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 珍
打敗仗為什么叫“敗北”
文/焦 珍
古代稱“戰(zhàn)敗”為“敗北”,而不叫“敗東”“敗西”或“敗南”,源于中國(guó)古代漢語中“北”的古義。“北”的本義是“背”或“相背”?!墩f文解字》:“北,背也,二人相背?!庇纱?,“北”引申為人體的部位—與胸相對(duì)的背部。古人說“敗北”,意思是“打不過,轉(zhuǎn)背而逃”。古時(shí)兩軍交戰(zhàn),若一方敗退則以“背”對(duì)勝利的一方,所以“北”就有了失敗的義項(xiàng)?!秾O子·軍事》:“佯北勿從。”這里的“北”,即“敗”或“敗逃”,全句意為“敵人假裝敗逃,不要盲目追趕”?!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中也有“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的句子。西漢初期的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及的“追亡逐北,伏尸百萬”,其意也為“追殺敗逃的敵軍”。
故而,“敗北”與向北方逃跑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也沒有“敗東”“敗西”或“敗南”的說法。
(劉新生摘自《北京晚報(bào)》2013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