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子玲 于洋* 何金蓮 候遠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中藥學(xué)院 廣州510006)
中藥配伍研究是方劑學(xué)研究的重點。五味子是中醫(yī)臨床的一味常用藥,在大多方劑中作“佐”藥配伍應(yīng)用,即通過某種途徑,增強方中其他藥物的治療作用,具有規(guī)律性。五味子散首載于宋·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又名溏泄散,由五味子二兩,吳茱萸半兩組成[1],主治腎泄。吳茱萸為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干燥近成熟的果實[2],所含化學(xué)成分類型較多,其中生物堿類為其主要有效成分[3]。如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具有抗菌、抗癌、抗炎、鎮(zhèn)痛、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體溫調(diào)節(jié)和保護心臟等藥理作用[4-5]。
五味子與吳茱萸的配伍研究目前少有報道,本文以吳茱萸為模型藥物,以主要活性成分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為研究對象,建立適用于吳茱萸生物堿吸收研究的大鼠原位灌注模型,研究吳茱萸生物堿在五味子提取物以及在P-pg抑制劑作用下的吸收差異。從腸吸收動力學(xué)角度揭示方劑配伍的科學(xué)本質(zhì)。
BT01-DG2蠕動泵(天津市協(xié)達偉業(yè)電子有限公司);Shimadzu 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SPDM20A二極陣列管檢測器;恒溫水浴鍋(上海醫(yī)療器械五廠);RE-2000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TG1650-WS離心機(上海盧湘儀)。
吳茱萸藥材(廣州和翔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1001,產(chǎn)地:貴州);吳茱萸堿標(biāo)準(zhǔn)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802-200606);吳茱萸次堿標(biāo)準(zhǔn)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801-201006);五味子提取物(實驗室自制,木質(zhì)素含量);維拉帕米(VP,廣州市齊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酚紅(天津市福晨化學(xué)試劑廠);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天津市福晨化學(xué)試劑廠);牛血清白蛋白(BSA,Genbase Bioscience Co.);烏來糖(上海潤捷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乙腈為色譜純,其余試劑均為分析醇。
健康SD大鼠,♂,體重(250±30)g,由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動物衛(wèi)生許可證號:SCXK(粵)2008-0020]。
精密稱取吳茱萸藥材100g,用10倍量80%的乙醇加熱回流三次,每次3小時。合并提取液,靜置過濾,減壓濃縮至無醇味,離心取沉淀,真空干燥后備用。
2.2.1 Krebs- Ringer,s(K - R) 稱取 NaCl 7.8g,KCl 0.35g,CaCl20.37g,NaHCO31.37g,NaH3PO40.32g,MgCl20.02g,葡萄糖1.4g,蒸餾水定容至1L,即得到PH7.4的K-R液。
含BSA的 K-R液:精密稱取 BSA 4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K-R液溶解,稀釋定容至刻度,搖勻,得到含4%BSA的K-R液。
酚紅K-R液:精密稱取酚紅20mg,置1 000mL容量瓶中,加K-R液溶解,稀釋定容至刻度,搖勻,得到濃度為20μg/mL的酚紅K-R液。
含BSA的酚紅K-R液:精密稱取BSA 4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酚紅K-R液溶解,稀釋定容至刻度,搖勻,得到含4%BSA的酚紅K-R液。
2.2.2 腸循環(huán)液 精密稱取吳茱萸醇提物10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DMSO超聲溶解后,稱取BSA 4g加入其中,然后加入酚紅K-R液,超聲溶解,并室溫稀釋定容到刻度,搖勻,使吳茱萸醇提物的濃度為1mg/mL。
2.2.3 加五味子提取物的腸循環(huán)液 分別稱取吳茱萸醇提物100mg于3支100mL容量瓶中,各加入50,100,200mg的五味子提取物,分別加入1mL DMSO超聲溶解后,各稱取BSA 4g加入其中,然后加入酚紅K-R液,超聲溶解,并室溫稀釋定容到刻度,搖勻即得。
2.2.4 加P-gp抑制劑的腸循環(huán)液 稱取吳茱萸醇提物100mg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 DMSO超聲溶解后,稱取4g BSA加入其中,然后加入酚紅K-R液,超聲溶解,再加入維拉帕米(0.1mg·mL-1),超聲溶解后用酚紅K-R液室溫定容到刻度,搖勻即得。
2.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Kromasil C18色譜柱(250mm ×4.6mm);Phenomenex C18預(yù)柱;流動相:乙腈 - 水(49∶51);流速:1.0mL/分,檢測波長:吳茱萸堿225nm,吳茱萸次堿 345nm;進樣量:20μL,柱溫:25℃。
2.3.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標(biāo)準(zhǔn)品 2.16,2.62mg,置于 50mL 容量瓶中,加入甲醇超聲溶解,放置室溫后用甲醇定容搖勻,為母液1。取0.5mL母液1置于2mL容量瓶中,加入含BSA的酚紅K-R液0.5mL后,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然后渦旋1分鐘,沉淀過夜,次日取出6 000r離心20分鐘,取上清即得吳茱萸混合對照品母液。
2.3.3 標(biāo)準(zhǔn)曲線的制備 精密吸取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混合對照品母液適量,按數(shù)倍稀釋法,用KR溶液∶甲醇(1∶3,V/V)溶液稀釋,得到一系列標(biāo)準(zhǔn)工作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記錄色譜數(shù)據(jù),以濃度(X)為橫坐標(biāo),峰面積(Y)為縱坐標(biāo),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得回歸方程:吳茱萸堿Y=7.9×10-6X -0.0045,r=0.9999,線性范圍為2.1μg/mL ~10.8μg/mL;吳茱萸次堿 Y=1.7 ×10 -5X+0.0491,r=0.9999,線性范圍為 2.6μg/mL ~13.1μg/mL。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100.52%、99.38%,RSD 分別為 2.12%、1.98%。以上結(jié)果表明,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在各自濃度范圍內(nèi)呈良好線性關(guān)系并具較好的回收率。
圖1 HPLC圖譜
2.3.4 樣品的處理 精密吸取腸灌流液0.5mL,加1.5mL甲醇,渦旋混合1分鐘,放置冰箱沉淀過夜,次日6 000r/分鐘離心20分鐘,取上清液過0.45μm微孔濾膜。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行分析。
2.3.5 精密度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母液5μL,連續(xù)進樣6次,測定吳茱萸兩堿的峰面積值,其RSD為0.18%(n=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3.6 穩(wěn)定性試驗 用空白腸循環(huán)液配1mg/mL的吳茱萸醇提物溶液,置37℃水浴鍋中,并于0,2,4,6h測定溶液中的吳茱萸兩堿含量,其RSD值為0.52%(n=7),顯示吳茱萸醇提物中2種有效成分在空白腸循環(huán)液中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2.4.1 大鼠原位腸循環(huán)實驗方法[6]
取實驗前禁食12h(自由飲水)的SD大鼠,腹腔注射烏拉坦0.6mL/100g,麻醉后固定。沿腹中線打開腹腔(約2.5cm),結(jié)扎膽總管,在實驗?zāi)c管兩端各切一小口,在上端小口處插入直徑為0.3cm的玻璃管,并用線扎緊。用注射器將37±0.5℃的生理鹽水緩緩注入腸管,洗去腸管內(nèi)容物至凈。然后在實驗?zāi)c管下端小口處插入玻璃管,并用線扎緊。將腸管兩端的玻璃管與蠕動泵的膠管連接,形成回路,開動蠕動泵。以5mL/分流速循環(huán)10分鐘后,將流速調(diào)節(jié)為2.5mL/分,立即自裝有灌注液的錐形瓶中取樣lmL,作為測定零時間藥物濃度和酚紅濃度的樣品,另向錐形瓶中補加酚紅K-R液lmL,其后每隔20分鐘亦按同法取樣并補加酚紅K-R液,循環(huán)3小時后,中止實驗。
2.4.2 原位腸灌流實驗法中參數(shù)計算[7]
以小腸內(nèi)剩余藥量的對數(shù)(lnX)對取樣時間t作圖,由直線斜率求出吸收速率常數(shù)Ka(h-1)∶Ka=(InX0-InX)/t。剩余藥量 X=CV(C為測得的藥物濃度,V為相應(yīng)時間的循環(huán)液體積)。表現(xiàn)滲透系數(shù)Papp:藥物透過胃腸道粘膜的表觀滲透系數(shù)Papp,單位為 cm/s。A為小腸吸收面積(cm2)。Papp=Ka/A/3600。
2.4.3 灌流液中酚紅濃度的測定
由于腸灌流的過程中不但有水的吸收,還有水的分泌,導(dǎo)致循液的體積發(fā)生變化,通過對酚紅濃度的測定來校正水的吸收。用空白腸灌流液加入酚紅配制一系列標(biāo)準(zhǔn)液,取上述不同濃度的酚紅溶液各0.5mL,加入 4.5mL,1.0mol/L 的 NaOH 溶液顯色,于400~800nm波長范圍內(nèi)進行掃描在558nm處酚紅有最大吸收,因此于558nm處測定酚紅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biāo)(Y)、酚紅濃度(μg/mL)為橫坐標(biāo)(X),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得回歸方程:Y=4.4596X -0.0396,r=0.9988,線性范圍為 8.88μg/mL ~31.08μg/mL,RSD 為2.31,平均回收率為100.56%。
2.5.1 P-gp抑制劑對吳茱萸總生物堿腸吸收的影響
按照“2.2.2”配制濃度為 1mg/mL 吳茱萸醇提物作為對照組溶液,另取1mg/mL吳茱萸醇提物溶液加入維拉帕米(0.1mg/mL)作為維拉帕米組溶液。取SD大鼠10只,按照“2.4.1”的實驗步驟進行原位腸循環(huán)灌注,定時取樣,測定各時間點的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的濃度,然后按照“2.4.2”計算其Ka、Papp,結(jié)果見表 1。
表1 P-gp抑制劑對吳茱萸生物堿腸吸收動力學(xué)參數(shù)(±s,n=5)
表1 P-gp抑制劑對吳茱萸生物堿腸吸收動力學(xué)參數(shù)(±s,n=5)
吳茱萸堿 吳茱萸次堿維拉帕米 Ka 0.727 ±0.027 0.674 ±0.016 Papp×10-6cm·s-11.251 ±0.021 1.163 ±0.051對 照Ka 0.482 ±0.019 0.411 ±0.010 Papp×10-6cm·s-10.894 ±0.106 0.731 ±0.064
2.5.2 不同濃度五味子提取物對吳茱萸生物堿腸吸收研究
按照“2.2.3”分別配制加高、中、低濃度五味子提取物的腸流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取SD大鼠15只,隨機分成三組,按照“2.4.1”的實驗步驟進行原位腸循環(huán)灌注,定時取樣,測定各時間點的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的濃度,然后按照“2.4.2”計算其Ka、Papp,結(jié)果見表 2。
表2 不同濃度五味子提取物對吳茱萸生物堿腸吸收動力學(xué)參數(shù)(±s,n=5)
表2 不同濃度五味子提取物對吳茱萸生物堿腸吸收動力學(xué)參數(shù)(±s,n=5)
吳茱萸堿 吳茱萸次堿五味子低劑量組 Ka 0.756 ±0.025 0.663 ±0.021 Papp×10-6cm·s-11.208 ±0.109 1.062 ±0.046五味子中劑量組Ka 0.771 ±0.030 0.625 ±0.020 Papp×10 -6cm·s-1 1.345±0.091 1.092±0.088五味子高劑量組Ka 0.774 ±0.020 0.623 ±0.023 Papp×10 -6cm·s-1 1.131±0.135 0.922±0.107對照組Ka 0.482 ±0.019 0.411 ±0.010 Papp×10-6cm·s-10.894 ±0.106 0.731 ±0.064
由以上各表可知,加入P-gp抑制劑維拉帕米(VP)與正常組相比,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的吸收速率常數(shù)(Ka)和表觀滲透系數(shù)(Papp)都顯著增加(P<0.05)。這種吸收促進作用是通過抑制P-gp外排而起作用的,提示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可能是P-gp底物。加入五味子提取物與正常組相比,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的吸收速率常數(shù)(Ka)和表觀滲透系數(shù)(Papp)都顯著增加(P<0.05);但在考察的五味子濃度范圍以內(nèi),高中低濃度組組間對比,吸收速率常數(shù)(Ka)和表觀滲透系數(shù)(Papp)卻沒有顯著差異(P >0.05)。
小腸是口服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藥物的腸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口服后的整體吸收情況。大鼠原位腸灌流模型能夠反映腸道的真實環(huán)境,排除肝臟的首過效應(yīng)和藥物在腸壁組織中的代謝等生物轉(zhuǎn)化,與人體實驗相關(guān)性良好[8-9],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簡便,快速,準(zhǔn)確,在國內(nèi)外藥物研究中已得到廣泛應(yīng)用。但該法也有局限性,藥物必須以水溶液狀態(tài)存在。吳茱萸中的Evo和Rut水溶性均不好,因此考慮加入BSA,起到助溶作用。
目前關(guān)于五味子和吳茱萸的相互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有文獻報道[10-11]吳茱萸某些成分可能為P-gp底物。通過本實驗結(jié)果初步推測五味子有效成分[12]和吳茱萸兩堿可能都為P-gp底物,在大鼠小腸,五味子提取物競爭性作用于P-gp,從而抑制了P-gp對吳茱萸兩堿的外排作用。加入P-gp抑制劑組吳茱萸兩堿的吸收有所增加,與文獻報道的結(jié)果不相符[13],可能是由于所用模型不一樣所致。大鼠原位腸灌流實驗操作雖然簡單,但隨機因素太多,還需用細胞吸收模型進一步確證。
[1]李冀,杜雅薇,鄒大威,等.五味子散與四神丸對脾虛泄瀉作用的配伍比較研究[J].陜西中醫(yī),2007,28(7):9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60.
[3]龔慕辛,王智民,張啟偉,等.吳茱萸有效成分的藥理研究進展[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9,20(2):183.
[4]袁少鋒.吳茱萸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0,11(3):281.
[5]龔慕辛,宋亞芳,王智民,等.吳茱萸化學(xué)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6):792.
[6]LUB.Experiments of Pharmaceutics[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94:131 -135.
[7]李珂佳,蔣學(xué)華.大鼠原位灌注模型研究靛玉紅吸收機制[J].中國藥學(xué)雜志,2007,42(17):1 306.
[8]Fagerholm U,Johansson M,Lennnernas H.Comparison between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in rat and human jejunum [J].Pharm Res,1996,13(9):1 336.
[9]Zakeri- Milani P,Valizadch H,Tajerzadeh H,et al.Predicting human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using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in rat[J].J Pharm Pharm Sci,2007,10:368.
[10]鄒麗娟,陳穎,楊慶,等.吳茱萸對黃連生物堿在大鼠腸道吸收中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2,18(8):147-151.
[11]黃雪君.黃連吳茱萸藥對在藥物吸收模型上的生物表達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2011:60.
[12]貝煜,于洋,黎同明.大鼠在體腸灌注研究五味子有效成分腸吸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12):35.
[13]董宇,張英豐,楊慶,等.制吳茱萸提取物在腸外翻中的吸收研究及與P-gp的關(guān)系[J].世界科學(xué)技術(shù)——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思路與方法,2008,10(2):6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