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波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隨著太極拳在全球范圍的傳播,太極拳的世界化、國際化、社會化發(fā)展特點日益突出,而太極拳標準化正是其融入社會、走進世界、邁向國際的有力支撐。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而課程在其過程中起基礎作用。而諸多高校太極拳課程缺乏內容規(guī)范化與統(tǒng)一性要求,考核實踐缺乏量化與科學性,且高校太極拳傳播忽視了各流派特點,可見高校太極拳課程標準化教學任重道遠,存在諸如教師動作要求缺乏規(guī)范性指導等問題。普通體育教師在傳授太極拳技術時,很難將標準的技術動作、規(guī)范的技擊含義和文化內涵傳授給學生;此外,太極拳教學中,重于動作的“行”,而忽視太極拳的“神”與“魂”;另外,考核過于主觀性,缺乏區(qū)分度和量化標準等問題??梢姡瑢Ω咝L珮O拳師資培訓的標準化、教學內容的規(guī)范化、教學程序和方法統(tǒng)一化以及考核評價的客觀性等方面的建設和探索就顯得極其迫切。
太極拳師資培訓應該作為學院一項重要的教學和師資培訓工作。主旨和要求:全員參與,定期培訓,定期考核,力爭做到掌握陳氏太極拳技能是全體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備條件。(1)參與人員要求:全體教師,除專職行政人員之外,其他全體教師(包括院長、副院長以及理論課教師)都需要定期培訓陳氏太極拳。(2)培訓教師的拳師的要求:先期由校內多年從事太極拳專業(yè)教學的教師進行技能傳授,隨后由太極拳大師進行系統(tǒng)培訓,最后聘請校外拳師為每年太極拳師資培訓的固定指導教師。(3)培訓時間和培訓考核要求:新進教師要求進行太極拳培訓;每學年一年級太極拳課程開課之前,都要進行為期1個月的太極拳教學培訓(1周2~3次)。培訓結束后,對教師重新進行技能考核,考核小組由專業(yè)評委組成,考核不通過的教師需要重考。(4)培訓內容:開課前進行教學內容(陳氏太極拳精要18式)的重新培訓,培訓重點動作要領、動作講解等;學期未對陳氏太極拳老家一路進行培訓。
依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組建陳氏太極拳特色課程教案編寫小組,將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教學內容、素質練習內容、體質健康測試方法等內容進行學院教學內容編排進度,陳氏太極拳作為所有一年級新生的公共體育必修課,從第4周開始,共30學時,具體內容見表1。
高校陳氏太極拳師資培訓過程中,應該注重動作路線、動作具體的高度、身形和手型的規(guī)范化,甚至詳細到眼神、呼吸等方面的規(guī)范,同時,應注重和統(tǒng)一教學指導術語的規(guī)范性。此外,也應對相關技術動作的攻防競技涵義、文化內涵、輔助練習內容和準備活動進行介紹。
綜上所述,河南理工大學為陳氏太極拳進入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并且使其更加規(guī)范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性探索,也遇到許多困難。但陳氏太極拳攻防競技涵義、文化內涵、輔助練習內容等,尤其是動作的具體標準要求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完善教學課程的標準化建設,使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深入每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師的技能考核中,旨在使學生接受到正宗、規(guī)范的陳氏太極拳技術動作,避免學生太極拳技能交流之間存在疑惑。當然,在短時間內,在所有教師的基礎和能力的客觀條件限制下,預想到達理想和完善階段還需要有一段路要走。
目前,河南理工大學以武操教研室為主,正在著手編寫《高校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教材。如何統(tǒng)一各陳式太極拳大師意見,突出陳氏太極拳動作的權威性的同時,又要使教材內容符合高校教材建設要求,對高校一線教學指導具有非常強的適用性和通用性,對編寫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學院將太極拳服和太極拳鞋指定為公共體育太極拳課專用著裝,學院規(guī)定在一年級公共體育太極拳課教學中必須穿著太極拳服。在開學初,將全部太極拳教學的教師在學校一個相對集中的地點,劃定每位教師固定的上課地點,應規(guī)定教授太極拳過程和考核過程中必須穿著太極拳服。公共體育的太極拳教學和教師習練將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而凸顯學校體育教學特色,同時也為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在學校乃至全省的體育教學中引起廣泛好評。
表1 河南理工大學公共體育太極拳教學內容進度安排
表2 河南理工大學2 000m(男子)與1 200m(女子)評分標準
此外,對太極拳課堂開始和結束行抱拳禮的動作、禮儀等要求和標準也應進行規(guī)范,必須明確提出考核中行抱拳禮,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了解。
為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及促進學生學習,對陳式太極拳精要18式采用教考分離方式考試。各項教學內容分值:陳式太極拳精要18式(50分)+2 000m或1 200m耐力素質(20分)+理論(20分)+學習態(tài)度(10分)。為了更科學地突出耐力訓練,耐力跑由體質健康測試的女800m和男1 000m改為女1 200m 和男子2 000m。(表 2)
陳氏太極拳精要18式技能考核50分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判:(1)動作規(guī)格的分值:30分。凡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與規(guī)格輕微不符者,每出現一次扣0.5分;與規(guī)格顯著不符者,每出現一次扣1分;與規(guī)格嚴重不符者,每出現一次扣2分;一個動作出現多種錯誤時最多不得超過2分。(2)勁力協(xié)調的分值:10分。凡符合運勁順達。沉穩(wěn)準確,連貫圓活,手眼身法步協(xié)調的要求者,給與滿分;凡與要求輕微不符者扣0.5~1,顯著不符者扣1.5~3分,嚴重不符者扣3.5~6分。(3)精神、速度、風格、熟練程度、結構、布局的分值:10分。凡符合意識集中,精神飽滿。神態(tài)自然,速度適中,結構合理。布局勻稱的要求者給滿分;凡與要求輕微不符者扣1~2,顯著不符者扣3~5 分,嚴重不符者扣 5~10 分。
針對太極拳考核評價主觀性強的特點,太極拳考核成立考核領導小組,統(tǒng)一布置考試,采用考教分離。為了裁判方便打分和提高區(qū)分度,評判員或裁判員進行百分制打分,將太極拳成績1式2份,一份交予任課教師,按照太極拳技能50分的分值,將學生所得分數乘以50%;另一份由教科辦備檔,太極拳課程總成績低于60分的學生,需要在下學期開學前統(tǒng)一參加補考。
河南理工大學采用這種教考分離的方式進行考試。統(tǒng)計結果是本科公共體育必修課一年新生7 332人,其中入伍、休學、缺考、補考、保健生等561人,實際參加考試人數為6 771人??忌骄煽?yōu)?9.996分,中位數為70分,眾數70分,最高成績98分5人,最低成績0分2人,技能考評不及格者632人,占參加考試總人數的9.3%,90分或以上者133人,占1.2%,技能考評成績分布總體呈正態(tài)分布。并在考前進行太極拳段位制考試動員,凡需申請?zhí)珮O拳1~3段考試的學生提前報名,在考試過后依據考試分數給予通過者相應的段位證書。
通過多次太極拳考教分離的不斷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成的太極拳考核標準和指標、太極拳考核考評員、太極拳考核程序和流程等考核內容體系。考核結果得到絕大多數任課教師和學生的認可,但也有極少數學生對不同考場的尺度、考核結果有異議等少數問題??傮w而言,這種太極拳特色課程考核也達到學院和學校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河南理工大學在陳氏太極拳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建設的實踐探索中發(fā)現,建成統(tǒng)一的動作規(guī)范要求是重點,也是在高校廣泛推廣的前提。首先,要保證師資培訓者、體育教師、學生三者教育和教學流程過程中動作的規(guī)范化,使之從源頭到學生接受都是統(tǒng)一的內容;其次,在技術動作形態(tài)規(guī)格規(guī)范的前提下,應加強身體協(xié)調、動作韻律、神形兼?zhèn)?、技擊涵義、動作技術的文化內涵、動作講解、輔助練習等相關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教育;另外,應注重考核指標、考核程序和評判過程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最后,著裝、禮儀、教材、教具等方面的統(tǒng)一化要求也不可缺少。
第1步:高校太極拳標準化建設的思路,以部分典型的高校太極拳課程標準化建設的實踐探索為試點,如河南理工大學公共體育太極拳特色課程建設實踐,總結經驗,力邀陳氏太極拳大師們的課程建設專業(yè)指導,以此建立完善的高校陳氏太極拳公共體育實用教材,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陳氏太極拳推廣模式。第2步:以高校陳氏太極拳推廣模式為經驗,完善高校24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促進高校楊氏太極拳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性建設。第3步:在尊重太極拳流派風格特點,堅持百花齊放、百花爭鳴原則的基礎上,分化和明確各流派太極拳技術動作風格,探尋各流派太極拳學校傳播的統(tǒng)一規(guī)律,形成高校太極拳課程標準化建設體系。
3.1.1 諸多高校太極拳課程缺乏內容規(guī)范化與統(tǒng)一性要求,考核實踐缺乏量化與科學性。高校太極拳的標準化課程建設對于太極拳的社會化發(fā)展、太極拳課程建設以及對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3.1.2 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拳教師師資培訓標準化建設分為參與人員要求、培訓教師的拳師的要求、培訓時間和培訓考核要求、培訓內容等方面。
3.1.3 河南理工大學陳氏太極拳課程的攻防競技涵義、文化內涵、輔助練習內容等,尤其是動作的具體標準化要求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教學服裝和禮儀規(guī)范化建設、高校陳氏太極拳教材建設仍需進一步完善。
3.1.4 河南理工大學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成的太極拳考核標準和指標、太極拳考核考評員、太極拳考核程序和流程等考核內容體系。
3.1.5 高校太極拳課程標準化建設的思路:高校陳氏公共體育太極拳標準化推廣試點-高校陳氏太極拳推廣模式-高校24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推廣模式-探尋各流派太極拳學校傳播的統(tǒng)一規(guī)律,形成高校太極拳課程標準化建設體系。
3.2.1 各太極拳流派大師和專家們增強太極拳社會化發(fā)展和對外傳播共同規(guī)律的探索和研討;各太極拳流派內部的傳人和專家們也應求同存異,加強自身太極拳標準化建設,并積極參與高校太極拳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課程建設。
3.2.2 開設太極拳課程的諸多高校,強化太極拳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建設工作,并探索地方特色太極拳課程建設,以此深入加強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建設,
3.2.3 高校加大太極拳課程建設的重視,增加資金投入和硬件建設,營造更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以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
[1]趙發(fā)田.中國武術段位制標準化管理存在問題的分析與對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11(5):396-399.
[2]薛文忠,程嘯斌,程麗芬. 傳統(tǒng)武術技術的段位標準和考試方法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4):76-79.
[3]石冰,胡勇剛,石峰.大學生24 式太極拳評價標準探討[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2(3):111-113.
[4]王國凡.“標準化”視角下的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fā)展的幾點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2):35-38.
[5]石華畢.標準化”視域下競技武術散打技術發(fā)展窘境與改革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7):64-68.
[6]陳蓓.中國武術“標準化”發(fā)展探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8):96-100.
[7]李蕾.中國武術段位制標準化發(fā)展探析[J].體育與科學,2011,33(5):96-98.
[8]靳衛(wèi)平.中國《武術段位制》晉級標準的研究—基于《大眾健美操》通級熱的比較分析[J].運動,2011,22(6):60-62.
[9]樊靜.中醫(yī)藥院校太極拳課程實行教考分離的研究[J].運動,2012(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