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勃 張 明
(1.淮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合肥 230061)
高等教育資源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存在著的,能為發(fā)展高等教育事業(yè)所利用,通過高等教育系統(tǒng)加工和創(chuàng)造,而產生高等教育成果的所有要素。它具有稀缺性、外部性、專業(yè)性、學術性和遲效性等特征。高等教育資源分為人才資源、物力資源和文化資源三類。在高等教育的三類資源當中,人才資源是根本。人才資源是高等教育中最革命、最活躍的資源,高等教育物力資源和文化資源也都是人才資源創(chuàng)造的成果。物力資源是高等教育的物質基礎。高等教育要實現其目標,離不開一定的場所、建筑、圖書、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政府和社會投入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各種經費最終也將物化為實物形態(tài),這里把政府和社會投入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實物和經費統(tǒng)歸為高等教育物力資源。文化資源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它既以法規(guī)、制度、政策等外顯形式存在,也以思想、觀念等內隱形式存在。無論是高等教育的法規(guī)、制度環(huán)境,還是高等教育傳承、傳播的知識及創(chuàng)造的科學、技術成果,以及大學理念、大學精神、學術積淀、大學氛圍等,都是高等教育發(fā)展至關重要的文化資源。文化資源不僅是高等教育創(chuàng)造的成果,也成為高等教育進一步發(fā)展、引導人類文明更加進步的堅實基礎。
所謂弱勢高校,是指在發(fā)展中由于辦學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導致其外部生存環(huán)境惡化、內部運行效率低下,從而出現辦學條件薄弱、教學水平不高、科研成果少且檔次低、社會認可度和美譽度較低,在高等教育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生存和發(fā)展日益艱難,處于一系列危機狀態(tài)的高等院校。
弱勢高校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一是經費拮據。隨著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改革,政府的直接撥款所占比例逐步減小,而弱勢高校的經費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加之前一階段很多高校巨額貸款產生的還款付息壓力,造成部分高校經費入不敷出、資不抵債。二是招生困難日益明顯。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高校的錄取率逐年提高。同時,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卻在下降,這二者疊加使得就學主動權由高校逐步轉移到學生手中。當學生的自主選擇機會日益增多時,弱勢高校在生源市場上的競爭力會日趨弱化,進一步危及其生存。三是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國內就業(yè)形勢一直相當嚴峻,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大量畢業(yè)生涌入就業(yè)市場,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趨勢日益加重,紛紛提出優(yōu)先錄用甚至只錄用重點高校的畢業(yè)生,這樣一來,弱勢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形勢更加嚴峻。
無疑,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人才資源、物力資源和文化資源三類資源。從前文對高等教育資源的界說及對弱勢高校含義的解讀中不難看出,弱勢高校的實質就是這些高校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處于弱勢地位。一方面,內部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已有的高等教育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從而出現了高等教育資源短缺與浪費并存的困局。并且,由于馬太效應,弱勢高校在競爭中很可能日益走向衰弱,陷入發(fā)展的“黑洞”無法自拔,最終走向破產或倒閉;另一方面,競爭和獲取高等教育人才資源、物力資源和文化資源的能力較弱,難以爭取到發(fā)展所需的優(yōu)質資源。
物力資源是高等教育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是研究高深學問、探索科學真理的必要條件,是高等教育系統(tǒng)釋放功能、實現價值的物質保障,物力資源充足與否及其使用效率高低,直接關涉高等教育的興衰存亡。在物力資源方面,弱勢高校有兩個明顯表征:一是短缺,例如,圖書、儀器少且落后,建筑空間狹小等。在現有投資體制和生源趨少的條件下,弱勢高校想擴大物力資源困難重重。二是浪費,長期以來,弱勢高校所積習的一系列制度與行為,使得他們無法高效率地利用既有的物力資源,反而存在大量的浪費,從而陷入物力資源短缺與浪費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例如,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泛行政化”現象,使得有限的經費被龐大的行政開支占去,而高等教育發(fā)展所必須的教學經費、科研投入卻難以保障,甚至被擠占,造成經費的低效和浪費。
這種短缺和浪費并存的狀況,既反映出弱勢高校對物力資源的重視程度不夠,也反映出他們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都比較低。這既是它們陷入弱勢高校的原因之一,也將進一步把它們推向日益弱化的艱難境地。
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前提與基礎,也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作為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最革命、最活躍的資源,人才資源是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重中之重。弱勢高校由于在區(qū)位、層次、學術氛圍等內外環(huán)境方面的弱勢,對人才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優(yōu)秀人才短缺是這類高校的普遍困難。弱勢高校的另一共性不足,是重視人才引進、而相對輕視引進之后的使用。沒有努力為引進的人才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有些制度性的不利因素長期得不到改善,讓人才被束縛住手腳無法施展才華,久而久之人才會變成庸才。其中一部分人才會努力尋找其他出路,一有機會就跳槽,到能夠發(fā)揮自己才華的高校去謀求發(fā)展,這就出現了第二個更大的危機,即人才資源的流失。這是弱勢高校普遍存在的又一發(fā)展障礙。優(yōu)秀師資的短缺與流失在弱勢高校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二者相互糾結,惡性循環(huán),造成弱勢高校師資水平日益低下,在競爭中越發(fā)缺乏活力,從而走向日益弱化。
高等教育文化資源是指與高等教育發(fā)展相關的科學、知識、觀念、制度、法規(guī)、政策、環(huán)境、氛圍等要素。高等教育系統(tǒng)在有了人才資源和物力資源之后,文化資源就成為了必需。
文化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積淀,成為具有能動作用的資源。文化資源的特殊性不僅在于它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需,還在于它對高等教育具有能動作用和導向作用,能在抽象層面作為一只“無形之手”促進或阻礙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一所大學的氛圍是長期積淀的結果,這種氛圍一旦形成就會熏陶、感染所有的大學人,對大學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所大學的精神氣質和靈魂??梢?,弱勢高校除了物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方面的諸多弱勢之外,最大的弱勢就是文化資源的弱勢。
弱勢高校文化資源貧弱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理念落后,二是制度落后。
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的發(fā)展,無不是在超越前人和突破落后傳統(tǒng)的過程中一步步前進的。這些一流高校之所以能成就今日之輝煌,先進大學理念是核心因素。所謂先進大學理念,也就是對大學本質的正確認識和尊崇,無論何時何地,都毫不動搖地堅守大學乃是探究高深學術的場所,是人類智慧的引領者和人類精神家園的守護神這樣一種堅定信念,不為功利所動、不被世俗所擾。其實,包括弱勢高校在內的多數高校對這種大學理念并不陌生。但在過度功利化和浮躁風氣的氛圍中,弱勢高校不但沒有主動堅持和勇敢踐行先進大學理念,反而被種種落后觀念所束縛,以致淪為先進大學理念的踐踏者,為陷入弱勢埋下深重隱患。
制度是理念的外在表現,有什么樣的大學理念必然會有什么樣的大學制度。現代大學制度的實質是以學術為根本旨歸的大學制度,也是一種彰顯先進大學理念的制度。然而,由于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背景,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過程尤為艱難和漫長,至今也難說已建立了完備而成熟的現代大學制度。在弱勢高校,與先進大學理念相違背的落后制度更是屢見不鮮。
弱勢高校制度落后最主要和最經常的表現是在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中,強制性行政權力無處不在,彰顯學術權力的制度要么嚴重缺失,要么形同虛設,毫無作用。如此,教學、科研人員的學術獨立性和學術個性非但得不到必要的保護,更嚴重的是,它使得真正從事學術事業(yè)的教學人員、科研人員感受不到學術尊嚴及人格尊嚴,反而感受到尊嚴受傷害甚至是受侮辱。這樣一來,學術人員要么忍氣吞聲,放松乃至放棄對學術的執(zhí)著追求而虛擲光陰,要么極力向行政系統(tǒng)鉆營,追求所謂的“尊嚴和進步”。久而久之,學術事業(yè)勢必日益衰落,而學術衰落無疑就是一所高等學府的死亡。時下甚為流行的高校“泛行政化”現象和紀寶成先生批評的“一個科長可以讓一個教授毫無尊嚴”的現象無不說明這種落后制度的普遍性。越是弱勢高校,這種落后的制度就越是頑固和強大。
文化資源對高等教育的影響雖然沒有物力資源和人才資源那么迅速和明顯,但文化資源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和制約是深刻而長遠的??梢哉f,文化資源的貧弱是導致弱勢高?!叭鮿荨钡纳顚釉颉?/p>
高等教育理念,是人們對高等教育本質的認識,對高等教育的理想、信念和追求。高等教育理念主要以內隱形態(tài)存在于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當中,它屬于高等教育文化資源的一部分。當前我國弱勢高校之所以身處弱勢,理念落后是其深層原因之一。因此,弱勢高校擺脫弱勢之困的道路應首先尋求創(chuàng)新其高等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高等教育文化資源品質和文化軟實力。
我國現代高等教育自誕生之日就是作為政府機構的延伸和附屬而存在的,行政化思維和行政化管理方式是其天然品性。而行政化思維和行政化管理方式恰恰與學術組織發(fā)展所必須的自由、開放、包容、多元等品質格格不入。因此,我國現代高等教育具有嚴重的先天不足。如果在高等教育發(fā)展中不設法對這一先天不足加以彌補,“泛行政化”會在高等教育領域更加肆虐,高等教育也將異化為不倫不類的怪物,喪失其作為學術組織的發(fā)展前途?,F代大學起源于西方中世紀大學,中世紀大學是學者為自由探討學術、保護學者團體利益而建立的學者自治組織,對學術的不懈追求是大學的根本目的。她既不是宗教組織,也不是世俗行政組織。學術目標使她按照學術的邏輯建立起獨特的內部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學術為統(tǒng)帥,形成一種學術協(xié)商關系,而不是命令與服從關系。因此,她不僅反對任何外部權力的干預,也反對內部的學術壓制與獨裁。
由行政化思維轉向學術化思維,對于所有高校的發(fā)展來講都至關重要,對于弱勢高校及其群體而言,更加重要和緊迫。因為只有學術化思維才符合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和旨歸,只有學術化思維才能給高等教育發(fā)展帶來源頭活水。而這種轉變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并且是弱勢高校轉變弱勢、謀求進步最為重要的第一步。
所謂現代大學制度,其實質就是符合高等教育本質和內在發(fā)展邏輯的大學制度,也就是以學術為核心和根本旨歸的大學制度。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曾經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然而由于體制、機制及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的制約,很多高校并未真正去踐行現代大學制度的精神,也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大學制度,而是仍局限于落后的條條框框中亦步亦趨。弱勢高校的高等教育理念普遍落后,在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方面尤其落后。弱勢高校要想改變弱勢地位,在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理念之后,就應著手建立真正的現代大學制度。這種制度的靈魂是體現民主、自由、平等的學術精神,是努力祛除泛行政化思維盛行的僵化落后的大學管理制度。大學的管理不僅發(fā)端于學術管理,而且管理性質、邏輯與核心內容也表現為學術管理。學術管理是大學區(qū)別于其他機構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大學管理工作的展開依靠的是健全的制度而不是權力,依靠的是民主協(xié)商而不是發(fā)號施令,依靠的是科學理性而不是感性經驗。因而,去行政化符合大學管理內在的品質與邏輯。
古今中外無數實例已證實,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大學。無疑,大學校長的遴選,應以具有創(chuàng)新思想的教育家為根本標準。建立完善的創(chuàng)新型教育家治校制度,遴選第一流的教育家擔任大學校長,對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大學首先是培養(yǎng)人才、創(chuàng)新科學的教育機構,因此,大學校長必須首先是懂得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家,而且應該是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思想的教育家。關于這一點,陶行知先生在80多年前就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大學校長既不能是政客,也不能只是書生,而必須是具有創(chuàng)造和開辟精神的人,這樣的教育家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然而,我國現行的大學校長遴選是以學者為標準,而非以教育家為標準。綜觀當前的大學校長,絕大多數是各學科的學術精英,但學術精英未必是一流教育家。學者治校無可非議,但學者治校與教育家治校有質的區(qū)別。無疑,我們需要以巨大的膽識和魄力,沖破各種阻抗因素,盡快建立和完善以具有創(chuàng)新思想的第一流教育家為根本標準的大學校長遴選制度。有了眾多具有創(chuàng)新思想的第一流教育家校長,何愁我們的大學不盡快躋身世界一流!何患弱勢高校不早日擺脫弱勢之困!
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理念與真正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是兩個內涵豐富的范疇,除包含由行政化思維轉向學術化思維和實行一流教育家治校這兩個維度外,還有許多內容。但毫無疑問,對于高等教育機構尤其是弱勢高校而言,這兩個維度是重中之重。這兩方面做得好,許多后續(xù)問題會迎刃而解。因此,這里只重點強調上述兩個維度。從高等教育資源角度來看,高等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和真正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都屬于高等教育資源品質的提升。如前所述,文化資源品質提升所帶來的積極變化很可能沒有人才資源和物力資源投入的加大帶來的積極效果那么明顯和快速,但高等教育文化資源是高等教育的靈魂,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因此,這里提出從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根本上提升高等教育資源品質,無疑將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弱勢高校擺脫弱勢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路。