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傳統(tǒng)到當下——甘肅西和乞巧節(jié)文化空間變遷研究

2013-11-01 09:26:04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乞巧織女姑娘

劉 憲

(溫州大學 社會與民俗研究所,浙江 溫州 325035)

一、西和乞巧節(jié)產生的歷史根源

位于甘肅隴南地區(qū)的西和至今還存有獨具特色的乞巧習俗。每到農歷六月三十,當地女性著裝一新相聚在一起通過乞巧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整個乞巧活動一直持續(xù)到七月初七深夜。時至今日,和全國其他地方乞巧習俗漸衰乞巧活動漸弱的現狀相比較,西和乞巧節(jié)之所以能夠活態(tài)的存在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與當地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乞巧節(jié)的產生緣由大都和牛郎織女浪漫的愛情傳說有關。而西和民眾崇拜的織女神卻和該地歷史有著很大關系。20世紀90年代初,位于西和北部禮縣一帶的大堡子出土了秦先公墓葬群。作為最早統(tǒng)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秦王朝,其先祖早期就生活在地處西漢水上游的西和、禮縣一帶?!渡袝び碡暋飞蠈懙溃簫筅I綄а?,東流為漢水。由漾水引出的西漢水不僅是一條有著悠久文明史的河流,其流域還“率先步入了農耕社會,成為我國農業(yè)的發(fā)源地”,[1]為男耕女織的小農生產模式和牛郎織女傳說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大業(yè)?!盵2]在西漢水上游生活的秦人始祖女修以她聰慧的天資發(fā)明了織布。一般而言,民眾為了不輕易忘記某一文化創(chuàng)造者往往將其神化。而西和、禮縣一帶的織女恰是“由以織出名的秦人遠祖女修而來”。[3]而與秦文化相距不遠的周文化發(fā)祥于甘肅慶陽馬蓮河流域。《山海經·海內經》說道:“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是始做牛耕。”趙逵夫先生曾在其《論牛郎織女故事的產生與主題》一文中指出,牽牛的原型就是周人祖先叔均。后來由于周王朝東遷,秦人也相繼從西垂之地(即今西和、禮縣一帶)遷移到先周所居之地,才致使周、秦文化得以交融。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忘記了牛郎織女背后真正的含義而將其簡單的看作天上的兩顆星宿,并隨著自給自足的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升華為反映自耕農家庭生產生活模式的傳說,影響至今。事實上西和民眾在整個乞巧節(jié)中一向給予織女很高的地位,牛郎反倒不受重視,也正好證明了其為一種變相的祖先崇拜??傊骱推蚯晒?jié)是在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自發(fā)產生的一個獨具地方性特色的民俗節(jié)日。

二、傳統(tǒng)西和乞巧節(jié)概述

西和乞巧節(jié)一般從農歷六月三十起到七月初七深夜結束,可節(jié)日籌備活動早在六月上旬就已經開始了。所以從廣義的角度講,西和乞巧節(jié)應該分為節(jié)前籌備階段和乞巧活動階段。

(一)節(jié)前籌備階段

1.選址

選址即確定坐巧人家。為了能夠讓乞巧節(jié)順利進行,當地熱心于乞巧的女性會義務地選擇當年的坐巧人家。確定坐巧人家的標準是:首先家中是否有姑娘乞巧;其次家庭環(huán)境是否寬敞以允許姑娘們乞巧;再次是地理位置是否便利;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主人是否好客,不怕麻煩。

過去當地人爭相坐巧緣于村民們相信巧娘娘(即織女)能讓家里長期不孕的婦女懷胎生子。如果沒人愿意坐巧,那些富有熱心腸的姑娘們總會通過各種方法最終確定乞巧場所。一旦坐巧人家選定后,這些姑娘也就成了整個乞巧活動中的領導者和負責人,被當地人稱作“巧頭”。

2.生巧芽、做巧馃

乞巧節(jié)作為一種周期性的歲時節(jié)日,和其他節(jié)日一樣擁有象征其內涵的節(jié)令食品和植物。巧芽和巧馃就是西和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的歲時植物和食品。一方面精致美觀的巧芽、巧馃可作為貢品敬奉給織女,另一方面當地人認為這些貢品一旦供奉給神靈,同樣具有靈氣,因此會在七月初七晚上用來卜巧。

生巧芽所用的食材不一。受當地自然環(huán)境和農作物生產的影響,西和姑娘們一般選用小麥、玉米、豌豆或是扁豆生巧芽。過去凡是要參加乞巧的年輕姑娘至少自備一束巧芽。如果沒有則被認為對巧娘娘不虔誠而不能參與初七迎水卜巧活動??梢?,巧芽在整個乞巧活動中一方面作為一種乞巧工具,另一方面被看作是溝通神靈的特殊媒介。

當坐巧人家確定之后,這戶人家就開始忙活置辦巧馃。將揉好的面煎制成各種花樣形狀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巧馃。這些花樣有象征多子的石榴花,象征財富的核桃,象征長壽的菊花等等。一般只有在乞巧活動結束之后,巧馃才會被當地姑娘們分享。

3.練歌和備裝

傳統(tǒng)西和乞巧節(jié)除了祭神儀式外,大部分環(huán)節(jié)就是唱乞巧歌,即唱巧。為了確保唱巧不敗給鄰村,當地姑娘會在六月下旬早早地對所唱巧歌的曲調、歌詞、動作進行統(tǒng)一排練。20世紀30年代西和名賢趙子賢先生組織學生搜集的《西和乞巧歌》是我們認識西和乞巧節(jié)和當地女性地位的重要文獻。從《西和乞巧歌》所記載的內容看,傳統(tǒng)西和乞巧歌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反映家庭生活、社會習俗、地方時事政治和傳說故事的俗世生活歌;還有專門在儀式活動中傳唱的儀式歌。

乞巧節(jié)同時也是展現姑娘們美麗靚影的絕佳時機,每當節(jié)日來臨之前,參加乞巧的姑娘們都忙著準備自己的新衣服。過去由于生活條件所限,當地人只能自制衣服?,F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姑娘們有能力到縣城商鋪里買自己喜歡的衣服。這些富有時尚潮流氣息的衣服,也為傳統(tǒng)西和乞巧節(jié)增添了不少現代韻味。

4.請巧

乞巧節(jié)信奉的神靈自然是織女神,當地方言把所有女性神靈都稱為“娘娘”,所以,織女神也即“巧娘娘”。巧娘娘作為整個乞巧活動中的核心角色,當地卻沒有一座巧娘娘廟。為了能讓人神交流以更直觀的方式展演,西和流行一種“造巧”的說法,即紙扎巧娘娘像。紙扎巧娘娘有兩種類型:站立式和坐轎式。為了表示恭敬,姑娘們把在紙活鋪訂做和購買巧娘娘紙像的整個過程叫做“請巧”。

以上就是傳統(tǒng)西和乞巧節(jié)節(jié)前籌備階段。從確定場所、召集人員、籌集物資再到圍繞儀式活動而進行的“請巧”環(huán)節(jié),整個環(huán)節(jié)完全是民眾自發(fā)有序地展開的。

(二)乞巧活動階段

從農歷六月三十到七月初七是正式乞巧活動時間。在這七天八夜里整個活動包括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和送巧六大環(huán)節(jié),而且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圍繞一定的儀式來展現。

1.迎巧

為了能讓織女順利來到人間接受當地民眾的祭拜,農歷六月三十晚上姑娘們會進行迎巧儀式。在此之前舉行“手襻搭橋”儀式。當地民眾認為天上的織女和人間的牛郎被浩瀚的天河所阻撓,為了能夠讓織女順利回到人間,姑娘們會把端午節(jié)所系的紅手襻(用紅頭繩編成的各種花樣系在手腕上,當地人稱為“手襻”)綰在一起,由兩位姑娘各持一端分別站在河水兩岸將其投入河里,同時其余姑娘點蠟、炷香和焚表,集體跪拜并唱《搭橋歌》。這樣織女就可借助手襻所搭之橋順利來到人間,并成為整個乞巧活動中的主判官。

迎巧即將織女像迎到坐巧人家之意。迎巧地點一般是村里十字路口或河邊。三十晚上乞巧姑娘一同來到迎巧點,除一人負責端香盤(里面盛放巧芽、香、蠟、紙、表)外,巧頭帶領其余乞巧姑娘手捧織女像集體跪拜在迎巧點,邊跪邊唱《迎巧歌》,祭拜完后伴著迎巧歌隨同織女回到坐巧人家。從走進坐巧人家起到七月初七送巧結束前,這戶人家就成了織女臨時性的神圣場所,家門全天開放,隨時迎接村內外女性前來祭拜織女。

2.祭巧

祭巧分個人和集體兩種祭拜形式。其中最為隆重是七月七舉行的集體轉飯祭巧儀式。這天姑娘們會在坐巧人家庭院中央擺放一張八仙桌,將所有供品陳列其中。我們可以從《西和乞巧歌·坐神迎巧篇》中看到貢品的豐富和多樣:“八仙桌子正中擺,四個板凳兩面排。上坡里掛的古人的字,門上貼的新對子。大花瓶里菊花黃,桌上的貢品滿屋里香。文縣的柿餅大又軟,蘭州的棗兒味道甜。天水的桃兒一包水,成縣的李子紅又圓。六巷的柿子是金黃,十里鋪的酸梨聞著香。上莊里拿的八盤梨,下莊里拿的化心梨。各樣貢品擺全了,把巧娘娘等了一年了。”[4]90-91這些貢品都是西和及周邊地區(qū)的特產,把它們搜羅在一起專為每年的這個時節(jié)??梢娖蚯晒?jié)在當地受重視程度。

等貢品擺放好后姑娘們列隊跪拜在供有織女神像的神桌前,開始了轉飯儀式?!捌渲幸蝗耸侄耸⑺蟠傻厦娣庞忻藁ㄖ谱鞯镍x鴦數對,另一人手端小木盤,盤內盛放供織女梳頭的梳子和篦子?!盵5]大家列隊從正庭出發(fā)走向庭院,邊走邊唱《轉飯歌》。走到八仙桌時,旁邊兩位姑娘會虔誠地將供品遞給前來轉飯的姑娘。這樣依次傳遞,直到所有供品都被放在供桌上,整個儀式才算結束。過去在舉行這一盛大活動時,都會吸引村內外許多民眾前來觀看。

3.拜巧

西和地處西北偏遠地區(qū),過去受三從四德觀念的影響,當地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下?!八臍q五歲穿耳環(huán),七歲八歲把腳纏。十一歲上不出門,媒人登門問行情。六尺畫布一瓶酒,打發(fā)女兒跟著走。伺候阿家把花扎,挨打受罵養(yǎng)娃娃。只讓喝湯不給飯,一點不對讓滾蛋”[4]11-12是西和女性一生命運的寫照。只有在乞巧的七天八夜里,未婚姑娘們才被允許走出家門接觸外界。其中拜巧就是她們進一步拓展自己生活圈子的主要途徑。所謂拜巧就是相鄰的乞巧點互相拜訪。除了彼此之間相互切磋針線技藝和唱巧外,還要贈送一種特殊的禮物——巧芽。當地人把這種禮物的流動稱為“行情”。顧名思義,“行情”完全基于一種互惠原則,如果一方沒有如約拜巧,那么第二年另一方就會取消雙方的拜巧關系,并認為對方太不盡人情而責怪對方。

由于要到外村拜巧,所以姑娘們都會穿上之前精心準備的新衣服,認真打扮一番。伴著歌聲列隊經過村子的時候,往往吸引很多父母圍觀。這也為已到結婚年齡的青年男子選擇配偶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4.娛巧

乞巧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唱巧。姑娘們相聚在坐巧人家,通過唱巧訴說對織女的祈望,抒發(fā)自己內心郁結的情緒。娛神的同時也在娛人。有時情到深處還會伴有簡單的肢體動作。這些乞巧歌都是直接從現實生活中提取而來,屬于“我口唱我心”,有很強的現實性、實用性和抒情性。例如,在反映社會風俗方面,西和女性借助乞巧歌表達了對纏足惡俗的深惡痛絕和對自身不幸命運的悲哀:“眼看就要乞巧哩,大姐說著還早哩。逼著趕出一雙鞋,咯噔咯噔扭著來。三扭兩扭扭顛了,可惜大姐的手段了。都怪纏成小腳了,這一輩子沒說了……”[4]32

在整個娛巧環(huán)節(jié)中還會不定期的進行一種占卜活動,當地人稱作“跳麻姐姐”。至于“麻姐姐”是誰當地人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將她看作可以預卜福禍和未來的女巫,通過不停的起跳請神附體。由于整個活動帶有一定危險性,除特殊原因如自己當年運氣不是很好,想破除身上厄運自愿跳“麻姐姐”外,一般跳神姑娘是大家公認推舉出來的。由上可見,即使在娛巧環(huán)節(jié)中還是存有原始巫術的遺跡。

七月初七是整個乞巧節(jié)最為熱鬧的一天。這天將舉行迎水、吃巧飯、照花瓣卜巧和送巧儀式。

為了能夠在初七晚上用供奉給巧娘娘的巧芽卜巧,姑娘們會在這天一早來到村子附近的泉邊或井邊汲水,當地人稱之為“迎水”。迎水點的選定完全取決于水質清澈與否以及平時打水人數的多寡。為了確保水的靈性姑娘們會早早來到迎水點,在鞭炮的轟鳴中手拿香盤集體跪拜并唱《迎水歌》,等打滿所帶碗罐后,姑娘們才回到坐巧人家。傳統(tǒng)的迎水時間一般都是在早晨,不同村落的乞巧隊伍常常會到同一個迎水點迎水,為了能夠早些取得有靈性的水,大家競相起早,因此也就有搶“頭水”的說法。

在整個乞巧活動中姑娘們一般都會回家吃飯,而只有在初七這天下午,按照習俗大家會在坐巧人家吃飯,當地人稱作吃“巧飯”。巧飯并非美味佳肴,而是一頓很普通的家常飯。由于是巧娘娘所賜,當地人認為很神圣,所以意義絕非一般。姑娘們常常會帶一些給家人,認為這樣家人也可以得到巧娘娘的保佑。

一般而言,坐巧人家會主動提供灶具和柴米油鹽,而乞巧姑娘們則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整個過程也是展現姑娘們廚藝的好機會。2012年筆者調查的村子由于沒有坐巧人家,因此也就沒有吃巧飯這一活動。大家各自回家或是在附近飯館吃飯。

5.卜巧

乞巧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心靈手巧,而方法就是通過普通而有靈性的自然物來驗證。初七晚上舉行的照花瓣卜巧就屬于這類活動。當天深夜乞巧姑娘們集體跪拜在織女神像前,虔誠地唱著《照花瓣歌》,焚香燃表之后卜巧活動就開始了。姑娘們將之前供奉給織女的巧芽放在早晨迎來的圣水中,過些許時間看巧芽在水中的倒影以卜禍福、巧拙。由于投影如花瓣般大小,當地人將這種占卜方式稱為“照花瓣”。過去村民們認為照花瓣本身就是神諭,因此對結果也十分上心,但是現在更多的乞巧姑娘只是以一種娛樂的態(tài)度對待,整個卜巧過程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語。

6.送巧

照花瓣儀式結束后,乞巧時間也就所剩不多。過去當地未婚姑娘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學習各種勞動技能,為以后為人婦做準備;而婚后則完全受制于男方家,幾乎沒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七歲八歲把腳纏,九歲十歲學紡線,十一二歲學茶飯,都說針線最要緊,十三四歲上用了心,數九寒天不歇手,冬夏做活點油燈......十五歲上媒人來,十六歲給人成在外......”[4]23-24而短暫珍貴的乞巧節(jié)無疑填補了姑娘們的精神需求。七天八夜里的乞巧節(jié)讓姑娘們不必做農活,走出家門做自己想做的事。她們可以盡情的狂歡,父母在這個時候也不會指責這種有反常理的行為。所以如果從情感方面來理解西和乞巧節(jié),那么整個活動的情感曲線應該是:

字母A指乞巧活動剛剛開始,這個時候由于是整個活動的起步階段,情感熱烈度還不是很高。隨著活動的展開和人群參與度的高漲,姑娘們的情緒在七月初七達到了頂峰(字母B),但是由于是節(jié)日最后一天,過了這天一切又將回到生活原狀(字母C),因此B代表的情感具有兩種性質,即至喜和至悲。

過去送巧時間一般是在深夜凌晨。一方面凌晨過后即是初八,當地人認為耽誤織女回天庭天神會降罪于人。另一方面盡量為姑娘們提供最后的乞巧時間。按照當地迎巧點也是送巧點的說法,姑娘們伴著悲傷的送巧歌不情愿地來到送巧點。大家齊跪、焚香,燃蠟,點炮,整個過程顯得很傷感,尤其是當焚燒織女像時,有的姑娘直接哭了。過去由于女性很少有自由,這難得的節(jié)日成了她們最大的慰藉。但是節(jié)日終歸是要結束,大家又開始各忙東西,想到有的姑娘來年可能出嫁不能再聚自然對即將結束的乞巧節(jié)心存惜別。

以上就是傳統(tǒng)西和乞巧節(jié)整個活動過程。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西和乞巧節(jié)是一種以民間信仰為核心的復合型歲時節(jié)日。圍繞乞巧產生包括做巧芽、巧馃、造巧等傳統(tǒng)手工藝,以唱巧為主要內容的口頭藝術,以儀式展演為活動結構的信仰實踐。

過去西和女性無論在身體還是精神方面都還深受封建禮教的摧殘。瀏覽《西和乞巧歌》我們看到民國時期西和還存有童養(yǎng)媳這種畸形的婚姻形態(tài),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當地女性在面對自己婚姻時常常喪失話語權和決策權?!凹薰芳揠u判一生”(這是趙子賢先生在《西和乞巧歌》題詩中的一句)更是對女性婚后的真實寫照??傊高^全書我們看到了西和女性命運的悲苦和無助?!霸谌祟惖纳钪校坪醮嬖谥环N‘需要’。那些急迫地想使這一‘需要”’在日常的活動之中得到滿足的人,會在儀式的閾限中去尋找。那些在結構中處于低下地位的人,在儀式中追求象征意義上的‘在結構中處于較高地位’”。[6]正是由于常年生活在受壓抑的環(huán)境中,當地姑娘才希望借助“另一種命運方式”釋放自己。而西和乞巧節(jié)正是在此基礎上滿足了姑娘們的這種需求。

西和乞巧節(jié)姑讓娘們走出家門尋求慰藉成為可能。通過迎巧、拜巧、娛巧、卜巧、跳麻姐姐、送巧等活動來彰顯自我生命,并借助唱巧發(fā)表自己對未來婚姻、家庭生活和時事政治的看法,以實現作為全面的人。而西和乞巧節(jié)無論從時間和規(guī)模上都遠遠超出全國其他地方的乞巧活動,也正是基于這種原因。

總之,傳統(tǒng)西和乞巧節(jié)一方面給予當地女性周期性的地位逆轉,另一方面為實現其身份角色的轉變和鞏固社會結構起到了保護作用。

三、當代西和乞巧節(jié)文化空間之變遷

在“非遺”背景下,2008年西和乞巧節(jié)申報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暑假筆者來到西和乞巧勝地——姜席鎮(zhèn)晚霞湖姜窯村做實地調查。通過田野調查發(fā)現,展演乞巧節(jié)俗的文化空間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文化空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被定義為具有“人類學的概念”,它是指“一個集中了民間和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地點,但也被確定為一般以某一周期或是以某一時間為特點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和這一地點的存在取決于按傳統(tǒng)方式進行的文化活動本身的存在?!盵7]簡單的說,文化空間不僅包括文化展演的時間和空間存在,更重要的是有人在場才是文化空間得以活態(tài)化的保證。當然有人在場應該而且必須是自發(fā)自覺的傳承者。而在社會急劇變遷背景下的傳承者受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會改變過去“按傳統(tǒng)方式進行的文化活動”。

與過去相比,如今西和乞巧節(jié)的文化空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節(jié)日空間的改變

傳統(tǒng)上講每當乞巧節(jié)來臨之際當地人都會選擇這年的坐巧人家。而筆者今年調查的村莊卻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村里沒有哪戶愿意坐巧。主要原因是該村位于縣旅游景點中心,村里大部分都建起了小型農家樂或旅舍。當地人認為在自家乞巧必定造成人多雜亂破壞衛(wèi)生的局面?;谶@種緣由到農歷六月二十九還沒有確定坐巧人家。村民們不得不把早被廢棄的村委會院落改成臨時性乞巧活動場所,直到迎巧前一個小時才忙著打掃衛(wèi)生??梢钥闯銎蚯傻纳袷バ砸呀浰ヂ?,村民們參與乞巧的熱情也不高。

(二)乞巧主體和內容發(fā)生變化

傳統(tǒng)西和乞巧主體大都是未婚女性,一般婚后女性幾乎不再乞巧。所以乞巧節(jié)有種類似于人生儀禮的性質:女性身份由未婚少女轉為已婚婦女,相應的社會責任從無到有。當下西和乞巧節(jié)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除了年輕姑娘外,乞巧主體擴展為中老年婦女。乞巧不再是一種過渡性質的人生儀禮,而發(fā)展為全體女性共同參與的活動。

民俗作為“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8]民眾“總是在其實際生活的時空背景下,對作為客體(對象)的民俗傳統(tǒng)做出能動的判別和應用”。[9]正是基于這種原因,民俗總是發(fā)生著變遷,而民俗事項的變遷更為引人注目。

傳統(tǒng)西和乞巧的主要內容是唱巧。趙子賢先生編訂的《西和乞巧歌》按照《詩經》的分類體系將其歸類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主要反映家庭婚姻生活和勞動技能;“雅”記載的是當地時事政治和歷史傳說;“頌”則是乞巧儀式過程中專門傳唱的儀式歌??梢娖蚯删褪墙杩陬^歌謠抒發(fā)內心感受。

如今乞巧主體大部分都是受過現代教育的女學生,她們擁有除舊布新的思想和強烈的自我意識,再加上大眾傳媒的影響,導致乞巧主體不愿再唱“土氣”的乞巧歌,而是轉為跳時尚的現代舞,伴舞音樂也都是近幾年流行的曲目如《最炫民族風》、《眉飛色舞》、電視劇《宮鎖心玉》的主題曲《愛的供養(yǎng)》、《踏浪》、《兔子舞》、《請你恰恰》、《火花》、《菊花臺》等等。在電子設備的包裝下這些姑娘踏著流行音樂的鼓點盡情的在節(jié)日中狂歡。而時下以養(yǎng)生為時尚話題的當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意自身健康。受這種思想影響,乞巧活動又一突出變化是中年婦女們拿起身邊的扇子自行組隊跳起了廣場舞。而只有那些年過六旬的老人才坐在一起唱著年輕時唱過的乞巧歌。

(三)其他勢力的介入

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快速蔓延,那些生存于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的優(yōu)秀文化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土壤并近于瀕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是從保護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出發(fā)出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也于2004年正式成為締約國,并出臺了相關保護法。但在保護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主體:一類是非遺傳承主體;一類則是非遺保護主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保護主體往往越俎代庖,“將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當代文化等外來文化添加進來而改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有基因,使‘民俗’變成‘官俗’,使‘真遺產’變成‘偽遺產’”。[10]

以西和乞巧節(jié)為例,西和縣政府為了擴大西和知名度和影響力,2012年西和縣政府承辦了第四屆“中國·隴南(西和)乞巧文化旅游節(jié)”。此次旅游節(jié)的分會場設立在西和縣姜席鎮(zhèn)的晚霞湖景區(qū)。按計劃8月23日也就是農歷七月初七,受邀參加此次旅游文化節(jié)的省市級領導、學者、記者將到此參觀所謂傳統(tǒng)乞巧儀式。為了準備好此次表演,當地姑娘們從農歷七月初二到七月初六一直都在進行緊張的彩排,并不得不放棄拜巧、迎水等活動。而為地方政府出謀劃策的相關學者,由于深受“自身學科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影響,通常以懷舊的心態(tài)看民俗,認為只有那些“在空間和時間上遠離現代文明的人們是傳承民俗的主體”。[11]所以造成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縣政府為表演乞巧的姑娘們統(tǒng)一發(fā)放了一套類似過去當地女性穿的棉襖式樣的衣服,并要求姑娘們扎大長辮,即使短發(fā)也要用黑毛線編織起來??梢娫诒Wo主體政府和學者心目中乞巧主體應該而且必須是未受現代文明浸染的農民形象,他們應該而且永遠都具有古樸的鄉(xiāng)土氣息。而實際情況是這些姑娘除了政府發(fā)放的乞巧服外,還自愿購買了自己喜歡的服裝,那是一套具有現代潮流元素的衣服。上衣是雪紡短袖,下衣則是牛仔褲。有些更愛美的姑娘直接穿黑絲襪搭配短褲乞巧。彩排結束后姑娘們換上流行服飾跳她們喜歡的現代舞。

為了借文化名片提高西和知名度,縣政府還特別請來了隴南市電視臺到晚霞湖錄制乞巧活動。在這些文化“他者”來看,西和乞巧節(jié)不過就是迎巧、拜巧、迎水、卜巧和送巧等簡單的“常規(guī)動作”。然而“常規(guī)動作”背后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神圣性,若缺少相應的理解和尊重,乞巧節(jié)就演變?yōu)榭斩吹姆?,民眾生活的“此在”亦將成為脫離生活的“彼在”表演。淪落為獵奇展演的乞巧節(jié),其碎片化趨勢也就在所難免。比如迎水環(huán)節(jié),按照傳統(tǒng)應該是在初七早上在井邊或泉邊燃香、跪拜、唱迎水歌后才能進行,可市電視臺錄制組卻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有水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甚至為了拍攝方便,攝制組竟然“指導”乞巧姑娘在晚霞湖邊如何迎水。類似這樣的“指導”在2012年的乞巧節(jié)上輪番上演。

總之,政府和媒體的介入使乞巧更多是一種舞臺表演,姑娘們在一種完全脫離乞巧語境的情況下不自愿的充當配角。

四、結 語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如今西和存有兩種形態(tài)的乞巧節(jié)。一種是在傳統(tǒng)基礎上民眾根據當下需求自發(fā)參與的乞巧節(jié);另一種完全是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目標,由政府主導民眾配合舉行的乞巧文化旅游節(jié)。后一種形態(tài)完全是在前一種形態(tài)基礎上蛻變而來。而且政府主導的旅游節(jié)由于舉辦時間和空間恰與傳統(tǒng)乞巧節(jié)的時空相重疊,嚴重影響甚至妨礙后者的有序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乞巧文化旅游節(jié)節(jié)會大大的改變傳統(tǒng)乞巧形態(tài),使之逐步成為脫離生活語境的“死水”,嚴重影響西和乞巧節(jié)生存與健康發(fā)展。為了能讓乞巧節(jié)更好的立足于當代社會,傳承主體和保護主體必須充分認識到彼此責任和義務。一方面?zhèn)鞒兄黧w——西和民眾應該擁有較高的文化自覺性以確保這種地方性文化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另一方面政府在開發(fā)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來發(fā)展地方經濟的過程中,必須尊重文化自身的空間秩序,切勿人為打亂或破壞,以確保文化生態(tài)的良性發(fā)展。

[1]楊洪林.漢水、天漢文化考——兼論《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源流[C]∥鐘敬文.名家談牛郎織女.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201.

[2]霍松林,趙望秦.宋本史記注譯:第一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138.

[3]趙逵夫.漢水與西、禮兩縣的乞巧風俗[J].西北師范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2(6):1.

[4]趙子賢.西和乞巧歌[M].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10.

[5]西和乞巧風俗志編委會.西和乞巧風俗志[M].甘肅:蘭州文博廣告策劃有限責任公司,2007:48.

[6]維克多·特納.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M].黃劍波,柳博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06.

[7]向云駒.論“文化空間”[J].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5(3):81.

[8]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1.

[9]陶思炎.論當代民俗生活的變遷[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3):128.

[10]苑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體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8(2):1.

[11]劉曉春.從維柯、盧梭到赫爾德——民俗學浪漫主義的根源[C]∥周星.國家與民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42.

猜你喜歡
乞巧織女姑娘
八月來臨話七夕
北京紀事(2022年8期)2022-05-30 18:08:38
《乞巧》
學苑教育(2022年26期)2022-03-02 00:59:04
潭山乞巧
秋姑娘的信
乞巧七夕
泥姑娘
胖姑娘看過來
吟織女圖
劍南文學(2016年11期)2016-11-21 06:57:32
牛郎和織女
好孩子畫報(2015年8期)2015-05-30 10:48:04
是織女,更是吃貨
視野(2014年2期)2014-01-09 20:50:38
张家港市| 江门市| 布尔津县| 深泽县| 故城县| 嘉黎县| 淅川县| 白朗县| 巴彦县| 仁寿县| 宣武区| 梓潼县| 得荣县| 武功县| 明溪县| 淮滨县| 临湘市| 柘城县| 松滋市| 安福县| 齐齐哈尔市| 桂林市| 祥云县| 梅州市| 松滋市| 嵊泗县| 偏关县| 大厂| 昌邑市| 东乌珠穆沁旗| 牙克石市| 当雄县| 赤峰市| 中山市| 斗六市| 尚志市| 莒南县| 临沧市| 和平区| 布尔津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