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萍 桂茜茹 (.江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南昌330006;.江西中醫(yī)學院00級碩士研究生南昌330006)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檢測技術的不斷更新完善,脂肪肝的發(fā)生率和檢出率明顯提高,脂肪肝已經(jīng)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而肝實質(zhì)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貯積為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筆者運用消脂保和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10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全部100例患者均為江西省中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31-58歲,平均(44.5±13.5)歲;病程1-7年,平均(3.12±1.69)年。對照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齡29-57歲,平均(43.5±14.1)歲;病程1-7年,平均(3.12±1.69)年。2組年齡、性別、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診療標準[1]:(1)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和女性等;(2)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酒精量每周<40g;(3)除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腸外營養(yǎng)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4)除原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外,可出現(xiàn)乏力、肝區(qū)隱痛等癥狀,可伴肝脾腫大;(5)血清轉(zhuǎn)氨酶可升高,并以ALT為主,可伴有GGT、鐵蛋白和尿酸等增高;(6)肝臟組織學有典型表現(xiàn);(7)有影像學診斷依據(jù)。臨床診斷標準凡具備以上第(1)-(5)項和第(6)或第(7)項任一項者即可診斷為非酒精性脂肪肝。
1.2.2 脂肪肝B超診斷依據(jù) (1)肝臟近場彌漫性點狀高回聲,回聲強度高于脾臟和腎臟,少數(shù)表現(xiàn)為灶性回聲;(2)肝內(nèi)管道結構顯示不清;(3)肝臟遠場回聲逐漸衰減,光點稀疏;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肝前緣變鈍。僅具備(1)項者為疑似診斷,具備(1)項加其余一項以上者可確診為脂肪肝或CT檢查示:肝密度普遍降低。
1.3.1 治療組 口服中藥消脂保和湯,組成:丹參25 g,干荷葉 20 g,生山楂 30 g,神曲 15 g,炒萊菔子15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連翹15 g,枳殼15 g,谷麥芽各20 g,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分中晚飯后2次溫服,連續(xù)治療8周后評定療效。
1.3.2 對照組 口服水飛薊賓膠囊(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99,35mg*20粒)每次70mg,每天3次,療程8周。2組患者均在控制飲食,適當戶外運動上,隨訪半年,復查血脂全套,超聲檢查。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臨床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臟B超檢查示無脂肪肝,肝功能及血脂恢復正常;好轉(zhuǎn):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zhuǎn),肝臟B超檢查示脂肪肝表現(xiàn)明顯好轉(zhuǎn)或下降1個級別(如重度轉(zhuǎn)為中度),肝功能、血脂指標下降30%以上;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肝臟B超檢查示脂肪肝無明顯變化;肝功能、血脂指標下降小于30%。
治療前后血脂、超聲檢查為療效觀測指標。
應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脂肪肝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痞滿、脅痛、積聚等范疇。其病理基礎與痰、食、積有關,常因痰濕蘊結,困遏脾土,脾失運化,形成食積,久積影響氣血運行,氣機受阻,痰食積內(nèi)阻,壅塞肝膽。故以自擬經(jīng)驗方消脂保和丸治療。方中丹參活血祛瘀;荷葉清熱解毒、祛瘀活血;重用山楂消食開郁,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消食健脾,消酒積;萊菔子下氣消食,消谷面之積,三藥配伍,可消一切飲食積滯。佐入半夏、陳皮行氣化滯,降逆和胃而止嘔;茯苓淡滲利濕,健脾以止瀉;連翹清熱散結,以治食積所化之熱;枳殼破氣消積,祛痰除痞;谷麥芽和中消食,健脾開胃。諸藥合用使飲食得消 ,脾運痰化,氣行瘀散,積滯得消。現(xiàn)代藥理作用研究表明丹參具有調(diào)節(jié)血脂,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能保護肝細胞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有抗肝纖維化作用。荷葉有降血脂作用,荷葉中提取的生物堿荷葉堿可擴張血管,清熱解暑,有降血壓,降血脂作用,且臨床上常用于肥胖癥的治療。山楂能抑制B-羥-B-甲基戌二酸輔酶A還原酶的活性,從而抑制內(nèi)源性膽固醇的合成,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利于清除外周組織中過多的膽固醇,從而改善體內(nèi)的脂質(zhì)代謝降血脂。連翹、陳皮、茯苓具有保肝作用;半夏、陳皮可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膽道的輸送功能而有利膽作用。能緩解腹脹、乏力、肝區(qū)不適癥狀 ,減輕肝臟脂肪沉積。臨床療效證實消脂保和湯對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