騷狗,當心老娘閹了你!”

……

司馬亭悲憤的喊叫聲把司馬庫從回憶中驚醒。(莫言《豐乳肥臀》)[6]

(三)隱諱號和虛缺號的運用

1.隱諱號的運用

隱諱號的形式是“×”,用于不便說明的姓名、地點、日期、數字等。

例(1)陳白露——在××旅館住著的一個女人,二十三歲。(曹禺《日出》)

例(2)在公安局公布的禁書目錄中,不僅僅是張××、章××那些三角形的五等貨遭了殃,就連李阿毛博士也湊了數。(宋之的《1936年春在太原》)

2.虛缺號的運用

虛缺號用于原文殘缺或字跡不清的地方。缺幾個畫幾個。它的形式是“□”。如:

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見丁字街頭的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魯迅《藥》)

這里的“古軒亭口”的“軒”,并不是匾額上不清楚,而是魯迅先生的小說,不實寫秋瑾遇害的地方。

賈平凹在《廢都》[7]中,多處用了虛缺號,但不管缺多少字,都是用了六個□。如:

□□□□□□(作者刪去二十三字)——84頁

□□□□□□(作者刪去五十字)——85頁

□□□□□□(作者刪去五百字)——122頁

(四)斜線號和波浪號的運用

1.斜線號的運用

斜線號的形式是“/”,占一個字的位置。

(1)斜線前后有“每”的分辨。如:“李大媽在市場上買大米時,發(fā)現此時的大米已經是3.30元/斤了,她記得這種大米在2005年為1.90元/斤?!?2013年11月4日《中國青年報》)

(2)用于連排中詩歌的分行。如:(美)龐德的意向派詩歌《在一個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p>

2.波浪號的形式是“~”,占一個字的位置。

(1)波浪號用于時間、地點、數字的起止。如:

在8000米~10000米的高度,只需1~3分鐘就可使人虛脫或死亡。[8]

(2)用于代替重復詞語。如:

[標記]標志;記號:做~,~明顯。(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商務2012年84頁)

[哺]喂不會取食的幼兒:~養(yǎng),~育,~乳。(重排本《新華字典》1990年,商務35頁)

1990年修訂后的《標點符號用法》之外的標點,我們暫且定名為“不常用的”。除上面的幾種之外,還有一些。如分行號、省年號、三角號等。所謂不常用的,用的頻率高了,自然會被下次修訂收進去,變成常用的了。

五、標點符號與修辭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fā)凡》中把修辭分為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兩大類。所謂“消極修辭”,就是表達得要“明確、通順”,“沒有絲毫的模糊,也沒有絲毫的歧解”。所謂“積極修辭”,就是運用藝術手法(辭格、辭趣),“要說得使人感動”。[9]

標點符號,也存在著這兩大問題。

(一)消極修辭方面

1.消極修辭在標點符號上,由于斷句不同,會產生與表達者意愿相左的歧義。

標點符號既是文章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它出現的位置不同,也會直接地影響語義。我國民間流傳的許多關于標點符號方面的笑話,都是屬于這方面的問題。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此人十分丑陋無一處可取

此人十分丑陋,無一處可取。

此人十分,丑陋無一處,可取。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這些令人捧腹的笑話,都是由于作者同讀者斷句不同而造成的。換句話說,這是由于標點符號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歧義。

《明史·李自成傳》中,有這樣一個句子:

“寢興悉用單布幕綿甲厚百層?!?/p>

有不同的斷句:

寢興悉用單布幕綿,甲厚百層。(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寢興悉用單布幕綿甲,厚百層。(姚雪垠《李自成》第七章)

姚雪垠在小說《李自成》中有加注腳,解釋了“綿甲”——用很多層絲綢,棉布夾著絲綿,密密地用粗線納成。這種對一句話中一個詞的不同理解,也屬于歧義。

2.發(fā)現有錯,就坡騎驢的化險為夷

《四庫全書》總編修官紀曉嵐,受乾隆皇帝之命題扇,抄錄的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辈涣?,寫過之后發(fā)現漏掉了一個“間”字。如果把扇子交給皇上,豈不有欺君之罪?紀曉嵐博學廣才,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倏然靈機一動,既然是“涼州詞”,何不改成詞牌?這樣這首《涼州詞》詩,就變成一闋好詞了。只須改動其中的標點。

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樣一變,化險為夷,由“欺君之罪”變成重賞之福了。

(二)積極修辭方面

1.強化感情,語意顯豁

——復標點的運用

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乃至四十年代,見于正式出版物的復標點,用例較多,有同的也有異的。

(1)這樣的中國人,呸!呸?。?!(魯迅《并非閑話二》)

(2)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來)

例(1)是魯迅先生對反動文人陳西瀅誣蔑“五卅”運動的有力反擊。陳氏對“五卅”運動說什么“打!打!宣戰(zhàn)!這樣的中國人,呸!”魯迅先生義憤填膺,以牙還牙,一個“呸”上加了三個嘆號,起到了表示極強憤慨的作用。例(2)是周恩來在1941年元月“皖南事變”時題在《新華日報》上的一首詩。一個嘆號后又加了一個問號,表達了聲色俱厲、怒不可遏的激情和責問。

復標點的運用,更多的是省略號和感嘆號的連用。如:

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龍華警備司令部被槍斃了,他身上中了十彈。

原來如此!……

——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

魯迅對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革命青年無比憤慨,限于當時沒有言論自由,許多話不能直說,“原來如此!……”嘆號后加省略號,震驚之外,言語未盡,含義深邃。

復標點中還有4個連用的例子。1926年9月18日,許廣平在致魯迅的《兩地書》中:“看你在廈大,……火腿總是有地方買,不能做來吃么?萬勿省錢為要!?。??”一連用了4個標點,可以看出許廣平對魯迅千叮嚀萬囑咐,言之鑿鑿的深情厚意。

2.出神入化,獨創(chuàng)語義

——全標點的運用

1949年4月1日,南京大專院校的學生在反饑餓、反內戰(zhàn)的游行示威中,被國民黨的特務打死5人,傷多人。一時各界震怒。追悼會上,驚現了一副只有標點的挽聯(lián):

? ?? ???

! !! ?。?!

上聯(lián)的三組問號,表達了對反動派的詰問,質問和罪問,下聯(lián)的三組嘆號,表現了對時政的人怒、地悲、天怨的最強烈的憤慨。這小小的12個標點,勝過了多少文字書寫的心愿。

法國偉大的文學家雨果,曾把他的代表作《悲慘世界》一稿投給一個出版商,但一直未有音信,雨果就去信詢問作品的命運,全信只用一個標點“?”。出版商接信后心領神會,回信也只用了一個標點“!”。不久,轟動文壇的《悲慘世界》問世了!

另外,還有《只有標點的自傳》等,因為文字過長,就不再在此贅敘。

3.緊鑼密鼓,渲染辭趣

——無標點文字

近幾年來,在我國的文藝作品中,出現了大段大段的無標點文字。修辭學家們認為,這是一種隱含意向表達的技巧。是一種大板塊的辭趣。[10]

例如:

稍稍寬敞點兒的人行道上,“倒兒爺”們開始拿著竹竿,挑起連衣裙,招蜻蜓一樣揮舞起來“瞧一瞧,看一看,坦桑尼亞魯梅尼格式大島茂菲利普娜塔莎瑪利亞花色繁多款式新穎您沒到過坦桑尼亞您穿上這坦桑尼亞式您就到了坦桑尼亞啦你當不了大島茂菲利普娜塔莎瑪利亞您穿上這大島茂菲利普娜塔莎瑪利亞式就蓋了大島茂菲利普娜塔莎瑪利亞那塔什卡安東尼斯啦——”(陳建功《鬈毛》)

這一連串的叫賣聲,毫無節(jié)律地傾瀉出來,表現了“倒兒爺”那種胡編亂湊、油腔滑調、虛張聲勢、招徠顧客的滑稽相。

再如:

看樣子是頭次來租界,眼珠子東瞧西瞧,那些圓尖斜歪里出外進參差不齊的洋樓洋房,還有那洋馬洋車洋燈洋傘洋旗洋狗洋人,還有洋人跟洋人嘀哩嚕嘟的洋話,有點好奇,還有點怕。(馮驥才《三寸金蓮》)

文中連用了七個“洋×”而不加標點,刻畫了初到租界區(qū)的小姑娘,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狀況。

對于無標點文字,目前尚有爭議,但無論如何其積極的情趣是不容抹煞的。

[1]孟昭連.“之乎者也”等文言語氣詞均為書面語[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3(3).

[2]杜羽,張敏.校點本《史記》完成大修[N].光明日報,2013-10-20.

[3]馬克思,恩格斯.《政治經濟學》批判[M]//馬恩全集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胡適.胡適文存一卷[M].上海:上海亞東圖書館印行,1931.

[5]劉欽榮,孟昭泉.命名與用名[J].北京:北京線裝書局,2009.

[6]莫言.豐乳肥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388.

[7]賈平凹.廢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8]封根泉.為了戰(zhàn)勝特殊環(huán)境[J].百科知識,1980(1).

[9]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4.

[10]孟昭泉.幽默與文化[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013-11-20

孟昭泉(1944—),男,河南溫縣人,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現任河南省語言學會副會長,鄭州市語文學會會長。

H155

A

1008-3715(2013)06-0071-06

(責任編輯王玖)

猜你喜歡
斷句標點標點符號
標點可有可無嗎
《遼史》標點辨誤四則
小小標點真厲害
我們班的“標點符號”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06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斷句” “密碼”費人解(二則)
中華詩詞(2017年3期)2017-11-27 03:44:18
標點符號爭吵記
快樂語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56
標點符號的爭論
妙用標點巧斷句
有趣的標點
乡城县| 昆山市| 金山区| 辽中县| 盐池县| 广宁县| 汤原县| 富裕县| 江口县| 徐水县| 枝江市| 麦盖提县| 托里县| 左云县| 安塞县| 元氏县| 梧州市| 綦江县| 太湖县| 建宁县| 长岛县| 古丈县| 淮滨县| 罗平县| 英德市| 利津县| 北海市| 进贤县| 九江县| 清水县| 宁都县| 和田县| 彰化县| 鹤壁市| 尼勒克县| 南乐县| 兴文县| 黄浦区| 潮州市| 四川省|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