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托
(南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傳統(tǒng)翻譯批評主要依據(jù)翻譯標準對譯本進行“規(guī)定性”評價,存在一種“單向度、簡單化的思維定勢”[1],批評過程呈現(xiàn)靜態(tài)化特征。這種“規(guī)定性”的譯文評價范式主要是在既定框架內(nèi)結合典型例句來進行的,研究結果受考察范圍和研究者的個人因素影響較深。同時,例證的評價方式使得研究者可以從某一假設出發(fā),特意擷取能夠驗證自己假設的例句來討論,而對那些不利于自己假設的例證則不予采納。因此,這種傳統(tǒng)的翻譯標準評價范式無法從廣度和深度上對譯本質量進行客觀評價。
語 料 庫 翻 譯 學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CTS)的出現(xiàn)使得譯本評價有了較為科學、客觀的操作規(guī)范。任培紅認為,語料庫語言學“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廣泛應用于語言研究的各個層面?!保?]Kenny指出,語料庫翻譯學使得人們可以“不必考慮源文本的影響,而是就翻譯過程自身的特征來解釋譯本?!保?]此種動態(tài)翻譯評價范式主要是對譯本自身語言特征的分析,而不是衡量譯本與源文本的“對等”程度,因而也是一種“定位于譯本和翻譯過程”(product-and process-oriented)的研究,可以“揭示使用頻率與典型性用法、翻譯實例與翻譯規(guī)范等之間的關系”[4]。本文通過對以語料庫翻譯學為范式的目標型共性(T-universals)研究,將英語譯本小說和非譯本小說(即英語原創(chuàng)小說)進行對比,探討譯者對目標語言的處理方式,側重對譯本的標準類符/形符比、詞表、關鍵詞、邏輯連接詞、平均句長等譯文個性特征進行量化描寫,既考察譯本的局部語言特征,又考察譯本的整體連貫性。進行量化評價的目的在于探索一種實用、有效的手段,為翻譯批評提供可靠的統(tǒng)計學依據(jù)。
本研究以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為研究語料庫(以下簡稱SG)。使用的語料庫檢索工具為 Wordsmith 6.0,使用的統(tǒng)計工具為SPSS 17.0,使用的詞性賦碼工具為CLAWS 7,參 照 語 料 庫 為 FLOB (The Freiburg-LOB Corpus of British English)和 Frown (The Freiburg-Brown Corpus of American English)。由于所討論的對象是英譯小說,考慮到《海上花列傳》本身的體裁內(nèi)容特點,主要選取F&F(Z)兩個語料庫中K(一般小說)、P(愛情小說)子語料庫作為標準參照對象(以下簡稱F&F(Z))。有必要指出的是,本文僅限于英語譯本和非譯本(即英語原創(chuàng)文本)的比較,而不涉及英語譯本和源文本的比較。
《海上花列傳》由清末韓邦慶所著,中國臺灣作家張愛玲于1981年翻譯為國語版,后又從國語版譯為英文版,手稿由香港中文大學孔慧怡女士進行爬梳、校正,于2005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書名為 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5]。目前學界主要圍繞該譯本的翻譯策略[6]、譯者主體性[7]等開展了研究,未見利用語料庫翻譯學范式對該譯本進行整體評價的文獻。
通過CLAWS 7對SG和F&F(Z)進行詞性賦碼,再利用Wordsmith 6.0對標注文本進行檢索,獲得兩個語料庫中的標準類符/形符比、詞表、關鍵詞、邏輯連接詞和平均句長等基本數(shù)據(jù)。
類 符/形 符 比 (Type/Token Ratio,簡 稱TTR)是測量文本中詞匯密度的常用方法,可輔助說明文本的詞匯難度,能反映文本用詞的豐富性和變化性。在語料庫規(guī)模較為接近的情況下,類符/形符比數(shù)值越高,說明文本使用的詞匯量越豐富,而數(shù)值低則說明文本使用的詞匯量較小。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文本在庫容上(形符)存在一定差異(分別為247 985形符和240 559形符),簡單的類符/形符比數(shù)據(jù)不具對等性,也不能反映兩者的深層差異,故采取計算標準類符/形符比(Std.TTR)的方法(本文中涉及到的其他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以1 000詞為基礎來計算標準化頻率)。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語料庫SG的總詞數(shù)大于語料庫F&F(Z),但是語料庫SG中的類符總數(shù)只有9 645個,而語料庫F&F(Z)中類符總數(shù)為19 070個,是語料庫SG的兩倍多,兩者的標準類符/形符比之間的差值達1倍以上。利用SPSS17.0進行對數(shù)似然率檢驗(Loglikelihood)的結果也顯示兩者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LL=-3 444.80,p=0.00)。這表明語料庫SG 中的英語詞匯的豐富性和變化性明顯低于原創(chuàng)英語小說,這與翻譯小說詞語“簡化”假設一致[8]。這一方面可能是譯者受源語言的負遷移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受小說主題的影響?!逗I匣袀鳌返男≌f情節(jié)主要圍繞青樓女子展開,因而討論的主題有一定局限,相比較之下,語料庫F&F(Z)中的小說主題多樣、故事背景繁復,因而呈現(xiàn)出豐富的詞匯手段。
表1 SG和F&F(Z)標準類符/形符比
Stubbs[9]認為,“詞匯頻率是研究的一個重要起點,因為高頻詞和文本的主題性之間存在某種聯(lián)系,即便這種聯(lián)系不是直接聯(lián)系”。因此,詞表能夠反映語料庫中所有類符的頻率高低,對這些類符初步分析可了解有關文本內(nèi)容的信息,對不同語料庫詞表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各語料庫中高頻詞類使用的差異。Laviosa[10]把高頻詞定義為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頻率至少占庫容0.10%以上的詞。本文也采用這一定義。利用Wordsmith 4.0的詞表計算功能將所得數(shù)據(jù)加以整理(見表2)。
表2 SG和F&F(Z)中高頻詞累積率
從表2可以看出,語料庫SG中的高頻詞個數(shù)比語料庫F&F(Z)中多53個(高約8個百分點),其對數(shù)似然率檢驗結果(LL=7.90,p=0)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進一步表明《海上花列傳》英譯本中的詞匯使用不如英語原創(chuàng)文本豐富,表現(xiàn)出較強的簡化特征。
但是,僅從高頻詞的累積數(shù)值入手,還無法得知語料庫SG與F&F(Z)中存在差異的深層原因,因此需要深入觀察高頻詞的具體使用情況,表3列出了兩個語料庫前14位高頻詞。
表3 SG和F&F(Z)中詞表前14位高頻詞
表3顯示,除for和that外,其他12個高頻詞匯在兩個語料庫詞表中的排列比較接近,只是排列順序有一定的差異,這些詞匯的高頻率特征也是英語詞表中的普遍現(xiàn)象。進一步觀察兩個語料庫詞表的前30位,其中大部分是you、her、she、I等人稱代詞,但也存在表4中所反映的差異。
表4 The SG和F&F(Z)中的人稱代詞
對兩個語料庫中的人稱代詞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原創(chuàng)文本語料庫F&F(Z)中的人稱代詞使用要比譯本語料庫SG中豐富。其中人稱代詞的個數(shù)在原創(chuàng)文本語料庫前30位高頻詞匯中占12個,而在譯本語料庫中只有9個;人稱代詞的使用頻次在譯本語料庫中為20 531次,而在原創(chuàng)文本語料庫中為25 250次;對數(shù)似然率檢驗結果顯示兩者具有非常大差異(LL=-641.34,p=0.00)。這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劉宓慶[11]指出,“英語傾向于多用代詞,特別是人稱代詞”。這主要是因為英語對形式手段的依賴程度較高,注重結構的完整,因此使用大量的人稱代詞來實現(xiàn)預指以及回指前面出現(xiàn)的人稱等功能。而根據(jù)呂叔湘的提法,“漢語里可以不用人稱代詞的時候就不用;即使因此而顯得句子結構不完整,也不搞形式主義”[12]。由此可以看出,人稱代詞的省略是漢語的一個重要特點,《海上花列傳》的譯者雖然注意向目的語人稱代詞使用規(guī)律靠攏,但仍然受到了源語言的影響,在英譯過程中人稱代詞使用不足。
第二個原因可以通過Wordsmith軟件提供的關鍵詞(Keyword List)工具來查證。以語料庫SG為觀察庫,語料庫F&F(Z)為參照庫,得到SG的關鍵詞列表(表5)。
表5 語料庫SG關鍵詞列表(部分)
對語料庫SG中的關鍵詞列表進行觀察,在前200個關鍵詞中,有73個是小說中的人名,只有一個是人稱代詞。人名的主題性和頻次均呈現(xiàn)較高數(shù)值。這一方面和小說所描寫的對象分不開,另一方面是因為該小說人物繁復,如果頻繁使用人稱代詞會造成指稱混亂,因此譯者采用了規(guī)避策略,較少或者避免使用人稱代詞來指稱小說人物,從而使得譯本語料庫中人稱代詞使用不足。同時,譯者從目的語讀者角度出發(fā),采用了歸化策略,大量使用了人名來替代人稱代詞,從而降低了譯本的閱讀難度,提高了易讀性和可接受性。
文本意義的連貫既要靠隱性的邏輯關系,也要靠顯性、豐富的銜接手段來實現(xiàn)。Connor[13]認為,銜接手段成為眾多研究的對象的原因是易于量化,因此也方便了文本間的客觀的定量對比。邏輯連接詞(logical connector)是銜接手段中比較復雜的一種,Halliday和Hasan[14]認為邏輯連接詞是一種“連接成分,本身并沒有銜接意義,而是通過它們特定的意義間接地具有銜接作用,它們首先并不是延伸至上文(或下文)的手段,而是在話語中表達了某些意義,預設了其他成分的存在。”這說明邏輯連接詞銜接意義既存在于語法上,又存在于詞匯上。把Halliday和Hasan所列出的邏輯連接詞作為一組檢索詞,分別檢索它們在語料庫SG和F&F(Z)中的分布情況,對檢索結果進行人工干預,剔除不屬于邏輯連接詞范疇的(如and表示兩個名詞的并列關系,say表示“說話”這一基本含義等)。檢索結果見表6。
表6 SG和F&F(Z)邏輯連接詞使用情況
表6顯示,語料庫SG中的使用頻次僅比語料庫F&F(Z)高出0.44個百分點,但是對數(shù)似然率檢驗結果顯示語料庫SG和F&F(Z)中邏輯連接詞的使用存在顯著差別(LL=76.13,p=0),這也驗證了Baker[15]關于譯語文本傾向于使用更多連接詞的假設。譯者認識到目的語中邏輯連接詞對于文本連貫性的重要性,從而試圖通過增加顯性銜接手段的方式來呈現(xiàn)目的語的語言特征。邏輯連接詞的大量使用使得小說譯本的主題得以層層推進,增添了源文本隱藏的邏輯關系,從而使得譯本具有較強的明晰化(explicitation)特征,并使得譯本的連貫性增強。
對譯本的可讀性進行對比檢測,可以反映譯本內(nèi)容在語義和語法方面的適宜程度的信息,從而得到關于譯本質量的整體評價。本文從平均句長和弗萊士易讀度(Flesch Reading Ease)兩個角度來比較兩個語料庫的可讀性。平均句長(Average Sentence Length,簡稱 ASL)可用于衡量文本的句法復雜性,從而進一步反映語料的可讀性(readability)。弗萊士易讀度是依照美國Rudolf Flesch博士的統(tǒng)計方法計算的,計算根據(jù)是句子的字數(shù)和句子中所含的音節(jié)數(shù)等,數(shù)值為0~100,數(shù)目越大,文章難度越小。采用Xu Jiajin和Jia Yunlong所開發(fā)的英文文本可讀性分析工具(Readability Analyzer 1.0)來進行測算,結果見表7。
表7 SG和F&F(Z)可讀性分析對比
從表7中可以看出,雖然語料庫SG在平均句長和弗萊士易讀度上都和語料庫F&F(Z)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對數(shù)似然率檢驗的結果表明,這種差異不具備顯著性。同時,根據(jù)弗萊士易讀度測算表,兩個語料庫的難度都屬于“較容易”(Fairly Easy,分值為70~79)層次。因此,《海上花列傳》的英譯本對于目的語讀者來說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
本文采用以翻譯文本為中心的量化評價方式,在語料庫翻譯學理論框架內(nèi)對《海上花列傳》英譯本中的標準類符/形符比、詞表、關鍵詞、邏輯連接詞、平均句長等進行了檢索、統(tǒng)計,并和英語原創(chuàng)小說語料庫中的相應數(shù)據(jù)展開了對比分析,并得出如下結論:
(1)由于《海上花列傳》的小說情節(jié)和主題的局限,其英譯本的詞匯手段不如原創(chuàng)英語小說豐富;同時,譯者從目的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對譯本的詞類使用進行了簡化,從而使得譯本表現(xiàn)出較強的簡化特征。
(2)在人稱代詞的使用方面,譯者表現(xiàn)出向目的語規(guī)則靠攏的傾向,但受源文本影響,在英譯過程中人稱代詞使用不足;同時譯者采用了歸化策略,大量使用了人名來替代人稱代詞,從而降低了譯本的閱讀難度,提高了譯本易讀性和可接受性。
(3)譯者還采用了大量邏輯連接詞,增強了譯本的連貫性,并使譯本呈現(xiàn)出較強的明晰化特征,但同時也增加了目的語讀者的信息負載。
(4)平均句長和弗萊士易讀度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表明,《海上花列傳》的英譯本較為容易閱讀。綜合以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筆者認為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詞匯手段不夠豐富,但詞匯難度相對較小,譯本連貫性較強,句長符合英語原創(chuàng)小說的一般特征,對于目的語讀者來說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
本文利用目的語語料庫進行翻譯批評的方法,可用來對譯本的詞匯選擇、連貫性、可讀性等維度進行測量,從而方便譯者按照目的語的語言習慣、使用規(guī)范和認知模式等對譯本進行修改、潤色,這樣更利于譯本和目的語的語法契合,拓展譯本的受眾。
[1]楊曉榮.翻譯批評導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191.
[2]任培紅.基于語料庫的《呼嘯山莊》檢索分析[J].沈陽大學學報,2008(4):75-78.
[3]Kenny D.Lexis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A Corpusbased Study[M].Manchester:St.Jerome,2001:195.
[4]Stubbs M.Text,Corpora and Problems of Interpretation:A Response to Widdowson[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2):149-172.
[5]Chang E,Hung E.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
[6]黃勤.歸化與異化相得益彰:評張愛玲譯《海上花列傳》[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8):54-57.
[7]王寧.從心所欲不逾矩:譯者主體性在張愛玲譯作《海上花》中的體現(xiàn)[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04-108.
[8]Mona B.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M]∥Baker Mona,F(xiàn)rancis Gill,Bonelli Tognini Elena.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3:233-252.
[9]Stubbs M.Conrad,Concordance,Collocation:Heart of Darkness or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EB/OL].[2003-05-08].http:∥www.uni-trier.de/fileadmin/fb2/ANG/Linguistik/Stubbs/stubbs-2003-conrad-lecture.pdf.
[10]Laviosa S.How Comparable Can‘Comparable Corpora’Be?[J].Target,1997(9):289-319.
[11]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447.
[1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8.
[13]Connor U.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58.
[14]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4.
[15]Baker M.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M]∥Somers H,ed.Terminology,LSP and Transl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6:17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