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瀧
兒時入胃的美食不容易忘記。就像兒時閱讀的第一部小說,雖然歲月的橡皮竭力在記憶的草紙上擦拭,但書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總在頭腦浮現(xiàn)。
忘不了平生第一次吃大米飯和掛面的美好感覺。
六歲時,我一早去田里挖野菜,中午了,在熱辣辣的日頭下,我挎著滿滿的一筐野菜踉蹌地往家趕。村口,江西養(yǎng)蜂的毛喜海一家在吃午飯,是白白的米飯。大約我的眼神有饞貓樣的渴望,大約我喉嚨有艱澀地咽唾沫的表現(xiàn),總之,毛喜海的老婆給我盛了一小碗米飯并澆上雞蛋黃瓜湯。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白米,米粒的白、雞蛋的黃和黃瓜片的綠,像一幅畫,美麗了我的眼睛和嘴巴。但我不敢吃,我要請示奶奶。奶奶曾告誡我,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出聲,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施舍!在門口,奶奶看了看我汗涔涔的臉,什么也沒說,就回了屋。我知道是默許了,就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下了白米飯,并且,仔細地舔了碗。從此,比小米大幾倍的白米嵌入了我甜甜的夢境。知道掛面是七歲。那天中午,哥哥從北京“串聯(lián)”回來,他買了五綹掛面,在大鍋煮了一瓦盆,全家人圍繞在炕桌邊吸溜吸溜受用,一時,比賽似的,大注子小量,爭先恐后,全然忘記了吃相好壞和長幼尊卑。那掛面沒有現(xiàn)在精粉的美觀與纖細,但香、甜、綿、可口,讓以后品味的所有掛面一概黯然失色。
于是,這美味的感覺如同鐫刻在功德碑上的志銘,揮之不去。
除此,就是媽媽土法釀制的黃酒了。
媽媽有病。別人白天和周圍人說話,她晚上自己和自己說話。媽媽的病是痼疾,但媽媽卻從不吃藥。如今,媽媽已經(jīng)八十五歲了,依然很少吃藥。有時,我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在我們眼里,媽媽是病人,但在媽媽眼里,我們或許也是病人吧?盡管有病,但媽媽釀得一手好黃酒。
立冬是釀酒的最佳時節(jié)。據(jù)說,黃酒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自己發(fā)明的酒,且有文字記載。我國已有五千余年的黃酒釀造歷史了。兒時,多數(shù)時候,我家吃的是小米干飯,就的是咸菜條子,幾乎沒有調(diào)味品。幸虧了媽媽積攢下佐料,隔個三五年釀的一次黃酒了。其實,正宗的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jīng)蒸煮、加曲、糖化、發(fā)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但在我朦朧的記憶中,媽媽釀的黃酒主要靠曲子、小黃米和紅糖。小黃米是小米的一種,是黏小米,而不是黍子加工去皮的大黃米。立冬前,媽媽洗米、刷鍋、燒火,像變戲法一樣,就把那勾兌好的淡黃色汁液裝在青花瓷的壇子和瓶子里,用豬血與椴樹葉密封好,等待黃酒在時間的打磨下,慢慢變香、變甜、變?nèi)?,慢慢醇美?/p>
釀酒貴在一個“久”字。媽媽的釀酒,有的是要密封整整一個冬季,而酒則是越釀越香。春天,端午節(jié)前后,媽媽釀的黃酒開封了,喝一口,一咂,舌尖沁香,咽下,潤人脾胃。如今,回味媽媽的黃酒,我感悟到,寫文章也是這樣,心中釀之越久,文章的韻味才能綿長。
但后來生活越來越艱難了,買酒買糖買白面均需要指標需要票,媽媽就中斷了釀制黃酒的手藝。從此,那美味的黃酒,成了我童年一段泯滅不去的甜蜜記憶。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還要時時憶起媽媽親手釀下的黃酒。有時和媽媽說,媽媽也不置可否,就像金盆洗手了一樣,就像高手封刀了一樣,既不說配方,也不說方法,我想,媽媽的那手釀酒技藝,恐怕要失傳了。
前幾天,姐姐給我送來一瓶黃酒,她說,聽我對兒時的黃酒那么渴望,就私下與媽媽打聽配方和釀制方法,因沒有小黃米,只好用大黃米釀制了一壇黃酒。
但此黃酒非彼黃酒,我怎么也喝不出當年的美味、找不到當年的美感了。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迷戀媽媽的黃酒,迷戀兒時的記憶,想到更多的是如何感恩與報答。楊荻有篇《夜深同花說相思》的文章,她說,如果自己一天有巨大的能力,一定為媽媽修建一座宮殿,像殷紂王的朝歌城,秦始皇的阿房宮,唐太宗的大明宮。
這正是我的想法。
汲物之神可為至境,與物而化便是福分。我們在生活中尋找藝術(shù)的時候,豈不知,生活本身就是藝術(shù),藝術(shù)的生活往往比藝術(shù)的本身更有魅力。
小時候,老人動輒就對我們說,咱們門前不是溝,是河。河兩岸是茂密的樹林和蒿草,樹林有楊柳樹和榆樹,蒿草齊腰深,隱藏著狐貍與野兔。那河里的水穿冬過夏總是淙淙地流著。水那個清呀,能看見水里的石頭、水草和歡快游動的泥鰍。而且,那河不寬也不深,貓下身子一蹦就邁過去了!
大人們說得言之鑿鑿,感性,充滿動感,飽含幸福的追憶,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畫,也給我們描述了一場夢境,那么激動人心,那么讓人魂牽夢繞。但是,多少年過去了,除了洪水過后那河溝里有一泓細細的渾濁的水流外,我們永遠沒有見過父輩們眼里的小河,更沒有看到蒿草里火焰般嫵媚躍動的狐貍……
但是,越到后來,我們自己說著說著都不那么肯定了。
我們說話的人都沒有了底氣,孩子還會相信我們的話嗎?
的確,我們門前有條溝,溝里曾有水流潺潺而去。
那是兒時的情景了,如今已成為過去時。
我們的小村叫六十畝地溝,門前的溝叫石盆溝。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石盆溝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歡樂。石盆溝并不是泛指,而是特指,是說我們門前溝里的水源窮盡處有個石盆。石盆不大也不深,和直徑二三尺的筐籃差不多。但石盆下有泉眼,目無冬夏輪回光陰流逝,汩汩涌動,不涸不竭。而且,石盆下不遠處就是石坡,水流下來,沖出一壇洼地,有些山野湍流飛瀑的意味。水洼并不深,有時候不過三尺,剛好供我們游泳,有時候僅僅沒過脊背,迫使我們宛如鱷魚一般半露半隱匍匐前行。
這正是我們玩耍的好去處。因為,在溽熱的夏季,水流下的洼地,就是我們游泳的地方。而水流一到冬天就結(jié)冰了,冰溜從石坡上迤邐而下,蜿蜒幾百米,一直來到我們的門前。于是,我們幾個伙伴,像出窩的麻雀一樣,呼嘯吶喊,在夏天光著腳丫,去水洼里泥鰍那樣恣意地游動,胡亂地扔著泥巴。每到冬天,我們把木塊兒釘在一起,在木板下嵌上兩根粗粗的鐵條,就做成了冰車。我們坐在上面,往上去互相拉著,往下來則如劃槳那樣協(xié)調(diào)地擺動冰錐,忽忽悠悠,忘憂忘我,真正美麗了乏味的童年。
(2)孔徑分布:PPS無基布濾料相對于PPS含基布濾料孔徑分布更加集中,孔隙率更大,孔徑更小,有效提升濾料整體過濾性能;
當然,溜冰,我們可以和女孩子一起玩,但游泳,我們這些小不點,就放不下男女有別的自尊了。而且,每個夏天,都是我們這些男孩統(tǒng)治水洼,女孩子休想靠近。那么,那些女孩子呢,只好趁我們放牛、割草或黃昏就寢的時候去偷偷洗一把。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斗爭、就有起義。記得,一次在我們到達水洼準備游泳時,先我們一步的孔家二姑娘,按照當時批林批孔的貶義說法我們管她叫“孔老二”的,很爭勇斗狠地穿著衣服就躥進了水里。我們怔了一下,很潑皮很賴皮地說,你不走,我們就脫光下去啦!邊說還邊假惺惺地解著衣扣?!翱桌隙睌[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說,有能耐你們就脫!我們沒招了,但我們畢竟是純爺們,紛紛英勇就義一樣穿著衣服躥進了水里。我們?nèi)硕鄤荼?,擊水扔泥巴,那女娃被打得落花流水,從此再不敢在我們面前入水了?/p>
這樣的好日子一直延續(xù)到我們上高中走出山外。
在不經(jīng)意間,門前的溝里不見水流不見冰溜了。我們追根溯源,終于很無奈地見到了干涸石盆丑陋的廬山真面目。唉,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啊。
現(xiàn)在,我們的記憶,就像皸裂的草紙,早已不見了門前溝河當年的影子。我們不能和孩子們炫耀當年戲水滑冰的趣事了。孩子們呢,更可憐,他們該怎樣對他們的孩子們訴說六十畝地溝無水的歷史呢!
無來由地,就想起了席慕蓉,想起席慕蓉悲憤的詩歌。詩歌的題目叫《交易》:
他們說 唐朝的時候
一匹北方的馬換四十匹絹
我今天空有四十年的時光
要向誰去
要向誰去換回一片
北方的草原
是啊,我今天空有五十年的時光,要向誰去換回我那風生水起的石盆溝呢?
沒有愛情的人生就像炒飯沒有放鹽。
一直以來,他對自己的人生,總覺得是忘記放鹽的一盤炒飯。
因為母親有病,而且是痼疾,他只好服從父輩親人的包辦屈服了宿命的婚姻。
難道我的人生真的沒有愛情嗎?回顧少年,也有朦朧的愛情。只不過,那愛情像嫩芽,經(jīng)不起時間霜雪的侵襲罷了。
不到十歲吧,他在北山割草,女孩海清在南山割草。雖然都是孩子,但他們要為家庭的羊呀灶膛呀盡力。女孩的名字和現(xiàn)在一個明星的名字是一樣的,蘋果般紅潤的圓臉,大辮子讓她那個年齡段的女孩望塵莫及。她大他兩歲,他很無恥地在北山喊,海清,我要娶你當媳婦!海清在南山罵,你不要臉!海清就閃到山那邊不見了。
那個下午,他對著南山發(fā)了一會兒呆,繼續(xù)割草。
過了十歲,他在暑假去生產(chǎn)隊掙工分。他是孩子,只能混在女人堆里薅草、間苗。他家的山坡有杏園,杏子有香白杏、有甜核杏,杏子的芳香,彌漫方圓幾十里。他怕渴,總要偷偷裝幾枚在兜里。那天,人們在山坡薅草,他落在后面,領(lǐng)弟兒也落在了后面。領(lǐng)弟兒大他兩歲,白皙,水汪汪的大眼睛,梳著長辮,而且,她屁股大,據(jù)說這樣的女人能生兒子。他吃了個杏子,領(lǐng)弟兒望了他一眼,很嫵媚。他就偷偷把三枚又紅又大的杏子按進了她的掌心。她慌慌地把杏子放進褲兜,慌慌地薅到前面去了。
快要開學的時候,他們和男勞力一同從馬廄往外抬糞。他兜里裝了杏子,想再給領(lǐng)弟兒,但看到領(lǐng)弟兒抱著扁擔去找一個很花的漢子抬糞,兩人一前一后打情罵俏,根本無視他的存在,就打消了想入非非的念頭。
高中畢業(yè)的時候,他十六歲。其時,領(lǐng)弟兒去大隊當了婦女主任,他開始和海清在生產(chǎn)隊一起勞動。和海清要好的姑娘叫秀芝,秀芝是蒙古族,開朗,靈透,耪地、割地、薅草樣樣領(lǐng)先,有時見他笨拙,還能幫他一把。秀芝大他兩歲,頎長,健康,兩條黑油油的長辮子。他知道,秀芝對他有意思,但他揣著明白裝糊涂,因為他的心思不在農(nóng)村,是要去外面闖蕩的。
秋天,毛澤東逝世,他們?nèi)ザ锿飧叩纳缴峡措娨曓D(zhuǎn)播追悼盛況。二十里山路,迤邐崎嶇,天高云淡,月明星稀,從去到回,他們跟在人流后面,喁喁絮語,肩碰著肩,最終也沒有勇敢地牽手。
一年。又一年。春天,他當兵離開了村子。他當兵走之前,領(lǐng)弟兒嫁人了。領(lǐng)弟兒坐著一掛馬車,翻了一道嶺,又翻了一道嶺,嫁給了后川的一個煤礦工人。他當兵走的第二年,秀芝也嫁人了,也嫁到了后川,據(jù)說嫁個賣豬肉的男人。三年后,他復(fù)員回村。幾天后,在路上行走,與田里砸茬子的海清遙遙邂逅,他望了她一眼,她望了他一眼,兩兩無語。后來,海清也嫁人了,嫁給了一個在城里搞基建的。幾年后,叔叔曾對他說,海清媽托過叔叔,要把女兒嫁給他,但被他爸爸回絕了。
最終,爸爸和姐姐包辦,他娶了現(xiàn)在的妻子。也怪,他結(jié)婚第二年,已是二十六歲了,居然通過考試,成了一名鄉(xiāng)政府的招聘干部。就在他騎上自行車去上班的路上,他恍然明白了,之所以遲遲沒有結(jié)婚,自己就是想轟轟烈烈地談一次戀愛,娶上一個知書達理的國家干部??!可是,命運弄人,他到底娶了個沒有愛情的農(nóng)村姑娘。
讓他匪夷所思的是,那些朦朧愛情的女主角,都比他大兩歲,都是大辮子,而后來娶的老婆,竟也是一個大辮子!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有多少愛情敗給了時間,又有多少愛情在皺紋里倔強地生長著。但他再沒有看到海清、領(lǐng)弟兒和秀芝。
他知道自己少年的愛情不是愛情,不可能給誰造成傷害。但他總會隔三差五回到童年的鄉(xiāng)下去,回到那些耕耘的田里去,回到早已衰老的杏園里去……
這里要告訴大家的是,他就是我,我就是當年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