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潔若
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初,我的高中同窗張祉瑠看到我在《文藝報》上發(fā)表的《〈紅巖〉在日本》一文,給我寫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從此我們就魚雁往還。1967年,祉瑠的外甥謝天吉到北京來串連,當(dāng)時他是上海音樂學(xué)院附中的學(xué)生。我們的兩個孩子跟他相處得很快樂,當(dāng)他要回去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們非鬧著讓他帶他們到青浦去找張阿姨不可。那段日子原本是孩子們有生以來最灰暗的日子:由于文革的干擾,差不多有一年沒上學(xué)了。沒有想到,祉瑠讓孩子們的心情大為改觀:她不但在自己家里招待了他們,還送他們到上海復(fù)興西路她的堂妹祉音家住了幾天。祉音的兒子明明比我們的女兒荔子大兩歲,她的女兒妹妹,跟荔子同齡,都是十二歲。再加上十歲半的桐兒(我們的兒子),四個孩子玩得很開心?;乇本┖?,姐弟倆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從此,我也打定主意遲早走一程。
1969年,我們一家四口人都被趕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去勞動。林彪自我爆炸后,政策有所松動,一對兒女終于回京。1973年1月,我也有資格請?zhí)接H假了。我買的卻是赴上海的票,先去青浦與祉瑠小聚,然后去市區(q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祉音那幢造型優(yōu)美和諧的小洋樓,周圍是草地,栽種著花叢樹木,卻沒有圍墻!
北京市把有文化價值的城墻拆了,遍地修起一堵堵丑陋的墻。連普通市民住的小區(qū),也被高墻圍起。真希望北京的城市規(guī)劃者,參觀一下上海那些沒有圍墻的建筑。北京有不少多余的墻,完全可以拆掉,拓寬人行道,多建些街心公園,讓老百姓有個吸新鮮空氣的所在。
北京是首都,歷屆愛爾蘭駐華大使做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每年的“布盧姆日”都在使館的大廳內(nèi)舉行,千篇一律。2002年6月16日,我應(yīng)邀在上海參加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布盧姆日”。這是愛爾蘭駐滬總領(lǐng)事孔吉瑞先生一手操辦的。他說:“上海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最適宜在這里慶祝這個節(jié)日?!?/p>
上海的“布盧姆日”活動一連舉行了三屆。我參加的是第二屆。像首屆一樣,正午十二點,中外“喬迷”們聚集在桃江路的愛爾蘭酒吧奧馬利的天棚下,輪流趨前朗讀。作為《尤利西斯》中譯者之一,我讀的是第四章開頭部分,由上海女作家竹林和出版中譯本的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丁亞平分頭讀中譯文。第一段講的是布盧姆愛吃雜碎湯、羊腰子、肝、炸雌鱈卵。自助餐完全是小說第八章上布盧姆在戴維·伯恩的店里看到的和吃到的東西:紅葡萄酒、綠奶酪、拌生菜、沙丁魚、炸肉排、荷蘭芹菜、西班牙蔥頭、三明治。
飯后,波蘭共和國駐上??傤I(lǐng)事白燁日(耶日·巴耶爾)騎摩托車開道,安排我坐在后座,捧著孔吉瑞先生親自獻給我的一束鮮花??准鹣壬I(lǐng)隊,后面緊跟著俄羅斯、丹麥、瑞典、澳大利亞等國的駐上??傤I(lǐng)事,以及中外與會者。一路上,樹木郁郁蔥蔥。桃江路盡頭豎立著普希金塑像,俄羅斯駐滬總領(lǐng)事在這里朗誦了普希金的詩。接著就來到東平路的布拉梅石酒吧,繼續(xù)朗誦,下午五點方散。其間還穿插以吉他獨奏和歌唱,均與《尤利西斯》有關(guān)。出版社帶來了一批中譯本,有個金發(fā)碧眼的美國小伙子掏腰包買了一部,邊用標準的普通話說“這是送給我太太的新婚禮物,她是上海姑娘”,邊把上卷遞過來讓我簽字。他還在紙條上寫下新娘子的名字,筆力遒勁。
此情此景,使我憶起1995年4月9日在滬簽名售譯林版《尤利西斯》的往事。那一天創(chuàng)造了售出五百部的記錄。10日又售出五百部。一位朋友替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鏡頭。時任譯林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被蕭乾譽為“一個有眼光的出版家”的李景端站在后面。三個人都心花怒放。我和蕭乾相濡以沫四十五載,合譯《尤利西斯》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而只有在上海的書店里,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熱烈場面。因為這座國際大都會的公民,文化素質(zhì)高。
上海人才薈萃,我獨看好這三位民族精英。這是一座勇于創(chuàng)新、進取心很強的城市,文化底蘊深邃,也就注定了宋慶齡、魯迅、巴金都選擇在此定居。1963年以來,宋慶齡是在北京度過的,但她始終心系上海。在滬的寓所才是她的“家”,北京后海北沿那座新居則是她的“旅宿”。魯迅是1927年10月抵達上海的,到1936年逝世為止,他在滬創(chuàng)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針砭時弊的雜文。他培養(yǎng)了一批青年作家,主編了《莽原》《語絲》等文藝期刊。1936年8月1日,徐懋庸在致魯迅的私信中對巴金等人進行人身攻擊,魯迅在回信中寫到:“巴金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shù)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魯迅仗義執(zhí)言,為巴金辯誣,令巴金有了知遇之感。
1936年lO月19日凌晨五時許,魯迅溘然長逝。19日、20日、2l日,巴金接連為魯迅守靈,22日參加葬禮,并成為抬棺者之一。從此,直到2005年10月17日以102歲高齡逝世,他是繼魯迅之后近七十年來對中國文壇做出最大貢獻者。
有人念念不忘巴金所建議的“文革”博物館至今沒筑成。巴金生前贈送給蕭乾的煌煌二十六卷《巴金全集》,除了第一卷,作者特地在第十六卷《隨想錄》的內(nèi)封上也親筆題了名:“贈蕭乾潔若 巴金 九三年一月二日”,足見對此卷格外重視。翻開封面,《合訂本新記》的最后一句話是:“可以說,這五卷書就是用真話建立起來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館’吧?!保ㄒ姟峨S想錄》第XI頁)近日,聽說廣東汕頭已經(jīng)用私人捐款蓋起了一座小型的“文革”博物館,擺了些實物。由民間發(fā)起倒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竊以為,當(dāng)務(wù)之急是學(xué)習(xí)魯迅、巴金崇高的人品與文品,沿著他們開創(chuàng)的路走下去,為創(chuàng)作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佳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